当前农村干群关系的博弈

2010-10-17 06:03
关键词:村干部候选人村民

姜 羽

(北方民族大学商学院,宁夏银川 750021)

当前农村干群关系的博弈

姜 羽

(北方民族大学商学院,宁夏银川 750021)

干群关系;贿选;博弈

分别分析了规范选举和贿选中候选者和村民之间的博弈、贿选中候选人之间的“囚徒困境”,以及日常工作中村干部和村民的博弈方式选择,最后认为应积极改善农村干群关系。

干群关系的和谐与否是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农业税费的彻底废除和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农村干群之间也呈现出了更为复杂的博弈关系。

一 选举中的博弈分析

1 规范选举中的完全信息博弈

《村组法》中第十一条规定,“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在农村社区这样一个熟人社会中,任何一个人的品德、才能、作风等都是为大多数村民所熟知的,所以村民在手握选票准备行使选举权时,其内心中对各候选人已基本给定了一个分数。大部分村民都希望通过选举产生一位德才兼备、有威望、能为群众办实事,代表群众利益的村干部。所以通过规范的民主选举产生的村干部也就通常都是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有一定的管理能力,能得到村民的普遍认可和支持的精英,这样的村干部在这个“熟人圈子”里也通常会为了面子而切切实实地为群众谋福利,不断巩固自己的权威地位,不敢轻易地作出有悖于乡邻权益、损害集体利益的事情。

2 贿选中的博弈分析

(1)村民与候选人之间的静态博弈

准备通过贿选担任村干部的候选人通常个人能力和威望不高,群众基础不牢,但经济条件相对较好,他对自己通过正规程序当选为村干部的信心不足,把握不大,同时“村干部”一职又对他充满了权力、面子或其他方面的诱惑,于是他决定采取一些非正规途径来获得“村干部”这块“蛋糕”。

在他把动机付诸于实践的过程中,首先要考虑贿选对象的选择问题。农村社区大多是同一家族小聚居,不同家族大杂居的格局,村民之间常由于血缘和姻亲关系联系在一起,无形中就形成了一个小团体,也基本可以看作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几乎每个候选人都是一个家族的代表,而没有家族背景的村民则通常不会参加竞选。当参加竞选的候选人之间势均力敌,任何一方所拥有的实力都不足以取得绝对优势时,游离于各大家族之间的单个家庭和小家族便成了能够争取选票的“中间力量”。

确定了贿选的对象之后,候选人便要猜度手握选票的群众的心理和需要,包括不同的人应该送什么样的礼物,送多少礼物,以及价值多少的礼物既可以发挥作用,又是自己能够负担得起的竞选成本等。例如:对于喜欢抽烟的村民送上一包略比他平时消费的档次高的烟;对于偏好喝酒的村民就送瓶酒来表达“心意”;对于生活窘迫的村民也许送些生活日用品或 10块钱就可以发挥作用;而个性张扬、偏爱面子的人也许更多的需要感情投资,多予以赞扬和吹捧则不失为一种好的策略。其中最常见的做法便是运用经济手段和利益许诺来收买支持者。

不同的村民对贿选行为的回应也有所不同。有的村民缺乏政治诉求和政治见地,对村级治理不感兴趣也不想关心,认为选谁都一样,面对送到眼前的利益便高兴地“笑纳”;有的村民经不起贿选者“糖衣炮弹”和利益承诺的诱惑,便“束手就擒”,成了他们的铁杆支持者;有的村民虽然表面上应允,但内心中却坚定立场,不为所动;也有的村民会默默等待其他贿选者的 “心意”,经权衡之后再作决定……

由表 1可以看出,对于候选人而言,不送烟而得到支持是最佳策略,但由于自身及客观因素的影响,他没有足够的把握能在没有投资的情况下赢得选票;假设他认为一张选票的价值大于或等于一包烟的价值,则第 1种方案是他的最佳方案。对于村民而言,如果他比较看重“一包烟”这个眼前实实在在的利益,他就会选择支持,即实施第 1种方案;但如果他更注重 1张选票所代表的政治权利或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则不论候选者是否送烟,他都会选择不支持。

(2) 贿选中候选人之间的“囚徒困境”

假设有两位候选人,他们背后的支持力量势均力敌,任何一方都不足以拥有绝对优势时,那么争取 “中间力量”的支持就显得至关重要。我们再假设二者都准备用一包烟来拉票,而得到烟的村民也会选择投票支持,那么就会出现如表 2所示的收益矩阵。

表2 两位贿选者的得票几率候选人和村民的收益矩阵

从表 2我们可以看出,如果贿选者甲采取不送烟策略,那他得到选票的机会是 [0,50%],如果送烟,则得票的机会是 [50%,100%];当竞争对手送烟时,自己的最佳策略是送烟;当竞争对手不送烟时,自己的最佳策略仍是送烟;所以甲的最佳策略就是送烟。乙亦如此。虽然第 1种和第 4种方案的收益相同,但是在现实中任何一方都不会相信对手不送烟,所以博弈的结果就是二者都送烟。

二 日常工作中的动态博弈

1 村干部的博弈方式选择

(1)民主管理

在日常的工作中,村干部常虚心请教村中的年长者或其他权威 (如家族精英和经济能人等)的意见;遇到大事或群众普遍关心的事情时,村干部便及时召开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进行民主协商、民主决策,以保证村委会的决策能尽可能代表大多数或整体村民的利益。这样的村干部是群众所欢迎和放心的,这样的村庄也通常会拥有和谐的干群关系和较强的凝聚力。

(2)委托授权

当村干部遇到“钉子户”难以解决时,则会将权力暂时“承包”出去,采用“金蝉脱壳”的方式转移矛盾。如吉林省某村在 2006年收取修村公路集资款时,一部分村民因金额过多而拒绝交纳,其他村民便也纷纷效仿拒交,这给村干部继续开展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阻碍。于是村干部就雇用了一群地痞流氓“承包”这项任务,对不及时交钱的村民进行殴打恐吓,医药费则由村委会报销。这样的行为虽然招致了村民的强烈不满,但任务却圆满完成了。

(3)欺诈蒙骗

由于干群间普遍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以致村民虽然对某些事情不满,却又拿不出足够的证据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而村干部则通常用废旧的法律法规当令牌,对政策进行歪曲或部分歪曲地宣传,以蒙骗群众。如在土地流转的过程中,村干部就常以土地是集体所有,转让权应由村委会决定来误导群众,而故意省略掉民主决策这个环节。在财务公开方面,村干部也常以村民素质不高为借口不公开,或用“其他费用”来概括多项支出,大搞模糊公开。

(4)强硬粗暴

在过去的计生和税收工作中,我们常见村干部扒房、拉粮、牵牲畜等场面。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一些村干部仍不改之前的工作手法和作风,不能耐心细致地做群众的思想工作,而是采用威胁恐吓等暴力手段来对待“不听话”的村民,从而恶化了干群关系。

(5)碌碌无为

农业税费取消后,一些村干部无法应对新时期的新形势,变得无所适从,在其位却不知谋何政。同时由于缺乏带领村民致富的能力,村干部不再像过去那样受人尊敬和拥护,在工作中逐渐失去了动力和信心,变得碌碌无为,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干群关系也逐渐淡漠。

(6)主动辞职

当村干部不再有能力或没有威信,甚至给群众和集体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和误导时,在这个熟人社会中就会觉得很没面子,也通常会迫于舆论压力而选择辞职。另外,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城乡户籍限制的取消,一部分农村劳动力走出村庄,走进城市,成为新产业工人,甚至举家迁往城市定居。乡村里也越来越多的以经济条件来评价一个人的能力,而村干部面对这琐碎繁杂的村务,辛苦工作一年却还没有外出务工的收入多,于是内心中出现了强烈的失衡感,辞职便成了他的必然选择。

2 村民的博弈方式选择

(1)积极参与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关心身边的事务和变化,注重和维护自己的政治经济权益,对村务、政务、财务充满热情,主动合法地参与民主选举和民主管理,积极 “参政议政”,为乡村发展献计献策,支持配合村干部的工作,与村干部关系和谐融洽。

(2)沉默忍受

中国自古以来就流传着一种“讼不可长”、“民不和官斗”、“屈死不告状”的思想,在遭遇不公平或不合理对待时,只要不危及到农民的生存底线,则都会碍于面子或惧怕权威而选择沉默。当前也有些村民全心全意发展自家的经济,对村务政务不感兴趣,干群关系淡漠。在对陕西杨凌周边农村的调查中,当问到如何面对本村的干群矛盾时,有 46.38%的村民选择会沉默忍受。

(3)上访维权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文化、法律知识的普及,人们的维权意识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面对村干部的种种不作为及行为失范,便会选择上访的方式来维权。尤其是涉及到村民的整体利益时,则会出现大规模群访的现象,也通常会产生一个或几个带领群众上访的维权精英,从而将“一盘散沙”集合成一个有目的、有步骤、有计划的维权队伍。当然,其中也不乏一些令乡村领导头疼、只为谋取私利、浑水摸鱼的“上访专业户”。目前引起村民上访的原因主要围绕着征地补偿、财务公开和村干部作风等问题。

(4)打击报复

当村干部代表一部分村民利益行使权力时,难免会损害到另一部分人的眼前利益,或者是对部分村民利益进行蓄意侵害时,被侵权的村民或碍于熟人社会的面子,或因惧怕对方的权力不与村干部正面对立 (如打架吵闹或对簿公堂),而采取暗中打击报复的手段来发泄愤恨。如村干部家的农田被毁、牲畜遭毒、房子柴草无故起火、甚至其家庭成员遭到绑架恐吓等事件常见报端,这也是部分群众法制意识不高的结果。

(5)巴结讨好

取消农业税前,村干部的手中握有较大的权力,一部分人为了避免得罪村干部,甚至企图把村干部当作靠山,从他们那里谋求点好处,就对其百般巴结献媚、吹捧讨好,不惜与群众对立,损害村民的利益。当前在某些农村仍存在这样一些游手好闲的地痞流氓,他们积极寻求与村干部“合作”的机会,成为村干部遇到“棘手”工作时的有利“帮手”,以期能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获得一些好处。

三 总结与思考

村干部与群众在现实的村政运行中会依据不同的情况和事件而相应地选择不同的策略,其相互之间的博弈过程也是复杂的。过去村干部凭借着信息的不对称和权力背景的绝对优势,常常会成为博弈的赢家。但是随着我国民主法制体系的逐步完善,国民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和村民自组织能力的日渐增强,双方的实力对比将变得势均力敌,干群之间也将逐渐由 “管理与被管理”向“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转变。为此需要不断提高村干部和群众的素质,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并继续完善法律法规和监督机制,以构建和谐的农村干群关系,营造良好的村庄政治环境。

Key words:relationship between Villagers and Cadres;vote-buying;Game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ses the process and the actions option in the game between Villagers and Villager Cadres in normative election,vote-buying,as well as the routine management.And improv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ural cadres and Villagers is in concluded at the end of this article.

Game Playing between Villagers and Villager Cadres in Rural

J IANG Yu
(School ofBusiness,The North University for Ethnics,Yinchuan Ningxia 750021,China)

D 422.62

A

1673-2804(2010)04-0026-03

2009-09-17

猜你喜欢
村干部候选人村民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村干部带头 流翔高钙助力 共建大美乡村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村党组织委员会候选人预备人选的推荐与确定
山西旅游扶贫示范村干部培训班开班
关于2020 年《乐器》杂志新一届编审委员推荐候选人的公示
这里的村干部,是这样“上班”的——略阳实行村干部“四化”管理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当前村干部职务犯罪高发的思考
蒋虚村村民为何没有获益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