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长期因素难逆转

2010-10-19 07:38祖增
浙江经济 2010年23期
关键词:涨价劳动力价格

文/祖增

农产品涨价问题从未像现在这样引发人们的关注。10月份,农产品价格同比上涨超过10%,为CPI“贡献”了74%;11月上旬,全国50个城市超7成食品涨价,蔬菜价格依然延续了10月下旬的普涨态势(商务部监测数据显示,11月上旬主要蔬菜价格比年初上涨了11.3%,比去年同期上涨62.4%)。令人忧虑的是,此轮农产品涨价不是某个品种的结构性上涨,而是所有产品的集体上涨,并引发了食品制成品价格的全面上涨。比起高房价,由农产品涨价主导的高物价更能对普通民众(全国接近一半人口的恩格尔系数都超过40%)的生存质量构成挤压,平抑过快上涨的农产品价格已是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热点问题。

食品价格向来是CPI走高的主要推手,10年来的通货膨胀基本上反映的都是农产品市场的巨大波动。但本轮通胀的生成机理与众不同,并非由于农产品供应不足造成,学界把此轮通胀更多的聚焦点放置于成本和流动性之上。就流动性而言,当股市泡沫退潮、房地产市场又遭受政策打压时,急速膨胀的流动性开始选择了最不靠谱的农产品市场,农产品也就成了资本逐利的投资品和资本品。这一年内大小农产品频遭到炒作,“蒜你狠”、“豆你玩”、“辣翻天”、“姜你军”、“糖高宗”陆续粉墨登台。而国外流动性的再次泛滥更是激化了矛盾,与半年前相比,全球小麦和玉米价格已涨了57%、大米涨了45%、糖涨了55%,大豆价格涨到过去16个月来的高位。

虽然货币超发带来短期内的炒作是不能回避的涨价推手,但“罪不全在游资”,投机资金只是顺应或加速了涨价的趋势,同时在丰产背景下供求关系、周期性理论也无法解释此轮价格上涨,成本的持续走高才是催动本轮农产品价格上涨的主要推手。在农产品的成本中,近年来劳动力成本和土地租金成本的上涨尤为明显。今年大多数省市都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许多内陆省份的涨幅超过30%,流行的说法是,人工飙涨是因为已经逼近人口结构拐点,而劳动力短缺所引发的“涨薪潮”不是短时间可以结束的。据专家分析,低端劳工工资今后3-4年将每年上涨20%-30%,国内劳动者报酬将逐步向世界平均水平甚至向较发达国家水平看齐。而对照对去十年,劳动力成本占比越高的农产品,恰恰是过去十年的累计涨幅最大的。

实际上,跟工业品相比,国内农产品价格长期来一直处于被低估地位,适度涨价有其合理性。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不仅劳动力价格高企,土地等要素价格的刚性上升也渐成常态,农产品涨价已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特别是伴随着火热的“农民进城”图景、农村劳动力加速流出,农村“三化”现象(农村空心化、农田抛荒化、城镇侵占化)开始愈演愈烈,而大城市的高速扩张导致城市周边的食品供应基地越来越少甚至消失,这都极大地抬高了农产品供给的成本。更重要的是,上述推高成本的因素将长期存在,并且效应逐步增强。可以说,被低估的农产品正通过涨价回归价值,进入趋势性的上涨通道,农产品市场在开始逐步地告别低价时代。

在这场“涨价的狂欢”中,有人说农产品涨价真正得到好处的未必是耕作的农民,但是如果不涨,吃亏的一定是农民。陈锡文因此说,“各种要素都在涨,凭什么不让农产品涨?”;张五常最近感慨,“农产品的相对价格上升是好事,而蔬菜之价急升是大好特好”。但对政府而言,调控物价是其天职。随着旨在稳定物价的“国十六条”等相继出台,近期许多农产品品价格都止住了飞涨的脚步,部分农产品价格开始止涨回跌,但大宗农产品价格已经出现拐点的论调尚言之过早。从另一方面看,如果政府看不到农产品涨价的内在动力,只单纯通过政策管制人为抑制农产品价格,那么未来农产品涨价压力会更大、价格会更高。对于今后的农产品价格而言,这依旧不是一个轻松的话题。

猜你喜欢
涨价劳动力价格
能耗双控下,涨价潮再度来袭!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尿素涨价坐实的两个必要条件
共享单车涨价只能是权宜之计
价格
价格
价格
价格
独联体各国的劳动力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