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性服务业:浙沪对比与启示

2010-10-19 07:38穆运安
浙江经济 2010年23期
关键词:生产性集群服务业

文/穆运安

与上海相比,浙江生产性服务业结构不优、总量不大、竞争力弱的问题较为突出,有些指标与上海的差距呈现被逐渐拉大的趋势,需要学习借鉴上海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经验

生 产性服务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许多经济强省的支柱产业。近年来,浙江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大力推进服务业跨越式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周边的上海相比仍存在差距。

表1浙江与上海市生产性服务业结构对比(%)

浙沪比较

2009年,浙江生产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4822.84亿元,占服务业的比重达54.8%。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已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但与上海相比浙江生产性服务业结构不优、总量不大、竞争力弱的问题较为突出。

——行业结构欠优。生产性服务业中一大批新兴行业的兴起虽然有效地改善了行业内部结构,但总体上看浙江生产性服务业仍以交通运输、批发业、金融等传统行业为主,与上海市以商务服务业、服务外包、软件业、证券业等新兴行业为主的生产性服务业结构存在较大反差。

——从业人员结构不优。2009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与批发业的从业人员比重在生产性服务业中较高,分别为19.7%和61.2%,反映出这两个行业对浙江服务业就业的贡献较大,行业相对发达。而另一方面,作为生产者直接投入并具有极强外溢性,对经济效率和技术创新起着关键作用的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就业所占比重仍然较低。

——劳动生产率较低。2009年,浙江生产性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增加值/从业人数)为7.1万元/人,而上海市为17.3万元/人,是浙江的2.4倍,所有行业均高于浙江很多(表3)。这说明浙江服务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率仍较低,在那些具有知识密集型特点、具有较高附加值的服务行业发展较落后,许多专业服务业仍处于较低的层次,而这部分行业就主要集中在生产性服务业领域。

差距成因

体制因素。市场经济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制度经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滞后在很大程度上与长期来的经济制度制约有关。浙江这些年虽然每年都要召开全省服务业工作会议,但从省对地市,从地市对县(市、区)的考核评价指标中,服务业的量化指标很少,考核评价体系尚未形成。一些行业存在交叉管理现象,如会计师事务所有财政、审计、税务等多个主管部门,企业感到无所适从。市场准入障碍也未真正消除,金融、通信等行业虽然鼓励非公资本进入,但准入前置条件过高,存在“玻璃门”现象。

表2浙江与上海市生产性服务业劳动生产率比较(万元/人)

市场因素。与制造业相比,浙江主要生产性服务业的市场化程度不高,市场机制很少在这些领域发挥基础性的资源配置作用,难以形成产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2009年,即使是满意度位列第一位、第二位的金融和物流服务,满意率也分别只有18.2%和15.2%。由于历史和传统的原因,浙江不少生产性服务行业虽然走向市场,但因与政府部门之间仍存在着藕断丝连的关系,严重影响了自我发展机制的形成。许多大中型企业内部的服务部门很少向社会尤其是为本企业提供配套产品的企业提供服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产企业服务部门的发展壮大。

要素因素。与上海市相比,浙江明显存在人才、土地、资金等要素不足或价格过高的问题。现行中等和高等院校专业中,生产性服务类专业设置时间较晚,数量偏少,专业人才供给总体上难以适应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的需要。同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开发建设由于受规划、环境等多种因素制约,推进速度不快,尤其是为产业集群服务的公共物流、科技服务、信息服务等领域的服务平台建设拓展偏慢。

要把产业集群、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和行业协会建设,放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规划的突出地位,更好地带动面向产业集群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对策建议

加强统筹规划,明确发展重点。从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要求出发,加强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统筹规划。把产业集群、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和行业协会建设,放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规划的突出地位,更好地带动面向产业集群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明确支持生产性服务业的重点行业、重点地区和重点项目,并加强相关考核机制建设,如金融业发展上,要加快杭州作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后台基地建设;物流业发展上,加快推进宁波——舟山、嘉兴港建设,加强港航强省建设。要注意增强不同区域生产性服务业体系的特色,优化区域之间的布局,通过加强区域合作,探索生产性服务业跨区发展的共享模式。

加强政策研究,完善发展环境。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更为关键。要在加强政策调研的基础上,按照鼓励分工协作的要求,着力健全鼓励生产性服务业创新创业的税收环境和要素市场环境。财政方面,加大财政在生产性服务业领域的投入,逐年增加资金规模,主要用于对发展规划中的重点行业、重点区域和重点项目的贴息或补助。税收方面,在国家税法框架内,对鼓励发展的行业、区域和项目等,尽快探索房产税、土地使用税、水利建设专项基金等地方税的优惠倾斜。融资方面,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对生产性服务企业予以信贷支持,加快开发适应生产性服务业需要的金融产品,积极支持生产性服务企业进入境内外资本市场融资,鼓励创业风险投资机构和信用担保机构对发展前景好的生产性服务企业开展业务。

积极试点示范,加快产业集聚。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是必然趋势。建议由省发改委牵头,加强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工作指导和协调。按照一定标准选择确定一批集聚区试点示范,做好规划,明确定位和发展重点。围绕某一特定制造业集群,同时注重在更大范围内整合资源,针对制造业集群的共性要求,构建集金融、信息、物流研发等多种生产性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空间布局模式。抓住国际资本加快向服务业领域转移的有利时机,注重产业导向,加大招商选资力度,扩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开放与合作。

不断改革创新,提升发展水平。实施组织创新,突出重点,实施“专业全球化”战略,即浙江的生产性服务企业必须进行市场细分,找准客户市场定位,防止盲目多元化;加强资源整合,组建服务业企业集团,做大规模;实施品牌战略,通过品牌的建立扩展高端业务。进行体制创新,加快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发展各种中介服务,推动中介服务机构社会化、市场化进程;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加强与跨国公司合作,实施“走出去”战略。实现技术创新,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实施生产性服务业领域的技术创新。

猜你喜欢
生产性集群服务业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知识生产性保护研究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
基于生态的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探讨
中国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发展研究
高职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