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体教专业武术类课程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0-10-20 07:27崔建国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12期
关键词:体教院系安徽省

崔建国

(阜阳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安徽 阜阳 236041)

安徽省体教专业武术类课程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崔建国

(阜阳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安徽 阜阳 236041)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安徽省9所体育院系的武术教研室负责人、武术专业教师、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进行了调研.结果表明:安徽省体育教育专业武术类课程按照新课程方案要求都能开设,但教学效果离武术类课程指导纲要的教学目标还有差距.这种差距产生的原因主要有:教学内容设置的相对滞后,不符合学生的习武心理需求;高学历、高职称的武术教师缺乏,以及武术教师人数的分布不均衡性;体育经费投入不足,部分院系缺少武术教学所必要的器材和专用场地;缺乏武术训练竞赛的环境等限制了武术类课程教学效果的提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改进的建议与对策.

体育教育;武术类课程;武术教学

1 前言

随着2004年《新课程方案》和2005年《新指导纲要》的颁布实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武术类课程教学在课程设置、培养目标、教学评价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时由于安徽省9所体育院校,其中有5所院校是从2003年以后由专科院校升格为本科院校,其武术类课程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评价、师资力量、教学效果等教学现状如何?本文对安徽省9所体育院系武术类课程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为安徽省的体育教育专业武术类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理论参考.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制定武术教研室负责人、武术专业教师和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三种问卷,对安徽省9所体育院系进行了问卷发放和回收,此次对武术教研室发放问卷9份,回收有效问卷9份,有效率100%;教师问卷共发放36份,回收有效问卷32份,有效率100%;学生问卷共发放950份,回收有效问卷829份,有效率93.1%.并对调查材料进行基本整理和效验,在SPSS 12.0软件上统计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安徽省9所体育院系体教专业学生情况调查

3.1.1 体教专业学生进校前习武基础

武术练习分为套路、格斗和功法三种运动形式,对身体的协调性和柔韧性要求很高,需要有坚实的武术基本功.对体育教育学生进校前的武术基础进行调查,有利于我们武术教材的选编以及教学内容的安排.调查显示:从事专业训练的学生占3%、进行过基本训练的占12%、偶尔学习过的占24%、从未学习过的却占到了61%.从未学习过和偶尔学习过的同学占85%,可以看出武术作为中学体育教学的规定内容没能得到应有的重视,所以加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武术教学质量有利于武术在我国中小学的普及,促使武术教学在我国形成良性循环.

3.2.2 体教专业学生对武术及武术课的认识态度

态度是人根据自己的喜好程度对某一事物所持有的看法和立场.体育教育学生对武术及武术课所持的态度,将决定他们对待武术及武术课采取何种心态去认识武术及武术课.调查结果显示(见表1):喜欢武术的有72.1%,而喜欢武术课的却只有53%,可以看出至少有19.1%的学生喜欢武术却不喜欢武术课,这一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表1 安徽省体教专业学生对武术及武术课的态度比较 n=829

3.1.3 体教专业学生对武术课教学内容所持态度的调查

教学内容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而设置的.调查结果显示选择喜欢的有20%、一般的占42%、不喜欢的占38%,选择“一般”和“不喜欢”的学生数占总数的80%,充分说明现行武术课以套路为主的教学内容已不被学生认可,进行武术课教学内容的改革和探索已迫在眉急.

了解学生学习兴趣,有针对性的安排武术课教学内容,是探索和改革武术课教学内容的重要途径.调查显示(见表2):攻防技击类项目是学生的首选,同时也体现了武术技击性的本质特征.排在二、三位的是传统功法与养生和太极类项目,体现了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社会需求和爱国热情.

表2 安徽省体教专业学生对武术类项目内容的兴趣调查 n=829

3.1.4 体教专业武术类课程教学效果

调查显示(见表3):1年后能全部记得并能完整演练的同学只占18.4%,而套路在教学中是一个整体性的教材,忘记其中的某一个动作,就会使整个套路无法演练,学生工作后进行武术教学也就无从谈起了.

表3 体教专业学生武术类课程的学习效果调查 n=829

调查结果显示(见表4):选择对教学内容不感兴趣、不实用的同学占78.9%;选择套路动作数量多,方向、路线复杂的占64.4%,分别排在第一和第二位.由此可见,武术类课程内容的重新设置已刻不容缓.同时“对学生课堂所学技术动作,您课余时间练习吗”的调查,结果显示:能够坚持经常练习的只占8%,偶尔练习的占57%,从不练习的占15%,只在技术考试前练习的占20%,从这项调查可以看出学生课余时间练习少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原因之一.

表4 影响体教专业学生学习武术的因素调查 n=829

3.2 对安徽省9所体育院系体教专业武术类课程教学现状

3.2.1 武术类课程开课时间及课时分配

根据新课程方案,作为体育教育专业的武术类课程是6类主干课程之一.开课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其中专业必修课是体育教育本科专业所有学生必须开设的,为完成本科教育的基础课程.在选修课程中,作为主项和副项提高课程都有武术课程.通过对安徽省的9所体育教育本科院系的调查显示(见表5):武术类课程作为必修课之一,其开课时间和教学时数根据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各有不同,由于各校的具体情况不同,其开课时间也有所差异.

表5 安徽省高校中9所体育院系武术类课程开课时数及开课时间情况

选修课课程是指依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发展方向,容许个人选择的课程,是为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提高专业能力而开设的课程.通过调查显示(见表1):武术选修课程开课时间也同样存在差异.同时在以04级体育教育专业专选武术学生数的比例调查显示,最高比例占20%,最低占8%.根据选报人数和其它项目的选报人数比例相比,特别是和球类项目相比在人数上相差很大,而且有个别院系由于选报人数过少,不得不取消武术专选课的开设.在教学时数上,最多的教学时数达240学时,最少的为72学时;教学内容的安排是在必修课的基础上,根据任课教师为内容的制定者,有的院系是在必修课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延伸和发展,进行高级教程的学习;但也有个别学校的武术专选课内容也只是简单套路的叠加.究其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专业武术教师数量和教师能力的不足两个方面.

3.2.2 体教专业武术类课程教材和教学内容设置

调查显示(见表6):在必修课的教材选择上,有8所学校选择的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出版由蔡仲林主编的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教材,其中安徽师范大学体院选择的是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王国凡主编的《武术基础教程》教材.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理论课中的传统文化教学和术科教学中的攻防实战技术动作没能得到应有的重视.

3.2.3 安徽省高校9所体育院系武术师资

调查显示:统计安徽省体育院校共有武术专职教师36名,其中武术专职教师最多的学校是安徽师范大学和阜阳师范学院分别为8名武术专职教师,这与两个院系有武术运动训练专业和民族传统专业有关;最少的院系只有2名武术专职教师,专职武术教师存在地域分布不均衡的现象.同时在年龄阶段上,45岁以上的占11%、35-45岁的占28%、35岁以下的占61%.可以看出我省高校武术教师以中、青年教师居多,在教师年青化、专业化方面占有绝对优势.从学历和职称统计方面看(图1),以本科、硕士和初、中职称为主,高学历、高职称的人才较少.

表6 安徽省9所体育院系体教专业武术类课程开课内容

3.2.4 安徽省9所体育院系武术教学场地、器材和图书资料

武术教学场地器材是武术课教学的必要辅助工具,是保证武术课能在任何环境下正常进行的重要保障.调查显示:9所体育院系中,有5所院系有400米标准化的塑胶跑道,4所院系拥有综合馆,小型的体育场馆基本每个院系都有.但是专属武术教学的场地教少,在9所院系中,只有4所院系同时拥有室内套路训练房和散手训练房.武术课教学多位于田径场、篮球场和其它空旷之地.对9所院系的武术器材调查,有3所院系的武术器材配备不能满足武术课教学需要,6所院系武术器材配备基本能满足教学需要,而且多数院系的武术器材出现破损和老化,可见在武术器材的配备上存在严重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武术课的教学.武术专业期刊、杂志及音像制品是武术教师了解本学科前沿知识动态、学习和提高专业知识及进行科研工作的重要平台.调查显示:只有4所院系为武术教研室专门订阅了武术期刊、杂志及音像制品.可见我省的大多数体育院系在这个领域的资金投入不多,重视程度不够.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调查统计结果表明,(1)安徽省体育教育专业武术类课程按照新课程方案的要求都能正常开设,各个院系结合各自的具体情况在开课时间和开课时数上各有侧重.(2)学生存在喜欢武术却不喜欢武术课的现象.(3)以套路教学为主的教学内容,已不能适应当前的学生习武的心理需求.(4)缺乏高学历高职称的武术人才,同时存在师资数量上的分布不均衡的特点.(5)武术教学的场地、器材及武术专业的图书和音像制品的资金投入不足.(6)整体武术类课程教学效果有待提高.

4.2 建议

(1)首先从武术的教学内容设置改革入手,创编动作简单实用、易学易练,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动作组合,同时把散手和跆拳道等实用和时髦的武术项目穿插到武术教学过程中来.(2)注重高学历、高职称武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同时加强高校间的武术培训和交流机制的建立.(3)加大体育经费的投入,为武术教学和科研提供有力保障.(4)加强学生的思想工作,培养勤奋好学的精神.(5)加强高校校内和校间的武术竞赛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

〔1〕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的通知[z].[2003]7体司7号.

〔2〕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各类主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通知[z][2004]9号.

〔3〕邱丕相、王国志.当代武术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J].体育学刊 2006(2):76-78.

〔4〕蔡仲林,翟少红.体育教育专业武术必修课程现状调查研究[J].武术科学,2004(5):1-3.

〔5〕蔡仲林.学校武术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淡化套路、突出方法、强调应用[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31(1):62-64.

G 807

A

1673-260X(2010)12-0099-03

猜你喜欢
体教院系安徽省
成长相册
中国特色体教融合发展思考——对《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的诠释
中国体教融合推进的现实困境与应对策略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高师音乐院系艺术实践周实效提升策略
清华院系手机背景图
关于高等院校院系党政关系的思考
体育运动学校如何落实体教结合办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