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分析与对策

2010-11-02 01:44
滁州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受调查者色情道德

李 银

(滁州学院教务处,安徽滁州239012)

地方高校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分析与对策

李 银

(滁州学院教务处,安徽滁州239012)

网络在较大程度上改变了大学生学习方式、生活习惯,已成为获取信息的最主要途径,在传递信息、获取知识、情感交流等方面发挥重要的平台作用。但大学生对于一些网络行为的价值判断还不够明确。道德意识谈薄,对此,高校应及早采取措施加强网络道德教育与引导,切实提高大学生网德水平。

大学生;网络道德;P2P

据2010年1月15日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统计,截止2009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3.84亿,较2008年底增长8600万人,年增长率为28.9%。[1]其中高校大学生是网络使用最大的群体,网络在给大学生学习和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和价值观念带来深层次的影响,尤其是当 P2P技术广泛应用的情况下,更是如此。P2P技术使得网络上的沟通变得更加容易、更具有直接共享和交互作用。一些典型的 P2P软件如 Napster、Maze、PP点点通、MyP8、BT等以更加便捷的方式进行信息传播,大大拓宽了大学生的视野,方便了网络资源的使用。但与此同时带来的不良因素也给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习惯带来了强烈的冲击,有些负面影响已经形成危机,正在大学生群体中蔓延。[2,3]许多学者已经注意此问题,已经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对策。[4-6]为进一步了解在校大学生的道德现状及其特点,我们对地方高校的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进行实证研究。

一、对象与方法

本调查选取安徽某地方高校大一至大四的本专科生作为问卷对象,共发放问卷1000份,收回951份,有效问卷为896份。其中男生586人,占 65.4%。女生310人,占34.6%。调查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问卷结果使用SPSS10.5进行数据分析。

在参考有关网络道德文献资料及对部分学生进行预访谈基础上,自编《大学生网络道德问卷调查表》,调查问卷由42个问题构成,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被调查者的背景情况,包括性别、年龄、专业、年级、上网时间、上网频率等等。第二部分调查大学生网络行为,比如,是否经常使用搜索引擎、是否使用P2P软件等等。第三部分调查大学生对网络行为的具体看法,比如,对使用 P2P软件的看法,对黑客的看法、对色情网站的看法等等价值观的调查。第四部分调查实施针对网络暴力、网络色情等措施的看法。

网络认知问卷部分采用Likert五点计分量表,1表示非常同意,5表示非常不同意,得分越高,表明在此题项的态度越否定。问卷调查涉及在校学生各年龄、学科专业、年级层次(见图1、图2、图3)。

图1 年龄分布情况

图2 学科专业分布情况

图3 年级分布情况

二、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网络使用偏好

1.触网时间、上网时长与上网频率与网络使用水平

根据调查结果,77.1%的受调查者表示,其接触并使用网络超过2年时间及以上(SD=1.385)。平均每次上网时间在1-3小时的占到64.2%。3-5小时的占到15.5%(SD=0.773)。平均每周上网1次的约占33.7%,平均每周上网2-5次的约占34.5%,每天1次的约占17.4%(SD=1.043)。6.4%的受调查者表示,自己对网络使用非常内行,20.0%的受调查者表示,自己对网络使用比较内行,52.0%的受调查者表示,自己对网络使用一般(SD=0.893)。

调查结果表明,随着网络的迅速而广泛应用,网络已经深入到大学生生活、学习及情感交流等各个领域,但大学生网络使用水平还有待提高。

2.上网地点、上网目的与获取信息首选方式

根据调查结果,42.0%的受调查者表示,首选宿舍作为自己上网地点。36.8%的受调查者表示,首选网吧作为自己上网地点。16.6%的受访者表示,首选学校机房作为自己上网地点(SD=0.862)。44.9%的受调查者表示,上网最主要目的是聊天。9.4%的受调查者表示,上网最主要目的为游戏。15.2%的受调查者表示,上网最主要目的是学习。还有26.0%的受调查者表示,上网目的为其他方面(SD=1.672)。15.1%的受调查者表示,网上最常登陆的是游戏网站。16.9%的受调查者表示,网上最常登陆的是电子邮箱。45.4%的受调查者表示,网上最常登陆的是QQ(SD=2.099)。

根据调查结果,9.6%的受调查者表示,获取信息的首选方式是报纸。5.9%的受调查者表示,获取信息的首选方式是广播。14.8%的受调查者表示,获取信息的首选方式是电视。59.4%的受调查者表示,获取信息的首选方式是网络(SD=1.319)。

调查结果表明,网络在较大程度上改变了大学生学习方式、生活习惯,比如网络成为获取信息的最主要途径。网络在传递信息、获取知识、情感交流等方面发挥重要的平台作用。

(二)大学生网络行为倾向

根据调查结果(见表1),大学生使用搜索引擎较为普遍,也经常使用 P2P软件。对于网络中的图书文字、音频视频资料、图片信息等经常下载或使用,经常利用网络方便学习、情感交流等。对于具有暴力倾向的网络游戏,较为多数的学生持中立态度。对于浏览色情内容等网络行为,多数学生还是持否定态度。对于利用软件等获取他人相关信息,多数学生也持否定态度。

表1 网络行为倾向性

(三)大学生对不良网络行为及 P2P软件使用的价值判断

1.大学大学生对不良网络行为的价值判断

根据调查结果(见表2),大学生对于网络行为的价值判断,在不同内容上具有不同结论。对于知识产权部分,大多数学生并没有对自己行为产生合理性的质疑。很多学生对于网络黑客的态度还不明确,虽然多数学生能认识到网络黑客行为是违法行为,但其内部还有较大差异。多数学生在浏览色情网页和道德问题上,态度也不够明确。

表2 大学生对不良网络行为的价值判断

2.大学生对P2P软件使用的价值判断

根据调查结果,33.5%的受调查者表示,非常同意使用P2P软件更加便于免费获得网络资源。44.5%的受调查者表示,同意使用 P2P软件更加便于免费获得网络资源。15.2%的受调查者表示,并不能确定使用 P2P软件更加便于免费获取网络资源(M=1.98,SD=1.319)。7.1%的受调查者表示,非常同意P2P软件加速网络道德问题的扩散。30.1%的受调查者表示,同意P2P软件加速网络道德问题的扩散。41.7%的受调查者表示,不能确定P2P软件加速网络道德问题的扩散(M=2.85,SD=1.011)。

根据调查结果,49.0%的受调查者表示,在网上获得他人隐私信息将关闭网页不浏览。47.9%的受调查者表示,在网上获得他人隐私信息浏览但不传播。3.1%的受调查者表示,在网上获得他人隐私信息浏览并转发给他人。(SD=0.558)。72.8%的受调查者表示,当网页出现色情内容将关闭网页不浏览。24.1%的受调查者表示,当网页出现色情内容会浏览但不传播。3.1%的受调查者表示,当网页出现色情内容会浏览并转发给他人(SD=0.524)。17.1%的受调查者表示,在网上获得他人隐私进行人肉搜索。25.3%的受调查者表示,不能确定在网上获得他人隐私是否进行人肉搜索(SD=1.204)。

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生都认可P2P软件在获得网络资源的作用。但对于P2P软件是否加速网络道德问题的看法上,还有比较大的分歧。大多数学生对于网络中出现的个人隐私、色情内容表现出较强的行为自控能力。大多数学生在获得他人隐私情况下,并不会进行人肉搜索,也反映了大学生在网络行为上有较强的自控能力。

(四)大学生对网络管理举措的看法

根据调查结果(见表3),学生总体认为上网实名制有助于减少网络暴力、网络色情等问题,但学生内部还有较大分歧。学生总体上比较认可加强道德自律、加强网络监管、政府立法打击等网络管理的举措。

表3 大学生对网络管理举措的看法

政府在加大对网络管理力度后取得的社会实际效果也验证了学生总体的看法。根据2010年3月份国家公安部公布的数据[7]显示:打击整治网络淫秽色情专项行动成效显著,网络色情内容大量减少。半年时间里,先后清除网络淫秽色情信息171万条,关闭淫秽色情网站、栏目9200个,破获网络淫秽色情刑事案件3854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821名,并连续打掉了几个设在境外的大型淫秽网站联盟,抓获其在境内维护人500多名。

三、讨论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但这一时期大学生的道德情感还不够成熟。一部分学生中还存在人生目标模糊,缺乏理想追求的情况。一些学生不是在利用网络的积极作用,而是将其作为追求自我、逃避现实甚至是发泄情绪的工具。他们虽精于网络技能,但缺乏法制观念,道德意识淡漠,对网络中的信息缺乏分析判断、鉴别能力不强,对网络行为还缺乏自我控制能力。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学生对于网络暴力、网络黑客、网络色情的态度还是宽容的。

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影视、文学作品,其内容不够健康,甚至情趣低下。比如,网络黑客入侵电脑等行为,往往被宣传成为具有能力甚至是崇拜的对象。网络游戏中暴力盛行,大学生价值观容易受其影响,产生偏差,变得崇尚暴力,缺乏自制力。宣传导向上的偏差与正面教育的乏力,都使得大学生网络道德受到负面的影响。P2P软件在更加便捷的获得网络资源、加速网络信息传播方面的功能已经得到绝大多数学生的认可。但P2P软件只是技术手段,其是否在现实中加速网络道德问题扩散,应主要取决于使用者的道德素质。因此,想要真正解决目前出现的一系列网络道德问题,主要应从使用者的道德教育入手。

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应重点依托学校教育体系,但目前学校的教育和管理还有待加强。针对网络问题,多数学校对学生的系统性教育和引导还不够,其中大部分还存在效率不高、效果有限的情况。比如,没有正式的规章制度约束学生上网,学生不当的网络行为得不到及时控制。大多数高校在日常管理中也存在很多漏洞,有些学生甚至逃课去上网却很难被发现。由于信息采集能力有限,学校对学生不良网络行为缺乏必要而足够的预防能力,即使发现问题也很难及时有效处理。

四、对策

针对大学生的使用网络的行为特点,高校应当尽早落实关于提高网络道德的相关举措,对大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网络道德的教育与引导,努力构建网络道德教育机制。

首先,课堂仍然是网络道德教育的主要平台。应当将网络德育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要内容,向学生正面宣传教育。针对网络中的道德规范、法律意识、认知分析等内容,积极开展网络道德的教育教学,使大学生养成积极健康的网络行为。

其次,学校从事学生工作的老师应不断更新知识,加强网络技术和网络知识以及网络法律理念的培训,并向学生传播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学校在加强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合理、正确的使用网络。比如,通过举办科研活动、组织比赛来正确引导学生使用网络,以降低对网络游戏的兴趣和依赖。

再次,针对学生主要在宿舍与网吧上网的特点,在学校内应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管理和监控,同时尽可能对给同学开放电子阅览室、机房等上网场所,尽量多给大学生提供良好的易于管理的外部上网环境。学校可以与当地网络管理部门多加强沟通联系,加强对学校周边的网吧的监管力度,与学生的家庭多联系交流,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的网络道德教育综合机制。

最后,应从思想上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网络的利与弊,正确利用计算机网络促进学习进步。强化学生的学习意识,合理控制上网时间,淡化上网的不良习惯,树立正确的生活目标。

五、结论

通过对在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我们有以下结论:

1.随着网络的迅速而广泛应用,网络已经深入到大学生生活、学习及情感交流等各个领域,但大学生网络使用水平还有待提高。

2.网络在较大程度上改变了大学生学习方式、生活习惯,已成为获取信息的最主要途径,网络在传递信息、获取知识、情感交流等方面发挥重要的平台作用。

3.大学生对于网络行为的价值判断,在不同方面上有不同结论。多数学生对于网络黑客的态度还不明确,虽然多数学生能认识到网络黑客行为是违法行为,但内部存在较大的认知差异。多数学生在浏览色情网页和道德问题关系上,态度也不够明确。

4.多数学生认可P2P软件在获得网络资源的功能,对于P2P软件是否加速网络道德问题的看法上,内部存在比较大的分歧。大多数学生对于网络中出现的个人隐私、色情内容表现出较强的行为自控能力。

[1]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0-1.

[2]严 耕,陆 俊,孙伟平.网络伦理[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

[3]李玲芬.信息网络的道德问题与伦理对策[J].新疆社会科学,2002(2):14-18.

[4]冯亮.大学生网络道德行为失范及对策[J].教育探索,2008年(11):116-117.

[5]郑培刚,李晓丹.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的调查与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12):126-129.

[6]张丽萍.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2009(3):66-68.

[7]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打击整治网络淫秽色情专项行动成效显著[OL].(2010-03-03).http://www.mps.gov.cn/n16/n1252/n1762/n2452/2348570.html

G641

:A

:1673-1794(2010)04-0015-03

李 银(1980-),男,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08sk352)

2010-04-11

猜你喜欢
受调查者色情道德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西班牙担忧色情视频毁了青少年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日本“色情报复”增多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格非称色情只是《金瓶梅》的外衣
党的优良传统流失状况调查
色情陷阱
47.18%受调查者表示不休带薪年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