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2010-11-11 04:40徐双庆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10年2期
关键词:物流企业发展

徐双庆

中国物流行业从落后的基础上起步,在经历并不完整的思想转变过程中,以新旧观念混杂、 新老技术共用的方式进入新时期的物流发展阶段。

从理念到实务的转变

物流一词来自日本, 是日本对英文physical distribution 一词的直接翻译,指物质产品的流动, 对应于经济运行中企业原材料、 产成品等在生产、 销售过程中的运输及分配问题。物流行业所实施的业务并不新鲜, 最为基本的是物料的搬运工作。 在物流一词进入中国以前,国内大量的物流企业都冠以运输公司名称。 当中国物流业的低效率高成本运行状况被认定为阻碍中国经济发展的障碍时, 物流一词在学术界和实业界迅速成为热点。国内物流总费用占GDP 总值的比例 居 高 不 下, 2007、 2008 年 继 续 上扬, 约为国际发达国家的两倍左右。把握现代物流发展趋势, 近快缩小与世界同行业的差距,降低中国物流行业成本,提高效率是当前物流企业面临共同问题。

当第三方物流 (third-party logistics)概念进入中国后,物流问题再次暴露为现代企业发展中一个不可回避的短板和瓶颈。国内运输公司纷纷改名为物流公司,但仍旧继续着原有的业务模式。此时在国际上,国际物流企业不仅在生产效率上远远高于国内物流企业,而且在业务运行模式上也大相径庭。 “物流”一词所指代的具体含义也发生着巨大变化。以物质流动为本意的physical distribution 在国际上不再代表物流的全部意义,它只是物流企业所从事工作的一项内容,而并非全部。物流一词在国际上的标准用词为logistics,直译为中文是后勤学。在日本,为了对物流一词从意义到形式上进行区分,logistics 被日本学者以直接音译的方式用来指代现代物流业,而保留原有物流一词仅指物质流动。中国则继续使用物流一词作为传统的运输业和物流服务业两者的共称。

现代物流严格意义上应当属于服务行业。它的价值创造不仅仅体现在使产品空间位置产生合理位移, 更多的体现在对生产企业、 服务企业、 居民生活带来的便利服务。 第三方物流企业随同这一概念在国内升温而快速兴起。很多运输企业在一夜之间更换门庭,成为物流公司, 但却无法将物流的服务内涵连同业务一起进行扩展,物流公司仍旧只是换了名称的运输公司。可喜的是在众多改旗易帜的物流企业中,终究有一部分理念先进的企业完成了名称到实务的同步转换, 真正成为第三方物流企业, 如广东的宝供物流,在与宝洁公司的常年服务合作过程中,逐渐成长为生产型企业的第三方物流供应商。

强大的需求与滞后的发展现状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形成对现代物流服务的强大需求, 为物流产业蓬勃发展奠定现实物质基础。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2008 年发布的 《中国物流发展报告 (2007-2008)》 显示,2007 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为75.2 万亿元,同比增长26.2%,增幅比2006 年提高2.2%。2007 年全国物流业实现增加值1.7 万亿元,同比增长20.3%,增幅比2006 年提高5.2%, 占第三产业全部增加值的17.6%,比2006 年提高了0.5%;占GDP 的6.9%,比2006 年上升0.2 个百分点。2004 至2007 年,中国物流行业增加值以平均每年四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9 年上半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为429642 亿元,同比下降0.8%,降幅比一季度缩小2.5 个百分点。剔除价格下降因素,同比增长6%,增幅比一季度提高4.5个百分点。2009 年上半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为2.5 万亿元, 同比增长4.8%,增幅比一季度提高1.5 个百分点。 与GDP 的比率为18%, 比2008 年回落了0.4 个百分点。 上半年物流业增加值为9040 亿元, 同比增长2.1%, 增幅比一季度提高0.9 个百分点, 回升速度有所加快。在物流产业振兴规划的作用下,预计我国社会物流总额在2009-2010 年增速在15%以上。 未来物流需求尤其是第三方物流需求规模将越来越大,预计到2010 年中国物流行业的产值将达到12000 亿元。

经济发展对现代物流业存在着强劲需求,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现代我国物流发展仍处于较为滞后阶段。以第三方物流为代表的现代物流企业总体规模偏小,服务水平偏低, 服务内容较少,难以与客户需求形成紧密对接,无法显著提高客户整体运行效率, 处于高成本、 低效率运行阶段。内资现代物流企业普遍规模较小, 行业集中度较低。2006 年的调查显示内资第三方物流企业前10 位的市场总额仅约占13%,没有一家物流企业的市场份额超过2%。 这说明大多数的物流企业处于原始的价格竞争中, 彼此之间缺乏能够脱颖而出的核心竞争力,未能向供应链的增值一端提供有效服务。这种现状的存在一方面是由于历史发展的缘故,我国企业的生产方式与外资企业存在一定差异, 物流外包力度较低,如内资企业自有货运车辆与装卸设备是同期外国同类企业的3.7倍和1.5 倍; 另一方面是物流企业自身理念和手段的落后, 导致客户无法将物流业务完全交付给他们, 而只能是将运输部分分离,物流企业缺乏对客户物流系统的整合能力与增值功能。

机遇与危机并存的发展趋势

由于地位的特殊性, 物流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多方的重视, 各种举措也应运而生。从观念到技术再到业务模式与市场发展,中国现代物流行业的未来发展充满机遇与挑战, 也并存危机和繁荣。

1.物流基础建设投入加大。 物流产业被国家定为近阶段经济危机中启动内需, 刺激经济增长行业之一。2009 上半年,我国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为9244 亿元,同比增长61.8%,增幅比同期全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高出28 个百分点, 比2009 年一季度提高10.8 个百分点。 从投资构成看, 交通运输业投资额为6691 亿元,同比增长65.3%, 增幅创近年来新高, 比2008年上半年提高61 个百分点, 比2009年一季度提高13.5 个百分点。其中铁路系统更新改造老旧线路, 架设新复线,实行电气化改造,建设18 个区域铁路物流中心;公路建设“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基本完成, 高速公路, 跨江、跨海大桥等各个大型项目纷纷上马; 水路建设改善内河航道300 多公里,建成港口泊位, 投资改善现有港口状况;航空线路改良, 改建扩建机场,增加经济航班线路。 各地方依据物流发展规划,修建各种类型物流园区,提供配套场地设施。 大量的资金投入以及基础设施的完备, 将为今后物流行业高速发展提供良好基础条件。

2.技术应用水平再度提高。 物流技术设备升级,增长速度保持较高水平。2007 年中国叉车产量达到13.9 万辆,增长率接近30%,稳居亚洲第一。托盘产量增长幅度在25%以上, 年增长超过3000 万个。 条码技术、IC 卡技术、自动化装备、 自动化仓库应用开始向普及化发展。RFID 技术推广力度 加 大, 2007 年 《关 于 发 布800/900MHz 频段射频识别 (RFID) 技术应用试行规定的通知》 出台, 标志着物流技术应用标准又一里程碑。 铁路部门将投入2.5 亿元用于RFID 车号自动识别系统加装,首都国际机场RFID行李处理系统已经顺利完工。 特殊物流技术装备开始起步发展, 如冷链运输的保温、温控、 监控设备, 危险品运输的安全、 隔离、 跟踪、 消防设备都将得到巨大发展,与之配套的各项技术及设备也将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3.物流标准化、信息化程度提高。为与世界先进水平接轨, 逐步规范中国物流行业发展,2004 年成立全国物流标准化委员会, 制订 《全国物流标准2005-2010 年发展规划》。根据规划建立、修订、 新建各项标准约60 项。其中两项基础性国家标准 《物流术语》和 《企业物流成本构成与计算》 已正式实施。 《联运通用平托盘尺寸及公差》 和 《物流园区分类与基本要求》两项标准编制完成。 货架行业的两项国家标准立项,六项行业标准开始编制工作。冷链物流行业一项国家标准和一项行业标准编制完成, 五项行业标准正在编制中。国际货运代理的六项标准完成起草工作, 正在进行标准审理工作。物流信息化建设从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到物流企业内部信息系统完善工作全面起动。 电子政务系统以及各个衔接系统使物流信息系统正从封闭式的内部使用向外扩展, 形成全局平台搭建基础,各节点完善自身,互通有无的整体化发展趋势。 各种信息化系统功能的完善和先进信息技术设备的使用,更加大大提高了物流服务质量和速度的提升。

4.新兴业态崭露头角。尽管物流行业在中国是新兴行业,还不等类似第三方物流这样的新理念完全被广大企业和客户所理解时,经济运行的车轮便又推动着整个行业快速前进。 同时世界物流行业也处于一种快速发展状态,各种创新的技术、新鲜的概念也不断随着中国的开放和物流行业与外界的接轨而不断冲击着国内物流行业。 在国内物流企业积极摸索第三方物流与客户企业联动合作时,第四方物流概念被一些企业所接受,并做出尝试性改良实验,并取得一定效果。作为一个调配和管理组织自身的及具有互补性服务提供商的资源、能力与技术,提供全面的供应链解决方案的供应链集成商,第四方物流企业整合供应链的思想似乎更适合中国当前物流行业散乱的局面改变。浙江传化集团的物流园区建设在探索过程中逐渐进入整合者角色,并在多处成功复制运行。虽然传化物流方式与第四方物流的定义还有段距离,被有些学者称为3.5 代物流,但它是中国物流企业探索创新出的一种更适合当前行业现状的发展模式,今后具有一定的发展空间。第五方物流概念也同时迎面袭来。第五方物流企业在物流实际运作中提供电子商贸技术去支持整个供应链,并且能够组合各接口的执行成员为企业的供应链协同服务。在电子商务震动整个世界经济的大潮下,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为这种尚处于概念阶段概念成为现实提供巨大可能。世界最大的B2B 电子商务企业阿里巴巴已经针对物流业务成立专门部门,准备以电子整合者的身份进入物流行业。逆向物流、绿色物流等一些曾经以重要概念出现的物流形式,处于稳定的发展阶段。虽然其份额并不占物流行业构成主要部分,但其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在未来显现出越来越多的活力。

5.内外竞争激烈。 中国物流行业集中度低,技术水平偏低的现状造成国内物流行业竞争激烈, 无法提供高端优质服务,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价格战对各个企业的发展形成难以跨越的障碍。 同时国外物流企业以高科技、高水平、 高价格进入国内物流行业,毫无阻碍的抢走国内物流高端市场,并以强大的信息系统支撑优势和高服务水平向中低端市场渗透。 国内物流企业面临大好市场被瓜分, 现有业务无发展空间的窘迫境地, 急需寻找一条突破重围的道路。

总体上, 我国物流行业正处于积极的转变时期,但外界环境的变化似乎更快。快速发展的经济需求, 各种高科技含量的技术革新与应用, 相关行业间的渗透与新兴业务的衍生发展,使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中机遇与挑战并存。然而中国物流企业也并非一无是处,中国物流企业具有熟悉本土环境和快速消化新兴理念与技术的特长。面对广大市场需求,在危机中求发展,构建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 寻找适合自身特点的业务模式是中国物流企业的发展之路。

参考资料

1.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运行局,南开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中国现代物流发展报告 (2008 年)[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8.

2.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学会. 中国物流发展报告 (2007-2008)[M].中国物资出版社.2008.5.

3.陆辉.信息技术助力第五方物流[J].科协论坛.2009,(6).

4.罗涔丹,漆雪梅.第四方物流与第三方物流探究[J]. 技术和市场.2009,(7).

猜你喜欢
物流企业发展
企业
企业
企业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