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风险理论对资产评估监管的影响研究

2010-11-27 05:25余炳文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评估师资产监管

余炳文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3)

资产评估风险是资产评估相关利益各方都关注的问题之一,也是资产评估行业监管关注的焦点之一,过去对资产评估风险的研究主要是以评估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为导向,就某一类问题或者范围来探讨评估风险,可总结如下:一是对资产评估风险的分析大多定位在微观层面的某一方面,如道德风险、机构风险、法律风险、评估方法风险等,此类问题是由于我国资产评估行业起步较晚,加上体制改革滞后,各项数据来源不充分和非公开性使得论述的问题缺乏全面性,得出的结论往往导致政策层面推行的是临时性措施,针对特定问题出台特定政策,缺乏长远的根治之策,从而使资产评估的监管有时显得无所适从。二是资产评估风险探讨范围宽泛,基础理论研究薄弱。实践中遇到的问题都成为资产评估风险的研究对象,如法律风险、政治风险、社会风险、经济风险等,分散的风险分析没有基础理论作为支撑,虽然现有的资产评估风险研究已经向纵深方向发展,但主要是以某类资产的评估风险为研究对象,如无形资产、森林资源资产、专利技术资产[1][2][3]。特定类型资产的特殊性也导致监管的难度,有必要从基础理论的角度探讨资产评估风险,从而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监管的实质。特别是行为经济学风险理论中价值函数和概率函数的提出,没有对资产评估风险监管产生指导作用,从而表现出资产评估监管基础理论研究的滞后性。针对上述现象,本文尝试从风险理论角度对资产评估风险重新进行定义,并用风险理论分析资产评估风险及监管,剖析行为风险理论下的监管和新古典风险理论下监管的异同点,以得出行为经济理论下监管的一些启示。

一、经济学相关风险理论

有关风险的经济学理论可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其理论基础是理性人假设和有效市场假说,认为风险的产生是基于人们对事物的期望和预期效用,在此基础上将人们对风险的态度分为风险厌恶、风险偏好和风险中性三类;二是行为经济理论,认为人类由于受到认识的局限和心理活动、情感因素的影响,经常会有有限理性的行为发生,并在期望和预期效用的基础上,构建了有限理性行为的风险理论。

(一)新古典经济学风险理论

1.期望值风险理论。期望值理论是不确定性条件下的决策理论,该理论假定市场个体在不确定性条件下对风险的态度是中立的,人们只考虑期望值的大小,不考虑对风险的偏好,认为市场中的主体会根据风险的期望值大小对资产价值进行判断,期望值取决于事物收益值以及该收益发生的概率。

2.全风险理论。全风险理论是在风险厌恶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风险厌恶理论认为,人们对资产的决策判断依据不是期望效用函数,而是根据一种主观的期望值,希望获得资产的价值是低风险的,人们对风险持厌恶态度。后来,Friedman和Savage对该理论进行了补充,认为人们对风险并不都是厌恶的,而是存在三种类型,即风险偏好、风险厌恶和风险中性,并且人们对风险的态度不是固定不变的,不同的主体会有不同的选择[4]。这导致对现实资产评估风险的判断趋向复杂,单一的判断就会导致与实际偏离。Markowitz则认为,人们对风险的态度受财富水平的影响,财富水平高的市场主体对风险的态度是偏好的[5]。

3.效用风险理论。该理论与期望值风险理论相似,市场主体在资产的效用与决策行为之间建立某种函数关系,以决策行为作为自变量,以效用作为因变量,当效用达到最大值时,便是行为主体所要采取的结果。预期效用函数是决策者在面临多项决策选项时,以理性偏好为基础的市场主体总会找到某种方法,对其预见的各种结果赋予一定的期望值,根据期望值大小来做出自己的决策。

(二)行为经济学风险理论

新古典风险理论是构造一个预期效用函数来表示行为主体决策的不确定性,Kahneman认为,预期效用函数的构造依赖以下理性假定:偏好的完备性和偏好的传递性。他在研究了不确定性情况下的决策后,认为人类由于受到认识机制的局限,经常会有不理性的行为发生[6]。该风险理论将行为主体的效用看作价值函数v和权重函数π的共同作用,最终的效用价值V=∑vπ。

价值函数要考虑市场主体在风险和损失规避情况下的效用感受,对于某个参考点的获利或损失,人们的感受不一样,离参考点愈近,人们对获利或者亏损就愈加敏感,并且亏损部分价值曲线的边际变化较之赢利部分的边际变化更大,不再是过去人们认为的那种无论盈亏均表现一致的假定。当收益确定时,主体的行为表现为风险厌恶;当损失确定时,则表现为风险偏好,人们通常以某个参考点的获利或者损失感受作为结果,而不是最终的价值状态,市场主体遵从的是损失规避准则,而不是风险规避准则,并由此得出价值函数的四个基本结论:一是认为对风险的认识是基于某个参考点而言的;二是参考点的右边是盈利,当处于盈利时,人们对风险是厌恶的;三是参考点的左边是亏损,当处于亏损时,人们是风险偏好型的;四是人们对亏损的感知会更敏感。

这里的权重函数与新古典风险理论相比,虽然都指的是事件发生的概率,但新古典理论一般指的是线性函数关系,而这里指的是非线性函数关系,即低估大概率事件而高估小概率事件。Kahneman认为,决策权重函数更加接近真实世界中人们的决策行为,由于权重函数涉及行为主体对不同事件概率的评价,因而人们对可能性大的事件往往会认为其理所当然而将其轻视,但又过高估计小概率事件的权重[6]。由此可以得出新古典风险理论与行为风险理论的区别,见表1。

表1 新古典风险理论与行为风险理论的区别

二、资产评估风险的内涵界定

目前学术界尚未对资产评估风险进行正式的定义,不同的学者对资产评估风险的定义各不相同,从与经济有关的定义来看,主要有:王芳认为资产评估风险指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使评估结果严重偏离资产真实价值或客观价值,乃至误导交易方而引发纠纷的可能性[1];汪海粟、文豪和张世如认为资产评估风险可界定为由于资产评估师或机构在资产评估过程中对评估标的价值作了不当或错误的判断而产生的风险[7];刘萍认为资产评估风险是指因资产评估人员执业达不到专业标准而导致评估结果失真,从而影响使用者经济利益而造成评估人员应承当的责任和应负的赔偿[8]。归纳起来即认为资产评估风险是由于经济行为、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等方面的原因导致评估结果与客观实际产生的偏差。而《国际资产评估准则》虽然已制定多年,但是国际资产评估准则委员会内部就风险问题仍存在分歧,对“资产评估风险”一词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我国《资产评估准则》更多的是从狭义的角度,从评估结果的偏差、评估主体做出不正确估算或做出错误报告造成损失和评估行为违反有关规定角度分析风险,广义角度只是提及市场风险。以上的内容是现阶段资产评估风险分析的主流。从新古典经济学基础理论出发,资产评估是存在于经济、法律和社会大环境下的一个复杂程序过程,从价值判断上看资产评估风险,是基于个体和市场二维来分析的:个体注重的是效用,评估师(本文将资产评估师和资产评估机构看作合一的主体)从专业角度测算资产的价值,就是从“理性人”效用的视角考察资产的价值;而市场考察的是整体,由市场的有效性和出清状态导致均衡价格形成,进而形成市场价值,市场价值是客观和公正的价值,是市场参与各方博弈的结果,而专业的“理性人”测算的资产价值也会与市场的公正价值存在偏差,这个偏差就是风险。

然而,当代行为经济学和金融物理学的发展,对风险的理解和分析出现了变化。行为经济学将人不再看成是完全理性的,而是将人的心理活动也作为分析的对象之一,以致出现行为上的偏差,人们的这种异质性决定了即使都是“理性的”专业评估师也会对同一资产产生不同的价值判断。金融物理学的滤波理论,认为在传递过程中有些信息是会被过滤的,存在信息失真的现象,这对资产评估市场价值要求的完全市场信息假设提出了质疑,市场信息不能有效传递使市场价值只是一个设想的价值,真实的市场价值是不存在的,客观公正的价值在理论上可以接受,但实践中并不存在。因此,经济学中资产评估风险集中表现在评估主体的价值判断偏差上,从评估主体的角度并结合行为经济理论,本文将资产评估风险定义为:由于人的有限理性和市场的非出清状态,致使评估师对资产的评估过程发生行为偏差,进而导致利益相关方对价值认识不一致的可能性。由此,可以发现资产评估的风险实质上是评估师的行为导致的,可以进行控制、约束和监督。

三、风险理论对资产评估监管的影响

(一)风险理论与资产评估

无论是新古典风险理论还是行为风险理论,分析的对象都是市场的行为主体,而资产评估的过程就是市场主体——评估师对资产价值形成专业意见的过程,这种专业意见用价值表现出来就是资产评估的价值,评估师分析资产价值包括三个环节:资产评估的客观程序、资产评估的技术分析过程和资产所处的环境分析过程,其中资产评估程序是客观的,按照既定的程序是每个资产评估必须遵守的,一般情况下,评估师不会在这个环节违反监管规定;而技术分析过程和宏观环境、行业环境等环境分析则存在较多的主观因素,是评估师进行价值测算和判断的分析重点。客观的程序只能保证评估师具有正确的操作步骤,而技术分析和资产环境分析则可以决定评估价值的大小,三者综合形成资产价值,见图1。由图1可以看出,风险理论的分析对象是评估师,由于评估师受到效用、期望值、风险偏好以及心理、情感等因素的影响,会在评估过程中有意无意间加上自己的偏好、期望以及误导性的信息,使评估结果发生偏离,从而给评估带来风险,因此,风险理论指导下的监管实质上是对评估师的监管。

(二)新古典风险理论与行为风险理论对资产评估监管的影响

资产评估是评估师从专业的角度对资产价值进行测算和判定的活动,评估程序是客观的,但技术分析过程和环境分析过程是主观的,其测算过程不可避免受到行为主体的影响,虽然实践中要求资产评估师保持客观公正,但理性的市场主体还是会衡量其所获得的收益与承担的风险大小,追求两者之间的匹配关系。资产评估过程受宏观经济环境、估价方法、估价时点、估价对象、资料收集以及参数选择的影响,所有这些因素的选取最后都是由评估师决定,因此,评估师在测算资产价值过程中,容易受到自身利益的影响,追求自身收益的最大化,很多情况下的评估结果不一定与评估师的技术水平有关,更可能与评估师采取的行为准则有关。

1.新古典风险理论对资产评估监管的影响。新古典风险理论是基于理性人假设和有效市场假说的,在期望值风险理论中,评估师在与委托方就评估费进行商谈时,往往对评估资产获得的收益与风险大小进行衡量,决定是否承接业务。对同一资产采用不同的评估方法评估,会得出不同的结果,一般情况下是给每种结果设置不同的权重,并将权重与相应评估结果相乘的数值相加来确定最终的结果。根据全风险理论,评估师可分为风险偏好型、风险中立型和风险规避型三种,不同的评估师对评估风险的偏好可能不一致,即使水平相当的评估师对同一资产的评估结果也会存在差异,这就给监管带来难度。另一方面,评估师风险偏好的分类使评估机构出现了分化,有的偏好承接风险较大的项目,如涉案项目、产权纠纷项目等,有的则偏好承接风险较低的项目,如常规评估项目,当然,这种分化是与收益的高低匹配的,风险高的项目,通常认为其收益高,反之亦然,并且在传统的经济学中,风险高低与收益高低被认为是线性关系,这给监管部门提供的监管思路是直线式的,显得过于简单化。预期效用理论常用于资产产权交易中,人们对资产价值的判断过程是对效用进行预期和最大化的过程,在理性人假设条件下,评估师被假定有能力公正、正确地估计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并能合理地选择自己的行为以达到收益的最大化,对评估师而言,效用值最大化或者是高收费,或者是获得良好的声誉,为将来获得更多的报酬打基础,归根到底还是追求收益的最大化,在收费谈判和评估作业时,就会利用信息的不对称和评估过程的专业性,收取最高的费用,并将风险降至最低程度。因此,新古典理论下的监管是把评估师理想化、抽象化后的监管,没有考虑评估主体的差异性和特点,这与现实存在较大的差距。

2.行为风险理论对资产评估监管的影响。行为经济理论认为行为主体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这个系统可以理性地识别并解释一些可得的信息,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难以被觉察到的非理性行为,评估师在判别资产效用过程中,容易受心理、情感、内在动机和态度的干扰,对获得的资产评估信息不能有效甄别和筛选,从而造成评估结果存在一定的偏差。根据行为经济学风险理论,我们选取两个函数,即价值函数和权重函数,价值函数中参考值以评估行业协会制定的收费标准为参考基准点,高出参考基准点的为收益,低于参考基准点的为亏损。当项目自身获取收益的可能性较大或者违规操作获取收益的可能性较小时,评估师是风险厌恶的;反之,当项目自身获取收益的可能性较小或者违规操作获取收益的可能性较大时,评估师是风险偏好的。另外,低于标准收费额比高于标准收费额更有进行评估操作的冲动。

3.不同风险理论下的监管比较。新古典风险理论下的监管与行为风险理论下的监管由于对评估师的理性认识程度不同,导致对其监管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两者都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监管,内容也都包括职业道德监管、评估程序监管、技术方法监管和环境分析监管,不同的是新古典风险理论把评估师都看成是理性的,把市场看成是有效的,这样的监管过程较简单,环节较少,不仅注重对评估师的监管,也注重对评估活动的监管;而行为风险理论把评估师看成是有限理性的,把市场看成是非完全有效的,这样导致监管过程较复杂,是以收费参考点为中心带有侧重点的监管,且更多的是对评估师的监管。两者之间的异同见表2。

表2 新古典风险理论与行为风险理论下监管的异同

四、结论及启示

基于新古典的理性人假设和有效市场出清假说并不能很好地达到资产评估监管效果,行为风险理论对行业监管提出了新的认识:对资产评估的监管重点是对评估师的监管,作为市场主体的评估师的行为是与监管查处的力度及其获得的收益高度相关的,在具体监管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监管的对象应有新的认识。原有风险理论中的理性人与现实中的有限理性人在思维方式、行为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监管对象的行为不再是单纯追求效用的最大化,而是与情感、偏好、习惯等存在着一定的关系,监管条例的制定应符合有限理性人的特征,考虑到评估师的异质性。

二是根据行为经济理论的风险态度和事件发生概率的关系,对评估机构的监管应以评估收费的参考点和获得收益的可靠性为依据,高于参考点的收费为收益,低于参考点的为亏损,当考虑被查处的概率后,认为获得收益的可靠性较大或者发生亏损的可能性较小时,评估师偏向于风险厌恶,也就是在评估过程中遵规守纪,认真履行职业道德和技术规范;相反,当考虑被查处的概率后,认为获得收益的可靠性较小或者发生亏损的可能性较大时,评估师偏向于风险偏好,在评估中会违规操作,寻求新的收益点。

三是对评估机构的监管不应单纯以经济指标、规章和道德规范作为标准,而应该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法律约束、评估师的心理因素、行为特点来实施监管。

[1]王芳.关于无形资产评估风险问题的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16—18.

[2]冯立国.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风险与防范体系的研究[J].林业科技情报,2009,(4):4—6.

[3]于新颖.专利技术资产评估风险及防范[J].学习月刊,2009,(4):21—22.

[4]Friedman,M.,Savage,L.J.The Utility Analysis Choices Involving Risks[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48,(56):279—304.

[5]Markowitz,H.The Utility of Wealth[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52,(60):151—158.

[6]Kahneman,D.,Tversky,A.Prospect Theory:An Analysis of Decision under Risk[J].Econometrica,1979,(56):262—290.

[7]汪海粟,文豪,张世如.资产评估风险界定及防范体系[J].中国资产评估,2002,(6):6—10.

[8]刘萍.加强资产评估师管理促进行业健康发展[J].中国资产评估,2008,(8):36—38.

猜你喜欢
评估师资产监管
我国设立矿业权评估师水平评价类职业资格制度
新时代资产评估师职业道德的经济学思考
综合监管=兜底的网?
轻资产型企业需自我提升
央企剥离水电资产背后
第五期中国报废汽车高级鉴定评估师培训结束
监管和扶持并行
关于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的探讨
放开价格后的监管
中评协发布《首席评估师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