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制造业产出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

2010-12-22 06:56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密集型外商贡献率

李 丹 黄 锐

(湘南学院经济与管理系,湖南郴州 423000)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制造业产出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

李 丹 黄 锐

(湘南学院经济与管理系,湖南郴州 423000)

借鉴 C-D生产函数,对中国制造业 1995-2008年的行业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FD I对我国三类制造业产出的增长起着积极的正面作用,但在不同类型制造业中存在差异,其中对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产出增长的贡献率最大。在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上,我国应适度扩大资本密集型制造业的引资规模,在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发展中,应将规模与效率两方面结合起来考虑外商直接投资的引入。此外,还应当通过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来提高我国制造业的技术水平。

外商直接投资;制造业;产出增长;要素密集度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引进和利用外资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引资规模日益增加。根据商务部发布的统计资料,截止到 2008年 7月底,我国已累计批准外商直接投资项目 63.4万个,实际利用外资金额累计达 8204亿美元,中国已经成为外商直接投资最大的东道国。在吸收直接投资的结构中,投入制造业的资金占多数,达到了总投资额的 60%-70%。1995年以来我国制造业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资状况如表 1所示。由表可见,我国制造业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以来,制造业中的外商直接投资合同协议金额及实际使用金额迅速扩张,FD I实际使用金额由 2001年的3090747万美元快速增长到 2008年的 4989483万美元。外商直接投资的进入对我国制造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我国学者对 FD I对我国产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理论上,研究结果表明,FD I主要通过竞争效应、前后关联效应、示范模仿效应和人员培训效应四种渠道影响国内企业的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1];实证研究上,王志鹏和李子奈(2003)利用 2000年工业部门企业数据,实证研究了 FD I对工业部门企业销售收入的外溢效应,发现溢出效应主要发生在产业内[2];陈涛涛(2003)利用制造业的数据对FD I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进行了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只在内外资企业竞争能力差距较小的行业存在明显的外溢效应[3];潘文卿(2003)研究分析了 1995-2005年 FD I对工业部门总产出的影响,得出 FD I对中国工业部门总体资源利用效率帮助有限的结论[4];张海洋和刘海云(2004)利用面板数据模型检验了 1997-2001年 FD I对广东省工业部门的工业增加值的影响,发现外资对内资部门存在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5];陈羽(2006)利用我国制造业1996-2003年的行业面板数据分析了 FD I的技术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水平联系的溢出效应存在门槛效应,后向联系的溢出效应明显[6]。

以往的研究由于研究角度、研究对象、研究的时间跨度和研究方法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尽一致,但综观已有的文献可以发现大都是从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方面出发,将着眼点放在对 FD I进入后对内资企业产出增长的贡献上,而忽视了跨国公司本身所引发的技术转移和创新等效应,从而可能低估跨国公司对我国制造业发展所起的作用。因而,笔者将研究视角放在 FD I对我国制造业整体产出增长的影响上,并对我国制造业按要素密集度进行分类,通过计算外商直接投资对各类制造业的产出变化率的总贡献率来具体研究 FD I对各类制造业发展的影响大小。

表1 1995年 -2006年制造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情况(单位:万美元)

二、我国制造业中外商直接投资的行业分布特征

我国制造业中外商直接投资具有明显的行业倾向性,从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历程来看,外商直接投资选择进入我国制造业的行业结构在不断的优化,逐步由劳动密集型行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转移。

根据我国工业行业按要素密集程度的分类(见表 2),将不同时期外资企业的集中行业分布(见表 3)与之相对照,我们可以看出,1985年我国制造业外商投资行业偏向指数大于 1的七个行业中除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属于技术密集型外,其余行业都为劳动密集型。与 1985年相比,在 1995年新增的 9的行业中,塑料制品业、化学工业、医药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其余 5个属于劳动密集型,在 2000年新增的外商投资行业偏向指数大于 1的七个行业中,造纸及纸制品业和饮料制造业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其余五个行业为技术密集型。由此可见,我国制造业中外商直接投资呈现出全面扩张的趋势,外商直接投资的行业分布也在逐渐地由劳动密集型行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转移。外资的进入带动了技术、管理、营销网络等各个方面一揽子要素的流动,激发了国内企业的竞争意识,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按要素密集度划分的三类制造业产出增长产生了多大的影响,对各类制造业产出增长产生的影响是否有差异呢?笔者以每年各类制造业工业增加值作为各类制造业的产出指标,利用1995-2008年的数据对 FD I对三类制造业产出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

表2 我国制造业行业按要素密集程度分类[7]

表3 外商直接投资行业偏向指数分类[7]

注:外商投资行业偏向指数 =某一行业外商投资企业固定资产占全部外资企业固定资产的比重/该行业全部企业固定资产占全部工业企业固定资产的比重。

三、实证分析

1、模型

资本和劳动的投入是决定一个产业生产能力的主要因素,国内外有关分析投入产出关系的文献中通常采用 CD生产函数,笔者也采用 C-D生产函数来描述我国制造业按要素密集度划分的三类制造业的投入产出关系,其表达式为:

其中,i=1,2,3分别表示劳动密集型行业、资本密集型行业和技术密集型行业,Y表示各种类型制造业行业的产出,K表示资本投入量,L表示劳动投入量,α和β分别表示资本和劳动的产出弹性,μ是随机干扰项,表示除了资本和劳动之外其他因素对产出的影响。笔者的目的是分析 FD I对各类制造业产出所产生的影响,因而将资本投入 K分解为国内资本投入量 K1和国外资本投入量 K2两部分。引进外商直接投资不仅可以弥补引资国的资本短缺,而且还可以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所以,一般认为 FD I有着比国内投资更高的效率。为了进一步描述 FD I在各个行业不同于国内投资的效率大小,笔者参照魏作磊(2006)的做法[8],令式①中的μ=σFD Ii+ε,其中 FD Ii=Kii/Ki,表示各类制造业中 FD I在资本投入量中的比重,σ表示该类制造业产出对 FD I比重变化的反应系数,它的大小可以用来度量各类制造业 FD I的效率,以上假设式①可以表示为:

对式②两边同时取对数得到如下回归模型:对上式两边同时对时间求导数得:其中 yi、ki、li、fdi分别表示各类制造业产出 、资本投入、劳动投入和 FD I占总资本投入比重的变化率,a为索罗余值,表示技术进步对产出增长率的影响。由此各类制造业产出增长率可以分解为四部分:资本投入的贡献率、劳动投入的贡献率、FD I效率的贡献率和技术进步贡献率。由于只是表示出 FD I不同于国内资本投入的效率差异,完整的描述 FD I对某类制造业的贡献率还需要分离出总资本投入中 FD I的份额,所以笔者通过下面的式子来计算 FD I对产出变化率的总贡献率:

其中 RI=△Kii/△Ki,表示 FD I对总资本投入增长量的贡献份额。

2、计量分析

(1)数据说明。笔者所采用的数据是根据 1995-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整理得来。用各类制造业当年的工业增加值表示产出 Y,其中 1995-1997年由全国独立核算企业相关行业数据表示,1998-2008年的工业增加值由行业内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企业相关数据表示,用各年各类制造业的总资产表示总资本投入 K,各年劳动投入 L由当年行业就业人数表示,就业人数用各类制造业的工业增加值除以全员劳动生产率计算得出,国外资本投入 K由各类制造业中三资企业的总资产表示,各类制造业的数据根据表 2的分类标准按行业加总得来。

表4 对各类制造业的回归结果

(2)回归结果分析。根据前面介绍的模型及选择的数据,首先利用 Eviews3.1对式③进行线性回归,其结果如表 5所示。结果表明:第一,对三类制造业模型回归调整后的判定系数都接近 1,说明解释变量整体上对被解释变量有很强的解释能力;三个方程的α、β、σ均大于 0,说明资本投入、劳动投入以及 FD I在资本投入中的比重的变化都能带动各类制造业产出的增长;资本投入的系数都通过了 5%显著水平的 t检验,说明资本投入是影响我国各类制造业产出的一个重要因素。第二,通过比较三类制造业回归结果的值可以看出,FD I比重的变化对我国资本密集型制造业的绩效影响最大,对我国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绩效的影响最小。1995-2008年期间,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总资产中 FD I的比重每上升 1个百分点可以使其工业增加值上升 0.024个百分点,资本密集型制造业总资产中FD I的比重每上升 1个百分点可以使其工业增加值提高0.085个百分点,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总资产中 FD I的比重每上升 1个百分点可以使其工业增加值提高 0.027个百分点。

3、FD I对产出变化率的总贡献率

利用前面所选取的数据可以计算出 1995-2006年期间各类制造业的工业增加值、总资产、就业人数以及三资企业总资产投入比重这四个变量的平均增长速度,再利用表 3中相应类型制造业的回归系数,根据公式④可以计算出资本投入、劳动力投入以及 FD I比重对三类制造业增长速度的平均贡献率,根据索罗余值法计算出技术进步对三类制造业的平均贡献率。

从前文的分析中可以得知,要描述 FD I对各类制造业的总贡献率,需要从总资本投入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中分离出来自外商直接投资的部分。根据 1995-2008年各类制造业总资本投入和三资企业总资产数据可以计算出 FD I对总资本投入增长量的贡献份额 R,然后根据公式⑤和表4中的计算结果可以计算出 FD I对各类制造业产出增长的总贡献率(表 6)。从表 5中可以看到,FD I对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贡献率最高,1995-2008年我国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工业增加值的年均增长速度为 17.787%,其中有6.014个百分点来自 FD I的贡献,资本密集型制造业产出增长速度来自 FD I的贡献率最少为 3.318个百分点,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为 5.383个百分点。

表5 各要素的年均增长首都及其对产出增长的平均贡献率

表6 FD I对各类制造业的总贡献率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

笔者利用 C-D函数对影响我国制造业绩效的因素进行了计量分析,并进一步从中分离出了 FD I对我国三类制造业产出增长的总贡献率。通过以上的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外商直接投资成为我国制造业产出增长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各类制造业的产出增长都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外商直接投资的进入不仅给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注入了资金,也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从而使得我国制造业整体的生产效率不断提高。

(2)FD I比重的变化对我国资本密集型企业的产出增长影响最大。资本密集型制造业总资产中 FD I的比重每上升 1个百分点可以使其工业增加值提高 0.085个百分点,远大于其对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影响。而从总贡献率来看,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产出增长的总贡献率最大,这与 1995年以来 FD I的行业投资趋势有密切的关系,1995-2008年期间在三类制造业中,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中 FD I对总资本投入增长量的贡献份额居于三类制造业之首,FD I规模的扩大使得其对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绩效的影响也最大。即外商直接投资在技术密集型行业中聚集力度的不断加大,对这类制造业总体产出增长水平提高的促进作用也最大。20世纪 90年代中后期以来,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到中国投资技术密集型产业。他们不仅将其生产网络扩大到中国,许多跨国公司还在中国设立了研究与开发中心。这无疑带动了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的我国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发展。

2、建议

我国制造业今后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应注意:

(1)可以进一步加强外商直接投资的行业导向。可以适度扩大资本密集型制造业的引资规模,从而使 FD I在资本密集型制造业中效率最高这一优势得以充分发挥。

(2)将规模与效率两方面结合起来考虑外商直接投资的引入。在 FD I越来越集聚的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发展中,我国应该增加技术投入,通过自主技术创新与技术引进提高我国国内企业的技术水平,建立相应的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配套设施,增强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能力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技术创新能力,从而提高这类产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效率。

[1]陈浪难,陈景煌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经验研究 [J].世界经济,2002,(5):17-19.

[2]王志鹏,李子奈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企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 [J].管理世界,2003,(4):44-46.

[3]陈涛涛 .中国 FD I行业内溢出效应的内在机制研究 [J].世界经济,2003,(9):54-56.

[4]潘文卿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工业部门的外溢效应:基于面板数据的分析 [J].世界经济,2003,(6):31-33.

[5]张海洋,刘海云 .外资溢出效应与竞争效应对中国内资工业部门的影响 [J].国际贸易问题,2004,(3):53-55.

[6]陈 羽 .中国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机制的重新检验[J],世界经济文汇,2006,(7):29-31.

[7]王岳平 .开放条件下的工业结构升级 [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87-95.

[8]魏作磊 .FDI对我国三次产业结构演变的影响 [J].经济学家,2006,(3):45-47.

F830.2

A

1009-4148(2010)06-0099-04

2010-11-07

课题项目:郴州市社科基金项目“郴州市外向型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培养研究” (编号:CZ20100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李 丹(1983- ),女,湖南桂阳人,湘南学院经济与管理系助教,研究方向:外向型企业管理

(编辑:芝山;校对:朱恒)

猜你喜欢
密集型外商贡献率
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压痛点密集型银质针温针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观察
一种通用的装备体系贡献率评估框架
聚焦《欧盟外商直接投资审查条例》
密集型快速冷却技术在热轧带钢生产线的应用
密集型自动化立体仓库解析
关于装备体系贡献率研究的几点思考
В первой половине 2016 года вклад потребления в рост китайской экономики достиг 73,4 процента
知识密集型组织的商业模式创新策略——以网络教育组织为例
谁是冒牌外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