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大学生网络依赖现状、原因及对策探析

2011-01-15 14:42李金华蔡伟伟
关键词:工科大学生学生

李金华, 钟 敏, 蔡伟伟

(合肥工业大学材料与工程学院,合肥 230009)

工科大学生网络依赖现状、原因及对策探析

李金华, 钟 敏, 蔡伟伟

(合肥工业大学材料与工程学院,合肥 230009)

当代大学生,特别是工科大学生是使用电脑网络技术这一新兴技术的主力军,但同时他们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网络依赖症也越来越突出。文章在问卷调查、调研基础上,阐释了工科大学生的网络依赖的总体状况,分析了形成网络依赖的内因和外因,在此基础上探析如何从预防和干预两个阶段来减轻、戒除大学生对网络的过度依赖,以达到帮助个体树立合理、健康的网络观念和拥有正确的网络使用模式。

工科大学生;网络依赖;原因;对策

“网络成瘾”,具体是指网络成瘾综合症(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简称IAD),又称网络依存症或网络成瘾障碍,是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由网络操作时间失控,难以自拔,沉溺于网络世界,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1]。在当代大学生中,网络是他们学习、娱乐的重要媒介和工具,现代网络可以帮助大学生获取各种知识和信息以及各种娱乐方式,但同时也使一部分大学生染上了“网瘾”。本文在行文中考虑到“网络成瘾”这个名词医学性质太强,从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还没有很权威的说法将网络沉迷也作为一种生物学意义上的疾病,所以笔者在文中采用“网络依赖症”这种说法。

为对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做较为深入地研究,本文作者及其他工作人员依托于校专项基金项目,初步确立以工科大学生的网络使用情况为研究对象,课题旨在研究工科大学生网络使用情况的现状以及如何从各个方面来预防或者校正网络依赖症。

一、工科大学生网络使用情况分析

该项目主要负责同志在参考中外书籍以及工作经验后设计了一份《工科大学生网络使用情况调查问卷》,本问卷调查的对象限定在18-25岁的工科在读本科生,调研对象包括两批:一是在读的合肥工业大学工科学院学生,每个学院按照人数的8-15%进行抽样调查;二是对部分国内工科类院校,如广州某985高校学生进行随机调查。问卷发放总份数为5 700份,其中有效问卷约5 200份,问卷处理方式采用随机问卷、现场回收的方式。本次调查的研究目的主要有三方面:工科大学生网络依赖程度现状分布;网络依赖程度是否受到个人成长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网络依赖程度不同的被调查者在网络行为选择上的特征。

1.工科大学生中网络依赖症群体现状

在区分网络依赖症的程度时,我们在综合kimberly Young修改后的诊断网络成瘾的评定项目[2]和她所陈述的上网成瘾者所具备的六个条件[3]而设定了新的评定项,具体包括:

a.您的上网时间会不会呈现出越来越长的趋势?b.您的上网时间往往长于自己原本预定好的时间吗?c.您是否迷恋互联网上的内容,如游戏或视频等,并在下线后念念不忘?d.您能否控制自己的上网冲动?e.当网络因外力而突然中断的时候,您是否会感到烦躁或者情绪低落?f.您是否将上网作为解决心情不快的重要途径?g.是否觉得网上世界比现实生活中更快乐,更能实现自我?h.上网对您的正常学习、工作有无消极影响?i.是否因上网而面临朋友越来越少的困境?j.您是否对家人或朋友隐瞒您迷恋因特网的程度?

在评分规则中,除了d.以外的每个问题回答“是”的得1分,回答“否”的计0分。对d.回答“否”的计1分,而答“是”的计0分。同时我们规定,在界定网络依赖程度上,我们把总得分在0-2区间的界定为无依赖,2-4区间为轻度依赖;5-7的为较重依赖,8-10的为重度依赖。下面为我们根据调查对象所计算出的各程度人群占总人数的比例:

表1 调查对象的网络依赖程度状况

从这次的调查数据来看,工科大学生的网络依赖现象是存在的,较重和中度依赖的人数也相当可观。这一人群在很大程度上已相当大或者完全具备“成瘾”的标准,我们在调查外也对一些网络依赖程度较深的学生进行过专门调研,从和他们的谈话中得知他们存在一个共同的特征“明知道这种行为不对或者不合理,但就个人能力甚至有家人、老师和朋友的帮助的情况下,也很难戒除。”

2.工科大学生个人特质、生活环境与网络依赖程度

本次调查的另一个重要目的就在于考察大学生个人特征以及周围环境和网络依赖程度有没有关系,表2是我们的分析数据。

调查发现,存在网络使用过度状况的学生中,个人不同的特征对此行为的影响很大,换句话说,各种群体之间差异较大,其中可以明显观察到的有以下几点:第一,明显存在性别和年龄上的差异。男生网络依赖比例远高于女生,表现在男生中具有较重或重度依赖的比例明显高于女生6.5个百分点;相对的,女生中极不易出现严重依赖网络者。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男生中对网络游戏或者色情网站的关注度远远高于女生。在年级分布中,一般在二年级中网络成迷现象最为突出,一年级很多人对网络不了解,三四年级学生面临考研、求职等个人重大的发展关口,很多网络依赖不严重的学生在教育下能主动戒网,有些甚至会自行戒网。当然对于自我改进能力丧失得较为严重的同学来说,到高年级也不会有明显的下降,反映在数据上,重度依赖的比例下降很少。第二,被调查人的人格特征和网络依赖关系密切。通常,性格外向,兴趣爱好广泛的被调查者对网络依赖程度较重或严重的比例低于性格内向、兴趣寥寥的被调查者。性格外向、兴趣广泛的人实现快乐的途径较多,一般不会只指向电脑。而内向、兴趣爱好少的学生在电脑中所实现的“美好”世界与现实中会产生巨大差异,这会让他们迟迟不愿远离网络。第三,被调查者的生活环境,包括成长区域和社会关系也会对其造成较大影响。在生源上说,农村组在“无依赖”和“严重依赖”上分别比城镇组高5.5%、2.6%,而“轻度依赖”和“较重依赖”上则分别少于城镇组低1.4%、5.1%。此外,与亲人、朋友的关系较差也会促使他们更多地从网上寻找心灵的安慰和自足。反映在数据上,社会关系较差的“较重依赖”和“严重依赖”比例高于社会关系优良组。

表2 个人特征、生活环境与网络依赖

3.不健康的网络观念和行为方式在工科大学生群体中比较盛行

我们都知道,科学的上网习惯是克除网络成迷的重要保障。下面,就分析下网络依赖程度不同的被调查者在网络行为选择上是否会存在差异。见下表:

表3 网络观念、网络行为方式的分布情况

在现在的大学生群体中,电脑和手机普及率极高,基本上达到了“人手一电一机”。但从网络观念、行为方式上,现今的大学生群体上网从事的活动相对单一,都存在着极为明显的“网络娱乐化”倾向。在观念上,他们最初接触网络的出发点都集中在排遣无聊,寻找新的刺激上,相反将网络作为知识宝库的人是少之又少的,仅仅占13%;同时,在调研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大学生群体中不遗余力地利用一切媒介工具进行网上娱乐,对于校内这些娱乐通道有限制的上网方式的使用也非常少;在网络行为上,男生特别偏好玩网络游戏,女生对网络交际和欣赏音乐、电影等也痴迷不已。这三者占到被调查者最经常做的事务的76.7%。

二、工科大学生网络依赖症的原因分析

导致工科大学生网络依赖的原因有很多,但可总体归纳为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外因主要是指工科背景、艺术修养和网络游戏的影响;内因主要是指心理动机、抗挫能力、自我调适等方面的影响。

1.外因

外因仅是被动因素,属表因,是形成网络依赖的诱因。

(1)工科背景下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 在工科背景下,过去一直注重单纯的学科教育,人文教育发展滞后,课题、实验室占据工科大学生主要时间,使他们远离人文,其所带来的弊端也日益明显,部分学生精神空虚,生活品位较低,价值观念驳杂而肤浅,趋于庸俗,从而导致沉迷于网络不能自拔,把上网当成“情绪调节器”,通过上网来获得内心安宁,或实现逃避现实、麻木自我的目的。

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与工科背景下人文素质教育缺失,学科背景单一,缺乏人文关怀和情商的培养有关[4]。我国高等教育中工科院校较多地强调教育的社会本位功能,长期在狭窄的专业框框内培养人才,注重夯实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不能为学生构造一个适应社会生活、适应时代发展的学习基础平台,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存在种种不足,特别是人文素质偏低,从而容易使他们偏离正常的生活学习轨道,转而到网络上寻找精神上的依赖。

(2)文化艺术知识的匮乏 工科大学生对文学、历史、哲学知识很少涉猎。本次调研发现,只有近10%左右的同学对中外古典名著很感兴趣,20%的同学对中外古典名著略有涉猎;50%左右的同学都只对当前热门的网络小说有兴趣,其他20%的学生都是从未接触或对古典名著接触很少。可见,当前工科大学生具备的人文知识令人堪忧,这就极易导致工科大学生沉迷于网络而去寻找另外的精神追求,如果他们具有丰富的文学、历史和哲学知识,有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就不会导致上网动机迷失、精神空虚等问题,也就不会发展成网络依赖。

(3)网络游戏对工科学生难以抗拒的吸引力 工科大学生对高科技的东西情有独钟,而网络游戏作为高科技的产物更容易受到工科大学生的青睐。一方面,有些工科学生面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容易产生幻想、消极、玩乐的心理,网络游戏中的虚拟世界却可以逼真地演绎现实生活,在游戏中他们可以得到瞬间满足,通过扮演各种角色,把握人物命运,不断“晋级”,得以在最短时间内达成愿望,获得心理满足感;另一方面,在网络游戏平台中,游戏者可以毫无顾忌地进行虚拟交往,游戏可以避开在现实中必须面对面的压力,从而使得游戏者可以畅所欲言。这对于理性大于感性的工科大学生来说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一些学生由于人文素质匮乏在社会交往中陷入了自卑和被动,强烈的交友愿望与心理闭锁性矛盾日积月累,但又不能在校园生活中得到缓解和释放,更使得他们在网络游戏中寻求补偿。

2.内因

内因是主导因素,属本因,是导致网络依赖的重要因素。

(1)社会交往减少和精神生活空虚导致的猎奇心理 工科特有的专业背景使得他们呆在实验室和图书馆的时间较多,限制了大学生们的信息交流、人际交往,又由于文化艺术知识缺乏,从而导致他们的社会交往减少,尤如井底之蛙,只能生活在一片很狭小的天空之中,在内心产生了深深的孤独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一些学生精神追求的缺失。相对于非工科学生而言,工科院校通常女生较少,校园文化氛围也不够活跃,他们往往动手能力强,但思维不够发散,表达能力弱,容易导致交往受挫,形成心理自闭。现实中单调的生活无法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网络的出现与普及,给他们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与广阔的空间。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许多现实生活中的“不足”。他们在网络中可以了解“自己想了解的知识”,“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说自己想说的话”,“交到自己想交的朋友”[4]。从中求得精神上的慰藉,缓解压抑的情绪,获得内心的平衡。但是,由于当代大学生的辨别力、自制力、挫折承受能力又十分有限,在缺乏适时和必要的引导下,面对庞杂的网络信息,极容易深陷其中。

(2)现实生活的抗挫能力弱转而追求网络上虚假的成就感 工科大学生面临的竞争日益残酷,刚从受到父母“呵护”的高中阶段过渡到自由竞争的大学阶段,便面临着学业的压力、感情的纠葛、就业的压力,他们中有的人能够顺利适应,而那些很少遭受挫折、长期在家庭“遮风挡雨”“的教育模式下走出来的学生却由于抗挫能力弱陷入了迷茫,他们经受不起挫折,有的在挫折面前低下了头,有的干脆逃避现实,认为这样就可以远离挫折,而处在身心发育中的他们,在处理自己的挫败感时却很难做到理智、冷静并客观分析,他们易受诱惑,不满现状,迷恋虚拟世界,不敢面对现实,因此自暴自弃,往往会选择逃避,采用消极的自我防御方式,远离给他们带来或者可能带来失败、挫折的情景,沉溺于其他他们认为“没有危险”的事物或环境中去,试图从另外的途径找到成功,网络给青年大学生提供了许多虚假的成就感,暂时满足了他们在心理发展中对成就的需要,使得他们不断沉溺于虚假的网络世界。

(3)自我调节能力和心理调适能力较差 面对现实中的挫折,不仅要求工科大学生对挫折要有清醒的认识和较强的抗挫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在挫折面前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面对挫折后的心理创伤要有一定的心理调适能力,这样才不至于迷恋网络。工科院校的学生,过分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缺乏对社会历史、人生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知识的了解,导致部分学生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差,不能正确处理遇到的挫折和内心的矛盾冲突。特别是新生的各种适应性心理调适一时难以完成,一旦有学习、生活上的困难、挫折,他们不免产生失落、自卑心理,产生寝食不安、情绪压抑而导致心理抑郁。有的学生会因为恋爱受挫、人际关系紧张、学习压力、就业问题等原因产生心理障碍,受到挫折的学生会在一段时间内感到精神空虚不知所为,有的甚至迷失了方向,失去了动力,这对独立性差和心理素质弱的学生构成不小的压力,他们却由于心理调适能力差不愿意向他人倾吐,转而沉迷于网络来寻求心理上的慰藉。

三、工科大学生网络依赖症矫正对策探析

1.积极开展预防和干预工作,给大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杜绝网络痴迷在大学生群体中肆意蔓延

(1)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动用一切力量营造出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一所学校特定的文化氛围可以通过感染、暗示、模仿等对学生产生影响,使学生在观察和模仿中形成自己特定的思想品德和个性特征。我们应适时地组织诸如“科技节”、“文化节”、“运动会”等各项校园文化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术文化活动、艺术文化活动、社团文化活动、宿舍文化活动等,极力倡导乐观、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生活,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感受到快乐和满足,从而避免使他们因无聊和寻找刺激而将大量的注意力转移到网络游戏等各种不良网络消遣上去。

(2)关注大学生的生活圈,多爱护那些交际面窄、家庭不太和睦的学生群体 人是一个社会的人,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需要家庭的呵护和朋友的帮扶。对于大学生而言,他们思想活跃,精力充沛,兴趣广泛,人际交往的需求极为强烈。然而有些同学的家庭关系不和睦,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合理,学生因自卑等各种原因羞于和人交际,这些都会影响一个学生建立起健康、有序的社会关系。作为校方、作为德育工作者,有责任、有义务适时加强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帮助他们构建和谐的人际交往环境,增强大学生生活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3)依托课程,开展网络文化课程建设,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使用观念 我们应该把网络教育纳入学生课程体系,根据大学生中比较普遍的网络认识的盲点以及过度沉迷网络所可能造成的危害进行详细、生动地讲解。此外,还可以利用校广播和校刊等各种媒介形式开设网络教育专栏及通过专家讲座、现场咨询、发放宣传材料等方式,扩大教育工作的影响面,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网络观念。

2.借助各方力量,积极、有效地对有较重度网络依赖倾向的同学开展各种干预工作

(1)寻找问题根源,进行分门别类,以便对症下药 我们对大学生网络依赖进行干预,一定要对症下药。不仅要了解他们对网络依赖的程度,也要追根溯源,了解学生沉迷网络的主客观原因。我们需要了解网络依赖者的早期经验,包括最初接触网络的原因,后期的蔓延情况,最感兴趣的网络事务,从而进行大致分类,一般有以下几类:由于自我封闭、交往恐惧等因素逃避现实人际交往,沉溺于网络中进行交往的网络依赖患者;因性意识和性冲动困扰而沉溺于黄色网络信息的网络依赖症者;对于在“信息占有”心理作用下的上网强迫症者;对于网络行为单一、娱乐性目的强的网络游戏沉溺者[5]等。

(2)借鉴各类心理咨询方案对过度沉迷网络者开展积极干预工作 第一,认知疗法。我们可以与网络依赖者一起客观全面地分析评价网络技术、网上人际交往、网络信息和网络游戏,同时对比网络依赖者的过去与现状,让学生认识到网络过度使用给自身带来的巨大弊端以及节制后对个人生活的积极作用。

第二,时间管理技术。时间管理技术这种方法的核心在于通过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给予适当的支持,帮助大学生发展一种积极的应对策略,以取代消极的成瘾行为[6]。具体做法是:限定上网时间,规定每次上网的目的并监控进程,综合各个方面制定一个详细的时间表,并经常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遵守了自己的计划。在这个方法中,一般需要有专人例如老师或者同学进行全程监督,协助网络依赖者恢复自身的生活规律和正常的生物钟。

第三,代替疗法。青少年需要充实的精神生活和娱乐,以释放其精力,调节自身情绪及心理状态。我们应鼓励学生多培养各种兴趣爱好,并提供一定的物质条件、设立一定的组织支持大学生健康的娱乐方式。

第四,橡皮圈拉弹干预法。即运用身体厌恶刺激,如强烈噪声、难闻气味、面部喷水、拉弹橡皮圈等,使问题行为的发生率下降。与其他方法相比,这些做法比较严厉,只适合于重度沉溺者,需适度采用。

在互联网深刻影响着人们生活的今天,在网络的巨大冲击下,网络依赖倾向已成为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主要的拦路人之一,而且从我们的工作经验来说,甚至还存在越来越恶化的趋势,那么如何对这批特殊群体进行预防和矫正工作,则值得我们每位高校德育工作者深思。

[1]胡 凯.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论[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4:3-5.

[2]Kimberly Young.Internet Addiction:The Emergence of a New Clinical Disorder[J].Cyber Psychology and Behavior,1996,(3):237-244.

[3]Kimberly Young.网络心魔——网瘾的症状与康复策略[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35.

[4]骆小济.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成因及对策探析[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0,(3):17-19.

[5]曾梅华:青少年网瘾综合症心理分析及心理治疗探究[J].社会科学论坛,2007,(11):115-118.

[6]李恩军.大学生网瘾现象及应对措施浅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9):181-183.

Present Situation,Cause and Countermeasures of 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 of Engineering College Students

LI Jin-hua, ZHONG Min, CAI Wei-wei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efei 230009,China)

The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especially the student in engineering majors,is the main force who are used to using Internet technology.However,the 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IAD)of them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serious in the process of using the Internet.Through the fieldwork and questionnaire research,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urrent condition of the IAD of engineering college students,and analyzes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causes in this respect.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IAD of college students should be reduced and eliminated through prevention and intervention,so as to help them to use the Internet with reasonable and healthy attitude and in an appropriate manner.

engineering college student;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IAD);cause;countermeasure

G641

A

1008-3634(2011)06-0066-06

2011-03-03

合肥工业大学政治理论研究中心项目(2009ZY11)

李金华(1969-),男,山东定陶人,副教授。

(责任编辑 蒋涛涌)

猜你喜欢
工科大学生学生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赶不走的学生
大学生之歌
学生写话
工科概率统计教材中引入Matlab工具的探讨
工科研究生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创新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