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的萧条问题与国际政策协调

2011-01-17 03:20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2武汉东湖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扩张性国民收入财政政策

胡 方(1.武汉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2.武汉东湖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一、引 言

由次级债券引发的金融危机导致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持续下降。在世界经济危机中,一些学者认为,美国和一些国家的经济将会在一定时期内处于萧条状态,美国经济可能出现与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及20世纪90年代日本相似的萧条问题,即经济陷入流动性陷阱。一般来说,一个国家的经济在陷入流动性陷阱时,会有三个基本表现: 其一,整个宏观经济陷入严重的萧条之中,需求严重不足,居民个人自发性投资和消费大为减少,失业情况严重。其二,利率已经达到最低水平,名义利率水平大幅度下降,甚至为零或负利率,在这种利率水平下,投资者对经济前景预期不佳,消费者对未来持悲观态度,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的杠杆作用失效。其三,货币需求利率弹性的绝对值趋近于无穷大,也就是说,在利率不断走低,并趋近于零时,货币需求量可以任意变动,且难以控制。

据2009年4月底披露的一份美联储的内部报告,其提出这样的看法,在当前形势下,美元理想的利率水平应该为“-5%”。这份报告根据泰勒准则(Taylor Rule),即实际通货膨胀率和目标水平间的差距,以及实际就业与完全就业的差距来计算理想利率。泰勒规则描述了短期利率如何针对通货膨胀率和产出变化调整的准则,对货币当局实施货币政策规则具有深远的影响。如果美元理想的利率水平应该为“-5%”,那么美国政府究竟采取何种政策呢?与美国具有密切国际经济关系的国家应该采取什么政策呢?这显然是值得注意的问题。

因而,在世界经济萧条的背景下,把流动性陷阱问题纳入开放宏观经济模型中进行研究十分必要。本文依据蒙代尔-弗莱明-多恩布什(M-F-D)模型进行研究。

以M-F-D模型为基础,可以在不同的假设前提下研究国际政策协调问题。在目前全球经济危机中,由于一些国家会出现严重的经济萧条问题,因而本文将以经济萧条为前提论述国际经济协调问题,具体来说,本文假设两个具有国际经济关系的国家,一个国家首先或者两个国家同时出现了经济萧条问题,在这一背景下,运用M-F-D模型分析国际政策协调问题,提出了两国如何进行国际政策协调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基于M-F-D模型对国际政策协调进行研究,主要有Mundell(1968)、Dombusch(1980)、Krugman and 0bstfeld(1988)、Frenkel, Jand A, Razin and Chi-Wa Yuen(1996)等。关于经济萧条背景下的国际政策协调问题,一些学者也在M-F-D模型中进行研究,如Shimamura Hiroki(1997),Yokoyama Masanori(2004)。本文是这种研究的进一步扩展,本文主要研究下列问题,即假设在两个具备国际经济关系的国家中,一个国家单独出现了经济萧条问题,而另一个国家并没有出现这种问题,同时假设出现经济萧条的国家还有国际收支赤字问题,那么在这种条件下,两国如何进行国际政策协调?

二、模型的基本结构

假设政策协调将发生在两个具有国际经济关系的国家,这两个国家一个是本国和一个是他国,同时,为了分析的简便,假设两国间具有不完全的国际资本流动,物价具有硬直性,两国的汇率制度为浮动汇率制度,同时假设两国的汇率预期为静态预期。同时,不区别名义量和实际量。在这种假设下,模型的基本结构如下:

Y=C(Y)+I(r)+G+NX(e,Y,Y*)

(1)

M=L(r,Y)

(2)

Y=f(N,e)

(3)

N=N(W,e)

(4)

Y*=C*(Y*)+I*(r*)+G*-NX(e,Y,Y*)/e

(5)

M*=L*(r*,Y*)

(6)

Y*=f(N*,1/e)

(7)

N*=N(W*,1/e)

(8)

NX(e,Y,Y*)+F(r-r*)=0

(9)

Y为国民收入;C为消费支出;I为投资支出;G为政府支出;NX为纯出口;M为货币供给;L为货币需求;e为本国货币衡量的汇率;r为利率;f表示生产函数;N为劳动雇用量;K为资本投入量;W为工资水平。各符号上面没有*号的为本国,带有*号的为外国。

方程式(1)表示本国产品市场的均衡条件。其中消费是收入的增加函数,但边际消费倾向小于1,投资是利率的减少函数,纯出口是外国收入的增加函数,本国收入的减少函数。同时假设马歇尔-勒纳条件成立,汇率下降(上升)将改善(恶化)出口。用符号表示是:1>∂Y/∂C=CY>0,∂I/∂r=Ir<0,∂NX/∂Y*=NXY*>0,∂NX/∂Y=NXY<0,∂NX/∂e=NXe>0。

方程式(2)表示本国货币市场的均衡。其中货币需求是收入的增加函数,利率的减少函数。∂L/∂Y=LY>0,∂L/∂r=Lr<0。当经济处于流动性陷阱时,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将为无穷大,即∂L/∂r=Lr→∞。不过,在本文中,假设本国不出现这种状态。

方程式(3)表示生产函数。产量将随着劳动雇用量增加(减少)而增加(减少),即有∂f/∂N=fN>0。同时当汇率发生变化后,其产量的变化正好相反,即∂f/∂e=fe<0。

方程式(4)表示劳动需求函数。在凯恩斯理论中,由于工资率具有硬直性,同时经济处于不完全雇用的状态,因而劳动的雇用量可由劳动的边际生产力和工资率相等的水平来决定,这时,随着工资率的上升(下降),劳动雇用量会相应地减少(增加)。也就是说,有:∂N/∂W=NW<0。同时当汇率发生变化时,雇用量也会发生相反的变化,即∂N/∂e=Ne<0。

方程式(9)表示国际收支的均衡条件。这是从本国的角度来看的国际收支均衡条件。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下降(上升)将改善(恶化)出口。同时,由于假设国际资本流动不完全,因而两国的利率一般不相等。且当本国利率上升(下降)时,本国资本收支将呈现黑字(赤字),而外国利率变动的效果正好相反。即,∂F/∂r=Fr>0,∂F/∂r*=Fr*<0。

三、财政金融政策的效果与国际政策协调

首先分析本国和外国实施财政政策的效果。当本国经济处于正常水平,而外国出现经济萧条时,对方程式(1)到(9)进行全微分,令dM=dG*=dM*=0,则本国实施财政政策的经济效果如下:

dY/dG=1/A>0,dY*/dG= -C/(AD)>0

(10)

其中A=1-CY+(IrLY/Lr)-(FrLY/Lr)>0;C=(NX·NXY)/(e2NXe)+[(eNXe-NX)FrLY]/(e2NXeLr)<0,D=1-C*Y*+(NX·NXY*)/(e2NXe)>0。同时还可以算出:dr/dG=0,dr*/dG>0,dN/dG不定,dW/dG不定,dN*/dG不定,dW*/dG不定,de/dG不定,dNX/dG>0。也就是说,本国的财政扩张政策,将导致本国和外国的国民收入的上升(上升的幅度不同),对外国的利率水平产生正的影响,但对本国的利率不产生影响;同时对本国的劳动雇用水平,本国的工资水平,外国的劳动雇用和工资水平的影响都不确定,依据相关方程式的对比决定其大小关系。此外本国的财政扩张政策对汇率的影响也不确定,但对贸易收支有正的影响。

同样,令dG=dM=dM*=0,则外国实施财政政策的经济效果如下:

dY/dG*=0,dY*/dG*=1/D>0

(11)

同时,还可算出:dr/dG*=0,dr*/dG*=0,dN/dG*>0,dW/dG*<0,dN*/dG*不定,dW*/dG*不定,de/dG*>0,dNX/dG*= 0。也就是说,外国的财政扩张政策,将导致外国的国民收入的上升,但对本国的国民收入没有影响。同时这种政策对本国和外国的利率水平也不产生影响;但外国的扩张政策有利于增加本国的劳动雇用水平,降低本国的工资水平,但对外国的劳动雇用和工资水平的影响却不确定。此外,外国的财政扩张政策对汇率有正的影响,但对贸易收支没有影响。

其次分析本国和外国实施金融政策的影响。同样的,当本国经济处于正常水平,而外国出现经济萧条时,对方程式(1)到(9)进行全微分,令dG=dG*=dM*=0,则本国实施金融政策的经济效果如下:

dY/dM=(Ir-Fr)/(ALr)>0,dY*/dM=Fr/(ALr)<0

(12)

同时还可以算出:dr/dM=0,dr*/dM<0,dN/dM不定,dW/dM不定,dN*/dM<0,dW*/dM>0,de/dM<0,dNX/dM<0。也就是说,本国的金融扩张政策,将导致本国的国民收入的上升,但对外国的国民收入的影响为负。同时对外国的利率水平也产生负的影响,但对本国的利率不产生影响;本国的金融扩张政策对本国的劳动雇用水平和工资水平的影响不定,但对外国的劳动雇用的影响为负,对外国工资水平的影响为正。此外,本国的金融扩张政策对汇率的影响为负,对贸易收支也具有负的影响。

同样,令dG=dM=dG*=0,则外国实施金融政策的经济效果如下:

dY/dM*=0,dY*/dM*= 0

(13)

同时还可以算出:dr/dM*=0,dr*/dM*=0,dN/dM*=0,dW/dM*=0,dN*/dM*=0,dW*/dM*=0,de/dM*=0,dNX/dM*=0。也就是说,当外国处于经济萧条时,外国的金融扩张政策对两国的国民收入、两国的利率水平、两国的劳动雇用水平和工资水平都没有影响,同时,对汇率和贸易收支也没有影响。

以上对两国的财政政策、金融政策的效果进行了分析。可见,在外国处于经济萧条的情况下,能够发挥作用的政策手段,在本国有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在外国仅有财政政策而没有金融政策,因为处于经济萧条的国家,其金融政策没有效果。这样,两国间进行国际政策协调的政策组合只有两种,一是(G,G*),二是(M,G*)。在两国经济均为正常状态时的政策组合,如(G,M*)以及(M,M*)在此就不能使用。不过在两种政策组合中,由于种类政策又分为扩张性和紧缩性,因而政策组合的种类为6种基本形式:其一,两国同时扩张性的(G,G*);其二,两国同时紧缩性的(G,G*);其三,一国扩张和另一国紧缩的(G,G*);其四,两国同时扩张性的(M,G*);其五,两国同时紧缩性的(M,G*);其六,一国扩张和另一国紧缩的(M,G*)。

现在的问题是,当世界经济处于萧条状态时,为了使两国达到内外均衡,两种政策组合的效果如何?哪一种政策组合具有更好的效果?首先分析政策组合(G,G*)。这时本国和外国都实行财政政策,从上面的分析结果来看,如果两国同时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则对两国的国民收入均有正的影响,但会导致本国国际收支的不平衡,本国会积累大量的国际收支黑字,从而外国会出现国际收支赤字。因而这种政策组合不能保证对外均衡。两国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的效果正好相反,这里本国会出现国际收支赤字,外国会相应地出现国际收支黑字,而不可能获得对外均衡。不过,如果本国是一个具有大量国际收支黑字的国家,那么这种政策组合就会减少本国的贸易收支黑字,两国达到对外均衡。如果两国中一个国家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另外一个国家实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则依据上面的效果分析可知,如果本国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外国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虽然会对两国的对外均衡发挥作用,但由于外国的财政政策对本国国民收入没有影响,因而这种政策组合会导致本国的经济衰退,而没有达到内外均衡的目的。因而就这种政策组合来看,具有更好效果的政策类型是两国都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其次分析政策组合(M,G*)。先看看两国均实行扩张性政策的效果。本国扩张性的金融政策会提高本国的国民收入,但会降低外国的国民收入,但外国的扩张性财政政策不会影响本国的国民收入,却会提高外国的国民收入,如果这种影响会相互抵消,或者正的影响大于负的影响,那么就会有利外国的经济福利。本国扩张性金融政策会导致本国贸易收支赤字,因而在这种情况下,本国可能难以达到内外均衡。不过,如果本国是一个具有大量国际收支黑字的国家,那么这种政策组合就会减少本国的贸易收支黑字,两国达到对外均衡。如果两国同时实行紧缩性的政策,那对两国会产生不利影响。最后,如果一国实行扩张性政策,而另一国实行紧缩政策,这种政策组合也会降低其中某个国家的经济福利。因而在这种政策组合(M,G*)中,较好的政策组合类型是两国都实行扩张性政策。

比较两国扩张性的政策组合(G,G*)和(M,G*),虽然政策组合(G,G*)对两国经济的影响均为正,但却不利于对外均衡。因而,如果本国是一个具有大量贸易收支黑字的国家,那么在上述各种政策组合中,针对世界经济萧条问题,可能较好的政策组合是扩张性组合(M,G*)。

四、结论和未来的研究课题

本文运用M-F-D模型,以世界经济萧条为背景,对两国国际政策协调问题进行了研究。本国的结论是:在世界经济萧条背景下,两国进行国际政策协调时,出现经济萧条的国家应该实行财政扩张政策,而不能实行金融扩张政策,而另一个国家则应该实行金融扩张政策,而不能实行财政扩张政策,只有这样进行国际政策协调,两国才能同时获得利益。本文仅仅分析了两国中一个国家出现经济萧条时的政策效果和国际政策协调问题,如果两国都出现经济萧条,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两国的金融政策都不能发挥作用,因而剩余的政策组合就只能是扩张性的政策组合(G,G*),由于在这种情况下对外均衡不能达到,就需要其他的政策予以补充,这里对此不作更深入的说明。

本文仅仅研究了国际资本流动不完全的场合,还可把这种分析扩展到完全的国际资本流动,以及没有国际资本流动的场合。同时本文假设汇率预期为静态预期,因而也可以纳入其他形式汇率预期进行分析。此外,还可以把这种分析扩展到垄断竞争场合,并对两国模型中的政策效果进行计量分析研究,等等。本文的目的主要是指出世界经济萧条背景下的政策效果和进行国际政策协调的基本原则,当然,这种原则在应用于现实经济时,还需要考虑各种现实因素。

参考文献:

[1]Dombusch R. Open Economy Macroeconomics[M]. Basic Books, New York,1980.

[2]Frenkel J A, Razin, Chi-Wa Yuen. Fiscal Policies and Growth in the World Economy[M]. Cambrdige, Mass; MIT Press,1996.

[3]Krugman R M. Obstfeld.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Theory and Policy[M]. Pearson Addison-Wesley,1998.

[4]Mundell R A. International economics[M].Macmillan, New York,1968.

[5]Obstfeld M K Rogoff. Exchange Rate Dynamic Redux[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95,103(2): 624-660.

[6]Shimamura Hiroki. International economic interdependence and macroeconomic policy coordination[J].The Waseda commercial review,1992, 351-352.

[7]Yokoyama Masanori. The spill-over effects of macroeconomic policies in two countries model[J].The Waseda commercial review, 2004,(401): 117-182.

猜你喜欢
扩张性国民收入财政政策
预算执行紧缩下的积极财政政策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2型糖尿病并扩张性心肌病诊断相关性研究
下半年促经济稳增长积极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
焦点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财政政策转型
对“破窗理论”与“破窗谬论”的探究
讲清国民收入分配,助力高中政治教学
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公平性对农村消费的影响
浅析建国初期稳定物价的财政政策
坎地沙坦对扩张性心肌病患者血清和肽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