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流域调水中多参与方利益分配的一般均衡分析

2011-01-17 03:11成艾华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受水区参与方调水

成艾华(中南民族大学 经济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一、引 言

近年来,各种资源的跨行业、跨地区配置活动日益增多,如即将动工或已经实施的西气东输工程、西电东送工程、南水北调工程、引黄济青等大型工程。这些大型工程的实施一方面对于整个社会来讲,有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增加全社会福利;另一方面,大型工程涉及多参与方利益,不同的政策和措施及管理理念将对各参与方利益产生不同的影响。从一定意义上说,大型工程的运行过程也就是不同社会利益集团之间利益矛盾、冲突和调整(协调)的过程。陈秀山(2005)在讨论西电东送战略中,认为应充分考虑工程对区域间、区域内的收入分配效应,能源租金的流向,以及对输出区、输入区公共和家庭福利的影响。①

就跨流域调水工程而言,1986年美国通过的水资源开发法要求跨地区的大型水利工程项目实施联邦政府、地方机构(州、市)投资费用分摊,以体现谁投资、谁受益,谁收费、谁补偿的经济原则。②Schaeffer(2001)就纽约市当局(受水区)与水源地当地(调水区)提出利益方参与模式,对各利益方的决策选择及利益协调与分配进行了研究。③总体来看,目前在处理跨流域调水中多参与方利益关系问题上还没有一个成功的固定模式,跨流域调水涉及很多复杂的问题,需要有关各方加强利益协调,广泛参与。王元京(2003)指出工程的实施涉及的是不同区域的受损者与受益者的关系,这样,跨区域利益的补偿与分享实质上是利益在不同地区之间的多层次转移。④因此,在处理跨区域工程的利益转移问题时,必须考虑不同的利益群体之间的利益平衡。如果各利益群体在工程运行中权、责、利不能合理的安排,在利益实现过程中分配不合理,就会直接对各利益方参与的合作性与积极性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工程整体效益的实现。

本文根据现代经济学基本理论,以跨流域水资源配置为例,从参与方角度建立了一个包括三部门(调水区、受水区、工程方)的跨流域调水市场理想化模型,并从静态与动态、短期与长期来探讨工程多参与方一般均衡的实现与利益分配关系,就如何实现工程的效率与公平,实现整体工程的帕累托最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一般均衡模型的建立

(一)基本假设

为了使问题简化,本文建立如下假设理论。

一是水市场严格按水资源的稀缺性来决定水价格,不考虑政府的影响。受水区在水资源的价格的变动中安排生产活动,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二是参与方由三部门组成,即受水区、调水区与工程方,不考虑政府的作用。

三是只对地区平均水价P进行确定,地区平均水价是行业水价的加权平均值。且各行业水价按其水资源边际劳动生产效率=该行业水价来确定。即:

其中,Pi为i行业的水价,也等于水资源在该行业中的边际劳动生产率。

四是符合信息完全动态博弈,即每一个参与人完全能够掌握所有其他参与人的有关信息;参与人的行为有先后顺序,而且后行动者能够观察到先行者选择的行为。⑤

五是各利益方在充分考虑自身利益的基础上,能进行合作博弈,即考虑工程的整体利益。

六是调水区水量无限丰富,调水后价格不变,对流域可调水具有优先使用权。受水区严重缺水,水资源的供给已达到极限,供水量固定。

(二)跨流域调水后生产的一般均衡分析

1.静态均衡分析

根据基本假定,水市场严格按水资源的稀缺性来决定水价格,不考虑政府的影响。在图1中,横轴OQ代表水量,纵轴OP表示水资源的边际劳动产品和水价。S为水的供给曲线,由于受水区严重缺水,水资源的供给已达到极限,因此,水的供给曲线在点B后变得非常陡峭,表明供水能力再提高的成本很高。

图1 调水后的静态均衡分析

P0为调水区水价,P1为受水区初始水价,P2为受水区调水后水价。在市场条件下,由于水资源从丰富地区调到稀缺地区,价格发生了变化。在调水区,水资源相对丰富,价格水平较低;在受水区,水资源相对稀缺,价格为P1。当水量Q由调水区调到受水区以后,水量的供给发生了变化,受水区价格向下移动到P2位置,很显然P1>P2>P0。

受水区在水资源价格的变动中安排生产活动,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在调水前,受水区水量是稀缺的,而其他生产要素如资本、劳动力、土地等是无限丰富的,受水区在水资源短缺的约束条件下进行生产。因此,对应于水资源的边际生产率曲线为AB,它向右下方倾斜,表示在其他生产要素无限丰富的情况下,随着水量投入的增加,水的边际产品递减。生产部门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利润最大化条件是边际生产率等于水价。于是,生产部门将消耗OF水量,因为只有在这个水量上,水价P1等于水的边际劳动产品,两者相交于B点。此时,受水区生产部门在水资源短缺的约束条件下,总产量为OABF,其中ABP1为生产部门的利润,总用水量为OF。

调水后,水量由OF增加到OE,随着水量的增加,水资源的稀缺程度有所降低,水供给曲线发生了变化,由S向下平移到S1,水价也由P1下降到P2。假定生产技术不变,生产部门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将在点C从事生产,总产量为OACE,其中ACP2为生产部门的利润。利润增加量为CBP1P2,总用水量增加为OE,其中EF为调水量Q。同时,由于水价的下降,受水区水供应部门的收益减少了P1P2BH。

2.动态均衡分析

对于受水区,由于受调水后水的稀缺性减少、水价降低的影响,理性的消费者就会偏重于多用水,那么水资源的边际生产曲线将会向左移动到点C1的位置,因为对水资源的偏多使用就等同于减少了水资源的供给量。相反,如果考虑节水技术的使用,受水区的生产曲线将会向右移动到点C2的位置,因为节水技术的使用就等同于增加了水资源的供给量(见图2)。按照市场配置规律,调水后短期内水的稀缺性将有所缓解,水价就会降低,理性的消费者生产中就会偏重于多用水。由于生产部门用水量的偏多,现有水量的供不应求造成水价上涨,而按照基本假定,受水区严重缺水,水资源的供给已达到极限,供水量固定。因此,需要多调水改变这种供不应求的状况,这就会造成调水量的不足;而增加调水量又会导致价格进一步下降,受水区在生产中又偏重于多用水。如此循环往复,最终必然导致过量用水而使水资源配置处于无效率和浪费状态。因此,在市场配置条件下,可能会促使调水区过度浪费水资源,最终导致水源逐渐枯竭,使调水举措难以发挥真正的经济效益。因此就需要政府进行有效的干预,通过适当提高均衡水价的方式或对消费者用水进行规范,使水资源生产边际劳动曲线重新回到AC的位置。

图2 调水后受水方动态均衡分析

三、均衡条件下各参与方利益分配分析

(一)各参与方利益的短期分配模式

在调水区能保证调水量,受水区生产达到一般均衡的条件下,跨流域调水工程的整体收益为BCP2P1+HCEF(见图1)。假定参与方由三部门组成,即受水区、调水区与工程方,各参与方按照自身权、责、利进行相应的分配,利益分配的短期格局见图3。

图3 跨流域调水后多参与方的利益分配框架

1.受水区

受水区在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的生产过程中,由于调水使得可用水量的增加及水价格的相应下降,生产者剩余即净利益为BCP2P1,并且对新增调水量以水价形式支出P2Q(Q为调水量FE)。

2.工程方

调水工程方通过大量投入(包括工程投入成本、移民安置及沿线工程费用等),使得水资源由价格较低、水量丰富的调水区转移到价格较高、水量稀缺的受水区,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水价相应由P0上升到P2。其利益区就相应为(P2-P0)Q。

3.调水区

调水区在水量丰富的情况下,出让水资源的优先使用权,等同于以P0价格卖出Q量的商品水,获得利益为P0Q。与此同时,当水量有限时,上游增大用水,下游就需减少取水。由于跨流域调水工程的实施,调水后下游区直接减少了EF水量的使用,丧失了使用Q水量的机会成本,需要得到相应的利益补偿。如调水量过大或水资源有限,则机会成本越接近P0Q。但按照我们的基本假定,调水区水资源是无限丰富的,只要调水量与河流总水量之比在合理的范围内,调水下游区的机会成本应少于其减少Q水量的机会成本。因为对调水下游区,在水量丰富的前提下,其水供给曲线是较为平缓的,对其价格影响就十分有限,因此,下游区丧失的机会成本只是P0Q的一部分。调水区在支付了下游区的机会成本后,剩下的部分就成为其净利益。

(二)各参与方利益的长期分配模式

在调水后短期利益分配中,我们只考虑到了水量的供给保证,而没有考虑到水质的改变。而调水工程能否长期发挥效益,取决于调水区以上干支流和调水区环境状况,水质不达标就失去了供水的基本条件。如果调水区生态环境质量差,面源和点源污染过重,导致水质超标,则影响调水质量。因此,实现调水区及其上游地区的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确保水环境质量安全是跨流域调水的重要保证。

在市场配置条件下,我们假定随着调水区生产的进行、经济的增长,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量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同时,水质也会发生相应的污染和破坏。那么,在调水后短期利益分配中,各参与方如果按照现有状况进行长期生产将对工程的长久收益产生不利影响,因为在短期利益分配格局中,我们只考虑到了水量的供给保证,而没有考虑到水质的改变。而水作为工程的最终商品,保证调水的水质和水量是整个调水工程实现长久收益的重要条件。这就决定了调水后需要对调水区生产和生活采取更为严格的要求,有诸多限制条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会对调水区的近期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它包括:(1)调水区的生态建设要求许多企业特别是核心区企业进行搬迁、改建和污染治理,成本巨大;(2)调水区的生态建设将提高所在区域企业的污染治理标准,企业的运行成本增加;(3)调水区的生态建设要求传统农业必须在较短时间内升级,对农业生产技术的要求将大大提高;(4)调水区的生态建设需要区内地方政府、企业配套投入大量的资金,地方政府将面临资金短缺的困难,同时对调水区生态功能区建设的投资过大会对其他方面的投资产生影响,进而产生滞后效应。⑥

这样,在利益分配的长期格局中,由于自身利益的缺失,分配不合理,调水区就会采取不合作态度,对整个工程的长久收益和整体利益都会产生重大影响,短期均衡的利益分配格局将要面临重新调整。因此,考虑到水质的要求及调水工程的长久受益,要求受水区和工程方将现有利益进行分割,实行重新分配,对调水区进行生态建设、产业结构调整等的机会成本进行利益补偿,保证整体工程帕累托最优的实现(见图3虚线部分)。

这就决定了利益三方需要进行博弈,建立新的分配格局。而按照博弈理论,在利益分配的谈判过程中调水区处于最不利的地位。因为受水区作为需求方,可以“用脚投票”。即如果调水的价格过高,也就是使用外调水成本过高,理性的消费者就会减少对外调水的使用量,当使用量少于调水水量时,就会产生水资源的浪费;工程方比较容易达成共识,在利益谈判中一致对外;而调水区的组织化程度最低,信息决策成本最高,在利益谈判中总是处于最不利的地位。这样就容易造成对调水区利益的忽视,造成市场的失灵,需要政府的积极干预,通过建立利益补偿机制保证调水区利益。

四、主要结论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在大型工程建设中,在工程整体效益一定的前提下,应体现出利益分配的公平性和合理性,按照各参与方的权、责、利进行利益分配,充分考虑不同的利益群体之间的利益平衡。

第二,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工农业生产、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随着工农业的迅速发展和城乡人口的急剧增加,对水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但是自然界所能提供的可利用的水资源是有限的。因此,对于调水区的水资源应能明确其初始价格P0,其收益P0Q应以入股的形式参与到工程利益分配中。

第三,跨流域调水工程中受水区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是工程整体利益提高的前提条件。应考虑水资源的稀缺性和市场均衡价格,否则容易造成跨流域调水的水资源配置无效率和浪费,使调水举措难以发挥真正的经济效益。

第四,对调水区利益进行补偿,保证水质水量是工程长期利益实现的重要保证。因为保证水质水量在一定程度上会抑制调水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并有可能对当地政府和居民的权益形成潜在威胁。确保调水区的利益,既是实现工程“双赢”,也是确保工程效益持久有效实现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建立更为灵活和有效的调水区运作机制应成为调水区环境管理、经济发展及体现公平与长久利益的迫切要求。

最后,在调水后各参与方的动态均衡分析和长期利益分配的模式中可以看出,即使在信息完全的前提下,单纯依靠市场配置容易产生“市场失灵”,需要政府积极参与,建立水资源合理利用和利益补偿的长效机制,保证工程的长久收益。

注释:

①陈秀山,徐瑛.关于西电东送战略区域效应评价[J].统计研究,2005,(4):37-44.

②Schaeffer T D. Local government participation in adaptive na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 Towns and villages in New York’s Catskill Delaware Watershed[D].Ph.D Thesis.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2001.

③Clark M J. Dealing with uncertainty: adaptive approaches to sustainable river management[J]. Aquatic Conservation: Marine and Freshwater Ecosystems,2002.

④王元京.水利工程的利益补偿与收益分享问题探讨[J].中国水利,2003,(6):8-10.

⑤张维迎.从九四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看主流经济学的新发展[N].经济学消息报,1994,(103)~1994,(110).

⑥陈学文,胡晓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水环境安全分析与对策[J].中国环境管理,2005,(9):76-78.

猜你喜欢
受水区参与方调水
基于秘密分享的高效隐私保护四方机器学习方案
江苏南水北调工程第一阶段向山东调水任务圆满完成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concussion-symptom knowledge and attitudes toward concussion care seeking in a national survey of parents of middle-school children in the US
调水专家倾囊相授15年心得,解答底改重要10问
基于SNA视角的PPP项目参与方行为风险研究
胶东地区跨流域调水优化配置研究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调水工程水资源配置浅析
绿色农房建设伙伴关系模式初探
涉及多参与方的系统及方法权利要求的撰写
重大报道中的“微表达”——以湖北日报《琼瑶话调水》专栏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