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侧脑室脉络丛囊肿6例手术治疗及临床分析

2011-01-30 08:02廖毓芝张保中王志超
中国医药导报 2011年18期
关键词:脉络丛室管膜侧脑室

廖毓芝,张保中,于 永,李 珊,杜 军,王志超

解放军第二炮兵总医院神经外科,北京 100088

脉络丛囊肿常在胚胎早期发生,可在孕中期超声诊断,检出率为1%,大多数可在孕晚期自然消失,少数持续至成年[1-2]。儿童侧脑室脉络丛囊肿相关报道较少,多为有明显症状者行影像检查发现或外伤后偶然发现。我科手术治疗儿童脉络丛囊肿6例,有典型症状,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科收治的6例儿童侧脑室脉络丛囊肿临床资料。其中,男4例,女2例;年龄5个月~7岁,病程1个月~5年;头痛3例,头围增大3例,恶心呕吐2例,癫痫发作2例,单侧肢体无力伴肌肉、骨骼萎缩1例,视物模糊1例。

1.2 影像检查

6例均行头颅CT及MRI扫描。6例头颅CT均提示脉络丛囊肿侧脑室扩张,3例重度扩张导致病变侧脑实质明显变薄。6例头颅MRI见囊内为脑脊液信号,脑皮质不同程度受压(图1),在T2W上可看到脑室内低信号的薄层囊壁(图 2)。

1.3 方法

6例脉络丛囊肿均位于侧脑室内,均行额顶部开颅手术,自额中回打开脑皮质,4例囊壁张力较大。6例打开囊壁后囊内均为无色清亮液体。囊壁塌陷后见侧脑室内较完整的灰白色半透明囊壁,囊壁基底部与脉络丛粘连明显。找到囊肿供血动脉后电凝、剪断。4例行囊肿全切,2例囊肿部分切除;3例打开闭塞的室间孔,建立双侧脑室交通;2例对脉络丛进行烧灼以减缓脑脊液分泌速度。温生理盐水冲洗脑室至冲洗液清亮,逐层关颅。

2 结果

2.1 术后情况

术后症状均有所好转,无死亡病例。手术并发症有术中冲洗脑室过程中出现心动过速1例,术后出现硬膜下积液1例,均经相应治疗治愈。

2.2 术后随访

术后随访5例,时间6个月~3年,随访期间患者症状均明显改善,复查头颅CT或MRI见囊肿侧扩张的脑室尚有扩大,受压的脑实质有所膨胀(图3)。

3 讨论

脉络丛囊肿是一种少见的神经外科疾病,根据其起源,与室管膜囊肿、脉络膜上皮囊肿、蛛网膜下室管膜囊肿等称为神经上皮囊肿[3]。其发病机制尚有争议,Czervionke等[4]报道由于内衬于原始脑室系统的神经上皮发生折叠、内卷或外翻,形成一袋状囊腔,凸向脑室内或伸出脑室外,袋颈可离断而使囊肿与脑室隔绝。脉络丛囊肿常在胚胎早期发生,可在孕中期超声诊断,检出率约为1%,大部分可在孕28周以后自然消失,少部分持续至成年[2]。1986年Nicolaides等[5]首次报道了4例脉络丛囊肿胎儿,其中3例为18三体,2例合并畸形,认为妊娠中期胎儿脉络丛囊肿伴发畸形时,常提示胎儿染色体异常,故在胎儿期发现脉络丛囊肿需要进行染色体筛查及随诊。

脑室内脉络丛囊肿通常很小,大多患者无症状。囊肿的神经上皮具有分泌功能,加之由外向内的液体主动转运,使囊肿逐渐增大而产生占位症状[6],因此多数人在成年后才发病。主要的临床表现有头痛、恶心呕吐、视物模糊、癫痫、单侧肢体无力等。儿童通常无法表述不适症状,需依靠家长观察其表现。本组3例有明显头痛症状,3例头围明显增大,2例出现癫痫发作,进一步检查发现脑室内囊肿。术中笔者发现囊壁将Monro孔堵塞,脑脊液循环不畅,所以出现了脑积水症状。有1例患儿在1岁学步时即有身体向一侧歪斜表现,3岁出现癫痫发作,头颅CT发现右侧脑室扩大,未进一步诊治。7岁时发现左手指伸展困难,左足、手掌、上下肢体均较右侧短小,才进一步治疗。囊肿对侧肢体发育及功能障碍,是由于囊肿压迫脑组织,造成在出生或幼儿时期的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导致了肌肉、软骨、骨组织的继发性废用性萎缩[7]。分析本组小儿侧脑室脉络丛囊肿的影像学表现主要有:①位于脑室内,有明显占位效应,脑室扩张,脑实质受压变薄;②囊内容物在CT、MRI影像学表现上与脑脊液一致;③MRI检查囊壁清晰可见,在T2W尤为明显,囊壁光滑无结节;④注射增强剂后囊肿无强化。术中笔者见到囊壁为半透明乳白色薄膜,与脑室壁有粘连,囊壁上可见供血动脉,供血动脉起源于脉络丛动脉。光镜下囊壁内层为扁平或柱状的上皮细胞,外层纤维结缔组织内有梭形细胞,病理诊断为脉络丛囊肿。

侧脑室脉络丛囊肿与蛛网膜囊肿、室管膜囊肿须加以鉴别。此三类病变在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上难以区分,需依靠术中所见、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检查以确诊。蛛网膜囊肿常位于脑池内,在脑室内的罕见。CT或MRI检查常无法显示囊壁。肉眼可见囊壁薄而透明,表面无血管。光镜下显示为结缔组织,内仅有梭形细胞。室管膜囊肿常位于大脑半球白质内,其上皮排列直接靠在脑白质上,而不是一基底膜和结缔组织。如延伸至侧脑室内多与脉络丛血管无关联。

儿童侧脑室脉络丛囊肿有保守和手术两种治疗方法。对于有症状的患儿宜手术治疗。对于囊肿较小、无症状患儿可定期进行神经系统查体及影像学检查,如发现囊肿有增大趋势者,主张积极手术治疗。对于部分患儿囊肿有明显占位效应,但目前无明显症状者,为防止囊肿阻碍脑及其功能发育,主张择期手术治疗。手术方法有开颅或内镜下囊壁全切术,囊壁部分切除,同时建立囊肿-脑室交通术以及囊肿-腹腔分流术。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或内镜技术行囊壁切除方法安全、合理。本组6例行开颅手术,效果均较满意。笔者对开颅切除囊壁的体会如下:①皮瓣设计尽量接近病变部位。②暴露囊肿后,先电凝囊壁上的血管。③打开囊壁放出囊液后,尽可能全切囊壁以防术后复发。④术中如发现囊壁将室间孔堵塞,务必将其打通。⑤当囊壁与脑室内重要结构或血管粘连紧密时,为保证安全,不追求囊壁全切,切除部分囊壁后建立囊肿-脑室交通。

[1]余新光,段国升,张纪,等.颅内神经上皮性囊肿[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5,11(5):270-273.

[2]李胜利.胎儿畸形产前超声诊断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162-163.

[3]Odake G,Tenjin H,Murakaml N.Cyst of the choroidplexus in the lateralventrlce,case reportand review ofthe Literature[J].Neurosurgery,1990,27(3):470-472.

[4]Czervionke LF,Daniels DL,Meyer GA,et al.Neuroepithelial cysts of the lateral ventricles:MR appearance[J].AJNR,1987,8(4):609-613.

[5]Nicolaides K,Rodeck CH,Gosden CM.Rapid karyotyping in non-lethal fetal malformations[J].Lancet,1986,63(1):283-287.

[6]Ciricillo SF,Davis RL,Wilson CB.Neuroepithelial cysts of the posterior fossa[J].Neurosurg,1990,72(2):302-303.

[7]William W,Campbell.DeJong’s the neurologic examination[M].Philadelphia:Lippincott Williams&Wilkins,2004:430-435.

猜你喜欢
脉络丛室管膜侧脑室
新生儿颅内室管膜下病变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分析
鞍区巨大不典型室管膜瘤误诊垂体瘤1例
T2-MRI全域直方图鉴别儿童后颅窝星形细胞瘤和室管膜瘤的价值
147例侧脑室增宽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
胎儿脉络丛囊肿的产前诊断及预后临床分析
正常国内人群侧脑室脉络丛钙化的CT检测结果分析
侧脑室内罕见胶质肉瘤一例
侧脑室注射DIDS对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大鼠神经元凋亡的拮抗作用
超声诊断胎儿脉络丛囊肿临床分析
侧脑室三角区病变的手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