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管膜

  • 颅内室管膜下瘤的临床特点和预后的影响因素:基于SEER数据库分析
    华 丁 乔颅内室管膜下瘤占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0.2%~0.7%,在2016年WHO神经系统肿瘤分类中,属室管膜肿瘤的一种罕见亚型,属WHO 分级Ⅰ级,好发于中老年人,儿童少见,其中男性发病率略多于女性[1];多发生于脑室内,以第四脑室、侧脑室(Monro 孔附近)多见,少见于第三脑室、透明隔及脊髓等处[2]。颅内室管膜下瘤起病隐匿,一般无明确的神经系统定位症状[3],其症状的出现与肿瘤的大小和位置有关,肿瘤直径小于2 cm,通常无明显临床症状,当肿瘤继续增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3年5期2023-07-29

  • Ki-67、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室管膜瘤中的表达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7160000室管膜瘤是一种低度恶性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该肿瘤生长速度较慢,由于其发病部位较为特殊,可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功能和生命安全。流行病学统计数据显示,室管膜瘤发生率较低,可见于各年龄层中,特别是儿童和青少年[1]。室管膜瘤的症状主要包括颅内压增高及不同生长部位相应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吞咽困难、听力减退等,严重者可出现颅内出血、脑水肿及神经功能缺损等症状,且患者的预后相对较差。目前关于室管膜瘤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有研究发现,室管

    癌症进展 2022年11期2022-07-20

  • 室管膜下瘤的临床特征和预后
    450052)室管膜下瘤是一种罕见的良性神经系统肿瘤,可发生于整个中枢神经系统,生长相对缓慢,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分级为Ⅰ级。室管膜下瘤约占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0.51%[1],既往多为个案报道。室管膜下瘤与其他低级别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如室管膜瘤、中枢神经细胞瘤等均比较少见,形态学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病理诊断中存在误诊现象。本研究收集了26例室管膜下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分析其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总结其病

    河南医学研究 2022年7期2022-04-22

  • 椎管内髓外硬膜下室管膜瘤1例
    学结果,考虑为室管膜瘤,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Ⅱ级(图1)。图1 椎管内髓外硬膜下室管膜瘤MRI、CT及病理学表现2 讨 论脊髓肿瘤按发生部位可分为脊髓内、髓外硬膜下和硬脊膜外3种,其中以髓外硬膜下最常见,占60%~75%,其他两类各占15%[1]。室管膜瘤是成人最常见的脊髓内肿瘤,来源于脊髓中央管的室管膜上皮细胞或终丝等部位的室管膜残留物,下部胸髓、圆锥及终丝为好发部位,颈髓及上部胸髓少见。椎管内髓外硬

    肿瘤影像学 2022年1期2022-03-06

  • 新生儿颅内室管膜下病变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分析
    510240)室管膜组织是新生儿后大脑皮层和深部组织的重要组成结构,该区域内富含大量神经元细胞,是大脑神经系统生发的重要场所[1]。室管膜下一旦发生病变,会对新生儿的生命安全及后期的智力发育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室管膜下的病变主要有室管膜下囊肿、室管膜下出血、室管膜下出血液化,由于其临床病变和体征不明显,往往需要借助影像学手段来进行检测[2]。超声检测室管膜组织具有较高的分辨率,而且价格低廉、移动方便。有研究表明,彩色多普勒超声可很好地检测到室管膜下病变患儿

    大医生 2021年14期2021-10-29

  • 儿童幕上脑实质内室管膜瘤临床分析
    翟瑄 梁平 室管膜瘤起源于脑室内壁和脊髓中央管的室管膜细胞[1],可出现在神经轴任何部位,发生在各年龄阶段。儿童室管膜瘤75%发生在后颅窝,25%发生在幕上脑室系统和脑实质内[2],其中发生在幕上脑实质内室管膜瘤(supratentorial cortical ependymoma,SCE)少见,约占 3.5%~5.7%[3]。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2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6例SCE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特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21年7期2021-10-25

  • 儿童室管膜肿瘤诊疗规范(2021年版)
    委员会1 概述室管膜肿瘤来源于脑室和脊髓中央管内衬的室管膜细胞,可发生于神经系统的任何部位,占颅内胶质瘤的5%~6%,约69%发生于儿童,占儿童脑肿瘤的9%。室管膜肿瘤具有通过脑脊液在神经系统内(包括脊髓)播散的潜能。肿瘤的级别越高,转移的发生率也越高,全身性转移罕见。儿童颅内室管膜肿瘤发病高峰年龄为4~6 岁,最常见于后颅窝,脊髓内亦可见。2 适用范围经肿瘤组织病理学确诊的0~18 岁室管膜肿瘤初诊患儿。3 诊断3.1 临床表现 由于室管膜肿瘤生长部位不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1年9期2021-10-10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新生儿室管膜下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
    525200)室管膜下囊肿与出血是新生儿室管膜下病变常见病因;新生儿室管膜下囊肿是常见新生儿颅脑损伤,临床症状不明显,多与宫内胎儿窘迫、宫内感染有关,大多数患儿在出生后囊肿会逐渐吸收,也有可能无法吸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儿大脑发育[1-2];新生儿室管膜下出血是新生儿常见疾病,是造成围生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应予以密切关注[3-4]。临床常用影像学检查方法如MRI、CT检查虽能显示患儿颅内病变整体情况,但以上检查方法均不能于床旁检查,在新生儿病变检查中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12期2021-08-03

  • 室管膜肿瘤中SOX10的表达及意义
    李 恒,吴海波室管膜肿瘤是颅内常见的肿瘤之一,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1]。在组织形态上室管膜肿瘤以形成菊形团及假菊形团为特点,但常易与其它神经系统肿瘤相混淆。SOX10作为一种转录因子,主要负责调控神经脊细胞的生长和分化[2]。SOX10蛋白在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的多种肿瘤中均可阳性,但在室管膜肿瘤各亚型中的表达罕见报道。本文旨在探讨SOX10在室管膜肿瘤和中枢神经系统非室管膜肿瘤中的表达情况及其诊断意义。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选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21年1期2021-03-17

  • 磁共振成像在脊髓室管膜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及特征分析
    霄 李永才脊髓室管膜瘤是一种主要发病于脑室壁、脑室周围室管膜巢以及脊髓中央管室管膜上皮的肿瘤,该疾病约占髓内胶质肿瘤的60%左右,在成年人中较为常见,且40~50岁是该疾病的发病高峰,男性患者的发病率多于女性[1]。依据组织学类型主要分为乳头状型、透明细胞型、细胞型、混合型以及上皮型五种,其中终丝或者马尾的室管膜瘤多为黏液乳头状室管膜瘤,而髓内的室管膜瘤则大多为上皮型或者细胞型[2]。有报道显示,较为常见的为脊髓室管膜瘤,其次为颈髓,胸髓次之,最少见的为胸

    河北医药 2021年1期2021-02-27

  • 成人室管膜瘤MRI表现及ADC值与Ki67增殖指数相关性研究
    马来阳 张静室管膜瘤是一种较少见的神经上皮肿瘤,约占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6.9%、脑内原发肿瘤的10%[1]。室管膜瘤与间变性室管膜瘤分别属于Ⅱ、Ⅲ级肿瘤[2],后者由前者恶变而来,二者术前鉴别主要依据影像学检查。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能量化分析水分子弥散速度,有助于肿瘤鉴别[3]。Ki67是一种活体细胞的细胞核抗原,其过度表达与肿瘤患者的生存期相关[4]。本研究分析成人脑内室管膜瘤和间变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2021年6期2021-02-18

  • 2021年世界卫生组织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第五版)室管膜肿瘤分类解读
    黄广龙 漆松涛室管膜肿瘤的诊断分类随临床研究的进展不断更新。200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中枢神经系统(CNS)肿瘤分类(第四版)中,室管膜肿瘤分为室管膜室管膜瘤(WHOⅠ级)、黏液乳头状型室管膜瘤(WHOⅠ级)、室管膜瘤(包括细胞型、乳头状型、透明细胞型和伸长细胞型,均为WHOⅡ级)和间变性室管膜瘤(WHOⅢ级)。2016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第四版修订版(以下简称第四版修订版)中,将室管膜肿瘤分为室管膜室管膜瘤(WHOⅠ级)、黏液乳头状型室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21年9期2021-02-10

  • 椎管内髓外硬膜下室管膜瘤1例并文献复习
    吴燕妮,刘 慧室管膜瘤常发生于脑室及脊髓内,位于椎管内髓外硬膜下(intradural extramedullary, IDEM)的室管膜瘤非常罕见。本文现报道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诊治的1例儿童IDEM室管膜瘤,并结合相关文献,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患儿女,8岁,后背部疼痛不适3个月,近1个月出现双下肢无力,不能行走,小便不能控制。全脊柱MRI显示C3、C5-6水平,T1、T7-12水平椎管内IDEM结节状、条片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20年4期2020-06-01

  • 成人脑皮质间变性室管膜瘤1 例
    果,考虑间变性室管膜瘤(WHOIII 级)。讨论:Louis[2]等于2016 年对中枢神经系统肿瘤重新进行了分类概述,首次将分子基因特征纳入脑肿瘤的诊断中。在2007WHO 室管膜肿瘤分型中一个室管膜瘤的变种即细胞性室管膜瘤从2016WHO 分类中剔除,因为此瘤和标准的室管膜瘤有相当大的重叠,新增了一个从遗传学上被定义的室管膜瘤亚型,即室管膜瘤-RELA 融合基因阳性[3,4],该变种占了儿童幕上肿瘤的大部分。室管膜瘤起源于室管膜或有室管膜残余部位,主要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6期2020-04-01

  • DWI和最小ADC值对成人颅内室管膜瘤分级诊断的价值
    ,周青,周俊林室管膜瘤(ependymoma)是一种原发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少见的肿瘤,来源于脊髓中央管与脑室的室管膜细胞或者脑室之间脑白质的室管膜细胞巢[1]。虽然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但成人也可发生,并且发生于成人的室管膜瘤与间变性室管膜瘤容易误诊。2016版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当中,将室管膜肿瘤分为:黏液乳头型室管膜瘤、室管膜瘤、室管膜下瘤、室管膜瘤(RELA融合基因阳性)和间变性室管膜瘤[2]。间变性室管膜瘤的恶性程度比室管膜瘤高[3],成人颅内室

    磁共振成像 2019年7期2019-11-21

  • 椎管内黏液乳头型室管膜瘤2例并文献复习
    管内黏液乳头型室管膜瘤(Myxopapillary ependymoma,MPE)为罕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发病率极低,起源于椎管内终丝,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目前相关报道较少,现总结笔者所在科收治2例该病患者资料,并复习既往文献,现将体会报告如下。1 病例资料病例1:女,23岁,因“腰痛1年,加重伴鞍区麻木3个月”就诊。入院查体:脊柱发育正常无畸形,L1棘突右侧压痛伴右下肢放射痛。鞍区浅感觉减退,肛门反射正常。双下肢肌力、肌张力正常。下肢抬高试验(-)。

    实用医药杂志 2019年11期2019-11-12

  • 幕上外生性间变性室管膜瘤1例
    侧颞顶叶间变性室管膜瘤 A.CT平扫图像; B.MR T2WI; C.增强MRI患儿男,12岁,因“突发抽搐1次”急诊入院。查体:神志清,精神欠佳,颈软,神经系统检查(-)。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CT平扫示右侧颞顶部脑表面斑片状低密度影,其内夹杂点状钙化,邻近颅骨受压变薄(图1A)。MRI平扫示右侧颞顶部脑表面囊实性异常信号影,以囊性成分为主,约4.28 cm×3.43 cm×2.42 cm,周围脑组织内轻度水肿,部分层面与脑皮层分界不清(图1B);DW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9年10期2019-10-24

  • 儿童幕下间变室管膜瘤与髓母细胞瘤CT及MRI表现的对比研究
    赵振华幕下间变室管膜瘤、髓母细胞瘤是儿童后颅窝较为常见的肿瘤,根据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1],分别属于室管膜肿瘤和胚胎性肿瘤,其中间变室管膜瘤归为Ⅲ级肿瘤,而髓母细胞瘤归为Ⅳ级肿瘤,恶性程度更高,两者在病理分级、治疗及预后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早期准确诊断对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儿童幕下间变室管膜瘤与髓母细胞瘤的CT、MRI表现进行比较分析,旨在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1月至2019

    浙江医学 2019年17期2019-09-25

  • 室管膜下瘤1例报告☆
    鸿远 尹剑○☆室管膜下瘤是一种罕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良性肿瘤,其生长缓慢,发病率低,多发生于脑室内系统,好发于第四脑室,侧脑室次之,三脑室、透明隔和脊髓少见,脑实质内室管膜下瘤极为罕见。我科于近日收治右侧脑室占位1例,术后病理证实为室管膜下瘤(WHO I级)。由于不少临床医师对此种疾病相对陌生,导致容易出现误诊。本例室管膜下瘤病例典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现结合本例复习相关文献,以期指导提高对本病的认识,降低临床误诊。1 资料患者,女,69岁,确诊非霍奇金淋巴瘤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19年4期2019-05-20

  • 儿童脊髓室管膜瘤术后放射治疗的疗效和预后分析
    脊髓室管膜瘤常见于年龄35 岁以上的成人,根据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监测、流行病学和结果数据库”(SEER)1976~2006年的数据,儿童脊髓室管膜瘤患者发病率为0.06~0.11 例/10 万人[1]。与成人相比,儿童脊髓室管膜瘤在临床表现、病理特点、治疗方法、预后等方面均有其自身的特点。而且相同的组织学类型,室管膜瘤在椎管内呈现出不同于颅内的临床特点。但是由于儿童脊髓室管膜瘤发病率低,缺乏大宗病例报道,目前对其临床特点、治疗方案以及疗效认识尚不足。本研

    中国肿瘤临床 2019年23期2019-04-18

  • 影响颅内室管膜瘤患者生存和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申良方 洪继东室管膜瘤是原发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肿瘤,通常认为其起源于脑室或脊髓中央管的室管膜细胞。根据美国中央脑肿瘤注册中心(central brain tumor reg⁃istry of the united states,CBTRUS)的资料,室管膜瘤占所有脑肿瘤发病率的1.8%,占胶质性肿瘤的6.8%。室管膜瘤可出现在任意年龄人群中,主要发生于儿童及青年,0~14岁年龄组占所有脑肿瘤发病率的5.8%,男性略多于女性[1]。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2

    中国肿瘤临床 2019年3期2019-03-25

  • 鞍区室管膜瘤一例
    572013室管膜瘤是一种起源于脑室系统室管膜细胞或脑室旁白质室管膜细胞巢的神经上皮肿瘤。通常按解剖部位分为幕上和幕下室管膜瘤,分别占1/3和2/3。幕上室管膜瘤又分为脑室内和脑室外,其中脑室外室管膜瘤占45%~65%[1],鞍区室管膜瘤较为罕见。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于2018年2月至3月收治了1例经病理学确诊的鞍上室管膜瘤,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患者,男,35岁,视物模糊16 d入院。患者于2017年5月9日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视物模糊感,于我院眼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9年1期2019-03-05

  • 颅脑超声结合Torch检测结果分析新生儿室管膜下囊肿的意义
    和应用,新生儿室管膜下囊肿(Subependymai cyst.SEC)已被临床医生熟知,室管膜下囊肿是指发生在尾状核头部与丘脑交界处的室管膜下区的囊肿。Larroche认为胚胎生发层基质受到一些病毒损伤性侵袭是SEC的主要发病机制[5]。SEC是宫内感染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表现之一。胚胎生发层基质的囊肿特点是单个或多个薄壁小液区,室管膜下出血吸收后所致囊肿的特点为高回声内多囊样结构[1]。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分析我院298例经颅脑超声诊断为室管膜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5期2019-03-01

  • DWI和最小ADC值鉴别诊断儿童颅内间变性室管膜瘤与室管膜
    200062)室管膜瘤是发生于脊髓中央管、脑室及脑室之间脑白质室管膜细胞巢或室管膜细胞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1],多见于儿童[2],占儿童颅内肿瘤的8%~10%[3]。2016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中,室管膜肿瘤包括室管膜下瘤、黏液乳头型室管膜瘤、室管膜瘤、室管膜瘤(RELA融合基因阳性)和间变性室管膜瘤[4]。间变性室管膜瘤又称恶性室管膜瘤或分化不良性室管膜瘤[5],2016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将其归为Ⅲ级。室管膜瘤与间变性室管膜瘤患者的临床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9年1期2019-01-21

  • 儿童幕上间变型室管膜瘤的CT及MRI影像学研究
    200092室管膜瘤是儿童常见脑肿瘤之一,发病率仅次于星形细胞瘤及髓母细胞瘤[1]。室管膜瘤好发于幕下第四脑室,幕上室管膜瘤较多发生于成年人[2]。儿童幕上间变型室管膜瘤发生率低,国内报道少,术前容易误诊。本研究主要分析儿童幕上间变型室管膜瘤的影像学特点,以提高诊断准确性。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2012年1月—2017年8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9例儿童室管膜肿瘤的资料。15例幕上肿瘤中,12例为间变型室管膜瘤。12

    肿瘤影像学 2018年2期2018-05-18

  • 髓内室管膜瘤MRI影像表现
    475000室管膜瘤是一类起源于脊髓中央管或脑室周围室管膜细胞或终丝等部位的室管膜残留物,脊髓内的室管膜瘤可发生脊髓任何节段,多见于腰骶部、脊髓圆锥、终丝等部位,约占60%脊髓肿瘤的病变,可手术完整切除。本文以分析其MRI特征有助于术前准确诊断和手术方法的选择,提高对此髓内室管膜瘤MRI诊断水平。1 对象与方法1.1对象搜集开封市中心医院2015-01—2016-02病例,经病理、手术证实10例髓内室管膜瘤为研究对象,其中男8例,女2例,年龄20~50岁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8年8期2018-04-19

  • 脊髓室管膜瘤和星形细胞瘤的MRI影像诊断
    4000)脊髓室管膜瘤和星形细胞瘤为成人最常见的两种髓内肿瘤,两者的手术方式有所不同,室管膜瘤可以通过手术完整切除进行治疗,且预后较好[1-2],因此术前明确两种肿瘤的诊断至关重要。本文回顾性分析病理证实的15例室管膜瘤和10例星形细胞瘤,分别总结两者的MRI表现并进行对比,以期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率。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搜集宿州市立医院2010—2014年手术治疗、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脊髓内肿瘤室管膜瘤(WHOⅡ级)15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9例

    安徽医药 2018年4期2018-04-10

  • 成人室管膜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分析
    肿瘤临床少见,室管膜瘤在原发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发生率低于4%[1],脊髓的发生率(46%)高于幕下(35%)和幕上(19%)[2],好发于儿童,成人室管膜瘤相对少见。本文收集42例成人中枢神经系统室管膜瘤,对其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1 材料与方法1.1材料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8年1月~2016年8月手术切除的42例成人中枢神经系统室管膜瘤,其中男性13例,女性29例,平均年龄42岁(18~77岁),发生于幕上4例,幕下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17年11期2018-01-15

  • 额叶皮层外间变性室管膜瘤1例
    叶皮层外间变性室管膜瘤1例朱广廷1*曹伟1张海东2马辉1(1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山东 济宁 272100;2山东省医学科学院, 山东 济南 250062)室管膜瘤; 间变性; 额叶皮层患者,男,25岁,因左手发作性抽搐半年于2015年5月23日入院。查体:神志清,语言流利。颅神经(-)。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侧巴宾斯基征阴性。颅脑核磁共振成像:见右额叶后部长T1加权像:略低信号(图1),T2加权像:略高信号,周围脑组织轻度水肿(图2)。强化扫描见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2017年3期2018-01-08

  • ADC值在鉴别间变型与非间变型室管膜瘤中的应用
    变型与非间变型室管膜瘤中的应用郑瑞平, 张勇, 程敬亮, 朱晨迪, 汪卫建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和表观系数扩散(ADC)值在鉴别间变型管膜瘤与非间变型室管膜瘤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2例室管膜瘤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非间变型室管膜瘤27例,间变型室管膜瘤25例。测量肿瘤实质部分的最小、平均及最大ADC值,并采用ROC曲线分析其诊断效能。结果间变型室管膜瘤的最小ADC值[(0.808±0.190)×10-3mm2/s]低于非间变型室管膜瘤[

    放射学实践 2017年12期2018-01-05

  • 透明细胞型室管膜
    像·透明细胞型室管膜瘤YAN Xiao-lingDepartment of Pathology,Tianjin Huanhu Hospital,Tianjin 300350,China(Email:ll934065@126.com)Clear cell ependymoma图1 光学显微镜观察显示,肿瘤细胞密集排列,似少突胶质细胞样,可见核周空晕 HE染色 ×100 图2 光学显微镜观察显示,肿瘤细胞胞质表达GFAP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EnVision二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11期2017-12-26

  • 脑实质室管膜下瘤1例
    例报告▷脑实质室管膜下瘤1例吕青青,张 勇,程敬亮,汪卫建(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核磁共振科,河南 郑州 450052)神经胶质瘤,室管膜下;脑肿瘤;磁共振成像室管膜下瘤是脑室系统的罕见良性肿瘤,多位于第四脑室,脑实质内室管膜下瘤极罕见,英文报道仅有11例,中文报道仅有5例。我们这次报道的为幕上脑实质室管膜下瘤病例,术后经病理证实为室管膜下瘤。病例 男,48岁,入院前3月外院体检CT及MRI发现右侧顶叶占位,后行“穿刺活检术”,病理示:低级别胶质瘤WHOⅠ级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7年8期2017-12-07

  • 室管膜肿瘤组织分化谱系及分子分型进展
    理学专家论坛·室管膜肿瘤组织分化谱系及分子分型进展王行富室管膜肿瘤是临床较少见的神经上皮组织肿瘤,组织分化谱系多样,除目前世界卫生组织(WHO)承认的亚型和变异亚型外,尚有许多特殊变异亚型或组织分化模式,如巨细胞型、黑色素型、印戒细胞型、脂肪/空泡化生型、软骨化生(伴或不伴骨形成)型、嗜酸细胞型、上皮样等。病理科医师应注意上述特殊变异亚型的识别和鉴别诊断。基因组学和DNA甲基化谱系研究将室管膜肿瘤分为9种分子亚型,RELA融合基因阳性室管膜瘤被2016年W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10期2017-11-21

  • 丘脑间变性室管膜瘤1例
    2)丘脑间变性室管膜瘤1例潘红利,侯唯姝,余永强(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第一临床学院,安徽合肥230022)丘脑肿瘤;室管膜瘤;诊断显像女,37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20+d入院。实验室检查结果正常。头颅CT平扫示:右侧丘脑见一类圆形混杂高密度影,凸入右侧侧脑室后角(图1)。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示:右侧丘脑见团片状混杂T1混杂T2信号(图2,3),DWI示病灶亦呈混杂信号(图4),增强扫描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图5)。术前影像学诊断:右侧丘脑生殖细胞瘤伴出血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7年4期2017-08-07

  • 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
    临床医学图像·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图1 女性,13岁,主因视力下降1个月入院,头部MRI显示右侧侧脑室室间孔区占位性病变。予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证实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1a横断面CT显示,右侧侧脑室室间孔区实性占位性病变,呈等密度,病变前部可见结节样高密度钙化影(箭头所示);左侧侧脑室室壁点状高密度影,为钙化的室管膜结节;双侧侧脑室明显扩张1b横断面T1WI显示,病灶呈不均匀等信号,其内可见斑片样低信号影(箭头所示);左侧侧脑室点状室管膜结节呈等信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4期2017-05-15

  • RELA融合基因阳性室管膜
    A融合基因阳性室管膜瘤图1 光学显微镜观察显示,肿瘤细胞密度较高,可见假“菊形团”样结构,亦可见分支状血管HE染色×100图2光学显微镜观察显示,肿瘤细胞胞质弥漫性表达L1CAM,胞膜灶性表达L1CAM免疫组织化学染色(EnVision二步法)×200Figure 1Optical microscopy findings showed primary ependymoma with hypercellularity,perivascular pseudor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4期2017-05-15

  • 罕见颞叶脑实质内室管膜下瘤MRI表现1例
    见颞叶脑实质内室管膜下瘤MRI表现1例刘亚南,程敬亮,薛康康(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磁共振科,河南 郑州 450052)脑;神经胶质瘤;磁共振成像图1 颞叶室管膜下瘤的MRI表现 A.冠状位左侧颞叶见长T2信号(箭),侧脑室未见受压; B.轴位DWI(b=800 s/mm2)示左颞叶团块未见弥散受限(箭); C.增强示病变内数个小点状强化(箭),余未见明显强化 图2 病理图 纤维基质中可见微囊变及呈簇状分布的肿瘤细胞(HE,×100)患者女,27岁,3年前体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2017年4期2017-04-24

  • 脑实质内室管膜瘤的MRI表现与病理结果比较分析
    李新胜脑实质内室管膜瘤的MRI表现与病理结果比较分析周浩亮 沈远望 李新胜目的 比较脑实质内室管膜瘤的MRI表现与病理结果。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脑实质内室管膜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均行颅脑MRI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结果 肿瘤大小:长径2.0~13.0 cm,平均(5.16±2.03) cm。7例发生于幕上;发生于幕下23例。所有病例伴幕上不同程度脑积水。发病男性18例(60.00%),女性12例(40.00%)。发病年龄≤14岁6例(20.00%);

    实用癌症杂志 2017年2期2017-03-08

  • 脊髓内室管膜瘤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病理研究*
    001)脊髓内室管膜瘤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病理研究*崔 晓,李连翔,呼虹宇,景治涛△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沈阳 110001)目的:探讨脊髓内室管膜瘤的影像学表现、诊断和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且术后病理证实为脊髓内室管膜瘤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脊髓内室管膜瘤主要以慢性疼痛为首发症状,可伴有感觉及运动功能障碍。MRI常表现为T1WI序列呈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序列呈高信号。增强后呈不均匀强化。常伴有特征性“帽征”。镜

    陕西医学杂志 2017年2期2017-02-15

  •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新生儿室管膜下区病变诊疗价值的探讨
    勒超声对新生儿室管膜下区病变诊疗价值的探讨冯 彪,杨兵社,邹立君,申 方(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超声诊断科,陕西 咸阳712000)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新生儿室管膜下区病变诊疗价值。方法:2012年5月至2014年4月新生儿科住院患儿136例,以新生儿前囟、颞囟为声窗,观察尾状核头部和丘脑交界处的室管膜下区超声表现。结果:正常室管膜下区的超声表现为形态规则的薄层回声区,尾状核头部和丘脑交界处出现增厚区域,或发现囊性、实性包块,即考虑室管膜下病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16年5期2017-01-16

  • 室管膜瘤的临床治疗及分子病理学进展
    200235)室管膜瘤的临床治疗及分子病理学进展陈峻叡1,丁建波2,秦智勇1(1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上海200040;2上海伽马刀医院,上海200235)室管膜瘤是一种少见的中枢神经系统上皮性肿瘤,起源于脑室系统及脊髓中央管的室管膜细胞,其发生率大约占颅内原发肿瘤的2.1%.随着2015年美国NCCN肿瘤临床治疗指南的更新,室管膜瘤的临床规范化治疗已有基本共识.然而,由于室管膜瘤本身发生部位的多样性及肿瘤的异质性,患者的预后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近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2017年7期2017-01-12

  • 脊髓内室管膜瘤的MRI表现
    曹庆勇脊髓内室管膜瘤的MRI表现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放射科(山东 烟台 264100)王 琪 李 军 曹庆勇目的探讨脊髓内室管膜瘤的MRI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脊髓内室管膜瘤10例,分析肿瘤部位、信号特点及肿瘤强化特点。结果肿瘤位于颈髓5例,胸髓3例.终丝及马尾2例.在T1WI上呈等、低信号,在T2WI上呈等、高信号。10例均出现不同程度强化。结论脊髓内室管膜瘤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其发病部位、信号特点、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6年1期2017-01-10

  • 脑实质内室管膜瘤的影像学诊断
    82)脑实质内室管膜瘤的影像学诊断马玲,吴靖雯,于昊,王显龙,温志波(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广州510282)目的 探讨脑实质内室管膜瘤的CT及MRI影像特点。方法 手术切除并经病理检查证实的脑实质内室管膜瘤25例(室管膜瘤11例、间变性室管膜瘤14例),术前行CT和(或)MRI检查,对其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CT和(或)MRI检查显示24例患者的病灶位置与脑室关系密切,脑室呈受压变形改变;1例患者的病灶位于左侧顶枕叶,仅累及灰质。14例行CT检查,8例

    山东医药 2016年43期2017-01-06

  • 幕上脑实质内室管膜瘤的MRI影像表现
    迅幕上脑实质内室管膜瘤的MRI影像表现张道春 王敏可 成官迅目的探讨幕上脑实质内室管膜瘤的MRI表现,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幕上脑实质内室管膜瘤的MRI平扫及增强表现。结果9例中,顶叶4例,丘脑2例,额、颞叶及松果体区偏左侧脑实质各1例。以囊性为主者4例,边界清晰;以实性为主者5例,边界模糊;增强扫描病变主体呈薄或厚壁环形强化及多发结节样强化。4例病变内伴短T1短T2出血灶;2例内有多发、散在的点、条状长T1短T2钙化灶;

    浙江临床医学 2016年11期2017-01-04

  • 幕上脑实质内室管膜瘤CT、MRI表现及鉴别诊断
    者幕上脑实质内室管膜瘤CT、MRI表现及鉴别诊断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咸阳 712000)张 婉刘 辉刘金道 王江峰▲目的:探讨幕上脑实质内室管膜瘤的CT及MRI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幕上脑实质内室管膜瘤的CT及MRI表现特点。结果:12例中9例为囊实性型,3例为实质性型。9例囊实性病例中均无出血,4例表现为大囊,6例有钙化,5例灶周无水肿、4例水肿较轻。3例实性病灶,2例有明显钙化灶且瘤内有流空大血管,1例伴有出血。结论:

    陕西医学杂志 2016年10期2016-04-05

  • 彩色多普勒超声与CT在新生儿室管膜下出血诊断的临床应用
    与CT在新生儿室管膜下出血诊断的临床应用陈燕娥226001江苏省 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 超声科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与CT检查在诊断新生儿室管膜下出血所具有的价值。方法选取50例胎龄小于32周或出生体重小于2000克的未足月儿或低体重儿同时进行彩色多普勒颅脑检查及头颅CT检查。结果50例未足月儿或低体重儿中超声诊断室管膜下出血15例,CT诊断室管膜下出血10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新生儿室管膜下出血敏感性较CT高。彩色多普勒超声;新生儿室管膜下出血;

    当代临床医刊 2016年4期2016-03-09

  • 胎儿室管膜下出血的超声表现及临床意义
    4000)胎儿室管膜下出血的超声表现及临床意义阳春芳,刘志辉,胡驰,颜媛,张玉麒,叶江 (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超声科,四川644000)目的探讨胎儿颅脑超声检查中室管膜下出血(SHE)时的超声表现、发病病因及临床转归。方法以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该院行常规颅脑室管膜区域扫查的晚孕胎儿(孕31+~37+周)1 000例为研究对象。常规颅脑室管膜区域扫查采用胎儿侧脑室切面、双顶径切面、矢状切面、冠状切面等多个切面,主要观察胎儿颅脑尾状核头部和丘脑交界

    现代医药卫生 2016年7期2016-02-21

  • 室管膜下囊肿的产前超声诊断
    王海旺室管膜下囊肿的产前超声诊断王海旺目的 探讨胎儿室管膜囊肿的超声表现及诊断方法。方法 扫查颅脑横切面时,着重观察侧脑室前角与体部交界处外侧及侧脑室前角外侧。结果 我院产前超声筛查出单纯性室管膜下囊肿49例,引产7例,42例产后24 h行新生儿颅脑筛查,2例消失,均为单发,余40例均与产前超声结果一致。结论 产前超声诊断室管膜下囊肿,方便、快捷、无辐射,掌握正确的检查方法,有利于室管膜下囊肿的检出。室管膜下囊肿;产前诊断;超声随着产前超声诊断技术的进步及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20期2016-02-15

  • 终丝室管膜肿瘤13例临床病例分析
    100050)室管膜肿瘤为常见神经上皮肿瘤,好发于脑室内和脊髓髓内,约占所有神经上皮肿瘤的3% ~9%,占脊髓胶质瘤的30% ~88%[1],但发生于脊髓终丝的髓外室管膜肿瘤相对少见,其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预后与常见的髓内室管膜肿瘤均有明显不同,国内报道以个案报道为主,缺乏大宗临床病例分析,本研究总结北京积水潭医院神经外科2009—2014年手术治疗的13例终丝室管膜肿瘤,分析其临床表现、病理特征、手术治疗及预后等。1 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了北京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15年8期2015-03-05

  • 颅内脑实质室管膜瘤核磁共振成像表现
    宏宇颅内脑实质室管膜瘤核磁共振成像表现李宏宇目的 分析探讨颅内脑实质室管膜瘤核磁共振成像(MRI)的表现, 以提高脑实质室管膜瘤的诊断正确率。方法 60例颅内脑实质室管膜瘤患者, 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总结肿瘤的位置、大小、生长方式等。结果 第四脑室室管膜瘤32例, 侧脑室室管膜瘤11例, 颞、顶、枕交界处室管膜瘤17例;实质部分呈均匀增强的有32例, 呈环形增强的有28例;轻度水肿比较普遍。结论 颅内脑实质室管膜瘤采用MRI技术进行诊断具有良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36期2015-02-01

  • 幕上脑实质室管膜瘤的诊治分析
    00幕上脑实质室管膜瘤是特殊类型的颅内室管膜瘤,具有较高的全切除率、低复发率和良好的长期生存率。本文就此病的诊断和治疗作一介绍。1 临床资料2003-01—2013-12经手术病理证实幕上脑实质室管膜瘤21例(其中我院2例,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19例),男12例,女9例;年龄1.5~21岁,平均11岁;首发症状:头痛12例,肢体运动障碍6 例,头围增大2 例,视力视野障碍1例;病理类型:室管膜瘤16例,间变性室管膜瘤5例;肿瘤位于额叶者7例,顶叶者13例,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18期2015-01-22

  • 1 例脑实质内室管膜
    后病检:间变性室管膜瘤(WHOⅢ级),免疫组化:GFAP(+),S-100(+),EMA(-)(图④)。注:图①、②轴位右侧额颞叶团片状长T1 长T2 信号影,其内可见囊变区;图③增强扫描轴位T1WI 示右侧额颞叶病变不均匀强化,其内可见片状未强化区;图④示病检结果为间变性室管膜瘤。2.讨论室管膜瘤是一种起源于室管膜上皮细胞的神经上皮性肿瘤。主要发生于脑室系统,幕下多见,最常见于第四脑室,发生在脑实质者少见,后者其起源于室管膜瘤的静止细胞,WHO 对室管膜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4年4期2014-12-10

  • 脑实质内室管膜瘤一例
    ,张焱,程敬亮室管膜瘤来源于原始室管膜上皮,是室管膜起源中最常见的肿瘤,大部分位于脑室内,约1/3发生于脑实质内,位于脑实质内的室管膜瘤由于其部位、信号特点缺少特征性而易误诊。病例资料 男,4岁,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下肢抽搐,呈足趾屈曲状态,无法正常行走,约3 分钟后缓解,之后间断发作,每天约发作10次。临床检查:左下肢轻瘫试验阳性,余未见明显异常阳性体征。MRI检查:右侧额顶交界区大脑镰旁可见团块状长T1、混杂长T2信号影,FLAIR 上病灶呈低信号,其

    放射学实践 2013年5期2013-11-03

  • 桥前池室管膜瘤1例
    ,术后病理示:室管膜瘤(WHO Ⅱ~Ⅲ)。讨论 室管膜瘤起源于室管膜室管膜残留部分。室管膜瘤临床上一般缓慢起病,并呈现出进行性加重的特点,且发病年龄较轻。脑室内室管膜瘤多见于第四脑室[1],其次是侧脑室,第三脑室少见。室管膜瘤多呈实性,也可囊变,肿瘤细胞脱落可种植转移。四脑室室管膜瘤可经外侧孔进入桥小脑角池。室管膜瘤囊变、坏死常见,但出血相对较少见[2]。由于室管膜瘤内可见囊变、坏死、钙化区,因此,室管膜瘤信号经常不均匀,并呈不均匀强化。本例病例中,病变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3年6期2013-09-28

  • 室管膜瘤误诊神经纤维瘤病1例
    。病理证实均为室管膜瘤(部分乳突型、部分透明细胞型,WHOⅡ级)。室管膜肿瘤是来源于脑室与脊髓中央管的室管膜细胞或脑内白质室管膜细胞巢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由Virshow于1863年首先发现。按1993年WHO对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新分类,室管膜细胞肿瘤分为室管膜瘤、间变性(恶性)室管膜瘤、黏液乳头状室管膜瘤与室管膜室管膜瘤四类;WHO肿瘤的组织学分级:黏液乳头状室管膜瘤和室管膜下瘤为WHOⅠ级;室管膜瘤为WH0Ⅱ级;间变性(恶性)室管膜瘤为WHOⅢ级。脊

    实用医药杂志 2013年11期2013-08-15

  • 脑实质室管膜瘤MRI表现与病理的相关性研究
    3000脑实质室管膜瘤是发生于脑室系统外,由胚胎残余的室管膜静止细胞所构成的肿瘤[1],与脑室内室管膜瘤相比,其发生率较低,且发生于幕上较幕下多见。近年来国内外对本病的影像报道较多,但与病理的相关性研究报道不多。本文收集1998~2010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脑室外室管膜瘤,探讨其MRI表现与病理的相关性,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8例脑实质室管膜瘤中男性12例,女性6例;年龄15~66岁,平均(41.20±3.42)岁。主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2年2期2012-12-08

  • 室管膜下瘤的CT及MRI影像学诊断
    刘含秋 冯晓源室管膜下瘤是神经系统少见的良性肿瘤,呈缓慢地非侵袭性生长,约占颅内肿瘤的0.2%~0.7%。WHO分级为I级。既往仅见少数病例报道,笔者回顾性分析了本院2005年2月至2011年3月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7例室管膜下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复习了相关文献,结合其临床、病理学特点,对室管膜下瘤的CT与MRI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探讨,以期提高诊断准确率。方 法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 27人,其中男性 14例,女性13例,年龄8~61岁,平均40.7岁。病程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2011年4期2011-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