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肌钙蛋白T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

2011-02-06 06:32曾红莲李露明班正贺
当代医学 2011年1期
关键词:肌钙蛋白心肌细胞特异性

曾红莲 李露明 班正贺

急性心肌梗死(AM I)是常见的急性心肌血管疾病,其发病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从而使相应的心肌出现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而早期、准确的诊断和及时正确的治疗,对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临床调查显示,约25%的AM I患者早期并无典型的临床症状,约50%的患者没有特异的心电图改变[1]。传统诊断AM I主要根据临床症状、心电图和心肌酶学检查,不能达到早期准确诊断目的。心肌肌钙蛋白T(cTnT)只存在于心肌细胞,在外周血中出现时间早,诊断窗口期长,是早期发现AM I的有效指标。为进一步探讨心肌肌钙蛋白在AM I诊断中的价值,我院进行了相关研究,旨在为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指导。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12月在我院心内科进行诊疗的AM I患者38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12例,年龄46~74岁,平均年龄59.2岁。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对AM I的诊断标准。同时选取同时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40例正常人群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及年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研究方法所有住院诊断为AM I的患者于入院即刻(8±5)h,抽取周围静脉血同时测定cTnT和CK-MB水平。cT-nT测定方法应用电化学发光法,试剂为罗氏公司cTnT定量诊断试剂,仪器由罗氏公司提供,型号为化学发光分析仪ELECSYS2010。测定CK-MB实验方法为免疫抑制法,试剂由北京九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仪器由日本日立公司提供,型号为H ITAcH 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1.3 判定标准 cTnT临床参考值为0.1ng/m l,CK-MB正常参考值为0~30U/L。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来表示,计量资料的分析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cTnT、CK-MB检测结果 由表1可见,cTnT和CK-M B在AM I患者就诊时的阳性率分别为89.47%和44.74%。经检验,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不同组间cTnT检测结果的比较 3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与健康体检者cTnT检测结果比较见表2。由表2可知,AM I组的cTnT与CK-MB的含量分别高于对照组的7.5%和10%。经检验,两组在两指标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AM I)是临床常见的急性心血管疾病。如何早期诊断AM I,特别是早期预测AM I的发生与发展,并结合有效的治疗是改善预后、降低AM I病死率的重要手段[2]。传统诊断早期AM I是根据胸痛症状和心电图的改变等方法,其敏感性、特异性较差。目前诊断AM I使用的最多的生化指标是血清cK-MB,虽然诊断敏感性提高,但CK-M B并不能反映微动脉血栓和显微心肌坏死,而且横纹肌内也有CK-M B来源,如肌病、横纹肌损伤时也可升高,故其诊断AM I的特异性受到限制[3]。cTnT存在于心肌细胞的细肌丝中,是心肌肌钙蛋白复合体中的一种多肽亚单位,分子量为37k D,在肌肉收缩中起重要作用。在心肌细胞膜完整的情况下cTnT不能透过细胞膜,正常血清中几乎测不到。当缺血缺氧造成心肌细胞损伤时,细胞膜结构遭破坏,细胞通透性增加,可导致大量cTnT释放入血循环中,使血清浓度迅速升高。心肌TnT作为心肌细胞所特有的一种调钙蛋白,具有高度的心肌特异性。

表1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cTnT、CK-MB检测结果

表2 两组间cTnT、CK-MB检测结果比较

本研究结果表明,AM I患者cTnT和CK-M B均显著高于健康体检者;cTnT和CK-M B在AM I患者就诊时的阳性率分别为89.47%和44.74%,两指标检测率间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与以往报道的cTnT和CK-M B对AM I诊断的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cTnT 86.7~88.5,CK-M B74.9~76.1基本一致[4],这充分证明了cTnT作为心肌坏死的准确性均明显高于心肌酶学指标CK-MB。与CK-MB相比,cTnT能在胸痛患者中发现更多心肌坏死或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并能发现远期死亡危险大的患者。cTnT具有诊断窗口期长的特点,对AM I患者的后期监测、疗效观察及预后评价均有重要意义[5]。cTnT应作为胸痛患者危险性分层的常规检测指标,尤其cTnT>0.2ng/m l时,可用于识别心脏事件高危住院患者[6]。

总之,由于cTnT的心肌特异性以及心肌细胞损伤后入血时间早、浓度高、持续时间长等特点,cTnT对于不同程度缺血性心肌损伤的判断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及特异性,对于监测AM I的发展、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1]诸骏仁.中间心肌标志物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J].上海医学检验杂志,2000,15(1):47.

[2]马逸,尚士芹.急性心肌梗死心肌肌钙蛋白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8,12(4):513-514.

[3]严泽彪,吴慧平.心肌损伤标志物在不稳定型心绞痛中的应用价值[J].现代诊断与治疗,2008,19(2):76-78.

[4]杨旭玲,裴晓冬.心肌肌钙蛋白T在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中的意义[J].中日实验诊断学,2007,11(1):23-24.

[5]张志成,宋阳.cTnT、MYO和CK-MB对AMI的诊断价值[J].重庆医学,2004,33(8):1163.

[6]丁小东,葛卫华,张海峰.9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肌钙蛋白测定分析与探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22):1901-1902.

猜你喜欢
肌钙蛋白心肌细胞特异性
左归降糖舒心方对糖尿病心肌病MKR鼠心肌细胞损伤和凋亡的影响
肌钙蛋白升高也有可能是这些疾病
活血解毒方对缺氧/复氧所致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管家基因突变导致面部特异性出生缺陷的原因
超敏肌钙蛋白T与肌钙蛋白I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价值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心肌细胞慢性缺氧适应性反应的研究进展
重复周围磁刺激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临床效果
槲皮素通过抑制蛋白酶体活性减轻心肌细胞肥大
儿童非特异性ST-T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