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意外的发生与抢救

2011-02-09 10:40杨伟强北京广外医院100055
中国乡村医药 2011年6期
关键词:肌松面罩插管

杨伟强 (北京广外医院 100055)

一、麻醉意外

麻醉意外是指在临床麻醉工作中由于无法抗拒的原因,导致病人出现难以预料与防范的不良后果。轻者影响手术和麻醉的顺利进行,重者可危及病人的生命。麻醉并不是孤立的过程,在很多情况下麻醉意外的发生也涉及病人原有并存疾病、外科病变及手术创伤所引起的病理、生理变化等因素。因此,在围麻醉期麻醉意外事件应包括直接的麻醉意外和麻醉有关的意外。

二、麻醉意外发生的常见因素

1.麻醉选择不当:(1)麻醉时机选择不当: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心肌梗死后6个月内、糖尿病病人血糖未控制等情况下进行手术;(2)麻醉方法选择不当:如休克病人选用椎管内麻醉;疑有气道压迫不进行气管插管控制而进行静脉全麻或阻滞麻醉;(3)麻醉药品选择不当:如高位脊髓损伤病人伤后3天至6个月选用去极化肌松药,导致协同产生高钾血症,从而可能引发心律不齐、心室纤颤。

2.麻醉管理不当:(1)麻醉药物及辅助用药或椎管内麻醉平面过高引起呼吸抑制或通气不足未被及时发现处理。(2)各种原因导致的呼吸道梗阻及术中气管导管扭曲、堵塞或脱出未被及时发现和处理。(3)大量失血病人未及时补充血容量,或对失血量判断不准确,输血(液)量不足;或输血(液)速度过急、过快引发肺水肿。(4)术前有严重合并症如心力衰竭等,麻醉处理不当,或术前未发现的潜在疾病如嗜铬细胞瘤,在麻醉手术因素影响下发生了难以预料的危象。(5)钠石灰失效未更换,导致二氧化碳蓄积。(6)术后拔管时机不当或术后肌松药拮抗不完全,导致呼吸抑制甚至停止。(7)对严重输血(液)反应认识不足或处理不及时。(8)体位突然变动致使循环紊乱或导管扭曲、脱落。(9)缺少基本监测,未能及时发现缺氧和心律失常。

3.仪器设备故障:(1)气管导管质量差,过软易发生扭曲、压瘪;(2)麻醉呼吸机、挥发罐故障,监测仪器显示错误或报警失灵;(3)除颤器放电故障。

4.难以避免的原因:如药物过敏、心脑血管意外等。

三、预防麻醉意外的准备和管理

1.麻醉前:常规访视病人,全面正确判断病情,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及应急措施。

2.技术操作时:严格执行各种麻醉方法的操作常规,切忌违章操作。

3.麻醉期间:集中精力,坚守岗位,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监测,随时做好记录。

4.严格执行用药、输血(液)的核对制度:麻醉期间经常使用多种剧毒药品,且多经静脉注射,起效迅速,用量也较大。麻醉医师必须熟悉各种药品的性能、副作用、使用方法、体内代谢途径、常规剂量及不同药物间的相互作用。用药时应与护士密切配合,并严格核对。

5.器械和仪器定期检修、校验:各种麻醉器械和仪器应定期检修、校验,保证性能可靠稳定。

四、麻醉意外的抢救

保障病人的生命安全是麻醉医生的基本任务之一,一旦发生麻醉意外,要尽快稳定病人的呼吸、血压、心率,为进一步治疗提供基础与保障。常用的麻醉方法有局麻、区域阻滞(硬膜外阻滞、硬膜下隙阻滞)以及全麻和控制性加压、低温。以下为出现麻醉意外时常用的抢救方法。

1.局麻时出现麻醉药物过敏或中毒反应:(1)停止应用致病麻醉药;(2)面罩吸氧,必要时气管插管控制呼吸,以保证氧供;(3)用地西泮、咪哒唑仑等,或硫喷妥钠及肌松药以控制惊厥;(4)应用升压药、抗心律失常药等支持循环功能;(5)如呼吸、心跳停止,则按心、肺、脑复苏处理。

2.区域阻滞时出现高平面蛛网膜下隙或硬膜外阻滞及全脊麻:(1)停止应用局麻药;(2)面罩吸氧,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控制呼吸;(3)快速补充血容量;(4)应用升压药等维持血压、心率的稳定;(5)如呼吸、心跳停止,按心、肺、脑复苏处理。

3.与全身麻醉有关的意外:(1)与气管插管操作有关的各种损伤:①有些损伤不需处理,如口唇损伤、黏膜损伤出血,若出血不止可局部压迫止血,必要时用含肾上腺素的棉球或小纱布压迫;②如操作中牙齿脱落,应立即取出,防止滑入气管或食管;③如声带损伤和声门水肿,可用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等。(2)呼吸暂停:①立即经面罩人工呼吸,有上呼吸道梗阻者可置入口咽通气道;②如仍无效,可插入喉罩,施行人工呼吸;③必要时可在肌松药辅助下插入气管导管,人工呼吸。(3)上呼吸道梗阻:①托起下颌,头偏向一侧,适用于舌下坠而引起的上呼吸道梗阻;②置口咽或鼻咽通气道;③如无效插入合适的喉罩,必要时气管内插管,人工呼吸;④如因喉痉挛引起上呼吸道梗阻,或反流物引起,应立即用肌松药,气管插管,人工呼吸。(4)误吸综合征:①立即将病人头偏向一侧,充分吸出口咽部胃液和食物残渣等;②气管插管后立即气管内吸引,在纤维支气管镜下吸引和冲洗;③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应用;④大剂量抗菌药物应用;⑤呼吸支持。(5)气管导管插入食管或一侧支气管:①导管过深插入一侧支气管,将导管退至总气管,并听诊确定;②导管插入胃,则应退出,面罩吸氧,人工呼吸后再次插管并确定;③吸出胃内气体。(6)心脏骤停:①初期复苏:首先建立人工循环,进行胸外心脏按压;保持呼吸道通畅;进行人工通气。②高级复苏:开放静脉,输液,给药;心电图监测,以明确心律失常的性质,决定复苏措施;必要时电除颤。除颤是治疗室颤及无脉性室速最有效的措施。③复苏后治疗:尽快恢复自主循环,减轻和治疗脑再灌注损伤;在ICU对病人全身重要器官进行支持治疗。

猜你喜欢
肌松面罩插管
一种新型防压疮无创面罩的设计与应用
理想面罩
老年脊椎手术患者术中不同肌松程度对手术条件及术后康复质量的影响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深肌松在腹腔镜手术中的研究进展
全身麻醉患者在麻醉恢复室肌松残余的观察研究
术后肌松残余的临床研究进展
民航客机上的氧气面罩
《奶牛子宫角和卵巢子宫静脉插管方法的研究》图版
深昏迷患者应用气管插管的急诊急救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