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生的信息素养与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盲点*

2011-02-19 22:23高洁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1年4期
关键词:师范生计算机笔者

高洁

(陕西教育学院教育系,陕西西安710000)

师范生的信息素养与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盲点*

高洁

(陕西教育学院教育系,陕西西安710000)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任务。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到高中毕业,经过10余年的学习,学生在信息意识、信息能力等方面应该有一个良好的表现,然而事实情况并非如此。文章结合事例,着重探讨了师范生刚步入大学时所具备的信息素养不足及其与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盲点间的关系。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师范生的信息素养;教学盲点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任务。按理来说,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到高中毕业,经过10余年的学习,学生在信息意识、信息能力等方面会有一个良好的表现,利用计算机处理日常的一些事务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然而事实情况并不是这样。下面是几件发生在大学一年级学生身上的真实事例,虽然这些事例具有偶然性因素,但是它却反映出了一个不容置疑的问题,那就是中小学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是不是在真正意义上起到了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作用。这是课程设置问题,是教学方法问题,还是学生意识问题?

一、使用电子计算器的尴尬

有一次,笔者看到大一的某学生在做班级学年综合测评,他坐在计算机旁边,还不时借助计算器来算一下,然后再将结果输入到计算机中,不禁感到疑惑。询问后,那名学生说,他是把班里同学的单科成绩先用计算器加起来求平均以后再一一填在Excel表格中。笔者听后很吃惊。

函数的使用无论在中学信息技术课程还是在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中都有详细的讲解,并且是必须要掌握其含义和使用方法的。那到底原因出在什么地方呢?是他不懂得Excel中求和函数和求平均函数的使用,还是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问题的意识不强呢?思前想后觉得,这两个原因或许都有,并且更多的原因是意识问题。利用Excel做一个综合测评的文件,如果数据准确输入,那后面的求平均成绩和排列名次等在5分钟内就可以完成。如果用计算器,得重复做大量的工作。

这个事例看似偶然,实则有必然因素存在。它折射出了信息技术课程教与学之间存在的一些问题。从狭义角度理解,仅仅就是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一个简单知识和基本技能,如果往深一点理解,那就是我们信息技术课程所追求的信息素养问题了。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升是信息技术课程所追求的最高目标和境界,它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如何通过教材中有限的教学内容和事例的学习来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一线教师的积极努力和不断探索。

二、打印获奖证书的艰难

一年一度,院里要对在各方面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奖励,除了物质奖励之外还免不了要发一个获奖证书以示精神鼓励。打印获奖证书的工作通常由学生会的干部来完成。笔者看到有学生是这样完成的:首先在Word中针对某一学生获得的具体奖项建立一个“获奖证书”的文档,经过版面的排版和设计之后试着用和证书同样大的空白纸张进行打印,最后在真的证书纸样上打印输出。学生们的这些工作无可厚非,应该说基本上是正确的,但是后面的工作可就有点问题了。其他学生的获奖证书是在前面的那个文档基础上经过改动而成的,也就是把姓名和奖项名称变更一下。笔者问该学生有无更好的办法,那学生摇头以答,不知他的意思是没有还是自己不知道。再问:有一个叫做邮件合并的听说过吗?同样的还是用摇头来回答。传授知识是教师的职责,笔者一边操作一边讲解,把使用邮件合并的要点和方法告诉了那名学生,做完后他似乎感到很惊奇。

关于邮件合并,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已有涉及。可能这里有个关键问题,那就是学生缺乏必要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这个信息社会,把学习知识的依靠只寄托在教师身上是不对的。无论是什么样的知识,首先应该学会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自己进行探索,实在不行后再进行协作或者请教师或同学帮助。

三、课前测验的感悟

对大学一年级学生在上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前进行简单测试,目的是想要初步了解学生们在中小学阶段对信息技术课程所安排的内容理解和掌握的情况如何。笔者问学生这样一个简单问题:Word是干什么用的一个软件啊?大多数学生说是打字用的,也有说能画图。于是要求他们利用Word画一幅图画,就画自己面前的电脑桌,要求是立体的,并要有电脑相配。结果真是五花八门,有用线段拼的,有用自选图形的,有不知道如何着手的,有坐在桌旁等待的,也有观望的。最后竟然没有一个人能完整地做出一个像样的图形(以能辨识为准)。

在用Word进行工作时,经常会遇到图文混排的情况,甚至有不少简单图形还需要立刻去画。这就是说,不仅要掌握文本的输入和编辑,也要学会如何制作和处理图形图像。很显然,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把注意力太多偏向于文字处理方面。又比如表格的制作,如果不掌握它的制作和编辑技巧,常常是花费很多时间也未必能做得尽如人意。

四、“什么软件都没装,叫我学什么”的诧异

学院有两个计算机教室,已经使用好几年了,配置相对较低,一些比较大的软件不便安装,只装了Office2000,只是为开设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学生上机使用。有一次,一个学生来上机,打开计算机后发现没太多的软件就随口说道:“你们什么软件都没装,叫我学什么?”笔者想起,对于Office来说,大多数人才学到20%的内容(原话的理解是有80%的人只掌握了20%的内容,而只有20%的人才掌握到80%的内容)。笔者请他打开Excel,在第1列快速逐单元格输入1到100的数字。结果那位学生先选中A1单元格,输入1后回车进入A2单元格再输入2,依次类推。笔者问他有快速录入的方法吗?他却是一言不发。

日常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很多重复性的问题,如果一个一个去做,费时费力,这个时候就要想着如何利用计算机来帮助自己。计算机的一个特性就是能代替人做一些量大并且带重复性质的工作。看来培养学生这方面的意识是很重要的。

五、“教会一种方法就可以”的点评

操作练习对于技术类课程相对很重要。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或者计算机基础课程不仅需要理论的掌握,更需要能熟练操作。有些操作学会一种方法就可以,有些必须要学会多种方法。教师同时还要给学生留下探索和发现的空间。就拿保存文件的方法来说,大家都习惯两种办法,一种是单击常用工具栏上的“保存”按钮,一种是按“Ctrl+S”快捷键。但是初学者一般只用单击鼠标的办法。试想一下,鼠标如果突然出现问题,不能使用,可是文件还需要保存,有时候还需要将文件另存,这就必须要学会适应不同情况的保存办法。归纳起来可能有以下几种:①单击常用工具栏上的“保存”按钮;②单击“文件”菜单项,打开其下拉菜单,选择“保存”或者“另存为”;③按“Ctrl+S”快捷键快速保存;④按Alt键激活“文件”菜单项,回车后再按S或者A键进行不同类别保存;⑤直接按F12,使用Tab键,选定适合选项,进行保存。教师讲完这些后还要求学生们再寻找看有无别的更好的办法。其中也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对这些不同方法比较和巩固。

有一次,笔者在讲这部分内容时,正好有学校督导专家听课。课后有一位专家提出这样一个意见:只要给学生教会一种方法就可以,没必要太多,要不然学生会混淆的。笔者不能认同那位专家的观点。在Office里,有很多功能可以通过不同方法实现,都有着明显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一方面可以满足人们的不同工作方式和不同心理需求;另一方面还能应变计算机系统和环境的突然变化;同时,各种方法从本质上讲也并不完全是一回事,各有各的优势所在。

六、从寻找丢失的“编辑”菜单项而受到的启发

大学一年级的计算机文化基础上机实验课,操作内容是在Word中运用不同方法进行复制和粘贴。有一个学生说自己的菜单栏中没有“编辑”菜单项,无法操作。看了一下她的Word窗口,确实如此。那时,笔者也是刚担任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虽然对教材中的内容能准确操作,可这样的问题还是第一次遇到。我们在平常工作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只管那些菜单的使用,很少去进一步研究。显示或隐藏都是整个菜单的事情,怎么会其中一个不见了呢?这个问题能够解决,“编辑”菜单项就会出现,否则就是自己不懂,想敷衍都没有余地。于是笔者让该学生先做别的内容,自己找台机子先试一下,再告诉她。经过几分钟的思考和操作,终于找到了答案,并且学会了和这个问题有关的另外一些知识。

经过笔者分析,那个“编辑”菜单项丢失的可能性有两种,第一种可能是学生在上机的时候不小心在按下Alt键的同时单击并拖动了菜单中的“编辑”菜单项。第二种可能是在打开了“工具”菜单项的“自定义”对话框后按下并拖动了“编辑”菜单项。找到了原因要恢复自然就比较容易了。

首先,不知者不为过,但不能不懂装懂。在Office中,有很多的命令或者按钮,不是说所有的功能在日常工作中都能用到,同时有很多的命令需要互相配合才能使用,这就增加了学习和使用的难度。因此,不了解也是正常的事情。教计算机课程多年,笔者也是经历了一个从害怕学生问问题到希望学生问问题的过程。其次,以问题为线索触类旁通。通过上面事例中的问题,不仅可以恢复隐藏了的菜单项,而且可以添加新的菜单项个性化设置自己的菜单(工具栏也一样),从而更加方便自己的工作。

(编辑:王天鹏)

book=9,ebook=125

G4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1)08-0084-03

*本文系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课题《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策略研究》(课题编号:S G H10168)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师范生计算机笔者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计算机操作系统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老师,别走……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略论师范生儿童文学核心素养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