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例急慢性骨髓炎临床观察

2011-02-21 05:29尹怡辉
中外医疗 2011年13期
关键词:窦道骨髓炎红肿

尹怡辉

(长沙市按摩骨科医院骨外科 长沙 410001)

32例急慢性骨髓炎临床观察

尹怡辉

(长沙市按摩骨科医院骨外科 长沙 410001)

目的 观察并总结急慢性骨髓炎的临床治疗。方法 我院2007年10月至2010年12月共收治32例急慢性骨髓炎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持续抗生素液灌注引流治疗,对其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 32例患者术后灌注液变为清洗透明平均时间为(15.6±2.1)d;体温恢复恢复至正常时间为(16.9±1.8)d;引流管拔除平均时间为(20.1±1.5)d。所有患者病变局部红肿热痛消失、窦道愈合,手术切口也均为一期愈合。冲洗过程中未见发生不良反应,患者肝肾功、心电图等未见异常。随访8个月~3年,患者病变局部未再发生红肿热痛和窦道形成,复查X片未见复发。结论 持续抗生素液灌注引流治疗急慢性骨髓炎,近期术后疗效及远期随访疗效均较好,不良反应少,是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急慢性骨髓炎 病灶清除术 植骨术 外固定

骨髓炎指的是骨组织的化脓性感染,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慢性通常由急性骨髓炎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所致,也可能由于致病菌毒性低在疾病初期即表现为亚急性或慢性而无不出现急性期症状[1]。急慢性骨髓炎通常反复发作,是骨科治疗中面临的一个难题。笔者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07年10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32例急慢性骨髓炎患者临床治疗资料,先报道如下,以供同道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7年10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32例急慢性骨髓炎患者临床治疗资料为本研究对象。32例患者中急性骨髓炎者19例,慢性骨髓炎者13例。32例患者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6~72岁,平均为(56.2±2.6)岁;患者病程为28d~5年,平均病程为(2.8±1.2)年。32例患者中病变部位在股骨者6例,胫骨者21例,尺、桡骨者5例。其中内固定所致感染者30例,其他原因者2例。32例患者均有发热病史、不同程度窦道流脓及病变部位局部红肿等临床症状,慢性骨髓炎患者同时还有死骨存在。

1.2 细菌培养结果

32例患者均在术前进行细菌培养,细菌培养结果见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者22例,包括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13例;革兰氏阳性球菌感染者5例。其中对头孢类敏感者27例,对其他抗菌药物敏感者5例。

1.3 治疗方法

1.3.1 手术方法 选择可将病灶有效清除且软组织条件尚好、易于闭合的部位作为手术切口。对窦道进行完整切除或彻底搔刮,慢性骨髓炎患者在病灶清除同时先在骨皮质上进行手术开窗[2],取出死骨并彻底对感染肉芽进行刮除,硬化骨要切至为新鲜渗血面。急性骨髓炎患者也进行骨皮质手术开窗,开窗面积可小于慢性骨髓炎,要对骨髓腔进行彻底清刮。清刮干净后在骨窗上下两端各1~1.5cm钻一小孔,上段用小儿导尿管进行灌注,下段以成人导尿管进行吸引。导尿管均戳孔经健康皮肤引出并固定,术中确保灌注引流通畅。术中骨缺损较大及骨缺损在2cm以上者可进行游离髂骨条移植骨。手术清除后妥善止血并逐层缝合,加压包扎后可根据患者病情等选择适宜外固定,其中10例患者应用石膏固定,22例患者应用外固定支架进行固定。

1.3.2 术后冲洗 术后所有患者均应用0.9%氯化钠溶液500m L及庆大霉素16万U作为冲洗液进行持续冲洗。术后第1个10h内,冲洗液量为每小时1000m L;随后11~36h内,冲洗量为每小时500m L;随后以每天4000m L量不间断持续冲洗。当患者体温恢复正常,且局部无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且引流液也清晰透明时,可停止冲洗,同时并使引流管处于负压状态2~3d,直至引流管未见引流液流出方可拔管。所有患者观察7d且无异常后可出院。

1.3.3 全身用药 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等病情严重程度,全身应用抗生素。抗生素根据术前细菌培养、药敏试验结果进行选择。

1.4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术后6周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及远期随访疗效。近期疗效包括患者灌注液变为清洗透明平均时间、体温恢复至正常平均时间及引流管拔除时间等。远期随访时间至少6个月,并复查X片观察患者骨生长愈合情况。

2 结果

2.1 术后近期疗效

32例患者术后灌注液变为清洗透明平均时间为(15.6±2.1)d;体温恢复恢复至正常时间为(16.9±1.8)d;引流管拔除平均时间为(20.1±1.5)d。所有患者病变局部红肿热痛消失、窦道愈合,手术切口也均为一期愈合。

2.2 不良反应情况

32例患者在术后整个冲洗中未发生组织红肿、热痛等皮炎反应。患者患侧肢体神经反射、运动及感觉均未发生任何不良影响。患者正常饮食、睡眠及精神状况等均正常。所有患者冲洗前后肝肾功未见明显改变,患者心电图、血尿常规等也未出现明显改变。

2.3 远期随访疗效

32例患者均得到随访,且随访时间为8个月~3年,患者病变局部未再发生红肿热痛和窦道形成,复查X片也未见死骨形成,病变部位骨生长良好,未见复发。

3 讨论

骨髓炎致病因素较多,包括外伤、吸毒、开放性骨折及血源性感染等。其中慢性骨髓炎常为急性骨髓炎在发病早期未得到及时有效的医治而演变为慢性,而慢性骨髓炎局部出现死骨、死腔,同时周围组织纤维瘢痕化,致使局部血供不足,抗生素不能在病变局部起到有效抗菌作用,而致使细菌在死腔死骨潜伏造成慢性骨髓炎迁延不愈,反复发作。常见的致病菌通常为金黄色葡萄球菌[3],但从本研究可以看出,32例患者术前细菌培养以革兰氏阴性杆菌较为多见,故对急慢性骨髓炎患者要根据其细菌培养、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全身抗生素治疗。

考虑到抗生素无法达到病变部位起有效杀菌作用,因此,必须采用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目的在于将病变部位的死骨、硬化骨、感染肉芽等清除,恢复病灶局部血运,并最终达到消除死腔、控制感染的目的[4]。应用大量生理盐水及抗菌素液进行长时间冲洗是有效治疗骨髓炎的方法,虽然该治疗方法有治疗护理时间长的不足,但笔者总结了该治疗方法的优点,如下:(1)能有效保持局部抗菌药物浓度,从而能进行有效消灭致病菌;(2)能保证引流通畅,及时消除脓性分泌物等;(3)操作相对简单方便;(4)治疗费用相对低廉。有学者认为[5],术前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后根据其细菌培养结果、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有效抗生素进行持续冲洗治疗,可获得满意治疗效果。但由于冲洗引流液细菌培养结果通常为阴性,针对抗菌谱选择抗菌素进行持续冲洗的临床价值不大。

在彻底清除死骨、硬化骨时,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骨缺损,而植骨术是最为合适的修复骨组织缺损的治疗方法[6],传统上通常在骨髓炎感染治愈后再进行植骨,但本研究在清除死骨、硬化骨同时,对缺损在2cm以上者进行了植骨术,目的在于避免对患者二次手术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术后外固定也是急慢性骨髓炎的重要治疗步骤,术后要根据患者情况合理选择哪种外固定方法,其中外固定支架外固定方法具有损伤小、能稳定固定、便于护理及早期锻炼等优点[7~8],可作为首选固定方式。

从本研究结果来看,对急慢性骨髓炎患者进行持续抗生素液灌注引流,术后6周内效果良好,所有患者病变局部红肿热痛消失、窦道愈合,手术切口也均为一期愈合。冲洗过程中未见发生不良反应,患者肝肾功、心电图等也未见异常。远期随访疗效也较好,所有患者随访8个月~3年,病变局部未再发生红肿热痛和窦道形成,复查X片未见复发。这可以说明持续抗生素液灌注引流治疗急慢性骨髓炎,近期术后疗效及远期随访疗效均较好,不良反应少,是一种有效治疗方法。在临床有效治疗的同时,笔者同时还发现进行有效术后护理也是取得治疗成功的关键之一。护理人员在术后必须仔细进行换药,且在换药过程中要严格注意进行无菌操作。术后灌注引流时要确保灌注引流通畅,且早期冲洗量要足够大以面术后血块、分泌物等造成引流管堵塞,同时护理人员要严格记录出入量以确保冲洗出入量平衡。

[1]宋焕瑾,雷文黎,杨雷刚.开窗灌注负压吸引治疗急性血源性骨髓炎[J].实用骨科杂志,2001,7(5):389~390.

[2]周长林,唐良化,易洪城,等.病灶清除加持续闭式灌吸治疗骨关节化脓性感染36例[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2,23(5): 19~20.

[3]巫向前.临床检验结果的评价[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400~401.

[4]周长林,唐良化,易洪城,等.病灶清除加持续闭式灌吸治疗骨关节化脓性感染36例[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2,23(5): 19~20.

[5] 赵德田,王捷,刘瑞波.慢性骨髓炎骨缺损的治疗[J].中华骨科杂志,l998,18:474~476.

[6]卢世壁.坎贝尔骨科手术学[M].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2001, 3:2532~2533.

[7] 杨伟光.19例急慢性骨髓炎的治疗体会[J].中国现代实用医学杂志,2006,5(3):43~44.

[8]袁军,刘玉光,曾志刚.慢性骨髓炎的治疗分析(附l2例报告)[J].中国热带医学,2007,7(10):1823~1824.

32 Cases of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Acute and Chronic Osteom yelitis

Objective To observe and summarize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acute and chronic osteomyelitis.Methods From October 2007 to December 2010 32 patients were treated in patients w ith acute and chronic osteomyelitis,all patients were treated w ith continuous antibiotics,drainage of fluid infusion therapy,their clinical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nd summarized.Results 32 patients were perfusion fluid into a clean and transparent average time(15.6±2.1)days;body temperature returned to normal recovery time(16.9±1.8)days;average time of drainage tube removal(20.1±1.5) days.A ll patients had local swelling lesion pain disappeared, sinus healing,surgical incision also are a healing.Washing process no adverse reactions,liver and kidney function,and electrocardiogram were normal.Followed up from 8 months to 3 years,no local recurrence of disease in patients w ith painful swelling and sinus formation,review the X-chip no recurrence.Conclusion Continuous antibiotic perfusion drainag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and chronic osteom yelitis,efficacy and long-term follow-up after the recent effects are better,less adverse reactions,is an effective treatment.

Acute and chronic osteomyelitis;Debridement and external;Fixation;Bone graft surgery

R551.3

A

1674-0742(2011)05(a)-0071-02

2011-01-20

猜你喜欢
窦道骨髓炎红肿
骨髓炎的诊治原则
右胫骨Brodie脓肿急性发作伴软组织脓肿及窦道形成1例并文献复习
乳房红肿可预防
躲避蚊子有方法
腹部手术后腹壁窦道形成原因及处理
小儿股骨颈血源性骨髓炎误诊1例
VSD在治疗急慢性骨髓炎中的应用
经窦道造影判断螺旋CT 观察胆道引流术后T 管窦道的可行性研究①
载万古霉素硫酸钙在骨髓炎治疗中的应用
顽固性胸壁切口窦道的外科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