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超联合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

2011-03-14 11:27刘永武朱英淮王士堂
实用肝脏病杂志 2011年3期
关键词:诊断率胆管癌梗阻性

刘永武 朱英淮 王士堂

梗阻性黄疸是肝胆胰疾病常见的临床表现,明确梗阻部位及梗阻原因是影像学检查的主要目的,对于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临床上诊断梗阻性黄疸的方法包括B超、CT、经皮肝胆管造影术(PTC)、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等[1~3]。我们对66例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病例选择 我院2007年1月~2010年8月收治并接受手术治疗的梗阻性黄疸患者66例,男41例,女25例,年龄25~84岁,平均年龄54.9岁。其中胰头癌13例,壶腹部癌13例,胆管癌19例,胆管结石15例,胆管损伤致良性胆道狭窄6例。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

二、影象学检查 使用Toshiba2240A超声仪,探头频率为3.5MHz,常规探查上腹部。使用西门子公司Avanto磁共振扫描仪,磁场强度为1.5T,进行MRCP扫描,运用梯度回波序列(GES)、快速自旋回波序列(FES)以及三维多平面和多相位成像检查。

三、手术治疗 在13例胰头癌患者,8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例行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2例行剖腹探查术;13例壶腹部癌患者,9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例行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2例行ERCP胆管支架术;在12例肝门部胆管癌,8例行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术,2例行左肝管“T”管引流术,1例行右肝管胆总管“U”管引流术,1例行左半肝切除术、右肝管-空肠吻合术;7例胆总管中下段癌,5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例行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15例胆管结石患者,8例行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7例行ERCP+EST取石术;6例良性胆管狭窄患者,3例行肝门部狭窄胆管切除、肝门部胆管整形、肝门部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1例行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1例行肝总管“T”管引流术,1例行腹腔引流术。

结果

一、B超和MRCP诊断的正确性 在本组梗阻性黄疸患者中,恶性病变占68.2%(45/66),良性病变为31.8%(21/66,表1)。在恶性病变引起的梗阻性黄疸中,B超或MRCP检查漏诊3例,其中壶腹部癌漏诊2例,胆管癌漏诊1例;胆管癌误诊2例,被误诊为壶腹部癌。良性病变中良性胆道狭窄均是胆道术后胆管损伤所致。

表1 B超和MRCP联合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学检查结果的比较

二、转归 在术后6个月随访时,8例胰头癌、9例壶腹部癌和10例胆管癌患者生存;15例胆管结石和6例良性胆道狭窄患者恢复良好。

讨论

一般来说,对于梗阻性黄疸梗阻部位的判断可根据胆道结构及走形特点来确定。我们通常按照如下规律来判断梗阻部位:①肝内胆管都扩张,胆囊体积缩小或基本正常,胆总管不扩张,则梗阻位于肝总管或左右肝管汇合部;②肝内胆管扩张,胆囊体积增大,胆总管不扩张,则梗阻位于胆总管上段;③肝内胆管扩张,胆囊体积增大,胆总管扩张,而胰管不扩张,则梗阻位于胆总管中下段;④肝内胆管扩张,胆囊体积增大,胆总管扩张,胰管扩张,则梗阻位于壶腹区。本组B超和MRCP联合检查对梗阻性黄疸梗阻部位的诊断率为100%。文献报道B超对梗阻性黄疸梗阻部位的诊断率为100%[4],MRCP对梗阻性黄疸梗阻部位的诊断率为91%~100%[5],说明在对梗阻性黄疸部位的诊断中,超声与MRCP都具有很高的诊断准确率[6]。

对于梗阻性黄疸梗阻原因的判断,常见的疾病有胆系结石、胰腺和胆道的恶性肿瘤、胆道良性病变、肝脏恶性肿瘤、慢性胰腺炎及其它病变如肝门部的转移性肿瘤、胆管囊性扩张症等。(1)恶性肿瘤:①胰头癌:B超表现为胰头部局限性增大,低回声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主胰管扩张,肝内外胆管扩张、胆囊增大、“平行管征”。MRCP表现为胆管、胰管均扩张形成“双管征”,同时使胆总管、胰管汇合部分离形成“不相交征”;②壶腹部癌:B超的典型征象表现为胆总管末端低回声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部分低回声区浸润到周围组织。MRCP表现为胆总管扩张,胆总管末端突然截断状、不规则鼠尾状狭窄,主胰管呈截断现象及轻度扩张。当壶腹部癌肿较大浸润胰腺时,与胰头癌也难鉴别[7];③胆管癌:B超表现为胆管内低回声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与胆管壁分界不清,无移动性,低回声的近端扩张,远端狭细或闭塞。MRCP表现为胆管截断、偏心性狭窄及胆管腔内充盈缺损,梗阻以上胆管中到重度扩张,呈“软藤征”。本组13例壶腹部癌漏诊2例,19例胆管癌漏诊1例,原因可能为胃肠功能紊乱、气体较多致壶腹部及周围肿瘤难以显示。19例胆管癌患者误诊2例,1例误诊为壶腹部癌,原因可能为胆总管下段癌和壶腹部癌之间的解剖部位接近,肿瘤增大后向四周浸润、转移、相互累及有关,此时定位诊断较困难。另外1例误诊为胆管结石,原因可能为胆管结石合并胆管肿瘤,仅满足于结石的发现而忽视了肿瘤的存在。MRCP诊断恶性梗阻过程中,肝癌肝门部转移与肝门部胆管癌易混淆,胆总管下段、壶腹部和胰头部恶性占位的具体定位易出差错[8]。(2)良性病变:①胆管结石:B超表现为胆管内强回声,可伴声影且管壁较光滑,部分可随体位移动,近端胆管扩张。MRCP表现为胆管内低信号单个或多个充盈缺损,梗阻端呈杯口状。本组B超和MRCP联合检查对胆管结石的诊断率为100%。超声对胆管结石的诊断率为90.5%[9],MRCP对胆管结石的诊断率为90%~100%[10]。②良性胆道狭窄:B超诊断比较困难,仅可见胆总管扩张,狭窄下端显示不清。MRCP表现为胆管渐行性狭窄,管壁不对称,肝内胆管扩张呈“枯枝状”。本组B超和MRCP联合检查对梗阻性黄疸病因的诊断率为92.4%。文献报道B超对梗阻性黄疸病因的诊断率为 86.5%[9],MRCP 为 85.7%[11]。

B超检查具有方便直观、安全、费用低等特点,可作为梗阻性黄疸的首选影像学检查[9]。MRCP能直观显示胆管结构、扩张范围及断端形[8]态,可发现因肿瘤边界不清或受到气体干扰时B超所不能发现的胆管下端或壶腹部小的占位性病变。B超和MRCP联合诊断梗阻性黄疸可提高诊断率,对梗阻性黄疸有很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1]ADMASSIE D,HYESUS A,DENKE A.Validity of ultrasonography in diagnosing obstructive jaundice[J].East Afr Med J,2005,82:379-381.

[2]江东新,蔡立华,袁术文.MRCP在梗阻性黄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医师杂志,2005,7(12):1617-1618.

[3]邓小霞,程传虎,刘锦文,等.MRCP在梗阻性黄疸定位与定性诊断中的作用[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07,12(1):9-12.

[4]张超学,李亮,赵晟.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梗阻性黄疸鉴别诊断中的应用[J]. 肝胆外科杂志,2009,17(1):17-18.

[5]PARK MS,KIM TK.Differentiation of extrahepatic bile duct cholangiocarcinoma from benign stricture:findings at MRCP versus ERCP[J].Radiology,2004,233(1):234-240.

[6]MACHI J,OISHI AJ,TAJIRI T,et al.Routine laparoscopic ultrasound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need for selective intraoperative cholangiography during cholecystectomy[J].Surg Endosc,2007,21,(2):270-274.

[7]高尚达,何以敉,林晓东,等.胰头癌与壶腹癌的超声鉴别诊断及其临床应用[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3,19(5):378-381.

[8]吴梅,郭启勇,王晓明,等.梗阻性黄疸MRCP的循证和临床研究[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6,6(8):31-34.

[9]陈建忠,宋烨,李萍.超声检查在梗阻性黄疸中的应用价值[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27(5):65-67.

[10]封海龙,李彩英,殷小平.梗阻性黄疸的MRCP表现(附47例报告并文献复习)[J]. 临床肝胆病杂志,2008,24(5):128-129.

[11]陈小平.磁共振胆胰管成像对梗阻性黄疸诊断价值的研究[J].中国综合临床,2005,21(3):257-258.

猜你喜欢
诊断率胆管癌梗阻性
肝脏里的胆管癌
B7-H4在肝内胆管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与健康人粪菌群的对比
X 线CT联合检查对非典型性肺结核的临床诊断效果研究
输精管结扎致梗阻性无精子症的显微外科治疗(附28例临床报告)
CT及MRI对肝内周围型胆管癌综合诊断研究
CXCL12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梗阻性黄疸实施64排螺旋CT诊断分析
2010~2014年中山市情感障碍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构成变化
肺炎支原体抗体联合白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在小儿支原体肺炎感染诊断中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