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概况*

2011-03-16 18:16赵祥斐王遵来王孟凯张久行
天津中医药 2011年3期
关键词:根型颈椎病手法

赵祥斐,王遵来,李 岩,王孟凯,张久行

(1.天津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天津 300193;2.天津市北辰区北门医院,天津 300400;3.天津市公安医院,天津 300042)

中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概况*

赵祥斐1,王遵来2,李 岩3,王孟凯1,张久行1

(1.天津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天津 300193;2.天津市北辰区北门医院,天津 300400;3.天津市公安医院,天津 300042)

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治疗;临床研究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目前神经根型颈椎病约占颈椎病发病率的40%~60%[1]。表现为颈椎间盘、颈椎钩椎关节或关节突关节增生、肥大的骨刺向侧方突出,刺激或压迫相应水平的神经根,并出现一系列相应节段的神经根刺激或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以颈肩背部疼痛、上肢及手指的放射性疼痛、麻木、无力为主。中医治疗包括针灸、中药、推拿、理疗等。笔者对近年来中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文献综述如下。

1 针灸疗法

1.1 毫针疗法

1.1.1 夹脊穴疗法 高华[2]采用深刺颈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51例。依次取颈椎病变节段的上一椎体至下一椎体的夹脊穴。配穴:原发痛点、依症状的不同循经取穴;远端取穴:列缺、后溪等。治愈102例,好转4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 98.7%。

1.1.2 腕踝针疗法 刘成峰等[3]以腕踝针配合推拿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基本治愈95例,显效28例,无效3例,治愈率为 75.40%,总有效率为 97.62%。

1.1.3 四天穴疗法 刘公望等[4]以四天穴(天牖、天容、天窗、天鼎)为主穴为。配穴为列缺、头维、后溪、肩中俞、肩外俞、大椎、上星。天牖针刺时针尖于胸锁乳突肌后缘沿着横突向椎体方向进针2~3 cm,得气后施雀啄手法约30秒,针感酸麻,向头枕部扩散。天容、天窗、天鼎穴针刺时针尖向椎体直刺2~3 cm,得气后施雀啄手法约30秒,天容和天窗穴位针刺针感向肩关节、上臂及手放射。针尖向椎体直刺2~3 cm,得气后施雀啄手法约30秒,天鼎穴位针刺针感向肩背部扩散。结果,四天穴组疗效优于颈夹脊穴组。

操作:患者俯卧或侧卧位,每次选取以上穴位10个。进针后使之得气。留针时选3个穴位,剪取1.5 cm长艾条段套装在针柄上点燃,艾条燃尽后再留针20min。结果:治疗组72例,总有效率为 93.1%。

1.1.4 其他针法 姜京民等[6]颈项局部取穴加背部膀胱经穴位排刺。主穴:大椎、风池、天宗、肩井、后溪、肩贞,膀胱经第一侧线大杼至肾俞节段循经排刺。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李雪青等[7]以苍龟探穴法,取双侧天宗穴,嘱患者取俯伏位,在天宗穴处施以苍龟探穴法,针尖向阿是穴、颈部、肩部、内侧背部多方向透刺,向不同的方向探刺以寻找最佳针刺感应。治疗组患者工作和生活能力改善情况显著,而对照组患者不明显,两组之间差异显著。

严伟等[8]采用短刺法针刺,治疗前后观察模拟评分值变化。结果40例临床治愈25例,显效11例,有效4例,无效0例,愈显率为90.0%,短刺法疗效较常规针刺显著。

1.2 放血疗法 吴加勇等[9]以井穴放血井穴放血在刮痧后操作,采用直接点刺法。针具可选用三棱针或28号毫针。针刺部位根据患者麻痛区域所属经脉对应的“井穴”进行操作。针刺后,轻轻挤压针孔周围,出血数滴,所出血液由暗红色转淡红色为佳,然后消毒针孔即可。并配合刮痧和牵引治疗。结果:31例治愈19例,好转11例,未愈1例,总有效为96.77%。

1.3 火针疗法 李彬等[10]以火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方法火针组37例,先用火针点刺颈夹脊,后针刺肝俞、肾俞、大椎、后溪、曲池、外关、合谷。毫针组37例取穴与火针组相同。结果火针组有效率为94.6%,毫针组为78.4%,且2组改善颈肩部疼痛、患肢放射痛等疗效相比较,在取穴相同的情况下,火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更明显改善患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疗效优于毫针治疗。

1.4 针刀疗法 彭建全[11]以小针刀松解结合前屈位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方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小针刀松解结合前屈位牵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结合前屈位牵引治疗,3个疗程结束后观察结果。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5%,对照组为8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在症状及体征积分的改善方面亦优于对照组。

1.5 天灸疗法 谢红亮等[12]以天灸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方法:按白芥子∶细辛∶甘遂∶延胡索=4∶4∶1∶1 比例加工成粉末,用生姜汁调和,分做成直径1 cm、厚1 cm大小的药饼。取穴:颈夹脊、大椎、天宗、肩髃、曲池、外关、合谷。贴敷时,用4 cm2大小胶布将药物贴于穴位上。可敷贴1~4 h当患者感觉灼热难忍,可将药饼除去。贴敷时间:三伏天及初伏前10 d和末伏后10 d。治疗60例,11例痊愈20例显效,24例有效,5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1.67%。

2 中药治疗

2.1 中药成方治疗 魏丹峰等[13]以苍术白术二陈汤加味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以苍术白术二陈汤方加桃仁、红花、附子。药用半夏、苍术、白术、陈皮、桃仁、红花各10 g,茯苓18 g,附子3 g。项背强者加葛根12 g,防风10 g;头晕目眩者加天麻10 g,钩藤10 g;手指麻木较重者加桑枝30 g,桂枝6 g;视物不清者加菊花15 g,枸杞子15 g。2周后判定疗效。结果:42例中,治愈18例,好转21例,无效3例,1例转手术治疗,总有效率为92.9%。

2.2 中成药治疗 任婕等[14]以盘龙七片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将105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按随机的方法分为两组,治疗组72例,口服盘龙七片对照组33例,口服芬必得每日0.6 g。两组均于治疗1个疗程(2周)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06%,对照组为78.79%。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2.3 中药自拟方治疗 赵一男[15]将18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4例和对照组90例。治疗组应用自拟扶正祛邪中药配方治疗,对照组应用颈痛灵胶囊治疗。中药配方药物组成:人参5 g,当归15 g,桂枝15 g,制天南星5 g,羌活10 g,姜黄10 g,金钱白花蛇1条,地龙10 g,红花10 g,全蝎5 g,肉桂5 g,陈皮10 g,白芍15 g,甘草 5 g。治疗 15 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68.09%,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53.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马彦旭等[16]以益气活血、通络止痛法治疗。复方由黄芪30 g,太子参 25 g,苍术、白术各 10 g,姜黄 10 g,白芍 20 g,木瓜 15 g,葛根 20 g,天麻 10 g,当归 12 g,鸡血藤 20 g,蜈蚣3条,甘草10 g组成。瘀血重者加丹参20 g,川芎10 g,羌活10 g。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2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19%,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3 物理疗法

徐海孺等[17]以弧度牵引治疗仪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方法:随机选择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60例,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予平躺颈椎弧度牵引治疗仪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四头带颈椎牵引器进行治疗,结果两组治疗效果弧度牵引治疗明显高于传统治疗。

4 推拿

4.1 推拿治疗 武政等[18]以指拨经络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方法:1)指拨颈项部五经,在硬结、条索、粘连处加以重点揉拨。2)指拨肩背部,多指揉拨双肩,由肩外俞、肩中俞、曲垣、肩风至天宗穴。3)指拨上肢部六经。治疗后患者的颈部活动受限等临床体征明显缓解,其中以颈部活动受限、肩背部肌肉压痛改善明显。

4.2 复位治疗 王俊等[19]以新医正骨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90例患者端坐位,首先用单拇指触诊法摸清偏歪的颈椎棘突,医生左手拇指的桡侧面顶住偏歪棘突的右侧,让患者头颈部前屈35°,再向左侧偏45°,医生右手掌托扶患者左面颊及颏部。施手法时医生右手掌向上用力使头颈沿矢状轴上旋45°,与此同时左手拇指向左侧水平方面顶推偏歪棘突,可听到一响声,同时感觉到指下棘突向左移。治疗结果:优60例,良10例,好转10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89%。效果肯定且未发现不良反应。

李正祥[20]以脊柱微调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手法治疗操作如下:先使用放松手法舒张局部肌肉,再以微调手法治疗。医者一手拇指按压于病变节段上一颈椎前凸之横突前结节,掌根托住其下颌部,另一手掌拇指按压于其上或下一椎体关节突上,掌根部托住患者枕部;将患者颈椎纵向拔伸片刻后,双手拇指交叉顶推,动作要轻巧、协调。最后用揉法、拿法治疗上肢酸重等症状。结果:137例,治愈36例,有效92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93.4%。

5 综合疗法

陈欣等[21]以三步理筋手法与口服颈痛颗粒联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0例。方法:采用自身治疗前、后症状和体征积分变化对比,观察三步理筋手法联合颈痛颗粒治疗3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30例患者中痊愈26例,显效3例,无效1例。结论:采用三步理筋手法联合颈痛颗粒治疗神经根性颈椎病疗效确定。

欧阳松等[22]以“五联”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以牵引、电针、神灯照射、推拿、牵引“五联”治疗方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64例,观察组痊愈32例,有效13例,显效18例,无效1例,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郑万鹏等[23]采用推拿与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有效率为91.7%,林向前[24]采用综合疗法总有效率为84.8%优于对照组。

6 小结

由近年来各类中医临床期刊报道的中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可以看出,中医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有着较高的优越性,具有廉价、方便、效高、低痛苦的特点。针灸方面,治疗的方法更加多样。其中颈部夹脊穴的使用已经普及化作为基础治疗手段被采用。中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普遍以活血通络,祛风止痛为治则。理疗的治疗随理疗仪器的革新有了更多的治疗方法。推拿方面,手法逐渐趋近于微调手法,有更安全、患者更易接受的优点。

[1]彭冬青,董玉喜,刘云霞.贺氏针灸三通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26 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09,50(3):231-232.

[2]高 华.深刺颈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51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5):3674-3675.

[3]刘成峰,夏春发.腕踝针配合推拿正骨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126 例[J].现代中医药,2010,30(4):44-45.

[4]刘公望,王秀云,孟向文,等.四天穴针刺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9,28(1):25-28.

[5]杨利华.温针加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72例[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0,17(1):6.

[6]姜京明,何新群,陈秘密.节段性膀胱经排刺法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J].针灸临床杂志,2010,26(8):44-45.

[7]李雪青,马树祥,崔建美,等.“双穴探气法”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症状的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0,30(10):2016-2017.

[8]严 伟,李桂敏,李立红.短刺法针刺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观察[J].天津中医药,2010,27(3):208-209.

[9]吴加勇,陈鸿钦,陈开珍,等.井穴放血配合刮痧牵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镇痛观察[J].福建中医药,2010,41(4):15-16.

[10]李 彬,谢新才,冯 毅,等.火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北京中医药,2010,29(12):920-922.

[11]彭建全,苏华新,徐 原,等.针刀松解结合前屈位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0,16(5):66-68.

[12]谢红亮,陈尚杰,许琼瑜,等.三伏天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0,28(10):2158-2159.

[13]魏丹峰,田剑锋.二术二陈汤加味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2例[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6(6):916-918.

[14]任 婕,邹 季.盘龙七片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9,17(5):50-51.

[15]赵一男.中药扶正祛邪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0,16(4):169-170.

[16]马彦旭,尹辛成,黄明华.益气活血舒筋通络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65 例[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0,16(6):258-260.

[17]徐海孺,王维佳.弧度牵引治疗仪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2):182-183.

[18]武 政,庆 璐.指拨经络手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9(17):114-115.

[19]王 俊,龙启顺.新医正骨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90例[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9,30(1):44-45.

[20]李正祥.脊柱微调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37例[J].山东中医杂志,2010,29(6):392-394.

[21]陈 欣,席芳琴,郭铁峰,等.三步理筋手法联合颈痛颗粒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0例 [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0,18(7):23-25.

[22]欧阳松,罗建平,李先樑,等.“五联”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J].中医正骨,2010,11(7):486-489.

[23]郑万鹏,冯其金.推拿手法与针灸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J].天津中医药,2009,26,(2):133.

[24]林向前.综合疗法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99例疗效观察 [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8(3):125-126.

R681.5

A

1672-1519(2011)03-0262-03

天津市应用基础及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面上项目(09JCYBJC12300)。

赵祥斐(1987-),男,2007级研究生,主要从事针灸推拿研究工作。

王遵来。

2011-02-20)

猜你喜欢
根型颈椎病手法
层递手法
缓解后背疼的按摩手法
游泳 赶走颈椎病
七步洗手法
颈椎病的简便贴敷疗法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
推拿配合热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9例
针药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2例
牵引配合手法治疗颈性眩晕90例
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