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0例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

2011-03-30 12:57梁光春莫育芹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16期
关键词:糜烂性反酸心源性

磨 勇 梁光春 陈 静 莫育芹

遵义医学院第五附属 (珠海)医院消化内科,广东 珠海 519100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由于下食管括约肌功能障碍引起胃内容物反流导致的一系列慢性症状和食管黏膜损害,并以烧心、反酸等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可分为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糜烂性食管炎(EE)、Barrett食管(BE)[1],约有65%~70%的GERD在胃镜下食管黏膜未见糜烂,GERD是一种慢性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过去认为长时间反流可导致Barrett食管、食管腺癌等严重并发症。GERD发病率在西方国家非常高,人群患病率达10%~20%,近年来,许多国家已开展一些有关GERD的问卷调查,目的是寻找一种简单易行的GERD诊断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分析2008年6月~2010年6月接受笔者所在医院调查的3000例参与者,诊断GERD患者470例,占15.7%,其中NERD患者 386例,EE患者 84例,BE患者 0例,年龄18~75岁,平均(42.3±10.2)岁,其中男245例,女225例。患者症状多表现为烧心、反流、非心源性胸痛、反酸等。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reflux disease questionnaire(RDQ)调查,内容包括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相关症状频率及程度,为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所有问卷均由消化专科医生询问并填写。为进行进一步分类确诊者需进行胃镜检查。

1.3 评价标准

具体的评分标准如下:症状发作频率计分:无症状为0分,症状出现频度<1 d/周、1 d/周、2~3 d/周、4~5 d/周及 6~7 d/周,分别计为1、2、3、4、5 分。症状程度计分:从未有过、非常轻微、轻微、中度、中至重度、重度,分别计为 0、1、2、3、4、5分。12 分为临界分值,即一旦总分超过12分,即可诊断为胃食管反流病[2]。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所得数据均由SPSS13.0软件统计包进行统计学处理,两组计数资料或疗效比较采用x2检验,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NERD和EE组患者性别、年龄、BMI比较

总体来看,GERD的检出率为5.2%。EE组男女比例较高,相反与EE比较NERD患者中女性多见,约占53.9%,前者为20.2%,且P<0.05。EE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5岁,BMI均值为22.3,而NERD组分别为40、22.5,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NERD和EE组性别、年龄、BMI比较

2.2 NERD和EE患者症状频率和程度统计比较

NERD组患者在烧心、反流、非心源性胸痛、反酸的平均积分都低于EE组,经统计学分析,NERD组患者的烧心、反流、非心源性胸痛、反酸症状的频率及程度的积分与EE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在反流程度和非心源性胸痛频率方面,NERD组386位患者分别有202位和301位症状非常轻微。症状频率积分比严重程度积分更重要(P<0.05),症状发生频率比严重程度对GERD的诊断更有意义。见表2。

表2 NERD和EE患者症状频率(二次)和程度统计(分)

3 讨论

在西方国家,GERD的患病率有上升的趋势,这可能是由于饮食的变化、社会老龄化、不良的生活方式等导致GERD的发病率逐渐上升,也可能是与人们对GERD认识的不断加深有关,由于采用的诊断标准不同,不同国家和地区报道的患病率亦有较大差异,我国北京、上海两地人群调查GERD患病率为5.77%[3]。本研究从NERD与EE的相关性研究发现,二者之间并无显著关系,EE与典型食管反流症状的相关性较密切,说明EE与NERD可能是两种独立的疾病,而不是简单认为NERD是GERD病情较轻微状态,随病情进展逐渐发展为EE。NERD与EE之间的关系并不如此简单,它们似乎彼此重叠又彼此独立。正确认识GERD不同表现型,是临床有效治疗的前提[4]。

NERD可定义为“出现不适的反流相关症状,但缺乏内镜下黏膜损害的依据”。EE则是内镜下可见远端食管黏膜破损。目前,用于诊断GERD的方法主要有胃镜、24 h食管pH连续监测、多通道腔内阻抗(MII)联合pH(MII-pH)监测、质子泵抑制剂(PPI)试验等,但各种反流监测技术因自身监测特点而不可避免的存在敏感性及特异性限制,且因操作技术性强、有侵入性、医疗费用高等原因使其在临床中的广泛开展存在较大困难。这些都使得研究者们感到提高GERD诊断的紧迫性。胃食管反流病问卷(GerdQ)对GERD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用于GERD的临床诊断和指导治疗[2]。

由于GERD尤其是NERD目前没有统一的诊断标准[5],其病理生理机制尚未明了,临床治疗如何达到较好的效价比,有必要进一步深入地进行临床研究,而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可以为临床研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线索。

[1]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共识意见专家组.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共识意见[J].中华内科杂志,2007,46(2):170-173.

[2]GerdQ研究协作组.胃食管反流病问卷对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价值[J].中华消化杂志,2009,12(29):12.

[3]潘国宗,许国铭,郭慧平,等.北京、上海胃食管反流症状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消化杂志,1999,19:223-226.

[4]白璐,胡晔东,刘菲.非糜烂性反流病与糜烂性食管炎研究进展及相互关系探讨 [J].国际消化病杂志,2009,(6):379-380.

[5]陈旻湖.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J].中华内科杂志,2006,45(3):182-183.

猜你喜欢
糜烂性反酸心源性
清酸畅胃汤配合拔罐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研究
胃部反酸吃什么好
糜烂性胃炎怎么治?
心源性猝死的10个“魔鬼时刻”
生花生可以缓解胃部反酸
龙胆汤治糜烂性龟头炎
巨阙穴治饭后反酸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非糜烂性食管反流病的临床价值分析
心源性呼吸困难的诊断新策略―肺部超声“彗尾征”
美皮康用于心源性水肿所致皮肤溃烂护理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