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医院高绩效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的路径探讨与分析*

2011-03-31 17:32曹大文赵志强贺小维
重庆医学 2011年3期
关键词:高绩效干部队伍队伍

曹大文,赵志强,贺小维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400010)

当前,中国卫生体制的改革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作为医院三支基本队伍之一的管理干部队伍,其建设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面临着新的发展形势和任务,医院管理干部队伍建设只有不断创新体制和机制,采取更加灵活的管理方式及方法,着力培养一支高绩效的管理干部队伍,才能为医院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而建设高绩效管理干部队伍就是按照提高管理能力、提升整体素质的核心要求,着眼于提升管理干部的创造力和创新性,构建管理干部能力的持续“再生”机制[1],实现管理干部知识结构的更新和管理能力的与时俱进。

1 目前医院管理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偏重医院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忽视医院管理干部队伍建设 近年来,随着医院规模的不断扩展,医院为保证医疗质量,把好人才培养关,把医院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放在重要的突出地位。同时,由于提升办院水平和竞争的需要,各医院纷纷采取措施,如增加投入,加大专业技术队伍的建设力度,着力提升自有人才素质和引进高层次人才,制定相关政策时向专业人才队伍倾斜。而对于管理干部队伍的建设,却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没有充分认识到管理干部队伍的质与量对医院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许多医院甚至在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时,都没有把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目标及对策措施列入其中,日常管理中缺乏激励体制,导致管理干部队伍思想不稳定,工作活力和动力不足。1.2 管理干部队伍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当前医院管理干部人员多、来源复杂、调入门槛低、结构不合理,并且进入岗位后,没有就其工作性质安排专门的岗前培训,致使管理干部整体素质参差不齐,缺乏专业的管理学知识和系统的管理学理论。而在管理干部的日常管理中则明显表现出“重使用、轻培养”,管理干部不能像专业人员那样进行专门的进修提高,导致他们对医院管理规律和国际医院管理发展趋势了解不多,在具体工作中往往对上级文件精神和管理办法理解不透、把握不准,管理工作不到位、不规范,大大降低了国家政策的预期效果,从而严重制约了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1.3 对医院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艺术性认识不足,因循陈旧的经验管理 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其实质是为便于组织达到既定目标而进行的有目的的活动过程。医院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在于严格遵循医学卫生发展的客观规律,按照合法有效的各项规章制度,忠实履行各管理部门及岗位的职责;而医院管理工作的实践性应在实际工作之中表现出来,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需要管理者凭借良好的素质和能力,利用技巧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但在现实工作中,由于管理者对医院管理工作科学性和艺术性的认识不足,处理事情往往靠经验、凭感觉、想当然,不去对环境变化的规律和特征进行科学的分析,缺乏对具体管理工作深入、系统的研究,更缺乏创造性开展工作的激情,导致年复一年程式化地工作,采取粗放式的经验管理模式,严重影响了管理工作的效果和效率。

2 建设高绩效医院管理队伍的必要性

2.1 建设高绩效医院管理队伍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需要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观,已经成为新时期中国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医院管理工作也概莫能外。以人为本,不仅要求医院管理工作应创新观念和模式,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员工,而且管理人员自身也需要通过高效率地工作,实现个人发展目标,体现自我价值;全面协调发展则要求医院管理工作和管理人员分别与医院全面工作和医院员工有机结合,勿使其成为医院持续健康发展的“短板”。

2.2 建设高绩效医院管理队伍是目前国内医院与世界接轨的迫切需要 长期以来,中国医院传统的管理模式是政府主导型,医院办院自主权很小,管理机构设置也模仿上级卫生主管部门模式,与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对口设置管理机构,造就了医院院内的“官僚体制和风气”,机构重叠,职责不明,行政管理效率低下。目前国外医院管理正在逐步减小对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依赖程度,越来越突出自身的独特性和创造性。随着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入世后面临的挑战,必须对现有的管理体制进行调整和创新,而一支高素质的高绩效管理队伍则是完成这一使命的主体。

2.3 建设高绩效医院管理队伍是各医院实现自身建设目标的迫切需要 建设高水平、综合性一流医院,是许多医院制定的长远发展目标,而要达到这一目标,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管理干部队伍做后盾和保障。随着各医院自身建设目标的设立和不断深入,对医院管理干部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解决思想观念和认识问题,激发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才能提高自身素质和管理水平,为医学临床、医学教学、医学科研提供一流服务,同时保证学科建设的稳定发展和医疗质量的持续提高。

3 医院高绩效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的路径

高绩效管理队伍的建设必须重视以下三个层面:一是重视服务观念、服务能力和服务效果;二是重视管理队伍的学习性和创新型;三是工作体制的不断调整和创新。作为高绩效管理队伍建设最重要的是要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

3.1 在管理干部培养方面 引入先进理念,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建设创新型管理干部队伍,必须努力做到体现时代性,突出创新性[2],要始终把不断更新广大管理干部的理念,实现广大管理干部思想观念的与时俱进,不断提高管理干部的素质。一是加强管理干部的继续教育工作,充分利用医院现有的教育资源,实行以提高业务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的继续教育模式;二是为管理干部量身定做能力建设培养计划,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高管理能力;三是加强管理干部的对外合作交流,支持和选拔优秀管理干部出国学习国外医院的先进管理经验。

3.2 在管理体制和机制方面 建立长效机制,全面激活管理干部创新的内生动力。目前,国内医院高绩效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的动力机制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成为医院管理工作滞后的“瓶颈”[3]。根据国外人力资源管理的经验,至少应在以下5个方面予以重点考虑:(1)应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对在管理岗位做出突出贡献、提出创新举措并取得实效的管理干部应给与适当的精神激励和物质奖励;(2)是应建立监督机制,将每个管理岗位职责要求及各自履职情况定期公示,利用医院网络接受全院员工的广泛监督,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3)是应建立管理干部人员流动机制,适时引进具有管理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以增强团队的管理创新能力;(4)是应建立健全管理人才培养、使用、评价、分配机制,充分发挥管理干部在管理体制创新中的主体作用;(5)是应建立有利于吸引各类管理人才,充分调动管理人才积极性的用人机制,实现劳动、知识、资本、管理等要素按照贡献参与分配的形式,使管理人员的创新权益得以切实保障。

3.3 在制度保障方面 完善相关保障制度,改善管理干部的创新工作环境。医院的管理工作今后主要应形成以下3个方面的环境,才能有利于形成高绩效管理干部团队:一是政策法规环境,包括人才培养、评价、使用、流动、激励和保障等方面的政策法规环境;二是工作创业环境,包括改善工作条件、拓展创业舞台、增强创新保障、激发创新动力;三是人际关系环境,努力营造激励创新、鼓励拔尖、尊重个性、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形成团队学习、集体创新、团结互助、和谐向上的人际关系环境[4]。

3.4 在人员结构和素质方面 进行管理干部结构优化调整,加快管理干部的素质创新[5]。医院管理工作的主体应该是具有较高素质的管理干部组成的高绩效管理干部队伍;应调整管理干部队伍结构,以本科以上学历为主,其中研究生应占较大比例;应将多种专业与管理专业兼顾融合,根据综合能力,量才定位、明确职责、履行权利和义务。同时,由于知识的快速更新,人也处在快速的新陈代谢环境中,要求管理干部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增强创新意识。

综上所述,医院高绩效管理干部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在医疗卫生改革不断深入的新形势下,医院管理干部队伍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提高政治业务素质,注重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才能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发展。这是医院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医院管理者实现自身价值的首要目标。

[1]Noe RA,Hollen beck JR,Gerhart B,et al.人力资源管理;赢得竞争优势[M].刘昕,译.5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63.

[2]王大刚.以经营理念抓好医院人才建设的探讨[J].重庆医学,2008,37(18):537-538.

[3]徐卫国.医院管理干部制度改革的实践[J].中华医院管理,2001,17(3):164-165.

[4]林宗建,麦丽嫦.浅谈大医院的中高层管理队伍的职业化[J].中华医院管理,2001,17(11):671-672.

[5]谢岫岚.高校管理队伍建设函待加强[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2,10(10):78-79.

猜你喜欢
高绩效干部队伍队伍
强制性组织公民行为对高绩效员工创造力的遮掩效应研究
别让高绩效员工过劳
弘扬石圪节精神 锤炼干部队伍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多措并举 建设高质量干部队伍
高绩效工作系统对高新企业绩效的影响——以南通贝斯特船舶与海洋工程设计有限公司为例
高绩效工作系统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
践行“三严三实”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还剩多少人?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