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GMER为目标的PBL教学模式在临床医学实践中的应用*

2011-03-31 17:32左国庆杜之渝宋家虎
重庆医学 2011年3期
关键词:医学教育医学技能

王 羽,左国庆,杜之渝,宋家虎,任 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教务处 400010)

以GMER为目标的PBL教学模式在临床医学实践中的应用*

王 羽,左国庆△,杜之渝,宋家虎,任 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教务处 400010)

随着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医学教育目标也要随之发生转变,即以传授知识和技术为主转变为以培养从事医生这一特殊职业所要求的素质为主。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IIM E)2001年提出“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简称GM ER),它包括七大领域的60种能力,即(1)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2)医学科学基本知识;(3)临床技能;(4)交流沟通技能;(5)群体健康和卫生保健技能;(6)信息处理;(7)批判性的思维和研究[1]。强调了培养医学生应达到的最低标准,旨在确保医学教育质量。而基于问题的学习(简称PBL)是指在临床前期或临床课程中,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向的小组讨论式教学方法,强调把学习设置于复杂、有意义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2]。本课题将重庆医科大学2005级临床医学二系90例学生随机分为PBL试验组和传统教学组,在内科、外科部分科室进行两种不同的教学模式,探讨PBL教学方法的效果,从而讨论以GM ER为目标的PBL教学模式在临床医学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2010年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实习的2005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二系学生90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PBL教学)45例,另一组为对照组(传统教学)45例,两组学生在学习基础、性别、年龄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

1.2 PBL教学方法的实施 (1)教师和学生的动员,请参与本次教改活动的师生进行教育思维观转变的动员与讨论,让他们了解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了解PBL教学的历史和理念,用教学模式及方法的变更、依据及范例,得到他们充分的认可,愿意接受更科学的模式运用于临床教学,并设定方向及目标。(2)教师提前1周发放PBL教程、问题、选定临床实例,并布置安排学生自学、预讨论。教师提供主要文献、参考书目及各种信息资源介绍,学生通过教材、参考书目、文献、网络平台资源的自主学习,了解大纲要求掌握的知识,并形成自己的思维和理解,每组3~5人,组内预讨论,通过互教互助学习,力求系统地预习相关理论。(3)接触实际病例,学生通过询问病史、查体、总结病史特点,提出需要哪些相关辅助检查,考虑哪些诊断等问题,并制订治疗方案。同时加强学生的责任感,激发学习热情和独立思考能力。(4)小组围绕病例讨论,教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小组积极发言,畅所欲言,甚至展开辩论。每位同学都要发言,提出自己的诊断、治疗意见。其他同学认真听讲,并做好记录。(5)总结与评价,教师以大纲为中心,以课堂讨论结果为基础,结合教学大纲对难点和重点内容及同学们争论的焦点分歧最大的疑难问题作扼要点评,对重、难点内容作精讲,使知识具有一定系统性。通过教师的总结和点评,加之课后巩固复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掌握重点难点。(6)病例的随访,使学生领悟医学临床工作的深奥与复杂,培养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作风,学生自己核实结论的正确性,对该病例进行随访,询问诊断,手术情况,并对照大家的分析判断其是否正确及有哪些不足。

1.3 传统教学法的实施 采用以往的“教师讲、学生听”传统的授课法,教师是授课中心,学生是被动学习者。

2 结 果

2.1 定量评价 以考试作为检验教学效果的手段,对PBL教学效果进行评价。通过毕业理论综合考试和临床技能考试的形式,考察学生的医学科学基本知识、临床技能,对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的认识,以及对信息处理、批判性的思维、交流沟通技能等的掌握情况。临床技能考试以随机抽取病例,对病史采集、查体、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并书写大病历进行一系列考察。经过统计分析,学生毕业理论综合考试和临床技能考试总成绩对照组为(71.38±5.03)分,PBL组为(75.29±5.02)分,PBL教学组的理论综合考试和临床技能考试成绩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组(t=3.694,P<0.05),可见PBL教学效果是可以得到肯定的。

2.2 定性评价 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采用问卷形式让师生对PBL教学效果进行评定。问卷设计有学生的自我评价,也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以及学生和教师对PBL教学模式的看法和意见。问卷的设计紧紧围绕GM ER的配套评估工具,通过教师对学生的观察、学生的自我观察、学习档案,以及学生的自我反思,让学生和教师对PBL教学模式在临床医学实践中的应用进行主观的定性评价。

学生调查表结果显示,100%的学生都认为本次教学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效果更好,他们认为PBL教学时听课的注意力及学习兴趣比传统教学方法更集中,通过这种方式能更牢固地掌握临床医学科学基本知识,并能够灵活应用,使交流沟通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有所提高,使选择、分析、使用文献资料的能力及信息处理能力也有很大提高,同时,综合使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有很大提高,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所有学生都认为通过这种学习方式他们收获很大;90%以上的学生认为通过PBL教学能更牢固地掌握临床技能并能够灵活应用,这种教学方式使他们具有了一定批判性的思维,加强了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增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同时考核方式科学合理;80%以上的学生认为提高了群体健康和卫生保健技能,本次PBL教学的组织和课程安排较合理,教师提供的自学的相关资料和素材丰富全面。

教师调查表结果显示,100%的教师都认为本次教学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效果更好,这种方式对学生的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起到了促进作用,使学生能更牢固地掌握临床医学科学基本知识及临床技能,并能够灵活应用,也使学生的交流沟通技能和团队合作精神有所提高,同时其选择、分析、使用文献资料的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也有很大提高,综合使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有所增强。使学生具有了一定批判性的思维,他们的学习兴趣更浓厚,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80%以上的教师认为PBL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群体健康和卫生保健技能,使学生加强了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小组讨论效果好。

通过以上的调查结果,说明学生和教师对以GM ER为目标的PBL教学模式效果是认可的,认为这种模式优于传统教学模式,是学生达到GM ER的有效途径。

3 讨论

中国医学教育人才培养与国际标准之间有差距,医学教育的发展任重而道远,有待进一步借鉴国际成功经验,结合国情进行改革,即要“放眼全球,立足本地”。GM ER的提出,给医学高等教育领域提供了一个系统、明确、全面的方案与标准,更提供了与时代接轨、与国际接轨的方向。它强调培养新型医学人才人文精神与科学素养相统一的重要性,突出人才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特质,它的内涵也与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医学模式的转变相呼应[3]。

通过PBL教学模式的探索,除了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外,同时也对临床教师的带教能力有了新的要求。教师在上课之前要完成PBL教程、问题的编写,选定临床实例,根据患者的病情提出相关的临床及基础知识的问题,翻阅参考书目、将文献、网络平台提供给学生,100%的老师都认为策划这次教学时间和精力总投入比传统教学更多,当然这个过程中自身也得到很大提高。同时通过此次教学,让他们了解了GM ER,他们的教学工作通过对病例的随访,核实其结论的正确性,提高了学生综合能力,改变了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更加注重临床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1]刘丽娟,许劲松,王悦.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及其评价方法[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1):37-38.

[2]刘颖.PBL教学方法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J].西部医学, 2009,21(12):2203-2204.

[3]廖于.借鉴医学教育国际标准,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J].重庆医学,2008,37(14):1622-1624.

2010-06-18

2010-08-09)

10.3969/j.issn.1671-8348.2011.03.041

B

1671-8348(2011)03-0302-02

2008年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0833193)。△

,电话:(023)63693015;E-mail:cqzgqly@163.com。

猜你喜欢
医学教育医学技能
医学的进步
提升医学教育能级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2019年第一批口腔医学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医学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