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音乐教育理念的革新与实践

2011-04-07 23:12
关键词:高师课程体系理念

甘 琴

(安庆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安徽安庆 246133)

高师音乐教育理念的革新与实践

甘 琴

(安庆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安徽安庆 246133)

高师音乐教育改革在取得了很大进步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这些不足主要包括音乐教育的理念认知尚不明晰、学科与专业发展定位不够准确和内容体系的构建不够完善等。文章从高师音乐教育改革的现状、高师音乐教育理念的革新和内容体系的构建等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分析了影响高师音乐教育改革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阐释了高师音乐教育理念应具有的属性和特征,并列数了构建高师音乐教育内容体系的几个主要领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师音乐教育改革的发展思路。

高师音乐教育;教育理念;内容体系;教育改革

我国的高师音乐教育事业虽起步较晚,但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实施,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发展很快,这将对培养城乡中等学校音乐师资,提高基础教育乃至改善国民整体音乐素质,推进社会文明起到重要作用。近年来,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也日益受到重视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音乐教育的理念认知、学科定位、专业发展和内容体系的构建,在发展的过程中依然与美育能力的培养和素质教育的具体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难以跟上新时期社会经济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步伐。如何认知高师音乐教育理念,如何定位专业性与师范性,如何加强高师音乐教育自身的建设,如何完善课程体系等等,都是高师音乐教育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现 状

自上世纪80年代教育部颁布和修订《高等师范学校四年制本科音乐专业教学计划》以来,高师音乐教育改革得以集中展开。至90年代,随着新的音乐教育理念的出现和教育改革的实施和深入发展,高师音乐教育理念与内容体系的改革逐步成为高等教育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

进入21世纪,国家加大了艺术教育改革的力度,教育部相继出台了《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200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必修课程教学指导纲要》(2006年)等音乐学科教育的几个指导性文件,目前这几个文件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纲领性文件,也是高师音乐教育改革的指针。

根据文件的要求,高师音乐有着明确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路径,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高师音乐教育因其固有的发展惯性和过于功利性的需求,导致高师音乐教育的发展部分偏离了既定的目标。尤其是高师音乐教育理念等基础性和全局性的问题仍是学界争论的焦点,这就足以说明当下音乐教育改革还有一些不够和谐的因素,需要音乐教育工作者进一步明确思路、深化改革,为更好地提高高师音乐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适应学校音乐教育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而努力。

从高师音乐教育的发展来看,目前影响和制约高师音乐教育的主要因素是:

1.过分追求功利性,忽视审美教育的本质

随着近年“艺考热”的升温,音乐教育也成为基础教育的热点问题。越来越多的家长倾向于让孩子尽可能早的接触包括音乐在内的艺术教育,以便孩子将来能有更好的发展。受这种思想的影响,包括高师音乐教育在内的各级各类教育层次都把音乐教育的“普及”工作放在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音乐教育工作的发展。从本质上说,艺考热虽然为当下音乐教育的发展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但这种形势的出现却不是音乐教育学科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也不一定是素质教育培养的应有之义。艺考热的出现在一方面是很多人在升学时抱着参加艺考走捷径的侥幸心理;另一方面不考虑孩子的基础、个性、兴趣,企图培养出“莫扎特”或“贝多芬”等一厢情愿的功利性需求。这多多少少都让极富审美情趣的艺术教育变了味。作为音乐教育学科的指导者和引领者,高师音乐教育在这个过程中却扮演着极其尴尬的角色。

2.过分强调专业技能,师范性弱化

高师音乐教育的课程体系是在参考音乐院校专业课程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这种课程体系对高师音乐教育人才的培养起到了较大的积极作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课程体系的弊端也日益显露出来。最大的弊端在于,这种课程体系过于重视专业技能教学但忽略了高师音乐专业师范性的特殊属性,给高师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学模式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其结果是培养的人才可能专业技能很强,却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这与高师音乐教育的教学目标和培养目标相违背。高师音乐教育培养的应该是既能立足舞台,又能站稳讲台的高素质、高技能、优秀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因此,有必要重新构建高师音乐课程体系,提升教育学、心理学、音乐教材教法等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作用,这对于凸显高师音乐教育的师范性将不无裨益。

3.忽视人文素养,学生综合素质不强

近年来,一部分师生认为只要具有很强的音乐专业能力和专业技能就可以应对社会的需求了,从而忽略了人文素质的培养和提升。殊不知,高师音乐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是时代发展对高师音乐教育的必然要求。“重技轻文”现象在一段时间内可能不会带来太大的危害,但长期以往对高师音乐教育的发展和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将会带来不良的后果。我们很难想象,一个没有较高人文素养和审美情操的音乐家,一个不是在有足够人文积淀的氛围中浸染、熏陶的艺术教育事业能走多远?高师音乐教育除了培养具有较强的音乐审美能力之外,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作为音乐教育事业的领跑人,高师音乐教育应该有明确的人文素养培养目标,并要将这种目标落到实处。高师音乐专业人文素质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取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提升,提高文化品位、促进个性发展、陶冶人格,从而促进人的和谐发展。

从根本上说,高师音乐教育改革的内涵,即“改什么”的问题是影响改革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大家经过学术探讨明确了“改什么”,下一步就知道了“怎么改”和“如何改”。笔者以为,高师音乐教育改革应该有一个明确的改革思路,不能过于功利性地“以适应社会需要”而忽视了对改革的长远规划,也不能片面追求音乐专业的学科性,忽视了高师音乐教育师范性的特点。高师音乐教育改革应该着重抓住教育理念和内容体系这两个最为核心的问题展开研究和探讨。

二、高师音乐教育理念的革新

随着社会的发展,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高师音乐教育理念。而教育理念本身也有一个逐步认知和发展的过程。高师音乐教育的教育理念,关系到高师音乐教育的目的和方向,它是对高师音乐教育的教育方向、教学目的和性质的一种认知。教育理念确定得正确和恰当与否,决定着高师音乐教育的成败与好坏。

对于高师音乐教育理念的认知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音乐教育发展的新趋势要求提出全新的、能符合社会发展要求和水平的高师音乐教育理念。目前,有关高师音乐教育理念的认知大多从美育的根本目标、学生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等几个角度展开,取得的成果较多,为高师音乐教育内容体系的改革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但论述观点驳杂,理论水平也良莠不齐,尚不能完全满足高师音乐教育改革的需要。

从《音乐新课程标准》来看,中小学音乐教育应该具有的理念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和完善评价机制。”[4]通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中小学音乐教育理念主要包含这样六个特性:审美性、实践性、全面性、综合性、民族性和多元性。与之相对应,作为培养中小学师资的高师音乐教育同样要将这样几个特性囊括在教育理念中。

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的要求,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音乐教育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一定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音乐教育工作者。”[5]通过分析高师音乐教育的这个指导性文件,我们可以发现高师音乐教育理念应该以适应中小学音乐师资发展为导向,强调教育理念的全面性、创新性、实践性和素质性。

1.审美性与素质性

素质教育改革是我国自上世纪末开始的一项带有全局性和穿透性的重要教育工程。这项工程是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而提出的。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审美教育似乎先天就对包括音乐教育在内的艺术教育形式产生依赖性。这种依赖性与人类文明的发展相伴始终。随着音乐教育改革的深入和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实施,“音乐审美”与“相关审美文化”的教育理念在我国音乐教育中越来越引起音乐教师们的重视。肩负着为中小学培养合格音乐教师使命的高师音乐教育自然要把审美属性放在首位,这也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起点。只有培养出会感知美、发现美和创造美的合格音乐教师才谈得上培养出了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2.综合性与全面性

高师音乐教育的综合性是与全面性相辅相成的,综合性是相对于音乐教育与其他艺术门类和教育形式而言的,全面性是相对于音乐教育面对的受教育者而言的。高师音乐教育的综合性主要体现为音乐教育不能关起门来只重视片面地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而忽视其他艺术门类及教育形式的促进作用。尽管每一门艺术各自的表现方式和阐述语言各不相同,但涵盖各大门类的艺术理念则是相通的。音乐教育如果不借鉴其他人文艺术教育形式,不向学生传达普遍的人文关怀和艺术的普遍真理,是很难培养出真正的歌唱家、作曲家和音乐大师的。

高师音乐教育的全面性主要体现为艺术素质教育应为每一个学生的素质提高服务,首先是为了塑造人,而不是仅仅是为了培养艺术天才。素质教育的实施使艺术教育的任务更加明确,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根本的区别。音乐教育应面向每一个受教育者。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把这种思想贯彻到教学中去。这对从事基础音乐教学的教师树立全面教育的观念是非常重要的,对当下我国音乐教育片面追求教育的功利与实效的现象也是一个有益的匡正。

3.创新性与实践性

教育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它是当今教育研究及深化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热点话题之一。高师音乐教育首先就面临着创新性人才的培养问题。创新性的基础音乐教育人才应该在具有扎实的专业功底的同时具备充足的教育教学技能,能妥善处理教学与专业之间的不同需求,在日常教学中懂得融会贯通,还能创造性地将审美教育、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渗透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与之相对应,高师音乐教育要大力倡导创新教育,积极主动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水平,并让他们掌握实际本领,以适应日益发展的中小学课堂教学形式。

同时,音乐学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高师音乐教育中,实践教学环节对于人才培养的意义十分重要。教学实践与教育实习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最为重要的两个实践环节。在日常的教学中,应该充分考虑到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自身的特殊性,多渠道地拓展实践教学,将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两个向度的实践环节联系起来综合考虑,统筹兼顾,强化实践教学,大力凸显实践教学在高师音乐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4.民族性与多元性

音乐教育是21世纪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基础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的音乐学科是在借鉴西方音乐教育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音乐教育界还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西方中心论”的观点,对我国本土的民族音乐教育还没有足够的重视。现今,随着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深化,各国优秀的文化成果相互碰撞交流,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正日益成为国际音乐教育发展的主流。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认同全世界音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是为音乐教育的民族化提供了一条全新的道路,音乐教育也日益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高师音乐教育要顺应这一历史潮流,要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接受由多种文化形成的音乐世界存在的事实,要让学生在学习和理解外来音乐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和发扬本土民族音乐文化,正确处理好外来音乐文化与本土音乐文化的关系。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小学音乐教育与高师音乐教育是联系在一起的,高师音乐教育为中小学音乐教育培养合格的师资,并直接影响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功能和效果[6]。反过来,中小学音乐教育又对高师音乐教育改革提出一定的要求,在客观上检验着高师音乐教育改革的成效。另外,高师音乐教育理念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的状况和水平。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中小学音乐教育自然要求高师音乐教育理念改革以素质教育提升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地。全面性、创新性、实践性、民族性等等要求其实都是素质性的某个方面的体现而已。音乐是文化的一部分,音乐学科是素质教育中的审美教育,是创造性教育。离开中小学音乐教育理念的改革,高师音乐教育改革不可能获得成功。

三、高师音乐教育内容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随着教育理念认知的发展,高师音乐教育需要对其构成的各子系统进行改革。这些子系统大致包括: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资源)、教学方法、实践环节(含教育实习)等几个方面,与之相配套的改革也从这几个方面进行。其中课程体系的改革(即课改)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即教改)是最为重要的两个环节。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高师音乐教育内容体系的改革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1.相关研究及现状

高师音乐教育总结的相关研究以马达先生所撰论文《20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发展概况》与《高师音乐教育50年发展与回顾》最具代表性,这些成果脉络清晰、梳理细致,为其他学者展开后续研究提供了详实充足的研究素材;这类研究多从当下音乐教育的实际出发,探讨高师音乐教育改革的可能性,并注重从教学环节提出改革的建议和方法[6]。

高师音乐教育的回顾与现状的研究是高师音乐教育内容体系改革的基本出发点,也是其改革的重要构成内容。只有对高师音乐教育的发展现状和水平进行分析调研之后,才可以真正得知我们需要对高师音乐教育哪些方面、哪些内容、哪些机制进行深入的学理分析,对哪些教育形式、哪些教学模块、哪些教学手段进行重新审视,从而找出需要努力的方向和改革的具体路径。高师音乐教育改革的先始工作应该是找出改革的目标和前进的方向。

2.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是进入21世纪以来高师音乐教育改革研究的重点。多数学者多从课程体系与课程设置方面展开研究。2007年,教育部开展的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试点工作,极大地推动了这一方面的研究工作。高师音乐课程体系的建设工作如火如荼地展开,相关研究的文章与著作数量也逐日增加[7]。课程是专业的核心构成内容,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形式。什么样的课程设置就体现什么样的时代要求。

高师音乐课程的设置长期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重技轻教”,二是“重技轻文”。前者主要体现在高师音乐教育课程在设置上主要借鉴专业音乐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片面强调了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忽视了为中小学培养合格师资的目标。具体表现在,教材教法课、教学指导、教育实习课、教学实践课等相关课程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教师和学生往往把这类课程视作专业学习的“鸡肋”,操作往往流于形式。培养的学生相当一部分不会组织课堂教学,不会安排教学环节,也很难调动中小学学生的学习热情。这种情况严重背离了高师音乐教育的既定目标,对我国的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是一个较大的障碍。我们应该在高师音乐教育中构建新的师范课程体系,通过替补、合并、增设等途径去进行师范课程的优化组合。第二种现象,即“重技轻文”现象是片面追求专业技能的后果。这一现象与音乐教育过分追求功利性密切相关,在很大程度上说,是当下影响包括音乐教育在内的艺术教育不能健康发展的重要诱因。高师音乐教育应该极力摒弃这种盲目短视的教育观念,倡导健康、积极的音乐教育新理念,从课程设置上重点加强人文类课程的学习和考核力度,把人文素质的提升方面的相关课程作为优先课程予以保障。

3.教学改革

高师音乐教育教改随着教育改革的启动而开展,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的改革研究一直是高师音乐教改的重心。学者和教师往往将课程改革和教改进行结合研究,当下教改研究论述最多,取得的成果在所有的研究领域中是最大的。首先是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变革。旧有高师音乐教育方法是几十年延续下来的、比较单一的教育方法,它限制了教育观念、教育目标、教育管理和教育内容的创新。我们现在可以采用现代科技如多媒体技术来为高师音乐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服务。多媒体技术在高师音乐课程中的广泛使用可使课程教学变得更加形象、生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和学习热情。在具体教学方法的采用上可以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参与者,不再进行填鸭式的教学,而是采用一种更为主动、开放的交流方式实现教学的双向互动。

其次是教学模式的革新。除基础理论课程外,传统的音乐专业教育大多数技能课多采用“一对一”式的教学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新的时代潮流。高师音乐教学模式改革的重点是采取复合型教学模式,即采用集体课、小组课、个别课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其好处首先在于这种教学模式与普通学校的授课形式接近,学生较容易接受这种模式。另外,集体课和小组课可以更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参与度,老师可以运用启发式教学和组织课堂研讨的方法,调动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主动地去讨论问题、解决问题,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最后是教学内容的革新。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的最为直接载体和工具。音乐教育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不仅仅体现在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革新,教学内容也应该与时俱进,根据时代发展的特点和社会发展的趋势,适时对教学内容进行增删、整合和调整,在保留经典、延续传统的基础上增加富有时代气息、反映时代风貌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变革要通过对高师音乐教育使用的教材改革来实现。教材内容的选择、教材编写的观念要有一定的时代倾向性,在进行传统艺术教育的同时根据时代发展要求对高师音乐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选择和剔除,以体现时代特有的价值观念和美学观念。

四、结 论

高师音乐教育改革要遵循的路线应该是“教育改革—音乐教育改革—高师音乐教育改革”,多联系课堂教学实际分析解决高师音乐教育中存在问题。高师音乐教育理念认知应该要有明确的目标,要对音乐教育理念进行系统的梳理,内容体系改革不仅要侧重于音乐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方面,还应该运用综合、立体的视野来进一步完善系统化的改革方法,从宏观上认识高师音乐教育理念发展趋势,准确把握高师音乐教育发展构架。

笔者以为,高师音乐教育作为实施美育的重要渠道,对高师音乐教育理念的准确把握和认知是首先应当解决的根本性问题;其次,作为学校教育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既具有学校教育的共性,又独具个性。我们应该立足于高师音乐教育的实际,着眼改革的特殊性研究,在建设音乐学科的同时突出术科性,在强化专业建设的同时突出师范性,真正实现学科性与术科性、专业性与师范性的统一。在内容体系建设方面,我们也应建立一个综合、多元、立体的研究体系,尽可能囊括高师音乐教育研究的各个环节,注重研究新动态与新倾向,力求实现高师音乐教育改革的新突破。

[1]教育部.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EB/OL].(2002年7月25日)(2010-12-09).http://www.moe.gov.cn/

[2]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EB/OL].(2004-12-29)(2010-12-10).http://www.moe.gov.cn/

[3]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必修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2006-11-29).(2010-12-10).http://www.moe.gov.cn/

[5]王耀华.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与高师音乐教育改革[J].音乐研究,2002,(1):18-19.

[6]刘镇枉,喻意志.中国高师音乐教育发展概况及其展望[J].云梦学刊,2001,(1):35-37.

[7]李得隆.高师音乐教育学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Reform and Practice of Music Educational Philosophy in Normal Colleges

GAN Qin
(School of Music,Anqing Normal University,Anqing 246133,China)

Music education reform in normal colleges has made great progress,however,there are still some inadequacies including the unclearness of music educational philosophy,the inaccurate orientation in discipline and profession development and the imperfect content system.In regard to these problems,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factors that restrict the development of music education reform in normal colleges,the natur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usic educational philosophy,and the main components in the content system of music education.And some suggestions for future development of music education in normal colleges are put forward.

music education in normal college;educational philosophy;content system;education reform

G633.951

A

1008-3634(2011)06-0080-06

2011-02-22

甘 琴(1979-),女,安徽安庆人,讲师。

(责任编辑 张和平)

猜你喜欢
高师课程体系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对高师钢琴教学模式创新问题的思考
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的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之思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论高师复调课“微格教学”的可行性——柯达伊多声音乐教育思想指导下的高师复调课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