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网膜下腔出血护理体会

2011-04-08 23:05杨艳芳谢春艳
河北医药 2011年17期
关键词:性溃疡蛛网膜卧床

杨艳芳 谢春艳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系由于脑表面或实质血管发生病变、破裂而使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1]。最常见的病因为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SAH起病急骤,再出血率高、并发症多、病死率高。我院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共收治SAH患者30例,经积极的护理干预,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30例,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29~75岁,平均年龄45岁。诊断依据:(1)突发性剧烈头痛、呕吐和脑膜刺激征;(2)CT检查:蛛网膜下腔出血;(3)脑脊液检查呈血性。其中,动脉瘤24例,动静脉畸形1例,烟雾病1例,原因不明4例。

1.2 方法 住院期间均给予绝对卧床,甘露醇、呋塞米等脱水降颅压治疗,并给予具有抗纤溶作用的止血药物6-氨基己酸降低再出血率,静脉滴注尼莫地平防治SAH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常规给予腰穿+脑脊液置换术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

2 结果

28例住院期间未再出血,治疗好转出院。2例住院期间再次出血,其中1例死亡,1例痊愈出院。2例再出血患者中1例因情绪激动导致,另1例因用力大便所致;再出血发生时间:1例在发病后1周内,另1例在3~4周内。住院期间,1例并发应激性溃疡,1例并发肺部感染,2例并发癫痫发作。

3 护理

3.1 心理护理 由于患者起病急骤,并需要绝对卧床休息4周以上,导致其心理压力增大,患者常出现烦躁不安,紧张焦虑等表现,这种情况常加重脑血管痉挛,导致再出血的比率增大。因此,做好心理护理对促进患者的康复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护士要耐心的向患者解释病情,消除紧张和疑虑,使患者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3.2 疾病护理 蛛网膜下腔出血起病急,病情危重,再发率较高,随时可能发生各种并发症危及生命,因此要根据患者病情随时观察生命体征。急性期要进行24 h心电、血压、呼吸和血氧饱和度的监护,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瞳孔、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等情况,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如剧烈头痛、频繁呕吐、血压升高、意识障碍加深等,提示再次出血或者脑疝发生等情况的指征,应及时向医生报告,组织抢救。同时,SAH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4~6周,卧床休息期间禁止坐起、淋浴、下床活动,同时向患者及家属反复强调绝对卧床的重要性,并在床边挂醒目的警示牌:绝对卧床休息[2]。并要保持病房安静,保持情绪稳定,减少探视,减少脑血管痉挛或者再次出血的发生。

3.3 消化道护理 患者的饮食结构直接关系到疾病的预后,以清淡、易消化、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素饮食为宜,多食蔬菜和水果,戒烟酒,有恶心呕吐者,应少食多餐,呕吐比较严重者应暂禁食,必要时可静脉补充营养。另外,保持大便通畅至关重要。由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要求绝对卧床,一则由于习惯的改变,二则由于卧床后肠蠕动的减慢,部分患者出现排便困难,故应根据病情经常翻身,促进肠蠕动,排便困难时给予开塞露或缓泻剂通便,千万不可用力排便。消化功能障碍者,再出血和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3.4 并发症的观察及预防 动脉瘤再出血及脑血管痉挛是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致残、致死率高[3]。SAH后1个月内再出血的危险性最大,2周内发生率为54% ~80%,近期再发病的病死率为40% ~46%,明显高于SAH病死率的25%[4]。因此做好各种防护措施尤其重要。

3.4.1 肺部感染的护理:约15%的SAH患者在病程过程中合并肺部感染,应用抗生素的同时,需要及时吸出口咽部分泌物及吸痰,患者采取侧卧位,以利于呼吸道及口腔分泌物排出,痰多且黏稠不易咳出者应给予雾化吸入,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剧烈咳嗽引起血压及颅内压升高,诱发再出血等危急情况。

3.4.2 应激性溃疡的护理:SAH并发应激性溃疡病死率较高,一旦出现,患者会出现恐惧、紧张、烦躁不安,情绪波动大,易诱发SAH的脑血管痉挛和再出血,故应密切观察呕吐物及大便的颜色和性质,加强护理,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处理。针对已经出现应激性溃疡的患者,要配合医生紧急处理,耐心宣教。

3.4.3 癫痫的护理:SAH并发癫痫的发生率6.2% ~24.6%,而本组为6.6%。癫痫发作时,立即将患者平卧,防止跌伤或伤人,解开衣领,头偏向一侧;迅速清除口腔和呼吸道分泌物或呕吐物,必要时给予吸痰,防止误吸导致窒息或吸入性肺炎;防止患者头部撞击,尽量避免原出血处因头部震荡产生再出血;牙关紧闭者,用裹有纱布的压舌板或牙套置于齿间,以防唇、舌咬伤,同时防止舌头后坠堵塞气管而引起窒息;迅速给氧,改善脑组织缺氧,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切开。

3.5 出院指导 出院指导对预防SAH再出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行手术根治者或不宜行手术治疗者,出院前应指导患者及家属了解SAH的常见病因和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告知出院后,要有合理的生活方式,包括注意保持情绪稳定,保证睡眠质量,避免剧烈活动和重体力劳动。合理饮食,保持大便通畅,戒烟酒,对于已有的高危因素如高血压,需要按时口服降压药物,定期检测血压,对于由于脑血管痉挛或者再出血等出现了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需要加强康复期肢体功能训练,最大限度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 史玉泉主编.实用神经病学.第1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649.

2 薛相芝.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体会.实用医技杂志,2008,15:4481-4482.

3 徐树平.蛛网膜下腔出血203例首发症状分析.中国基层医药,2009,16:1857.

4 代淑敏.蛛网膜下腔出血再发预防与护理.齐鲁护理杂志,2010,16:78-79.

猜你喜欢
性溃疡蛛网膜卧床
家有卧床老人,如何预防压疮
牛繁殖、饲养、卧床精细管理七法
改良序贯法测定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中的半数有效剂量
保胎之纠结——绝对卧床还是适当运动
一次性营养袋在卧床患者洗头中的巧用
复合手术救治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体会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观察与护理
16排螺旋 CT 诊断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应用分析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的预防与治疗
ICU病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与应激性溃疡的预防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