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课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2011-04-09 14:13赵玉萍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教学内容

赵玉萍

(宁夏师范学院医学院,宁夏固原 756000)

生物化学课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赵玉萍

(宁夏师范学院医学院,宁夏固原 756000)

对《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课程体系、不同生源、教学方法、作业习题、实验教学、考试考核等方面,来对我院《生物化学》课程进行探索性改革和建设。

生物化学;教学现状;发展对策

21世纪是生物科学高速发展的时期,生物工程技术使人类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给社会生产带来了重大革新,而这些变化都离不开生物化学学科的发展。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成为推动现代生命科学和医学发展的领头学科和主要推动力。目前,《生物化学》不仅是医学类专业的主干课程,而且也成为农、林、环境、工程技术等专业必不可少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特别是在许多前沿的交叉学科如生理学、微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临床医学、生物工程等中占有特别重要的位置[1-2]。

宁夏师范学院为“本、专科教育并存,师范、非师范教育(医学专业为专科层次)兼容的”发展性综合院校。生物化学是重要的生物学学科之一,也是重要的基础医学学科,当今已成为生命科学领域的重要前沿学科[2]。在生物科学中体现基础理论作用(学习后续课程的基础)、实践动手作用(基本实验技能的培训)、生物思想作用(生化的角度看生命现象)。为了能更好地发挥《生物化学》在该院专业设置和课程发展中的作用,适应医学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新形势,根据医学专科生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及时对课程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总结,调整并找准课程发展的方向和侧重点,促进一个符合该院自身发展、整体优化的《生物化学》课程体系的建立[3]。

1 教学现状分析

笔者从1986年开始担任《生物化学》课程的理论与实验教学,经过二十多年的教学摸索与总结,对本课程的教学现状分析如下。

1.1 部分同学对本课程的畏难情绪致使被动学习

学期授课结束后,教师对授课学生做了调查,多数学生认为生物化学的内容知识点繁多、复杂,同时概念抽象。学科知识的抽象性不仅增加了教师对本课程的重点与难点的讲解难度,而且也增加了学生掌握本课程重点与难点的难度,导致许多同学在刚接触本课程时就产生畏难惧怕心理,尤其是近几年招收护理专业的学生文科生几乎占一半,由于文理分科,致使文科生生物和化学知识薄弱。因此,教师首先应认真探讨怎样优化课程教学内容、采取怎样合适的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尽快消除学生的惧怕心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使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从而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效果。

1.2 学生对课程内容系统整体性认识不足 《生物化学》研究的是生物体内物质与代谢,注重的是生物体的整体性,物质反应过程的系统性与连贯性。该院《生物化学》一般在专科一年级第二学期开设,此时,学生已有一定的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基础,但尚未建立生命现象与其化学本质的联系,也缺乏建立生物大分子结构、代谢和功能之间联系的思维方式,而这正是《生物化学》课程的精髓[4]。本课程教材内容的编排一般都是由静态到动态,从静到动的过程,静是基础即结构,动是拓展即功能,功能以结构为基础才能体现生命活动的复杂性、整体性和准确性。但同学们往往对构成生物体的四大生物分子(糖、脂、蛋白质、核酸)在新陈代谢中的系统整体性认识不足,这就要求同学们要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1.3 实验教学实践性、科研性不强 实验教学的目的是促进理论教学,培养和加强学生实验技能,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从而为以后专业课学习及生产科研工作打下基础。但由于学生对实验的意义认识不够,老师对培养学生参加科研课题的意识不强,同时因实验仪器配备不足、试剂缺乏、没开设开放性或自选性实验,使得实验教学过程中实践性、科研性不够。

1.4 学时少,内容多 不同专业生物化学教学课时(包括实验)一般为36~72学时。由于生物化学是不断发展和创新的科学,其内容多、涉及的范围广,要用较短的时间从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教授大量的生物化学知识,并使同学理解和掌握,是较为困难的。因此很大程度上只能满足一些章节的理论课教学和部分验课教学,这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寻找合理有效的教学内容和方式。

2 发展对策研究

在借鉴国内课程体系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根据该校实际和教学大纲的规定以及学院对课程建设的要求,拟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课程体系、不同生源、教学方法、作业习题、实验教学、考试考核等方面,来推进该院《生物化学》课程建设的发展。

2.1 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 教学理念指导着教学活动,所以教师应注重自身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生物化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实用性很强的技术型学科,为了让《生物化学》的教学适应目前及未来学科发展的趋势,在教学中应体现“综合化与融合化、基础理论与学科前沿、学习能力与研究能力、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技术”共存并发展的教育理念。在授课时,要体现生物化学学科与基础学科间的水平综合和融合,与应用学科间的纵向综合和融合;要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基本理论与实验技术,并了解学科发展的前沿知识与高新技术;要把传统的注

重传授知识转变对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和研究未知领域能力的培养;要将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方法在不同的教学情景中进行有机合理的结合[5]。

2.2 教学内容与不同生源的教学 教材的选定、大纲的设置、构建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立体化”的课程体系,必须同时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使体系与内容统一协调、整体优化。对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优化要以“注重基础、紧扣专业”为指导原则,在强调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养的基础上,不同专业之间要突出教学内容及教学侧重点的差异,同时要注意加强不同专业之间、相关课程之间的联系,重视前沿知识和交叉学科知识的渗透,即要做到“强调基础、突出主干、加深程度、加宽范围”[2,6];对不同层次的文理科学生,采取文理分班教学、文理学生自由组合小组讨论式学习以及个别辅导教学等。

2.3 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学方法是指为达到教学目的和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途径与方法。教学方法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与教学任务的完成效果。教学方法的改革不应只停留在哪一种方法的精益求精上,而是要重视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多样化并能在不同教学情景中进行合理的匹配,目的是要充分体现学生主导、主体的地位,探索互动式与学生自主式教学模式,激发并强化学习动机,促进主动学习,以求达到整个教学过程的总体优化。

2.4 作业习题的建设与改革 以学生巩固知识、继续深造的需要为目的,汇编适合我院专业设置的习题集或试题库;改革习题的形式,鼓励学生课外自找资料,对病例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难题进行深人剖析;建设本课程的“小专题库”,鼓励学生撰写小论文,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的创新思维能力。

2.5 实验教学的改革

2.5.1 学生主动参与准备实验 对大纲要求掌握的实验实施教学目标教学法进行实验教学,通过实验不但让学生掌握实验操作技能,而且使学生从中学习实验的基本准备过程,为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实验基础。

2.5.2 考核采取笔试与实验技能考试相结合 对实验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内容采取笔试,对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和专业技术采取技能考试。这样,既能调动学生进行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能真正达到提高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目的[7]。

2.5.3 提高实验教学的实践性和科研性 实验教学改革的核心是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8]。以端正学生实验态度、培养学生实验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科研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为目标,有效利用有限的实验课时,掌握基本实验内容、原理和技术。适当增加自选性、设计性、综合性的实验,减少验证性实验,促进教学与科研的相长。条件许可时,让学生参加到教师的科研课题中来,进一步提高动手、思维、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实验教学的实践性和科研性。

2.6 考试考核内容和方法的改革 注重考试环节与教学环节相结合,设置多元化的考核成分,使本课程考试考核分散于教学全程:平时成绩(作业、习题—实验原理、技能、报告)—实验考核—闭卷理论考试—课程总成绩,这样既考察了学生对基本内容、基本技能的掌握,又考察了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3 结语

根据国家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结合该院的办学定位,以培养既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又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生物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去解决实际生物化学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实现医学专科实用型人才的目标,努力提高《生物化学》课程教与学的效果、促进与其他前沿学科的融会贯通,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课程建设中,突出生物化学“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适用性”[1]的特点,通过不断地探索和改革,希望能把《生物化学》建设成一门教学内容优化、授课艺术多样化、教学质量先进化、教学实验实践化、考试模式合理化的优秀课程。

[1] 贾弘禔.生物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2] 潘文干.生物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3] 胡晓倩,胡 斌,毕淑峰.《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黄山学院学报,2007,9(3):155-156

[4] 欧阳立明,欧 伶.生物化学教学的战略和战术[J].微生物学通报2006,33(2):180-183.

[5] 尹幼明.生物化学教学理念的更新[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4,14(20):155一156.

[6] 田亚平.《生物化学》教学与课程建设之体会[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5,25(1):87-90

[7] 李淑萍.《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内容和体系改革与实践[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3,19(2):142一143.

[8] 郭彩华,吴永沛,杨过亮.提高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探讨[J].集美大学学报,2005,6(1):92-96.

[责任编校:李宜培]

R 34

B

1008-9276(2011)01-0116-03

2010-11-10

赵玉萍(1963-),女,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人,本科,副教授,从事基础医学教学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教学内容
生物化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效果分析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习得性无助感与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研究
网络教学在高职高专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