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模糊语在奥巴马就职演说中的语用功能

2011-04-11 08:32任佳佳郝会肖
关键词:隐喻奥巴马民众

任佳佳,郝会肖

(1.昆明理工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云南昆明650500;2.西南林业大学外国语学院,云南昆明650224)

模糊语的研究具有跨学科性,涉及哲学、心理学、社会语言学、语用学、认知语言学、语义学等领域。同时,它在生活中也随处可见,说明模糊语是客观存在的。它的使用不仅不会影响人们的正常交际,相反它还具有独特的语用功能:使语言表达更加灵活、得体,增强表达的力度。

一、模糊语概述

早在古希腊时期,“模糊”现象就已经受到人们的关注。古希腊哲学家欧布里德(Eubulides)提出的“麦堆悖论”说明了像“堆”这样的模糊概念是无法精确地用语言去描述的。1965年,美国控制论专家扎德(L.A.Zadeh)在其论文《模糊集》中正式提出了“模糊理论”,对模糊现象的研究才真正成为一门科学[1]。他认为,在现实物质世界中遇到的客体通常没有精确的界限。自此以后,模糊理论被运用到各个学科领域,如模糊逻辑学、模糊数学等,模糊语言学也随之应运而生。19世纪末期,西方哲学家们开始从语言哲学的角度出发去探讨语言的模糊性。1979年之后,中国的学者也开始对模糊语的研究产生兴趣。伍铁平是中国第一位从事模糊语研究的语言学家,他把模糊语定义为表达外延不明确的概念的语言[2](P21)。例如,“晴天”、“多云”与“阴天”,“红”、“粉红”与“橘黄”,“美”与“丑”,“高”与“低”,“快”与“慢”,“还好”等。这种模糊语是传统意义上的边界情形模糊的词语。而从语用学的视角可以发现,在现实生活的语境中,人们往往为了达到特定的交际目的而有意地使用模糊语言,比如采用隐喻、委婉、讽刺等模糊修辞。与语言的精确性一样,模糊性也是自然语言的基本属性之一,在语言交际中有着重要的语用功能。

总统就职演说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交际方式,同样需要用模糊语言去实现表达总统的意图、向公众传递信息和说服听众等目的。模糊词语及模糊修辞客观存在于总统就职演说中。正如托马斯(Thomas J.)所说:“模糊的语言和闪烁的托词最能表达出政客们的真实意图”(Politicians often find their aim s best severed by being vague and evasive)[3](P112)。由此可见,模糊语在奥巴马总统就职演说中的存在是合理且必要的。

二、模糊语在奥巴马就职演说中的主要表现形式

通过分析和研究奥巴马的总统就职演说,发现模糊语主要运用于以下3个层面,即模糊词汇、模糊限制语和模糊修辞。

(一)模糊词汇

模糊词汇是模糊现象存在的主要载体。在奥巴马的就职演说中有很多的模糊词语,首先包括一些具有抽象意义的模糊名词,如:和平(peace)、贡献(contribution)、慷慨、宽容(generosity)、合作(cooperation)、理想(deals)、自由(libertyf reedom),权利平等(equal rights)、利益(interests)等,这些词语都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其次包括一些外延不精确的模糊形容词,如表示程度的形容词:small,big,full,long,short,表示特性的形容词:good,ill,bad,serious,political,以及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等;同时,还包括表示程度的副词,如 greatly、fully、deep ly等。此外,还有表示“改变”意义的模糊动词,如:改革(refo rm)、创造(create)、建造(build)、修复(restore)、繁荣(flourish)、塑造(shape)等。

(二)模糊限制语

模糊限制语是用来避免绝对性陈述的一种语言策略。这一概念由莱考夫(Lakoff)首先提出,他认为模糊限制语是能够使一些事物变得模糊或者不太模糊的词语或短语,用来暗指说话者对自己所提及的信息不是完全忠实的[4](P183-228)。在奥巴马的就职演说中,模糊限制语主要以一些情态动词形式出现的:表示“建议”的情态动词,如:w ill(出现 24次)、can(出现 24 次)、must(出现 8 次)、shall(出现 3次);表示“减弱或缓和语气”的情态动词,如:may(出现 3 次)、might(出现 2 次)、could(出现 1 次)。此外,还有表示“程度、量和时间频率”的副词短语作限制语 ,如 :no less,every so often,time and again,once more,asmuch as等;以及引言性短语作限制语,如:We believe that…,we know that…,w e p ledge to…,we say we can…,I say to you that…,we remember…等。模糊限制语在奥巴马就职演说中的广泛使用,有效地修正和调节了演说中精确语言所造成的绝对性和武断性,从而使其表述更加自由、灵活,更具有可接受性。

(三)模糊修辞

黎千驹把模糊修辞定义为:“通过研究言语交际活动中模糊语言材料来表达意旨,交流思想,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方法”[5](P3)。奥巴马的就职演说中采用了很多模糊修辞来实现其意图和目的,其中以隐喻的使用居多。隐喻是人类认知的一种方式,能立竿见影地表达人类的行为、思维和观点。因此,在奥巴马的就职演说中,隐喻的使用能把深邃的政治问题转化为人们熟识的或容易理解的事物、情形,从而有利于宣扬其政治思想和治国策略,鼓舞公众,并赢得支持。

研究发现在奥巴马的就职演说中,隐喻主要通过对“建筑和路程”的结构性类比及“政府和国家”的拟人化加以实现。在前者中,社会、国家或者任何有价值的行动被比作建筑,如:“…but to lay a new foundation for grow th,Our economy is badly weakened”;在社会发展的路程中,美国人民是旅行者,他们的最终目标是促进社会或国家发展。同时在这个行程中,他们会遇到各种困难,“This is the journey we continue today w ho have carried us up the long,…rugged path towards p rosperity and freedom …”。后者中,政府和国家被拟人化,没有生命的事物和抽象的概念借以人类熟识的行为方式表达出来,更加形象有力地阐述了总统及其领导团队的政治观点和意图,如:“…governments w ho are w atching today,…know that America is a friend of each nation and every man…”等。

三、模糊语在奥巴马就职演说中的语用功能

在总统的就职演说中,要求语言准确、恰当、清晰,而在奥巴马的就职演说中,模糊词汇、模糊限制语和模糊修辞的运用与此并不矛盾。政治修辞中普遍存在着模糊现象[6](P14)。它们能在总统就职演说这一特殊语境中发挥多种语用功能,从而使演说更得体、礼貌,达到特定的交际目的。

(一)增强表达性

在奥巴马的就职演说中,模糊限制语和模糊修辞的使用增强了表达的力度。例如,在“In reaffirming the greatness of our nation,w e understand that greatness is never a given. It must be earned”。这个句子中,奥巴马欲向公众说明国家的强大从来不是依靠别人的,而是通过自身努力争取来的。情态动词“m ust”作为模糊限制语,有效地表达了奥巴马的交际目的,即呼吁美国公众在他的领导下共同奋斗。

在句子“Starting today,w e m ust pick ourselves up,dust ourselves off,and begin again the wo rk of remaking America”中,奥巴马通过运用模糊语,又一次理想地把自己的政治观点——在他的领导下发生“改变”,灌输给了公众。这样,奥巴马就职演说的力度得到了提升,同时也更容易得到广大民众接受和认可。

在有关“路程”的隐喻中,奥巴马力图进一步向美国人民表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道路是艰难且漫长的,只有他们清楚认识到前途可能会遇到的严峻挑战,他们才能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找出适合的解决方案。例如在“Our journey has never been one of short-cuts or settling for less.…the long rugged path towards p rosperity and freedom”这个隐喻中,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过程被比作“journey”(路程),“long rugged path”则说明达到这个最终目标还需要很长时间,还会遇到很多不可避免的困难和障碍,这就要求美国民众能够更加地勤奋、勇敢、坚强,团结一心地担负起这个重任。同时“our”的使用使美国人感到在这一路途中的奋斗都是值得并有意义的,因为那是他们共同的事业,成功不仅仅属于政府也属于美国公众。另外,在“on our ability to extend oppo rtunity to every w illing heart-not out of charity,but because it is the surest route to our common good,and we w ill act-not only to create new jobs,but to lay a new foundation fo r grow th”中 ,两个隐喻“surest route”和“new foundation”的使用给予了美国民众信心;“our common good”使民众有了认同感;“we w ill act”进一步激起了民众的情感,激励他们积极行动起来。

(二)显示威胁

在奥巴马的就职演说中,政治模糊语的另一个语用功能是威胁。如在“Today I say to you that the challenges w e face are real.They are serious and they aremany”一句中,威胁之意被间接表达出来。奥巴马想表明美国和美国人民面临的挑战是的的确确的,这些挑战非同小可并且有很多。而具体是什么挑战,公众却无所知,这就给他们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去推测。在句子“each day brings further evidence that the ways we use energy strengthen our adversaries and threaten our p lanet”中 ,短语“further evidence”被奥巴马有意使用 ,同样也具有表示威胁的语用功能。他使用这些模糊语旨在警醒民众要谨慎地应对即将面临的挑战,让民众有一种危机感和紧迫感。

(三)表达权威和礼貌

在政治演说中,演说者希望自己能受到尊重,自己的决策能受到公众的欣赏和认同,因此他们不得不借助模糊语提供更多的决策,给自己留有余地,或者使用委婉语使听众的情感不受伤害。在这类演说中,委婉语一般用来掩盖残酷的事实或者是对一个群体更佳的称呼。使用委婉语最重要的原因是表示礼貌或者是考虑到面子问题。政治家是有权威的一个社会阶级,他们希望通过言辞来驾驭民众的情感和看法,以保持自己的权威和面子。如奥巴马在演讲中说到:“And so to all other peop les and governmentsw ho are w atching today,from the grandest capitals to the small village w here my father was born:know that America is a friend of each nation and every man,woman and child w ho seeks a future of peace and dignity,and that w e are ready to lead oncemore.”这个句子中他使用了模糊限制语“know that”,暗示出了一种“优越”或者“权威”,同时又出于礼貌使用了“America is a friend of”(美国是……的朋友)这样的句子。很显然,奥巴马把任何追求和平及维护尊严的国家和人民都视为朋友,从而拉近了自身与听众的距离。接下来奥巴马又说到“and that we are ready to lead once more”,他在呼吁广大的听众能理解并接受美国的领导,“once more”再次增强了总统演说的权威。在句子“To those w ho cling to power through corrup tion and deceit and the silencing of dissent,know that you are on the w rong side of history;but that we w ill extend a hand if you are w illing to unclench your fist”中,这些模糊语的使用同样有着异曲同工之效。

(四)创建美好愿景

在奥巴马的就职演说中,具有“改造”或“改变”意义的模糊动词、具有抽象意义的名词和一些模糊形容词的语用功能是创造人们所期望的美好愿景,以达到说服公众的目的。如在“We w ill act-no t only to create new jobs,but to lay a new foundation fo r grow th.We w ill build the roads and bridges,the electric grids and digital lines that feed our commerce and bind us together.We w ill resto re science to its rightful p lace…”一句中,出现了很多表示“改变”的模糊动词:create、lay a new foundation、build、resto re等,并且这些词在演说中的其他地方也被使用了很多次。“We w ill”的使用表明奥巴马又一次许下诺言,即在他作为新一任总统的领导下,新的政府政策和管理手段都会用于改进民众的生活现状:就业机会会更多、发展空间会更大、交通会更顺畅、科学会向更有利的方向发展等。虽然奥巴马刚上任,他已经把一幅未来的蓝图勾勒在美国人民的眼前。模糊语的合理运用为奥巴马创造了良好的形象,他的言辞因此更易于被民众所接受。

此外,奥巴马的就职演说中充满了含有“平等”、“自由”、“和平”和“幸福”等抽象意义的模糊名词和形容词,这也是政治演说的一个重要特征。这些模糊语的使用在描绘美好愿景的同时,也为总统赢得了信任。如在句子“the God-given p romise that all are equal,all are free,and all deserve a chance to pursue their fullmeasure of happiness”中,“equal”、“f ree”、“happiness”并没有传递具体的意义。在就职演说中,这些词往往伴随着“p romise”(承诺、诺言)和“ideal”(理想)之类的词汇出现,体现了总统就职演说辞的风格,即许诺。此句中使用的“God-given p romise”表示奥巴马以上帝为名许下诺言,并号召人民为一些美好的目标和理想而奋斗。但这些目标又不是非常明确,总统不必为此承担确切的责任。这句话告知民众,总统会带领人民为美好的愿景而努力。总之,模糊语的使用增强了演说辞的说服力。

模糊语存在于各种文体之中,而在政治文本的显著特征之一就是使用模糊或闪避的语言来达到特殊的政治目的。在奥巴马的就职演说中,模糊语的灵活运用使其演说的内容得到了更有效的修正和调节,使其表达更加的准确和灵活,从而帮助更好地实现其意图,顺利地与公众进行沟通。

[1] Zadeh,L A.Fuzzy sets[J].Info rmation and Control,1965,(8):338-353.

[2] 伍铁平.模糊语言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3] Thomas J.Meaning in Interaction:An Introduction to Pragmatics[M].New Yo rk:Addison-Wesley Longman Inc,1995.

[4] Lakoff G.Hedges:A Study in M eaning Criteria and the Logic of Fuzzy Concep ts[A].Papers from the English Regional Meeting[C].Chicago:Chicago Linguistic Society,1972.

[5] 黎千驹.模糊语义学导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6] 庞建荣.模糊修辞的语用分析——政治文本的语例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隐喻奥巴马民众
兑现“将青瓦台还给民众”的承诺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活的隐喻》
奥巴马一家的总统假期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十八届三中全会民众怎么看?
德里达论隐喻与摹拟
奥巴马巧为三人解围
胡主席一弯腰 感动亿万民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