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师爷,逝去的神灵

2011-04-23 09:04王彬
读者欣赏 2011年3期
关键词:祖师崇拜

王彬

“百工技艺,各祀一神为祖。”所以古人有“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祖师爷”的说法。

与古时的三百六十行相比,现今社会分工更为细致、行业更加多样,社会生活和从业特征已经发生了革命性的转变。因此,祖师爷这个曾经被众生敬拜、高高在上的神灵,已经淡出了人们的生活,成为渐行渐远的民族记忆。

祖师爷的起源

祖师爷又称祖师神,是被当做行业祖师崇拜的行业神。远在社会分工和行业产生之前,神灵崇拜就产生了。但由于当时没有行业,也就没有祖师爷崇拜。因此,要追溯祖师爷的起源,还得从百工说起。

《周礼·考工记》中讲:“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百工之事,皆圣人作也。”百工是人类社会第二次大分工时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的,这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标志。当时一部分人可以自食其“技”,立身于世。于是,以技术为生,做一名手工业劳动者,成为许多人的愿望与理想。

但在统治者眼中,农业才是本,因此在整个漫长的古代社会,百工又属于社会下层。于是,各行各业为了生存发展,为了在社会上寻求一片立足之地,几乎无一例外地都十分注重寻根问祖,寻找本行业的“根”在哪里、源自何方。

更重要的是,宗族观念的盛行,导致人们往往通过家族、联姻、拜把子等形式来扩大自己的势力。这种意识反映在以技艺和力气为谋生手段的手工业者那里,就表现为对祖师爷的崇拜。这种对祖师爷的崇拜,不仅仅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地位和名声、得到神灵的佑助,更主要的是营造一个家族的意象。“这个意象由祖庙、祖像、传说和师傅、师兄弟、敬祖仪式构成,对内是加强行业团结、促进信息交流的重要方式,对外是彰显行业力量、展示行业结构的重要途径。各行业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以祖师爷为纽带,将同行团结起来,在困难的时候互相帮助,在遇到与其他社会成员冲突的时候互相支持、捧场。”这就促使祖师爷的地位越发崇高起来。

没有分工就没有祖师爷。社会分工越细,祖师爷的数目和种类也就越多。造纸术和豆腐没有发明以前,蔡伦和乐毅是不会成为祖师爷的;钟表匠祀利玛窦,只产生在传教士利玛窦于明代来华及西式钟表传入中国以后。特别是到了明清,各行各业大都供奉祖师,祖师崇拜达到了鼎盛。《阅微草堂笔记》中所谓“百工技艺,各祀一神为祖”,反映的主要是明清以来的祖师崇拜的情况。

这里要说明的是,从业者所信奉的祖师,是神灵崇拜的产物,因而不论所奉对象是否真的是行业开创者,只要是作为祖师加以崇拜的,就是祖师神。反之,虽然在历史上确有创业之功,但未被作为祖师加以崇拜,就不是祖师神。如扎彩业的真正祖师据说是唐代倡导悬灯结彩的致公禅师,但致公禅师并未被作为祖师受人崇拜,被当做祖师加以崇拜的是鲁班,因而扎彩业的祖师爷是鲁班而不是致公禅师。

祖师爷的确定

祖师,就其本来意义而言是指创业者。以这一标准衡量,在众多的祖师爷中,只有很少一部分可以称得上是真正的祖师,如蔡伦对于造纸业、孔子对于教育业等。绝大多数所谓祖师,实际上是人们虚构和附会出来的。

虽说神为人造,祖师爷也是从业者造出来的,但不管怎么虚构和附会,祖师爷的确定都是有一定根据和理由的。《阅微草堂笔记》中说:“娼族祀管仲,以女闾七百也;伶人祀唐玄宗,以梨园子弟也。”就是说,娼妓奉管仲为祖师,是根据管仲治齐,“以女闾七百”,佐军国之事;伶人奉唐明皇为祖师,是根据唐明皇曾教养梨园子弟。那么,祖师爷到底是怎么确定的呢?

一种行业崇拜某个祖师神,都有关于这个神的传说。这些传说往往以祖师爷为“核”,加上种种“事实”的佐证,如用“酒”字证明杜康发明酒的日期为酉月酉日(农历八月初一),力求使听者相信是真实的故事。最重要的是,传说中的祖师均有异样的智慧与奇异的经历。正是这种天赋与天机,使其掌握了行业的技术秘密,从而提高行业技术的珍希度。因此,祖师爷的确定并不是完全随意的,而需具备一定的条件。据著名民俗专家王作揖研究,祖师爷的确定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某种技艺的发明创造者。如鲁班发明了木工工具,为木匠祖师。二、对某一行业的形成有过重大贡献的人。如黄道婆改进纺织技术,被奉为纺织业的祖师。三、某位历史名人曾从事过某种行业。如张飞卖过肉,就成为屠宰业的祖师。四、某位神灵与某一行业有关。如男身女像的观音被化妆业奉为祖师。还有一些根本与行业没关系的神灵、名人也被某些行业奉为祖师,只是为了抬高本行业的身价、地位,如绸缎行奉关公为祖师、刻字行奉文昌帝君为祖师等。

由此我们得知,靴匠奉孙膑为祖师,是根据孙膑制鞋或“断足变靴头鱼”的传说;铁匠奉老君为祖师,是根据老君有八卦炉的传说;绦带业奉哪吒为祖师,是根据哪吒抽龙筋做绦带的神话;书坊业奉文昌帝君为祖师,是根据文昌在秦始皇焚书时曾保护书籍的传说;金银业奉丘处机为祖师,是根据丘处机做金丝嵌玉道冠的传说;玉器业奉白衣观音为祖师,是根据观音穿白衣、洁白如玉的特征;酱园业奉蔡邕、颜真卿(颜鲁公)为祖师,是根据二人的名号与“菜佣”、“盐卤”谐音;剃头业奉吕洞宾为祖师,是将传说中他那口斩黄龙的飞剑附会为剃刀;针线业奉刘海为祖师,是将刘海戏金蟾时“线过金钱眼”附会为穿针引线,进而附会为祖师……

有意思的是,在众多的祖师爷中,有的是一个行业供奉几个祖师爷(即一业多神),如各地染业同时奉梅福、葛洪,南方茶楼同时奉陆羽、卢仝,北京成衣业同时奉黄帝、伏羲、神农。有的则是几个行业共祀一个祖师爷(即多业一神),像鲁班被木匠、瓦匠、石匠、棚匠、扎彩匠、雕匠、竹篾匠等很多行业奉为祖师,黄帝被帽业、鞋业、成衣业、弹花业、丝织业、医药业等奉为祖师。多业祭一神,所根据的理由可能是一样的,如镖局、算命业奉伏羲为祖师皆根据伏羲作八卦之说;也可能是不同的,如鞋、帽、成衣、医药等业奉黄帝为祖师,是分别根据黄帝发明鞋、帽、衣裳、医药等传说。

祖师爷的衰亡

长期以来,各行业的技艺主要来源于师父的言传身教。俗语“师徒如父子”、“投师如投胎”,就是讲的这个道理。家境贫寒、无以为生的孩子想学门吃饭的技术,得先找到一位肯收你为徒的师傅。如果师傅答应,第一件事就是磕头拜师。

拜师仪式对师傅而言,有“添丁增口”之喜,也说明师傅有能耐;对徒弟而言,他获得了新群体的初步认同;对同行而言,他们又多了一位同伴,这意味着他们所从事的行当“有魅力”,从而增强了他们对本行当的信心并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因此,每个行业的拜师仪式都特别隆重,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会邀请尽可能多的人参加拜师仪式。

旧时唱大鼓的艺人在收徒时,先由收徒之人下帖,把本门中老、中、少三辈人都请来,屋中摆设供桌,奉祖师爷周庄王牌位,将弦子、鼓、醒木都摆在供桌之上。仪式开始,师傅要念一套赞词:“丝与竹来乃八音,三皇治世他为尊。师旷留下十六字,五音六律定君臣。位按那宫商角徵,后有文武弦两根。祖师留下文武艺,弟子学艺入了门。老祖留下为有室,虽然应手又称心。四海朋友把弦供,如要有艺论古今。”众人给祖师叩完头,新入门的徒弟当众给祖师爷磕头,同时还要念一首诗:“盘古辟地与开天,伏羲始有八卦传。坎水离火坤为地,震雷巽风艮为山。兑泽中央戊己土,八卦西北乾为天。白黑碧绿黄赤紫,行藏至引圣神仙。宝顶呈祥结瑞彩,香烟缭绕半空悬。庄王祖师上边坐,弟子进香到面前。”

在拜师时,祖师爷不但是不可或缺的符号,还是新人必须跪拜并用心感受的对象,也是行当中的同人要重温和感念的对象。尽管拜师仪式从形式上看似乎是人与人之间的事情,但在观念层面,行当中人都将此事归结到祖师爷那里,师父是代表祖师爷收徒或者替祖师爷收徒。

在此后的学艺过程中,师徒双方都借祖师之名来维持自己的地位和角色。过去,江湖艺人学艺挨打被认为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师父打徒弟的权力就来自于祖师爷。在某种意义上,不是师父要打徒弟,而是祖师爷要责罚徒弟,师父只是祖师爷的化身。即使经过数年艰苦学艺后得到师父认可准许出师了,祖师爷也一直存在于艺人的日常生活之中。通常,在拜师之后,徒弟家里要供上祖师爷的神像,以便祭拜。每到祖师爷诞辰,同行们也要到一起议事,交流经验和信息。同时,还要看戏、摆宴席,以联络同行间的感情。

虽然祖师崇拜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但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在对祖师爷的纪念、拜祭、赞颂中,各行业感受到个体与行业历史之间紧密的联系,从而对当下劳动的意义和自身的价值产生自尊与自信,产生了一种文化的自觉。每个人都逐渐认识到,自己的前面有祖师、师爷、师傅,身后也会有徒子徒孙,这是一条不断流动的长河,在自己身上集结了前辈的期望与后人的关注,自己的行为、工作均构成其中的一部分。这是一个人的历史归属感,这种归属感,使他产生对行业的忠诚。这对一个人来说,等于认清了自己的道路,获得了新的人生视野”。

然而,由于百工大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其工作环境是家庭式作坊或店铺,所以始终形不成规模,也谈不上社会化生产。另一方面,小农经济的单一性也注定百工只能进行简单重复的制作,服务于人们的衣食住行。因此,当手工业时代的东西逐渐被排挤掉,人们的神权意识逐渐淡化,旧式的信仰逐渐衰微,祖师爷崇拜也就随之衰亡了。

可以这么说,大机器生产摧毁了祖师爷的神圣,“钢铁巨人”无情地把他们留在了古代。千百年来,一个行当固有的师徒传承制度消失殆尽,人们关于传统社会特定行业生活和祖师爷的记忆几乎不可追寻。这就使本来带有神秘色彩的祖师爷更加陌生和离奇了。今天,我们只能从稀少的关于过去行业生活的描述、回忆中,大致勾勒出旧时日常生活中的祖师爷信仰的概况。

猜你喜欢
祖师崇拜
消失在法庭的邦博
第三回悟空遭驱逐
菩提祖师为何赶走孙悟空
神回复
偶像面面观
“在最坏时候,懂得笑,哭得出”Wywan笔下的祖师奶奶
张爱玲祖师奶奶的音乐世界
我的爸爸是超人
祖师爷从哪里来
我没有嫌弃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