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彩镀金:艺术业的祖师爷

2011-04-23 09:04任振声
读者欣赏 2011年3期
关键词:吕洞宾吴道子画匠

任振声

艺术无处不在,每一种职业、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语言、每一种形态都可拥有艺术的成分。文字、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任何可以表达美的行为或事物,皆属艺术。让我们重温一下艺术业的一些祖师爷。

吴道子:画匠祖师

“吴道子,画匠所供之神也。”河南许昌有吴道子庙,每年农历十月初四,画匠要到庙里进香,祭画圣老祖。据说,吴道子会在这一天回到人间接受香火,给画匠指点迷津。

有一个画工供奉吴道子的传说,颇能反映画工对吴道子的崇敬和求其佑助的心理。传说有个当了画瓷师傅的童子来到许昌吴道子庙,烧香跪拜后,便展开画稿,诚心默念:“祖师在上,弟子在下,弟子久仰祖师大名,今日终偿夙愿,实为平生幸事,弟子不揣冒昧,将拙作呈于祖师面前,敬请赐教。”蒙眬中,他看见吴道子从神座上飘然而下,指点他的画稿。童子正要与祖师搭话,发现原来是场梦,但从此童子的技艺大增。

吴道子之所以被画匠奉为祖师,是因他是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画家。在中国古代艺术史上,有三位艺术家被称做“圣人”:一位是被称为“书圣”的王羲之,一位是被称为“诗圣”的杜甫,第三位就是被誉为“画圣”的吴道子。吴道子活着的时候已名满天下,去世不到一百年即被张彦远尊为“画圣”。就连苏东坡也如此评价:“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书至于颜鲁公,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

吴道子是唐代著名的宫廷画家,擅长佛道人物画,尤长于壁画。虽《旧唐书》《新唐书》皆无传,唐代野史笔记却多载其作画的奇闻轶事:吴道子在景公寺画“地狱变相”后,“都人咸观,皆惧罪修缮,两市屠沽,鱼肉不售”;在大同殿画“嘉陵江三百里山水,一日而毕”;“画殿内五龙,鳞甲飞动,每欲大雨,即生烟雾”;画《裴旻将军舞剑图》,“飒然风起,为天下之壮观”;于僧舍画驴一头,僧房家具被踏破,僧知是道子之驴所为,求其涂却画处。

据说吴道子被奉为祖师,可是天子封的。传说唐明皇从骊山回宫后,一直觉得不舒服,持续将近一月。一天晚上,他梦见有两个鬼,一大一小。小的穿绛色衣犊鼻裤,光一只脚,悬挂一只鞋,拿着一把大纸扇,偷得杨贵妃的紫香囊及唐明皇的玉笛,绕殿奔跑;大鬼穿蓝裳,光袒一臂,双足着靴,捉住小鬼,刳他的眼睛,劈开小鬼吃了。明皇问大鬼:“你是何人?”大鬼奏道:“臣乃钟馗,即应武举未及第之进士。我誓为陛下除尽天下之妖孽。”明皇醒来后,觉得病顿时好了。于是召吴道子告诉他这个梦,并说:“卿试为朕照梦里的样子画出来吧。”吴道子奉旨后,恍若亲眼目睹钟馗之状,立即画完呈上。皇帝睁大眼睛看了半晌,说道:“你画得真像,难道是你和朕同时梦见的吗?”吴道子为讨得皇帝欢心,说道:“陛下日夜操劳,饮食不佳,病疾侵犯,自有镇邪之物出来保卫圣上。”明皇大悦,下令布告天下,将吴道子所画的钟馗像挂在各个衙门,以祛除鬼魅、肃清妖氛。此事传到民间,老百姓家中每到年底都在门上张贴此画,以驱鬼辟邪。而吴道子开始主管绘制长安、洛阳寺院的佛道壁画,还被封为画匠中的“活神仙”。传说自此以后,画匠们就尊吴道子为自己的祖师爷了。

吕洞宾:魔术祖师

中国魔术古称幻术,民间常称变戏法,近代始称魔术。旧时魔术艺人演出前,常这样自我介绍:“各行都有祖师爷,我们变戏法的祖师爷是吕洞宾。”

吕洞宾,历史上确有其人。唐京兆人,中举后曾任县令。黄巢起义后,他隐居终南山,传已得道成仙,号纯阳子,是八仙中的风流神仙。文献载,吕洞宾得道后“时降人间,化度有缘学仙之士,出入隐显不可测识,先后游戏人间”。吕洞宾的这种隐显莫测、游戏人间、颇为神奇的神仙形象,是很适合魔术艺人的口味的,因而也很容易被魔术艺人附会为变戏法的祖师。

在魔术艺人的传说中,吕洞宾能变很多戏法,传下了戏法书,留下了变戏法这一行。传说吕洞宾因调戏牡丹仙子,被罚再修炼五百年,没想到期满后他还惦念着牡丹仙子。在找寻牡丹仙子的路上,他遇到几个和尚在追打一个小孩,便从路边的豆地里摘下几颗黄豆,撒豆成兵,赶走了和尚。在与小孩欲渡河而无舟桥时,吕洞宾向小孩要了几枚铜钱,念起口诀:“一二三四五,金木水火土,要想戏法来,还得一把土。”说完抓起一把土和铜钱一起扔进河里,顿时河上架起了一座钱桥。最后他们来到了牡丹仙子所在的万全药铺,掌柜是吕洞宾的师傅汉钟离乔装的。吕洞宾对掌柜的说了个药方谜:“头一样要你天心顺,二一样要你民自安;三一样要你老来瘦,四一样要你父心宽;五一样要你家不散,六一样要你顺气丸;七一样要你硬似铁,八一样要你软如绵;九一样要你黄连苦,十一样要你甜似蜜。十二样药配得齐,我保你快快活活做神仙。”掌柜的答不出,被假扮掌柜女儿的牡丹仙子说破了:“皇上有道天心顺,做官清正民自安;人活百岁老来瘦,儿女行孝父心宽;妯娌和睦家不散,弟兄相让顺气丸;酒醉发疯硬似铁,人犯王法软如绵;小孩没娘黄连苦,童养媳妇苦黄连;结发夫妻甜似蜜,半路夫妻蜜似甜。”被道破戏法的吕洞宾哑口无言,忙掏出天书找对策。这时汉钟离现了原形,吕洞宾一惊,书掉在地上,慌忙逃走。小孩拾起一看,原来是一本变戏法的天书,上面写着“仙人摘豆”、“撒豆成兵”、“巧变金钱”、“金钱搭桥”、“药法斗戏法”等戏法名目。从此这个小孩便以变戏法为生,还将变戏法传给了后人。

东方朔:相声祖师

旧社会,说相声的也有自己的祖师爷。马三立曾撰文说:“说相声的如同唱戏的供唐明皇的塑像那样,也供一尊泥塑木雕的偶像。他的相貌跟唐明皇有明显的区别:唐明皇没有胡须,他却有五绺长髯。据说他就是东方朔。我见过这尊塑像,也给他作过揖,叩过头。”由此可见,滑稽大王东方朔就是相声业的祖师爷。

东方朔在历史上确有其人。汉武帝即位,征四方贤士。他上书自荐,诏拜为郎。他性格诙谐,言辞敏捷,滑稽多智,常在武帝前谈笑取乐,并用滑稽说笑的方式进谏,一直为民间所称道。

传说东方朔毛遂自荐成功后,却苦于公车令俸禄微薄,因而很是不满。为了让汉武帝尽快召见自己,他故意吓唬给皇帝养马的几个侏儒:“皇帝说你们这些人既不能种田,又不能打仗,更没有治国安邦的才华,对国家毫无益处,因此打算杀掉你们。你们还不赶快去向皇帝求情!”侏儒们大为惶恐,哭着向汉武帝求饶。汉武帝问明原委,即召来东方朔责问。东方朔风趣地说:“我是不得已才这样做的。侏儒身高3尺,我高9尺,所挣俸禄却一样多,总不能撑死他们而饿死小臣吧!圣上如果不愿意重用我,就干脆放我回家,我不愿再白白耗费京城的白米。”逗得汉武帝捧腹大笑,遂提拔了他。

传说汉武帝让他陪同到上林苑,看见一棵树,问他:“树叫什么名字?”他顺口说:“树叫善哉。”汉武帝便在树上做了记号。几年以后,又见到这棵树,汉武帝再问他:“树叫什么名字?”他随口说:“它叫瞿所。”汉武帝把脸一沉:“同一棵树,怎么过了几年,名字就不一样了?”东方朔反应极快,当时也沉下了脸,说:“马小时候叫驹,长大了叫马;鸡小时候叫雏,长大了叫鸡;牛小时候叫犊,长大了叫牛;人小的时候叫儿子,老的时候叫爷爷。这棵树也是一样,过去叫善哉,现在叫瞿所。世上少长生死,万物成败,能是固定不变的吗?”汉武帝听后觉得有理,只得一笑了之。

还有一次,汉武帝传旨,叫臣子们到宫中去领肉。可大家都到齐了,分肉的官儿却没有到。当时正是夏季,天气炎热,若再不分,肉非臭了不可。东方朔等不下去了,就割了一块拿回家了。这下分肉的官可不高兴了,认为东方朔不把他放在眼里,不服从皇上,于是告了东方朔一个欺君之罪。第二天,皇帝斥问东方朔。东方朔也不解释,赶紧跪在地上赔罪:“东方东方,实在鲁莽,诏书未到,私自领赏。拔剑割肉,举动豪爽,割得不多,还可原谅。拿给婆娘,情义难忘,皇上宽大,谢过皇上。”汉武帝听得大笑起来,不仅没有怪罪他,还赏给他一百斤肉,让他拿回家送给那“情义难忘”的婆娘。

东方朔诙谐幽默,擅长说笑话,而他所讲的笑话与后来的相声有相似的地方,所以相声业把他奉为祖师爷不无道理。相声进了曲艺园子演出,观众对自己喜欢的优秀相声艺人给予褒奖,会送帐子。因为东方朔字曼倩,所以帐子上边经常书写“曼倩遗风”、“曼倩再世”等。由此可以看出,不但相声艺人承认东方朔是祖师爷,观众也是这么认为的。

清源妙道真君:蹴鞠行的祖师

说起蹴鞠,人们就会想起令人无语的男足。为了让广大读者不再揪心,我们专门从史料中找到了蹴鞠行的祖师爷。

在南宋时期,踢球的艺人组织了自己的团体,叫做齐云社,又称圆社。这是专门的蹴鞠组织,专事蹴鞠活动的比赛组织和宣传推广,类似于今天的足球俱乐部。传说高俅除了在朝廷当官以外,还在圆社担任过社长。齐云社规定:“鞠客初入鞠场,子弟必祭之”,“凡诸郡先生到来,不与众圆友见礼,先到圣前拈香拜毕”,要“备三牲盘案,祭献祖师—清源妙道真君”。也就是说,清源妙道真君是蹴鞠行当的祖师。

这位清源妙道真君是谁呢?乃《封神演义》中的二郎神杨戬是也。传说杨戬从小家里很穷,生了病没有钱医治,玉泉山金霞洞里的玉鼎真人就把他带回山上养育,让他修炼九转玄功。他18岁修成道身成圣,会幻术七十二般变化,哮天犬随侍,与哪吒并称姜太公的左右手,纵横天下,解救西岐的危难。最后他随姜子牙回岐山,受封“清源妙道真君”。

杨戬是一个被神化的道家形象,他实际上是位道士,“头戴一顶三山帽,身披黄金锁子甲,白面微须三只眼,手持三尖两刃锋”。蹴鞠行当崇拜他是因为其“变化无穷的妙道”—杨戬有幻术七十二般变化,而蹴鞠行当恰恰强调技巧。《西游记》中的二郎神是玉皇大帝的外甥,其变幻无穷的道术连大闹天宫的孙大圣也惧他三分。如果男足有如此高的技巧,还愁亚洲杯小组赛出不了线?

明清时,出现了以蹴鞠为业者。许多城市都有齐云社,一个人参加了齐云社,就可以到处跑码头。齐云社对他们进行技术考核,通过后即可以免费接待他们。不过,此时的蹴鞠已经成了杂技节目,这些蹴鞠家也就成为杂技艺人了。“白打是一种杂技性的踢弄技术,从宋到元经历了由白打向杂技发展的过程,明清时已从体育中分化为杂技表演。”其中“两人对踢为白打,三人角踢为官场”。杂技女艺人彭云秀就是当时的蹴鞠明星,人称“女流清芳”,名噪一时。

所以有人建议:“既然我们是蹴鞠的发源国,国奥干脆改玩蹴鞠得了。这么一来,国人皆大欢喜,何乐而不为?”至少,拜拜祖师,来场高水平的杂技表演,全国球迷也会高兴点吧!

猜你喜欢
吕洞宾吴道子画匠
“画圣”吴道子
狗咬吕洞宾
小画匠
小画匠
狗为什么要咬吕洞宾
小画匠
小画匠
万世之功郑国渠
画圣吴道子
船老大智对吕洞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