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规范化治疗哮喘的疗效评价

2011-04-25 09:45,,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课题组证候气道

, ,,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天津 300150)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其急性发作是造成哮喘患者死亡的最直接原因,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巨大威胁。因此如何安全有效地控制哮喘的急性发作一直是医学界关注的热点。本课题组开展规范化研究,进行随机、对照的多中心,大样本临床试验。近期通过对36例哮喘发作期患者的治疗,评价中药颗粒剂规范治疗的效果。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2008年颁布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治疗和管理方案)》[1]中的诊断标准,并且均处于哮喘的急性发作期或慢性持续期。

1.2 病例选择 符合西医诊断标准,病情处于发作期,包括部分慢性持续期,病情严重程度属轻中度,年龄18~65岁。排除标准:激素依赖性哮喘患者;合并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肺纤维化等原发肺部疾病者;合并心、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合并精神疾患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或过敏体质或对多种药物过敏者;依从性差,言语交谈障碍的患者[2]。

1.3 一般资料 入组的36例患者来源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门诊,男20例,女16例,均符合病例纳入标准。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的不同疾病表现,以中医辨证论治理论为指导,将36例患者分为热哮、风哮、寒哮3组,本课题组所采用方药为晁恩祥教授经验制定。热哮方:黄芩、金荞麦、鱼腥草、地龙、麻黄、葶苈子、蝉蜕、杏仁、桑白皮、白果、前胡。寒哮方:麻黄、苏子、五味子、桂枝、细辛、半夏、白芥子、白果、白芍、射干。风哮方:炙麻黄、苏叶、地龙、僵蚕、五味子、白芍、杏仁、紫菀、石菖蒲、白果。以上药物由深圳市三九现代中药有限公司统一采购原料并加工制成颗粒剂。每次1袋,每日2次,疗程10 d。

2.2 观察指标 1)主要症状:喘息、哮鸣治疗前后的变化。2)肺功能:FEV1、FEV1/FVC、PEF、PEF75、PEF50、PEF25治疗前后的变化(使用德国耶格肺功能仪进行测定)。3)哮喘控制指标:有无日间症状、夜间症状及活动受限,白天症状次数及夜间症状次数统计。

2.3 疗效标准 临床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30%。

3 结果

3.1 治疗前后哮喘主要症状的比较 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哮喘主要症状的比较 例

3.2 治疗前后肺功能改善情况比较 见表2。

3.3 治疗前后哮喘控制指标的比较 见表3。

3.4 治疗前后症状次数的比较 见表4。

3.5 总疗效结果 痊愈1例(3.1%),显效5例(15.6%),有效21例(65.63%),无效5例(15.6%),总有效率84.38%。

表2 治疗前后肺功能改善情况比较

表3 治疗前后哮喘控制指标的比较

表4 治疗前后症状次数的比较

4 讨论

哮喘是一种反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病,中医将其归于哮病范畴。古代中医对哮喘的辨证分型不断变化改进,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气候、饮食和人们的生活环境不断变化,传统中医对哮喘的认识已经不能完全的满足临床实际辨证需要。因此现代中医通过现代科学的研究方法,总结出了现代的哮喘中医证候分型特点,为现代临床规范中医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本课题组在前期对天津地区1 010例哮喘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哮喘发作期中医证候分布情况为热哮>风哮>寒哮>虚哮[3-4],但是虚哮患者平素肺脾肾三脏虚损程度较重,常以动则气喘,气短不足以吸为主要临床症状,多合并其他心肺系统疾病,不符合本研究的纳入要求,因此最终本研究选用热哮、风哮和冷哮3种证型进行辨证治疗。

课题组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发现,哮病发作时具有起病迅速,哮鸣有声等风邪致病的特点,因此提出宣肺平喘、疏风解痉的治疗方法,丰富了哮病发作期中医的证治内容,课题组学术顾问晁恩祥教授在多年的临床实践基础上,提出了哮病常见证型的辨证论治基本原则,热哮给予芩龙清肺止哮汤以清肺化痰,降气止哮;寒哮给予苏麻温肺平哮方以温肺散寒,祛痰平喘;风哮给予麻苏止哮汤以疏风宣肺,解痉止哮,临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中医治疗方法或方案的规范化、标准化是临床推广的前提,同样也是发挥中医疗效优势的重要保障。

支气管哮喘的本质是慢性气道炎症,而由气道炎症导致的气道痉挛狭窄、气流受限是哮喘发病基础。肺功能检查是判断气流受限程度的客观指标,FEV1是评价气道阻塞严重程度的最佳单一指标,PEF是反映气道阻力的重要指标,其中PEF25、PEF50、PEF75可以有效的反映小气道的功能状态。单纯哮喘的气道阻塞,无论阻塞程度如何,均有较好的可逆性,及时有效的治疗,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功能具有同样的可能[5]。

由于课题尚在进展,本研究局限在本中心中医辨证论治组的总结,更多结论等待大样本多中心研究结束后才能总结汇报。但是通过以上病例临床观察显示,规范化的中医治疗可以有效缓解哮喘患者的喘息及哮鸣症状,有效的控制哮喘的急性发作,并且可以提高肺功能水平,解除哮喘患者的气道阻塞,尤其可以改善小气道的通气功能,提高哮喘防治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中医药治疗哮喘疗效肯定。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8,31(3):177-185.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61-62.

[3]刘恩顺,孙增涛,封继宏,等.1 01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中医证候及证候要素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J].天津中医药,2009,26(5):38.

[4]封继宏,孙增涛.支气管哮喘发作期中医证候调查及证素提取的初步研究[J].中医杂志,2008,49(6):731-733.

[5]张旭华.周丽.张锦,等.哮喘患者气道阻塞的可逆性分析[J].宁夏医学院学报,2004,26(6):426-427.

猜你喜欢
课题组证候气道
肥胖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阳城县“耕心微写”课题组
原科技大学新能源开发与应用课题组介绍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课题组成员
昆明地区儿童OSAHS中医证候聚类分析
基底节区出血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