莪术乳安胶囊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2011-05-02 03:01郭奇慧王晓玲
药学研究 2011年5期
关键词:莪术赤芍薄层

郭奇慧,王晓玲

(洛阳市食品药品检验所,河南 洛阳 471023)

莪术乳安胶囊为洛阳市乳腺病医院的医院制剂,该制剂是由莪术、黄芪、夏枯草、柴胡、赤芍、芥子、茯苓、延胡索等20余种药材组成的胶囊,具舒肝解郁,活血止痛,化痰消癖,主治乳癖。用于乳腺小叶增生症,乳房胀痛,慢性囊性增生病,乳腺腺病,男性乳房发育症。为有效控制其制剂质量,本文参考有关文献[1~9]对处方中的茯苓、芥子、延胡索进行了显微鉴别;并对柴胡和赤芍进行了薄层色谱鉴别。结果鉴别专属行强,方法简便,便于操作,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1 仪器与材料

1.1 仪器 CAMAG薄层成像系统(瑞士CAMAG公司);CAMAG紫外分析仪(瑞士CAMAG公司);显微镜(CH30日本OLYMPLS);水浴锅(HH-S26S);薄层板加热器(TLC Plate HeaterⅢ瑞士CAMAG公司);BJ-ⅡA型智能崩解时限仪(天津市光学仪器厂);硅胶G(青岛海洋化工厂生产)。

1.2 材料 样品由洛阳市乳腺病医院提供,批号为:(101120100922100513),阴性样品:由洛阳市乳腺病医院制剂室提供,按处方比例,除去被检药材配制而成。对照品:柴胡皂苷a(批号:110777-200405)、柴胡皂苷c(批号:110779-200406)、柴胡皂苷d(批号:110778-200404)、芍药苷(批号:11736-200934)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纯净水。

2 方法与结果

2.1 显微鉴别 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不规则颗粒状团块及分枝状团块无色,遇水合氯醛液渐渐溶化;菌丝无色或淡棕色,细长,稍弯曲,有分枝,直径3~8 μm(茯苓)。种皮栅状细胞1列,内壁及侧壁增厚,表面观呈类多角形垂周壁平直或细波状弯曲(芥子)。糊化淀粉粒团块淡黄色或近无色,呈类多角形或类圆形(延胡索)(图1)。

2.2 薄层鉴别

2.2.1 柴胡的薄层鉴别

2.2.1.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内容物3 g,加甲醇20 mL回流1 h,过滤,滤液水浴蒸干,加水15 mL溶解,再用水饱和的正丁醇提取2次,每次15 mL,合并正丁醇液,加入等体积的氨试液,摇匀,放置使分层,分取上层液,回收正丁醇至干,残渣加水5 mL使溶解,放冷,通过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内径1.5 cm,长12 cm),以水50 mL洗脱,弃去水液,再用70%乙醇洗脱,收集洗脱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 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图1 显微特征图

2.2.1.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c、柴胡皂苷d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mL各含0.5 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2.2.1.3 阴性对照溶液的制备 取莪术乳安胶囊不含柴胡的样品,同法制成阴性对照溶液。

2.2.1.4 柴胡的鉴别 吸取上述溶液各5 μ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 - 乙酸乙酯 - 甲醇 - 甲酸(40∶5∶10∶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对二甲氨基苯甲醛的硫酸乙醇溶液(1→10),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分别置日光及紫外光灯(365 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或黄色荧光斑点。阴性对照液无干扰(图2)。

图2 柴胡薄层色谱图

2.2.2 赤芍的薄层鉴别

2.2.2.1 供试液的制备 取本品内容物10 g,加乙醇40 mL,超声处理30 min,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2 mL使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

2.2.2.2 对照药材及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芍药苷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 mL含1 mg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2.2.2.3 阴性对照溶液的制备 取莪术乳安胶囊不含赤芍的样品,同法制成阴性对照液。

2.2.2.4 赤芍的鉴别 分别吸取上述溶液各5 μ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醇-甲酸(40∶5∶10∶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中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蓝紫色斑点。阴性对照液无干扰(图3)。

图3 赤芍薄层色谱图

3 讨论

3.1 处方中药味较多,成分复杂,所含皂苷类成分的药材也较多,所以需要经过提取分离纯化,才能达到较好的分离效果。

3.2 应注意温度及相对湿度对实验的影响。温度过高会造成薄层斑点边沿效应出现,在温度较低时薄层分离效果较好。我们采用试验温度为9~16℃,相对湿度为45%~60%。

3.3 注意点样量对实验的影响,点样量过大会造成斑点拖尾。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

[2]刘树春,刘言,郭景强.药品薄层色谱快速鉴别方法的研究[J].天津药学,2003,15(4):9-11.

[3]吕武清,龙新华,吴朝阳.中成药中的药材薄层色谱鉴别[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97-198.

[4]黄燕芬,洪行球.复方乳腺康颗粒剂中柴胡皂苷陈皮苷的薄层鉴别[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3,27(3):78-79.

[5]张宝秀.乙肝口服液中三七、赤芍、延胡索、当归的薄层鉴别研究[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7(4):50 -51.

[6]杨正裕,孙秀华,郑虎占.黄芪赤风颗粒剂的薄层鉴别[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22(5):76 -77.

[7]冯艳明,蒋新元,叶丽梅,等.汉丹肝乐胶囊的薄层色谱鉴别[J].中成药,2000,22(3):201 -202.

[8]梁毅,高平,张勤.活血止痛合剂的薄层鉴别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8,19(9):2210 -2212.

[9]冉兰,王珊,晁若冰.荆防冲剂的薄层色谱鉴别[J].华西药学杂志,2000,15(2):134 -135.

猜你喜欢
莪术赤芍薄层
莪术醇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藏药“隆久”中云南樟的薄层鉴别研究
药材赤芍的对照药材薄层色谱法的探索性研究
红花续断胶囊中当归、川芎及大黄的薄层鉴别
薄层色谱法在中药定性定量研究中的应用
18F-FDG PET/CT结合薄层螺旋CT、增强CT和临床资料在孤立性肺空洞中的鉴别诊断价值
探讨莪术的栽培技术
莪术地膜覆盖种植技术分析
HPLC法测定延续接骨丸中芍药苷的含量
新疆赤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