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刺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足内翻疗效观察

2011-05-06 05:58周雅然
上海针灸杂志 2011年5期
关键词:中风后遗症运动疗法

周雅然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天津 300193)

透刺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足内翻疗效观察

周雅然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天津 300193)

【摘要】目的观察透刺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足内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脑卒中后足内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透刺配合运动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运动疗法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分别对两组疗效进行评价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前后步行能力分级变化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透刺配合运动疗法是治疗脑卒中后足内翻一种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透针;运动疗法;足内翻;中风后遗症

足内翻是中风偏瘫患者在恢复期及后遗症期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是由于踝关节周围肌肉牵张反射的控制紊乱所致。由于足内翻的出现,影响了患者的步行能力,进而延缓了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进程,因而降低了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故如何有效地治疗足内翻,成为临床上脑卒中后遗症治疗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采用透刺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足内翻40例,并与单纯运动疗法治疗40例相比较,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80例患者均为2008年9月至2010年7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卒中类型及足内翻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诊断标准

1.2.1中医诊断标准

①中风病参照 199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定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②半身不遂患肢有足内翻。

1.2.2西医诊断标准

①脑卒中参照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会制订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2];②偏瘫肢有足内翻。

1.3纳入标准[3]

①符合中风后足内翻的诊断标准;②年龄在30岁以上,80岁以下;③属于中风病的恢复期和后遗症期。

1.4排除标准

①年龄在30岁以下、80岁以上的患者;②妊娠和哺乳期妇女;③合并其他心、脑、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患者,精神病患者;④脑血管病急性发作期患者;⑤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急性脊髓灰质炎,周围神经麻痹,腓骨肌型肌营养不良及足外伤等。

2 治疗方法

2.1治疗组

2.1.1针刺治疗

主穴取丘墟透照海、阳陵泉透阴陵泉;辅穴取悬钟、解溪、足三里、三阴交、阳陵泉、太冲穴。患者取仰卧位,由丘墟穴以 45°角沿外踝间隙向照海穴透刺,以在照海穴能触到针尖为度,行针1 min后即出针,出针后让患者自行活动或被动活动踝关节5 min;由阳陵泉直刺进针透向阴陵泉方向,进针 0.5~0.8寸,以局部的酸胀感和有触电感向足部放射为度,以轻度小幅度提插捻转为主,留针30 min,留针期间行针1次。辅穴采用平补平泻法,以局部酸胀或麻电感为度,行针以轻度小幅度提插捻转为主,每次行针 2~3 min。每日针刺1次,10次为1个疗程。

2.1.2运动疗法[4]

针对足内翻患者,初期采用踝关节背屈外翻法,即患者取仰卧位,双下肢自然伸直,医者双手分别握住患肢足跟部和足底前部,做缓慢足背屈、外翻,到位后停顿,然后缓缓复原,重复操作8~10次。在足内翻中期、后期,采用牵拉足跟踝关节背屈外翻法,即患者取仰卧位,医者一手握其患肢足跟向下缓缓牵拉,另一手握住足底前部做缓慢足背屈、外翻,到位后停顿,然后缓缓复原,重复操作8~10次,或至患足被动背屈至最大范围时,操作者的手不能明显感觉到患足有向跖屈方向的抵触感为止。每日针刺后施术,10次为1个疗程。

两组患者均治疗 3个疗程后,评测治疗情况及步行能力。

2.2对照组

仅采用运动疗法,操作方法及疗程同治疗组。

2.3观察指标

2.3.1中风患者足内翻程度

中风患者足内翻程度的测评分为 4级,重度为足底与下肢呈 90°;中度为内翻足底与下肢呈 90°以上,125°以下;轻度为内翻足底与下肢呈 125°以上;正常为足底与下肢呈180°。

2.3.2足内翻患者步行能力

采用Holden功能性步行分级(FAC)评定[6],0级为不能站立及行走;1级为室内辅助下步行,即室内在他人扶持下步行10 m以内;2级为室内保护下步行,即室内在他人监护下步行20 m;3级为室内独立步行,即室内独立步行50 m以上,并可独立上下高18 cm的台阶两次以上;4级为建筑物内步行,即持续步行100 m以上,可以跨越20 cm高的障碍物和上下10层阶梯(每层阶梯高16 cm,宽25 cm);5级为室外独立步行,即持续步行 200 m以上,可以独立上下阶梯,步行速度达到20 m/min以上。2级以下为辅助步行,3级以上为独立步行。

3 治疗效果

3.1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拟定。痊愈足内翻完全消失,功能恢复正常。显效足内翻基本消失,不影响正常工作活动,但与正常人有别。

好转足内翻减轻,但活动时有影响。无效足内翻无变化。

3.2统计学方法

3.3治疗结果

3.3.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由表2可见,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经Ridi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n)

3.3.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步行能力分级情况比较

由表3可见,治疗组需辅助步行的患者有35例,占87.5%;对照组为33例,占82.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治疗组需辅助步行的患者有8例,占20.0%;对照组为17例,占42.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能够改善患者步行能力。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步行能力分级情况比较 (n)

4 讨论

根据中医学理论所述,脑卒中后患侧下肢的足内翻是由中风后神无所附,肢无所用,阴阳失衡所致,即所谓阴急阳缓,从而造成左右的肌力不平衡。其病机是气血瘀阻日久,筋脉得不到濡养造成的。所以,治疗的根本目的就是解决经脉瘀阻,使气血流通[7]。

在本研究采用阳经穴与阴经穴配合透刺的方法,可以同时调整阴阳两经的功能状态,从阴引阳,从阳引阴,阴阳互济,协调阴阳平衡,达到疏通经脉气血的作用,使足内翻得以纠正。透刺丘墟和照海、阳陵泉和阴陵泉,增强了刺激强度,使针感易于扩散传导,透刺同时选取患肢局部的穴位进行针刺,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既能松弛紧张侧肌肉,又能使肌张力相对较低的肌肉产生收缩,提高其张力[8,9]。另一方面,通过运动疗法提高了患者对踝关节的控制能力,促进和完善其运动功能的恢复,而使足内翻状态得以纠正[10]。

透针刺穴与运动疗法的有机结合,不仅可以解除或缓解患者肌肉疼痛,而且提高步行能力,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5-56.

[2]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3.

[3]张雅丽,李倜,蔡玉颖.透穴刺法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6,26(1):15-17.

[4]王声强,王子臣.中风后足内翻的特点及针刺康复治疗对策[J].上海针灸杂志,2002,21(5):36-37.

[5]文洪,张彦.针刺治疗中风后足内翻 50例[J].山西中医,2005,21 (3):38.

[6]于兑生,恽晓平.运动疗法和作业疗法[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487.

[7]WANG Sheng-qiang, WANG Zi-chen. Characteristics of Post-apoplectic Talipes Varus and Acupuncture and Rehabilitation Therapy[J].J Acupunct Tuina Sci,2003,1(5):35-37.

[8]马涛.电针治疗中风偏瘫足内翻102例[J].上海针灸杂志,2001,2 0(1):14.

[9]马玉琴.电针陵后穴治疗中风后足内翻 65例[J].上海针灸杂志,2009,28(3):171.

[10] 李青,张卫华,王政泽.针刺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的思路和方法[J].湖南中医杂志,2010,26(5):114-115.

【中图分类号】R246.6【关键词】A

DOI:10.3969/j.issn.1005-0957.2011.05.324

文章编号:1005-0957(2011)05-0324-03

收稿日期2010-12-01

作者简介:周雅然(1981 - ),女,主治医师

Combined Penetrating Needling and Kinesiotherapy for Treating Post-stroke Strephenopodia

ZHOU Ya-ran.Acupuncture Department of the First Teaching Hospital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TCM,Tianjin 300193,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combined penetrating needling and kinesiotherapy in treating post-stroke strephenopodia.Methods80 patients with post-stroke strephenopodia were randomized into a treatment group and a control group, 40 in each. The treatment group received penetrating needling and kinesiotherapy, while the control only received kinesiotherapy. The treatment resul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evaluated and statistically analyzed after 3 treatment sessions. ResultIt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comparison of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and the improvement of walking ability in the treatment group after treatment was far superior to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Combined penetrating needling and kinesiotherapy is effective in treating post-stroke strephenopodia.

[Key words]Point-through-point method; Kinesiotherapy; Strephenopodia; Post-stroke syndrome

猜你喜欢
中风后遗症运动疗法
中医推拿与运动疗法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遗症30例疗效观察
“运动疗法”控制糖尿病
自制搜风通胶囊联合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60例临床观察
药物联合饮食控制与运动疗法治疗糖尿病的疗效分析
中医情志护理对中风后遗症36例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中医护理对中风后遗症患者疗效的Meta分析
肌内效贴布治疗跟腱延长术后运动性疼痛的临床应用
康复训练联合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50例临床观察
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中风后遗症38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