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运六气,病机钩玄

2011-05-16 03:31郭振球
天津中医药 2011年3期
关键词:素问脏腑微观

郭振球

(湖南中医药大学,长沙 410007)

五运六气,病机钩玄

郭振球

(湖南中医药大学,长沙 410007)

从五脏心、肝、脾、肺、肾五运主病和风、寒、暑、湿、燥、火六元;精、气、津、液、血、脉六气,形成邪气脏腑病形,病理生理病机链的角度,探讨五运主病和六气为病的病机,见病知源,辨证论治,为推进微观辨证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运主病;六气为病;病机链

五运六气是《素问》中《天元纪大论》、《五运行大论》、《六微旨大论》、《气交变大论》、《五常政大论》、《六元正纪大论》、《至真要大论》、病机十九条、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一》所载的“欲疗病,先察病源,先候病机”辨证论治学思想的精髓。

“人与天地相应”,“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忧、恐”。《素问·天元纪大论》还指出:“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因此,“四时行,万物备”的本始因素与反映,也是“邪气脏腑病形”病机变化的关键所在。结合应用“脏腑神经—激素—免疫和代谢调节病机链”[1],推进了微观辨证学及其学科群的和谐发展[2]。

1 五运主病病机

五运,指五脏生理运行和属性的简称,可“司外揣内”的病机与病形。刘完素指出:“诸风掉眩,皆属肝木;诸痛痒疮,皆属心火;诸湿肿满,皆属脾土;诸气月贲郁病痿,皆属肺金;诸寒收引,皆属肾水。”其病机变化,可按五行生克乘侮以传变和制化成为病机,如“过度炎症反应与微观证治学”[3]。

必须掌握“五科七事”,即五门要领和七个事项。《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曰:“凡学医,必识五科七事。五科者,脉、病、证、治及其所因;七事者,所因复分为三。”科,指科别或门类,五科指辨证论治过程中,诊脉、审因、断病、辨证、施治等5项内容。事指具体事项,七事即上述五科中之“因”,分内因、外因、不内外因三种,其中脉、病、证即“邪气脏腑病形”。因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为主诉辨证7个步骤、立法、方药和追踪疗效十步法相一致。

1)诸风掉眩的病机:风为百病之长,善行数变,有外风和类风的内风,相提并论。《素问》强调掉眩,风火两气同化的病机,“风火皆属阳”,“焰得风而自然旋转”。《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云:“风本生于热,以热为本,以风为标,凡言风者热也。”然五运有大运和小运之分,六气有主有客,大运统治1年,小运各治73日,主气有定位之常,客气有加临之变,为人病者,小运主气断然可凭。故取小运、主气以作病因病机的演变而写形。

2)诸痛疮疡的病机:一般发病初期,多有红、肿、痛、热的炎症现象——心火过胜血热肉腐之征。还有一种因心阳不足,血脉凝滞瘀烂作痛的,均属心主血脉的疾病。心主血脉,为营血之本,《素问·生气通天论》曰:“营气不从,逆于肉里,乃生痈肿。”故皆属于心。

3)诸湿肿满的病机:脾主运化水湿,湿盛困脾,属实,脾亏湿盛,属虚。张景岳曰:“诸湿肿满等证,虚实皆属于脾。”故有虚实的辨别还有阴阳、寒热的区分。如临床症见阳气虚气不化水者,张仲景用五苓散,利尿止渴;而除恶寒发热口渴之证,阴液伤,发热口渴小便不利者,用猪苓汤育阴利湿以制湿除疸。

4)诸气月贲郁病痿病机:诸气郁病痿,皆属于肺。肺居上焦,气海之中,接受脾气输布的水谷精华,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和下肢等部,上及头脑、清窍以滋养机体。故肺所主的水谷精华和吸入的清气,如不能上注头脑、巅顶、四布手足,可形成月贲郁奔迫和肺痿,脑萎缩以及手足的痿证。形成阴阳、虚实、寒热之证的病机。

5)诸寒收引,水液澄澈清冷,引发下焦虚寒,则成少阴肾经的病变,肾主水寒,故皆属于肾。《素问·痹论》曰:“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寒气侵入,经脉气血阻滞,运行不利,故痛。

五运阴阳是人身病机、病理生理的玄机。

《灵枢·生气通天论》据人的阴阳多少、偏胜分为太阴之人、少阴之人、太阳之人、少阳之人、阴阳和平之人5种,其外貌、性格特征、体质状态也不相同,因而针刺治疗时补泻方法亦应有所区别。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五运之气被克制后“遏郁”过剧,就成为“复气”,“五郁之发”金胜制木,木气受郁,则可成为“郁发”之病。但五运之气有太过、不及的不同,所以郁极而复的气也就有轻微和严重的差别,微者但见本气之变,重者,而兼见下乘之气的变动。如“木郁之发”,既可见到风吹树木的动摇,严重时还可见木拆而眩晕等现象。

由于“五郁之发”,属于“援物比象”异常气机的变化,故可对人身疾病造成不同的病机。如上述木气郁发还可致“民病胃脘当心而痛。上肢两胁,膈咽不通,食欲不下,甚则耳鸣目旋转,目不识人,善暴僵仆”等特征。

火有君火与相火。《素问·天元纪大论》曰:“君火以明,相火以位。”君火居于上焦,主宰全身;相火主于下焦,温养脏腑,以潜藏为主。君火主先天,相火主后天。“亢则害,承乃治”,重阳者狂,重阴者癫;阳盛则热,阴盛则寒,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又应当注意其阴阳寒热盛衰病机的演变。

掌握主诉,司揣内外,四诊,工、巧、神、圣,写形写邪气、五脏、病机之形,结合应用现代新科技,深入到细胞化学、神经递质、激素、免疫乃至基因调节,以阐明病证传变规律。例如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临床痰浊瘀血阻络,阴虚阳亢为常见,是由痰瘀阻络引起阴虚阳亢而成。其中以血瘀阻络最重,痰浊较轻,阴虚阳亢介乎两者之间。痰瘀凝滞,刺激小动脉收缩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由此加重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脑血管病的病机形成。

《素问·天元纪大论》称人体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候为“六元”,并说:“厥阴之上,风气主之;少阴之上,热气主之;太阴之上,湿气主之;少阳之上,相火主之;阳明之上,燥气主之;太阳之上,寒气主之。所谓本也,是为六元。”《灵枢·决气》曰:“余闻人有精、气、津、液、血、脉……六气者,各有部主也。其贵贱善恶,可为常主,然五谷与胃为火海也。”精气津液血脉盈亏寒热等的变化,亦为临证病机所常见。以五运主病和六气为病,系列开展了病机学的研究,展现出广阔前景,形成了微观证治学的学科群[2]。

2 六气为病病机

六气:即手足六经之气为病的病机,可“从内知外”的病形。综合《素问·至真要大论》:1)风病类:诸暴强直、支痛软戾、里急筋短,皆属于风。2)热气病类:诸病喘呕吐酸、暴注下迫、转筋、小便浑浊、腹胀大鼓之如鼓、痈疽疮疡、瘤气结核、吐下霍乱、瞀郁肿胀、鼻塞鼽衄、血溢血泄、淋闭、身热、恶寒、战慄、惊惑悲笑、谵妄、衄蔑,血污,皆属于热。3)湿气病类:诸痉强直、积饮痞膈中满、霍乱吐下、体重胕肿、肉如泥、按之不起,皆属于湿。4)相火气病类:诸热(指相火之热)瞀疭、暴喑冒昧、躁扰狂越、骂詈惊骇、胕肿疼酸、耳鸣或聋,呕涌溢,食不下、目昧不明、暴注瞤疭、暴病、暴死,皆属于火(相火)。5)燥气病类:诸涩枯涸,下劲皴揭,皆属于燥。6)气病类:诸病上下所出水液、澄澈清冷、瘕疝、坚痞腹满急痛、下利清白、食已不饥吐利腥秽、屈伸不便、厥逆禁固,皆属于寒。以上277病证名,据王冰注《黄帝内经素问》撷其要罗列如此,以证六气为病“司外揣内”的外揣病机观。

历代中医临床辨证论治“先察病源,先候病机”,掌握主诉,四诊,写形,写“五运六气”病机之形,司揣内外,以求“辨病脉证并治。”在临床上,病机的传变,是异常复杂的,除五运六气经络、脏腑、神经、气血、体液等整体病机外,还要“两纲六要”即八纲,以辨别病机的转变。

六气为病均可引发五运的主病,五运主病,也可引发六气为病,病中有病,病中有证,病证相兼。如风为百病之长,善行而数变,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风气循风府而上则为脑风,入脏腑则成脏腑的风病,其他湿、热、燥、寒,皆可合而为病,损及脏腑,手足三阴、三阳,经络、皮、脉、肉、筋、骨、关节而为全身而为五劳六极七伤(《清病源候论》)、六气七伤(见《金匮要略》)的病变。这种繁杂的病机,实验发现肝脏(肝者,罢极之本)超微结构肝细胞质,呈高度可辨外观,糖元含量减少,而脂肪含量和Dise腔内胶原纤维增多,并导致肝脏病变。肝为风木之脏,善行数变,随着微观辨证与分子生物学新科技的整合研究,可以检测气血及体液中某些细胞因子(如白介素-6)及可溶性多肽(如IL-2R)帮助诊断,并进一步从活检中得微量细胞,从基因水平来了解某成分在某种数量有无变化以为辨证的佐证,而原位杂交或原聚酶链反应技术则可更为直接地从组织样本中得到信息以协助辨证,使气血、津液输布于周身百骸更为明确[4]。总之都可从司揣内外,两纲六要、八纲加以辨析。

[1]郭振球.中医教育的传承与创新——50年科教的回顾与展望[J].中医教育,2006,11(6):23-28.

[2]郭振球.微观辨证学及其学科群的和谐发展 [J].天津中医药,2006,23(4):1-2.

[3]郭振球.过度性炎症反应与微观证治学[J].天津中医药,2008,25(6):1-3.

[4]佘 靖.中国现代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郭振球 [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10-12.

Discussion on pathogenesisof the five evolutive phasesand six climatic factors

GUOZhen-qiu
(Hunan University of TCM,Changsha 410007,China)

Thisarticle discussed the role of that five evolutive phaseshaving the leading action in treating diseasesby the five internalorgans(heart,liver,spleen,lungsand kidneys),six-primordialQIincludingwind,cold,summer-heat,wet,drynessand fire,the six climates ofessence composed of vitalessence,Qibody,fluid,blood and pulse.They resulted in diseases onsetby pathogenic factors of Zang and Fu and formed a chain ofpathophysiology.We should understand the reasonsof the diseasesand threat them by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Itwould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epmentof themicrocosmis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five evolutive phaseshaving leading action in treating diseases;six climatic factors resulting in diseases;pathogenesischain

郭振球(1926-),男,中国共产党党员,任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继承老中医学术经验指导老师,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编委,世界教科文卫组织医学专家成员,自1947年以来,一直从事教学、医疗与科研工作,出版《郭振球临床经验辑要》、《内科证治学新诠》、《妇科证治学新诠》、《儿科证治学新诠》、《中国现代科学全书·中医儿科学》等专著18部,培养博士、硕士及高校师资101名,完成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18项,其中《微观辨证学之研究》1992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抗纤灵治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对胶原代谢及红细胞免疫的影响》2002年获联合国世界和平基金会21世纪自然医学优秀成果奖,系世界传统医学诊断学学科奠基人,微观证治学开创者。

R22

A

1672-1519(2011)03-0177-03

2011-01-11)

猜你喜欢
素问脏腑微观
Discussion on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from “Cold-dampness and Insidious Drynes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on Efficacy and Safety of Electroacupuncture on Oral Oxycodone Hydrochloride Prolonged-Release Tablets Related Constipation
试论多纪元简对金漥七朗《素问考》的借鉴和袭用
一种新的结合面微观接触模型
以脏腑体位和功能来认识藏医诊脉法
微观的山水
微观中国
微观中国
脏腑经络辨证施治颈性眩晕验案5则
中医脏腑与西医内脏之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