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洁教授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经验

2011-05-16 03:31苗泽梅
天津中医药 2011年3期
关键词:蒲黄五灵脂川楝子

苗泽梅,张 倩

(河北省唐山市中医医院,唐山 063000)

刘玉洁教授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经验

苗泽梅,张 倩

(河北省唐山市中医医院,唐山 063000)

简 介:

刘玉洁(1954-)女,1979年毕业于河北医学院中医系,主任中医师、教授,河北联合大学中医学院中医内科硕士生导师,河北省第2批学术继承人指导老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五”、“十一五”重点学科心血管科学科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0名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河北省首届名中医,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等职,发表省级以上学术论文50余篇,参编著作7部,获国家、省市级科研成果12项。

刘玉洁教授;痛经;治疗经验

刘玉洁教授长期致力于内科临床工作及学术研究,除在心血管疾病方面形成了自己行之有效的诊疗特色外,对妇科原发性痛经的治疗亦有独到见解。笔者有幸跟从学习,受益匪浅,现将刘玉洁教授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经验总结如下。

1 病因病机

关于本病的病机,刘玉洁教授认为,痛经的发生,不外乎外感六淫、内伤七情使气血运行不畅或子宫、冲任失于煦濡而产生疼痛。其主要发病机制可以总结为“不通则痛”和“不荣则痛”,即虚实两端,《景岳全书·妇人规》云:“经行腹痛,证有虚实。”一方面,若素性抑郁或恚怒伤肝,气郁不舒,血行失畅;或经期产后,感受寒邪,寒客冲任,与血相搏,以致经前、经期气血下注冲任之时,子宫气血壅滞更甚,“不通则痛”而产生痛经。《张氏医通》云:“经行之际……若郁怒则气逆,气逆则血滞于腰腿心腹背肋之间,遇经行时则痛而重。”《傅青主女科》云:“寒湿乃邪气也,妇人有冲任之脉居于下焦……经水由二经而外出,而寒湿满二经而内乱,两相争而作疼痛。”另一方面,若脾胃素虚,化源不足或大病久病失血后气血不足,冲任气血虚少,行经后血海气血愈虚,不能濡养冲任、子宫,“不荣则痛”而发生痛经,刘玉洁教授在多年的临床观察中发现,此时发生痛经的患者往往兼有寒邪的存在,因“寒主收引”,则疼痛益甚。《诸病源候论》云:“妇人月水来腹痛者,由劳伤血气,以致体虚,受风冷之气客于胞络,损伤冲任之脉。”刘玉洁教授认为,未行经期间,冲任气血平和,即使致病因素存在,尚不能对冲任、子宫气血产生影响,故不发生疼痛。经期前后,血海由满盈而泄溢,气血盛实而骤虚,子宫、冲任气血变化急剧,致病因素影响子宫、冲任气血,或气血运行不畅,或失于濡养,导致痛经的发生。

2 论治经验

刘玉洁教授治疗本病首辨虚实,根据病情虚实的不同,并结合临床常见病例,将本病分为3型论治。

2.1 寒凝血瘀型 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拒按,得热痛减;月经量少,色黯而有瘀块;面色青白,肢冷畏寒;舌黯苔白,脉沉紧或沉弦。治法:温经散寒,化瘀止痛。方用少腹逐瘀汤加减,主要药物有:小茴香10g,延胡索 15 g,制没药 10 g,川芎 6 g,当归 10 g,炮姜10 g,官桂 6 g,赤芍 10 g,蒲黄(包煎)10 g,五灵脂(包煎)10 g,制乳香 10 g,川楝子 6 g,柴胡 10 g,香附6 g。“血得寒则凝,得热则行”,《素问·举痛论》有云:“寒气客于脉外则脉寒,脉寒则缩踡,缩踡则脉绌急,绌急则外引小络,故卒然而痛,得炅则痛立止。”方中小茴香、炮姜、官桂温经散寒,蒲黄、五灵脂、乳香、没药、延胡索活血祛瘀止痛,当归、川芎、赤芍养营活血;“气行则血行”,川楝子、柴胡、香附行气活血而止痛。寒散血行,冲任、子宫气血调和流畅,自无疼痛之虞。

2.2 肝郁气滞型 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经血量少,行而不畅;乳房胀痛,胸闷不舒;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治法: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方用逍遥散加减,主要药物有:柴胡6 g,当归10 g,白芍10 g,薄荷 3 g,茯苓 15 g,白术 10 g,炙甘草 6 g,川楝子 6 g,延胡索 15 g,香附 6 g,五灵脂(包煎)10 g,蒲黄(包煎)10 g。肝体阴而用阳,以血为本,以气为用,藏血以养其体,疏泄以遂其用。若情志不遂,肝郁气滞,冲任气血不通而作痛。方中逍遥散疏肝解郁,川楝子、延胡索、香附理气解郁,调经止痛;由于气滞则血停,气机郁滞极易造成血行瘀滞,故加入蒲黄、五灵脂活血化瘀止痛。蒲黄、五灵脂,即失笑散,为妇人产后心腹痛而设,后世医家将其推广应用,名医施今墨用之治疗妇科诸疾。妇科名医朱南荪认为其尤适于经行欠畅之痛经。以上诸药配伍,使肝气疏,气血调,经行畅,疼痛自不发生。

2.3 血虚兼寒型 月经后期或经后小腹隐隐作痛,喜按或小腹连及阴部空坠不适;月经量少,色淡,质清稀;面色淡白,头晕心悸;舌质淡,脉沉细。治法:养血温经止痛。方用温经汤加减,主要药物有:吴茱萸 3 g,桂枝 6 g,当归 10 g,川芎 6 g,白芍 10 g,牡丹皮 10 g,麦门冬 10 g,阿胶(烊化)10 g,党参 10 g,半夏 10 g,炮姜 8 g,炙甘草 6 g,延胡索 15 g,川楝子6 g,柴胡10 g,香附6 g。经水者,以血为体,血虚则经水不足,且冲任、胞宫失荣致经后作痛;寒性收引,筋脉拘急而痛。虚则补之,寒则温之,方中吴茱萸、桂枝、炮姜温经散寒,通利血脉而止痛;当归、川芎养血活血调经;阿胶、白芍、麦门冬滋阴养血;白芍、炙甘草缓急止痛;半夏和中,党参、炙甘草益气健脾,以资生化之源;川楝子、延胡索、柴胡、香附理气而止痛。如此气血渐充,冲任、胞宫得以荫益,寒邪渐散,筋脉得以舒缓,经血调理则痛经消除。

3 结语

痛经表现为正值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者伴有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者可引起晕厥。本病是妇科常见病,发病率高,给女性的工作生活和身心健康带来了严重困扰。中医药治疗原发性痛经有其独特的优势。刘玉洁教授在治疗本病的过程中,紧抓病机,辨证准确,注重经方的运用,处方合理有效,用药灵活,效果显著。注重理气止痛药川楝子、延胡索、香附在治疗本病过程中的作用,川楝子李时珍言其为治“心腹痛及疝气为要药”;延胡索《本草求真》载:“不论是气是血,积而不散者,服此力能通达,以其性温,则于气血能行能畅……理一身上下诸痛。”两药行气活血止痛。香附《本草汇言》载:“开气郁,调血滞之药也……乃血中之气药,为妇科之仙珍也。”《本草纲目》中称其为“女科之主帅也”。此3味药应用于痛经的治疗,每获良效。刘玉洁教授在用药过程中也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强调痛经不必长期服药,寒凝血瘀型及肝气郁滞型于经前3 d服药,每日1剂,连续服用3个周期;血虚兼寒型于经末3 d服药,每日1剂,连续服用3个周期。如此一来,既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又消除了患者长期频繁服药的麻烦,其临床经验值得借鉴。

R249.2

A

1672-1519(2011)03-0180-02

苗泽梅(1971-),女,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妇产科临床工作。

2011-04-20)

猜你喜欢
蒲黄五灵脂川楝子
五灵脂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究
人参不怕五灵脂
不同产地五灵脂质量评价研究
道地药材川楝子的研究近况*
绞股蓝水提醇沉液抗川楝子致小鼠慢性肝损伤的实验研究
典中珍藏蒲黄方
蒲黄的使用方法
蒲黄泡水喝的禁忌
川楝子治病验方
处方探秘:参脂共用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