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血清脑颗粒治疗992例高血压伴发症状的疗效观察*

2011-05-16 03:31于,萧
天津中医药 2011年3期
关键词:胸闷头痛收缩压

付 于,萧 芳

(1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天津 300193;2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193)

养血清脑颗粒治疗992例高血压伴发症状的疗效观察*

付 于1,萧 芳2

(1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天津 300193;2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193)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治疗高血压患者伴随症状的临床疗效,对患者的血压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992例高血压患者,随机(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497例,常规降压西药配合养血清脑颗粒加健康教育;对照组495例,常规降压西药加健康教育。以高血压伴随症状、血压和生活质量等为观察指标。[结果]治疗4周后,伴随症状中的头痛、头晕、心悸、胸闷、眼睛干涩疼痛以及生活质量的改善程度,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养血清脑颗粒与降压药合用,能更好地控制高血压及其伴随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养血清脑颗粒;高血压;伴发症状

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积极有效地防治高血压病,对于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养血清脑颗粒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常用的中成药,本研究以养血清脑颗粒治疗992例高血压患者伴随症状,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9年11月—2010年8月天津各大社区及二甲医院门诊的992例高血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97例,其中男244例,女252例;对照组495例,其中男259例,女235例。

1.2 分组及用药 治疗组给以常规降压西药+健康教育(改善生活方式)+养血清脑颗粒,每次4 g,每日3次,连服4周。对照组:常规降压西药+健康教育(改善生活方式)。

改善生活方式对降低血压和心血管危险的作用已得到广泛认可,所有患者都应采用,这些措施包括:戒烟、减轻体质量、减少过多的酒精摄入、适当运动、减少盐的摄入量、多吃水果和蔬菜,减少食物中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和脂肪总量,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

2 诊断标准

2.1 纳入标准 1)年龄在30~75岁。2)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3次非同日收缩压(SBP)≥140mmHg(1mmHg≈0.133kPa)和(或)舒张压(DBP)≥90mm Hg[1]。

2.2 排除标准 1)合并急性脑血管意外3个月以内者。2)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3)精神病患者。4)其他原因不能按时服药者。5)妊娠和哺乳期妇女。6)正参加其他临床试验的患者。7)研究人员认为其他原因不适合临床试验者。

3 观察项目及评分标准

3.1 观察项目 经治疗后2周和4周,双上肢收缩压和舒张压值、头痛的强度频率及持续时间、头晕的强度频率及持续时间、耳鸣的强度、心悸的强度、胸闷的强度、失眠的强度、记忆力减退的强度、心烦易怒的强度、眼睛干涩疼痛的强度、注意力不集中的强度、生活质量的变化。

3.2 症状评分标准 1)头痛 数字分级法(NRS):0~10的数字代表不同程度的疼痛,0为无痛,1~3为轻度,4~6为中度,7~10为重度。让患者圈出一个最低代表疼痛的数字。2)头晕 重度:卧床,影响生活;中度:影响工作,生活尚可自理;轻度:阵发性头晕,短暂休息可缓解。3)耳鸣 重度:耳鸣不止,听力减退;中度:耳鸣重听,时作时止;轻度:耳鸣轻微。4)心悸 重度:心悸怔忡;中度:心悸阵作;轻度:偶见轻微心悸。5)胸闷 数字分级法(NRS):0~10的数字代表不同程度的胸闷,0为无胸闷,1~3为轻度,4~6为中度,7~10为重度。6)失眠 重度:彻夜不眠,难以坚持工作;中度:睡眠<4 h,疲倦但仍可坚持工作;轻度:睡眠不稳,早醒,基本不影响工作。7)记忆力减退 重度:转瞬即见遗忘,不能回忆;中度:时见忘事,不易想起;轻度:偶见忘事,尚可记起。8)心烦易怒 重度:烦躁易怒不能自止;中度:心烦急躁,遇事易怒;轻度:心烦偶躁。9)眼睛干涩疼痛数字分级法(NRS):0~10的数字代表不同程度的疼痛,0 为无痛,1~3 为轻度,4~6 为中度,7~10 为重度。10)注意力不能集中 数字分级法(NRS):0~10的数字代表不同程度的注意力不能集中,0为无注意力不能集中,1~3为轻度,4~6为中度,7~10为重度。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正态分布资料组间及组内比较用t检验,偏态分布资料组间比较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 结果

5.1 一般情况 患者性别、年龄段、体质量、身高、腰围、民族、职业等资料的基线比较,两组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5.2 高血压伴发症状治疗前的基线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高血压伴发症状:头痛、头晕、耳鸣、心悸、胸闷、失眠、记忆力减退、心烦易怒、眼睛干涩疼痛、注意力不能集中以及两组患者双上肢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头痛头晕频率和持续时间的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5.3 高血压伴发症状治疗后2周和4周的比较见表1-4。

表1 两组患者头痛治疗后2周和4周的比较(±s)Tab.1 Com parison of headache after treatment for 2 and 4weeksof two groups(±s) 例

表1 两组患者头痛治疗后2周和4周的比较(±s)Tab.1 Com parison of headache after treatment for 2 and 4weeksof two groups(±s) 例

头痛强度 平均频率(次) 平均时间(min)轻中重无治疗组 2周 182 81 3 231 1.175±1.406 16.550±27.204 4 周 163 13 0 321 0.546±0.919 7.854±15.199对照组 2周 226 82 1 186 1.475±1.482 18.155±24.739 4 周 221 36 1 237 1.049±1.243 13.786±23.186组别 用药时间

表2 两组患者的双上肢收缩压舒张压治疗后2周和4周的比较(±s)Tab.2 Com parison of systolic BP and diastolic BP of the bilateralupper limb after treatment for 2 and 4weeksof two groups(±s)mmHg

表2 两组患者的双上肢收缩压舒张压治疗后2周和4周的比较(±s)Tab.2 Com parison of systolic BP and diastolic BP of the bilateralupper limb after treatment for 2 and 4weeksof two groups(±s)mmHg

治疗4周左收缩压 左舒张压 右收缩压 右舒张压 左收缩压 左舒张压 右收缩压 右舒张压治疗组 143.002±10.760 88.471±7.609 143.181±10.531 88.610±6.715 134.836±18.929 83.808±9.063 135.185±18.427 83.812±9.194对照组 143.506±08.825 91.291±6.259 143.852± 9.039 91.056±6.455 136.811±15.545 87.026±8.934 137.043±15.965 86.852±8.122组别 治疗2周

表1示:两组患者的头痛治疗后的比较,1)头痛的强度,经秩和检验,2周和4周两组P值均<0.05,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治疗组的减缓头痛强度效果优于对照组。2)头痛的频率和时间,经秩和检验,头痛的频率2周和4周两组P<0.05,说明治疗组2周和4周减少头痛发作频率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头痛的持续时间2周时P>0.05,两者无明显统计学差异,4周时P<0.05,说明治疗组4周时减少头痛持续时间的效果优于对照组。

表2示:两组患者的双上肢收缩压舒张压治疗后2周和4周的比较,经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的降压效果优于对照组。

表3 两组患者头晕、心悸、胸闷、记忆力减退、眼睛干涩疼痛及注意力不集中治疗后2周和4周的比较Tab.3 Comparison of dizziness,palpitation,chest distress,hypomnesia,dry and pain eyesafter treatment for 2 and 4weeksof two groups 例

表3示:1)两组患者头晕经秩和检验,治疗后2周,P值>0.05,两组没有统计学差异;治疗后4周,P<0.05,说明治疗组缓解头晕在4周时效果优于对照组。2)两组患者心悸经秩和检验,治疗后2周,P<0.05,说明治疗组缓解心悸在2周时效果优于对照组。治疗后4周,P>0.05,两组没有统计学差异,说明治疗组2周时疗效优于4周。3)两组患者胸闷经秩和检验,治疗后2周,P>0.05,两组没有统计学差异;治疗后4周,P<0.05,说明治疗组缓解胸闷在4周时效果优于对照组。4)两组患者记忆力减退经秩和检验,治疗后2周和4周,P>0.05,说明治疗组和对照组没有统计学差异。5)两组患者眼睛干涩疼痛经秩和检验,治疗后2周,P>0.05,两组没有统计学差异,治疗后4周,P<0.05,说明治疗组缓解眼睛干涩疼痛在4周时效果优于对照组。6)两组患者注意力不集中经秩和检验,治疗后2周和4周,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和对照组对注意力不集中的治疗效果没有明显区别。

表4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治疗后2周和4周的比较Tab.4 Com parison of the life quality after treatment for 2 and 4weeksof two groups 例

表4示: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经χ2检验,治疗后2周和4周,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改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

6 讨论

养血清脑颗粒是天士力集团在中医传统经方四物汤的基础上研制的中成药,由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钩藤、鸡血藤、夏枯草、决明子、珍珠母、延胡索、细辛组成,具有活血通络、养血平肝的功效。

本研究结果表明:常规降压药加用养血清脑颗粒的治疗组,平稳降压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4周后,患者的头痛、头晕、心悸、胸闷、眼睛干涩疼痛的伴发症状以及生活质量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有了很大改善和提高。

综上所述,养血清脑颗粒与降压药合用,再配合改善生活方式的健康教育,不仅能平稳降血压,而且还能缓解高血压病患者的头痛、头晕、心悸、胸闷、眼睛干涩疼痛等不适症状,减少降压药物的不良反应,提高了患者依从性,较大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临床疗效观察受到诸多客观因素的干扰影响,养血清脑颗粒配合常规降压药对高血压伴发症状的疗效还有待更详细更深入地研究。

[1]刘力生,龚兰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7-8.

The curative observation on effectof Yangxue Qingnao granuleson hypertension com plication in 992 cases

FUYu1,XIAOFang2
(1.Acupuncture Department,The FirstAffiliated Hospital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TCM,Tianjin 300193,China;2.Tianjin University of TCM,Tianjin 300193,China)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of Yangxue Qingnao granules for patientswith the concomitantsymptomsof hypertension and influenceson blood pressure and life quality.[Methods]Nine hundredsand ninety-two patientswith hypertension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497 patientswere treated with routineWesternmedicine,Yangxue Qingnao granulesand health education,served as treatment group.495 cases as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routineWesternmedicine and health education.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for the concomitant symptoms of hypertension and influences on blood pressure and life quality were observed.[Results]After treatment for fourweeks,the symptoms such as the headaches,dizziness,heart palpitations,chest distress,dry and pain eyesaswellas the quality of lifewere improved.Italso showed that the curative effectof the treatmentgroup was superior to the control group.[Conclusion]Yangxue Qingnao granules combined with routineWesternmedicine can controlhypertension and its concomitant symptoms,deservingbroad clinic application.

YangxueQingnaogranules;hypertension;concomitantsymptoms

R285.6

A

1672-1519(2011)03-0188-03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2006BA104A02)。

付 于(1970-),男,副主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医脑病的临床基础研究。

2011-02-08)

猜你喜欢
胸闷头痛收缩压
胸闷气短就医前先做五项功课
胸闷 疾病发病前兆
《思考心电图之166》
胸闷,疾病发病前兆
老年人群收缩压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预后的关系
头痛怎样保健
头痛与口疾
健康年轻人收缩压高会增加动脉硬化风险
远离头痛的困扰
强化降低收缩压不增加卒中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