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调查分析

2011-06-07 11:12王卫东卢祖洵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11年5期
关键词:卫生院贫困县职称

王卫东, 卢祖洵

医务人员的满意程度与医疗服务质量、效率及病人满意程度密切相关,较低的工作满意度将直接导致较差的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从而影响医疗服务系统整体功能的正常发挥[1]。乡镇卫生院是农村医疗公共卫生服务建设的重点,其服务质量关系到农民的生命健康、农村卫生工作队伍的稳定,也是贫困地区卫生服务发挥的重要影响因素[2]。本文调查山西省贫困县和非贫困县的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的工作满意度,以期了解影响贫困县和非贫困县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的因素。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以所选取乡镇卫生院的医务人员为调查对象,于2009年5~11月全面展开调查。

1.2 研究方法

参考陈正英等[1]问卷,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预调查发放问卷100份,回收100份,分析Cronbachα系数为0.87,可信度高。问卷采用连续区间标度法,按Likert五级量表记录满意度得分[3],将满意度选项依次赋予10、8、6、4、2分,得分越高越满意,满分为80分,按照公式:(得分/80)×100转换为百分制,比较满意度得分情况。调查随机选取山西省2个贫困县(临县、左权县)及2个非贫困县(太谷县、曲沃县)。以4个县的所有乡镇卫生院为基本抽样单位,随机各抽取16个乡镇卫生院的医务人员为调查对象。

1.3 研究内容

问卷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性别、年龄、职称、学历、科室,包括“自我评价、压力感、工作环境、人际关系、医院制度、公平感、福利待遇、社会认同”8项内容。

1.4 统计学处理

用 Epidata 3.1软件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 13.0进行数据分析,采用χ2检验、t检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医务人员社会人口学特征

调查325名医务人员,男性163人,女性162人;年龄20~58岁,平均(36.5±6.9)岁。贫困县组共149人,男性83人,女性66人;<30岁27人,30~40岁65人,>40岁57人;大专及以上学历77人,中专及以 下72人;中级职称9人,初级86人,无职称54人;内科36人,外科20人,辅助科室93人。非贫困县组共176人,男性96人,女性80人;<30岁44人,30~40岁54人,>40岁78人;大专及以上学历55人,中专及以 下121人;中级职称26人,初级91人,无职称59人;内科58人,外科32人,辅助科室86人。2组间年龄、学历、职称、科室间差别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25名医务人员的社会人口学特征构成比情况 %

2.2 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总体情况

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总体得分为(62.40±11.64)分,满意度总体处于一般水平。贫困县调查对象总体满意度得分为(56.96±19.18),非贫困县调查对象总体满意度得分为(67.41±21.54),2组间总体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院制度”一项2组得分最低,均分在40分左右,“自我评价”一项2组得分较高。贫困县与非贫困县调查对象在“压力感”、“工作环境”、“公平感”、“福利待遇”方面满意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325名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总体情况 ±s

表2 325名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总体情况 ±s

注:*贫困县与非贫困县比较,P<0.05

?

2.3 不同组别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

以满意度得分情况为因变量,性别、年龄、学历、职称、科室为自变量,对贫困县和非贫困县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分层,采用逐步法,引入水准0.05,剔除水准0.10,分别作满意度影响因素的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变量赋值情况:①满意度得分“≤60分”=1,“>60分”=2;②性别“男”=1,“女”=2;③年龄(岁)“<30”=1,“30~40”=2,“>40”=3;④学历“中专及以下”=1,“大专及以上”=2;⑤职称“无职称”=1,“初级”=2,“中级”=3;⑥科室“外科”=1,“内科”=2,“辅助科室”=3。

结果显示,贫困县乡镇卫生院中,女性、年龄小、学历低、辅助科室的医务人员更容易对工作感到满足(P<0.05),而不同职称的医务人员满意度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79);非贫困县乡镇卫生院女性、年龄小、学历低、职称低、辅助科室的医务人员更容易对工作感到满足(P<0.05)。见表3。

3 讨论

3.1 医务人员总体工作满意度较低

本调查显示,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对自己的工作总体满意较低,特别是贫困县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满意度得分只有(56.96±19.18);非贫困县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满意度得分也仅在(67.41±21.54)。医务人员的工作满意度低,会直接导致工作热情不高,特别是影响贫困地区医疗队伍的稳定,这与薛春等[4]调查结果一致。

总体来看,无论是贫困县还是非贫困县,医务人员最不满意的是医院制度和福利待遇2个维度。有文献报道,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工作负担重、福利无保障、薪酬和压力是其对工作最不满意的维度[5]。医院制度不合理、福利待遇无保障会大大挫伤医务人员的工作热情。因此,医院要通过民主与集中的原则,及时调整不合理的制度;通过工资、津贴、医疗保障、住房补助、评定职称、荣誉等激励措施,提高乡镇医务人员福利待遇和社会地位,改善医务人员生活工作条件,提高乡镇医务人员的工作满意度。

表3 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满意度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3.2 影响医务人员总体工作满意度原因分析

调查发现,贫困县与非贫困县乡镇卫生院中,女性、年龄小、学历低、辅助科室的医务人员更容易对工作感到满足。一般而言,男性较女性拥有更大抱负、期望更高,社会认同感更难以满足。年龄小、学历低的医务人员工作成就感容易满足,刚开始工作充满着激情,随着工作时间的增长,逐渐会发现一些事与愿违的情形,由此工作成就感下降,本调查也显示年龄和工作满意度成负相关[6]。相对于外科科室的医务人员,内科和辅助科室的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依次降低。乡镇卫生院还存在以治疗为主的办院理念,因此,外科、内科等大科室的医务人员可能在奖金、社会认同等方面较辅助科室(尤其是预防保健科室)医务人员满意度高。在贫困县,不同职称间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无差别,这是由于乡镇卫生院不能因个人能力而给予相应的福利待遇等造成工作进取心不足,甚至是有无职称无所谓的态度[7]。而在非贫困县,由于其卫生资源相对充足,职称不同医务人员间工作满意度是有差别的。

3.3 提高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的对策

提高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的工作满意度,应注意:①定期在乡镇卫生院内开展员工工作满意度调查,及时了解员工工作满意度状况,发现其中的问题、规律,采取可行的措施,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满意度;②加强卫生院制度合理性建设,积极营造一种良好、和谐的工作氛围[8];③提高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改善人才流失的状况,应当调整薪酬结构,使收入与学历、能力相适应,强调分配制度公平性,同时制定合理的考评、奖惩制度,保护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1]陈正英,黄素霞,孔向红,等.医院员工满意度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10(20):568-570.

[2]童俐俐,骆宏.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研究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03,23(5):728.

[3]宇传华.SPSS统计分析方法及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452-469.

[4]薛春,袁士宗,张波,等.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调查及需求分析[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5,11(21):756-758.

[5]Bovier PA,Perneger TV.Predictors of work satisfaction among physicians[J].Eur J Public Health,2003,13(4):299-305.

[6]热西旦·艾克热木,古丽巴哈尔·卡德尔.新疆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调查分析[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0,33(5):548-550.

[7]郭婷,刘毅,王文.四川省36所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24):4695-4696.

[8]赖爱化,陈烈平.国外解决农村卫生人力资源不足的经验与借鉴[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9,29(7):557-559.

猜你喜欢
卫生院贫困县职称
六部门:职称评聘向乡村教师倾斜
山西省58个贫困县产品将陆续走进84所高校
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
《职称评审管理暂行规定》让学术造假撤销职称有法可依
山西已实现41个贫困县脱贫“摘帽”
153个:全国153个贫困县已摘帽
卫生院切莫孤军作战
警惕卫生院拖医改“后腿”
卫生院重新吃上“大锅饭”
职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