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女性围绝经期失眠症疗效观察

2011-06-07 06:28朱桂玲
上海针灸杂志 2011年6期
关键词:失眠症绝经期针灸

朱桂玲



针刺治疗女性围绝经期失眠症疗效观察

朱桂玲

(山东省荣成市中医院,山东 264300)

观察针刺治疗女性围绝经期失眠症疗效。将60例围绝经期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安眠药,比较两组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为83.3%,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0.05)。针刺治疗女性围绝经期失眠症疗效满意。

针刺;更年期综合征;失眠症;辨证分型;围绝经期综合征

现今越来越多的女性参入市场竞争中,随着而来的围绝经期失眠症的发病也在不断增加。临床上虽有不少治疗失眠症的西药,但效果并不理想,且多有副反应和依赖性。笔者于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采用针刺治疗女性围绝经期失眠症30例,并与药物治疗相比较,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0例患者均为我科门诊和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治疗组平均年龄(50±6)岁;平均病程(14.41±11.09)个月;轻度15例,中度11例,重度4例;心脾两虚型13例,阴虚火旺型4例,肝郁化火型6例,痰热内扰型4例,心虚胆怯型3例。对照组平均年龄(51±5)岁;平均病程(15.07±10.15)个月;轻度13例,中度13例,重度4例;心脾两虚型12例,阴虚火旺型6例,肝郁化火型6例,痰热内扰型3例,心虚胆怯型3例。两组性别、年龄、病情、中医分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0.05)。

1.2 诊断标准

根据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编制的《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中有关失眠症的诊断标准制定[1]。①几乎以睡眠障碍为唯一症状,其他症状均继发于失眠,包括入睡困难、睡眠不深、多梦、早醒、醒后不易再入睡、醒后不适、疲乏或白天困倦;②上述睡眠障碍每星期至少发生3次,并持续1个月以上;③失眠引起显著的苦恼或一部分精神障碍症状,活动效率下降或妨碍社会功能;④不是任何一种躯体疾病或精神疾病。

1.3 分级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

轻度 睡眠时常觉醒或睡眠不稳,晨醒过早,但不影响工作。

中度 睡眠不足4 h,但能坚持工作。

重度 彻夜不眠,难以坚持正常工作。

1.4 中医辨证分型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

肝郁化火 心烦不能入睡,烦躁易怒,胸闷胁痛,头痛,面红目赤,口苦,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弦数。

痰热内扰 睡眠不安,心烦懊憹,胸闷脘痞,口苦痰多,头晕目眩。舌红,苔黄腻,脉滑或滑数。

阴虚火旺 心烦不寐,或时寐时醒,手足心热,头晕耳鸣,心悸,健忘,颧红潮热,口干少津。舌红,苔少,脉细数。

心脾两虚 多梦易醒,或朦胧不实,心悸,健忘,头晕目眩,神疲乏力,面色不华。舌淡,苔薄,脉细弱。

心虚胆怯 夜寐多梦易惊,心悸胆怯。舌淡,苔薄,脉弦细。

1.5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失眠症诊断标准者;②年龄44~55岁;③本次病程在3~28个月之间者。

1.6 排除标准

①凡不符合纳入标准者;②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或合并其他系统严重疾病者;③严重精神病患者或恶性肿瘤患者;④药物依赖者;⑤未按规定治疗,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和安全性判定者。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主穴取印堂、百会、四神聪、神门、内关、安眠穴。心脾两虚型配脾俞穴;肝郁化火型配行间、足窍阴穴;痰热内扰型配丰隆、中脘穴;心虚胆怯型配胆俞、肝俞穴。

2.2 对照组

口服安定2.5 mg,每日1次,睡前服用;谷维素 30 mg,每日3次。

两组治疗10 d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 d,治疗3个疗程进行比较。

3 治疗效果

3.1 疗效标准

采用1993年国家卫生部制定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中失眠症疗效标准。

痊愈 睡眠时间恢复正常或睡眠时间在6 h以上,睡眠深沉,醒后精力充沛。

显效 睡眠明显好转,睡眠时间增加3 h以上,睡眠深度增加。

有效 症状减轻,睡眠时间较前增加不足3 h。

无效 治疗后睡眠无明显改善或反加重者。

3.2 治疗结果

经检验,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详见表1。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 (n)

注:与对照组比较1)<0.05

4 讨论

围绝经期失眠按其临床症状可见于“绝经前后诸证”、“不寐”等症的论述中。中医学认为本病多由冲任失衡,脏腑功能紊乱,阴阳平衡失调所致。《灵枢·大惑论》:“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故阴阳失交,不能相互维系是失眠的根本原因,调和阴阳、镇静安神应为本病的主要治疗方法。

针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报道很多[4-10],但有关围绝经期失眠的报道不多。西药安眠药若长期服用,往往会产生对药物的耐受性、依赖性及成瘾性。本研究采用针刺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安眠药,且无不良反应,易被患者接受。

[1]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 [S].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18.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一辑) [S].1993:186.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9.

[4] 李艺,夏勇,刘世敏,等.电针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血清性激素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10,29(4):199-201.

[5] 孙占玲,金亚蓓,金慧芳.耳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多中心临床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0,29(4):209-211.

[6] 李艺,夏勇,刘世敏,等.电针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Kupperman评分的效应[J].上海针灸杂志,2009,28(10):559-561.

[7] 何宇峰,郭瑞兰,何逸均.腹针治疗女性更年期抑郁症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8,27(4):25.

[8] 刘红,杨大勇.穴位埋线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86例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7,26(2):5-7.

[9] ZHOU Yan-li, LI Jing. Survey on Clinical and Basic Study on Perim- enopausal Syndrome Treated by Moxibustion[J]. J Acupunct Tuina Sci, 2009,7(5):315-320.

[10]陈启波.针灸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临床研究进展[J].医学信息(下旬刊),2009,(10):138-139.

Acupuncture for Treating Perimenopausal Insomnia in Women

-.

,264300,

To assess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acupuncture in managing perimenopausal insomnia in women.Sixty patients with perimenopausal insomnia were randomized into a treatment group and a control group, 30 in each, to receive acupuncture and orally administered sleeping pills respectively, and compared the treatment outcom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100.0% in the treatment group versus 83.3% in the control, showing that the treatment group had significantly better effective rate than the control (<0.05).Acupuncture treatment can achieve content result in treating perimenopausal insomnia in women.

Acupuncture; Climacteric syndrome; Insomnia; Syndrome differ classification; Perimenopausal syndrome

1005-0957(2011)06-0368-02

R246.3

A

10.3969/j.issn.1005-0957.2011.06.368

2010-11-20

朱桂玲(1965 - ),女,副主任医师

猜你喜欢
失眠症绝经期针灸
Las nueve agujas de Fuxi Cómo surgieron estos implementos para practicar la acupuntura
唐军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经验总结
新九针治疗失眠症验案1则
运动改善围绝经期女性健康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滋肾解郁宁心方加减治疗围绝经期失眠临床观察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浅谈蒙医诊治失眠症
蒙医药治疗失眠症30例临床观察
宁神定志汤治疗失眠症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