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达拉奉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42例临床疗效观察

2011-06-09 08:59赵岳红程曙辉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23期
关键词:巴曲氯化钠达拉

赵岳红 程曙辉

(沭阳仁慈医院,江苏 沭阳223600)

本次研究选择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2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依达拉奉、巴曲酶及依达拉奉联合巴曲酶进行治疗,对3组临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42例,男28例,女14例,均在发病12h内入院,符合脑血管病在全国第四届学术会议上制定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部MRI或CT证实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在过去患病或首次患病未有神经功能缺损遗留。排除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栓塞、脑出血的疾病。随机分为依达拉奉联合巴曲酶组、巴曲酶组、依达拉奉组各14例,各组间性别、病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联用组基本治愈6例、显著进步5例、进步2例、无变化1例,有效率为92.8%,优于依达拉奉组64.2%及巴曲酶组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2.2 3组患者相关生化指标比较

见表1。

表1 3组患者生化指标在治疗前后数值比较 (均数 平均值)

1.2 方法

联合组采用30mg依达拉奉(生产:上海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批号:20051216)加入100mL 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2次/d,连续应用10d,同时联合10BU巴曲酶(生产:瑞士素高药厂。批号:361510)加入250mL 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隔天1次,共连续应用3次;依达拉奉组采用30mg依达拉奉加入100mL 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1次间隔12h,连用14d;巴曲酶组首次给予剂量为10 BU的巴曲酶,分别用0.9%氯化钠注射液150mL在每1、2、3d稀释后静脉滴注,滴注时间为1h。其他治疗药物三组均同。

1.3 疗效评定

依据脑梗死临床神经功能缺损在2003年第六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上制定的评分标准:基本治愈:0级病残程度,功能缺损评分标准呈91%-100%的减少;显著进步:0级病残程度,功能缺损评分呈46%~89%的减少;进步:功能缺损评呈18%~45%的减少;无变化:功能缺损或评分增加或减少在17%以下;恶化:患者功能缺损评分呈18%的增加或发生死亡。有效为基本治疗、显著进步、进步之和。

1.4 观察指标

对3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5d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等变化进行观察,对3组有效率进行比较。

3 讨 论

患者血管在病发急性脑梗死闭塞后造成脑组织缺氧缺血,形成缺血周边和中心缺血区半暗带形成,血流再通后导致包括酸中毒、能量代谢异常、自由基介导的毒性、兴奋性神经介质释放等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级联反应[1,2]。依达拉奉可有效抑制脂质过氧化、清除自由基,从而对血管内皮细胞、神经细胞和脑细胞的氧化损伤起到抑制作用。巴曲酶可溶解血栓、使血液中纤维蛋白原水平降低、同时改善微循环和降低血粘度,单用效果并不理想,将依达拉奉与巴曲酶合用,可使二者的作用得到综合和互补,本次研究结果表明,两种药物联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临床有效率优于单用组,血中纤维蛋白原国际标准化比值和含量均降低,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表示急性脑梗死采用依达拉奉与巴曲酶联合应用,安全有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1] 王薇薇,王新德.全国第6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4,37(4):346-348.

[2] 张清,杨志宏,伍建林,等.大面积脑梗死再灌注损伤的磁敏感加权成像与临床对照研究[J]. 磁共振成像,2010,1(1): 23-28.

猜你喜欢
巴曲氯化钠达拉
巴曲酶治疗全频下降型突发性耳聋的疗效观察及与凝血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巴曲酶在不同类型突发性耳聋治疗中的应用
十天记录达拉维佳能EOS 5DS印度行摄
热油中的食盐为何不溶化?
热油中的食盐为何不溶化
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治疗下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观察
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40例
沉潜迷醉达拉湾
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