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2013-07-02 01:44贺军胜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22期
关键词:巴曲凝血酶原神经功能

陈 梅 贺军胜 宁 群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五三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河南 郑州 450000)

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陈 梅 贺军胜 宁 群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五三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河南 郑州 450000)

目的 观察巴曲酶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d1用巴曲酶10BU,d3和d5用5BU,加入0.9%生理盐水100mL静滴。对照组注射用血栓通500mg,加入0.9%生理盐水250mL静滴,每日1次,14d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变化,以及对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影响。结果 巴曲酶组(治疗组)总有效率92.5%,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通过对巴曲酶治疗前后实验结果比较,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且对凝血酶原时间无影响。结论 巴曲酶治疗脑梗死安全有效,出血风险性小,疗效好。

巴曲酶;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脑血管病发病率逐年升高,给整个社会及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我们用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并与血栓通相同例数进行对照,现将临床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选择2010年12月至2011年8月发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以上患者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1],经头颅CT或MRI证实并排除出血性疾病、严重心肺及肝肾功能障碍者。

1.2 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允许使用降压、降糖药物,禁止使用抗凝药。对照组应用注射用用血栓通500mg加入液体中静滴一日一次,14d为1个疗程。治疗组d1用巴曲酶10BU,d3和d5用5BU,加入0.9%生理盐水100mL静滴。用药前后均测出血常规、血流变、凝血酶原时间及纤维蛋白原,两组均同时静滴胞二磷胆碱及依达拉奉。

1.3 疗效观察与评价

疗效观察与评价根据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2],分别对治疗前、治疗后第14d进行评分,进行疗效评定。①基本治愈:SSS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0级;②显著进步:SSS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1~3级;③进步:SSS评分减少8%~45%;④无变化:SSS评分减少18%以内。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明显差异,而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治疗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2 实验室检查结果

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查均无明显变化。从表2可见巴曲酶治疗可显著降低纤维蛋白原、血粘度,而对凝血酶原时间无影响。

表2 巴曲酶治疗前后实验结果()

表2 巴曲酶治疗前后实验结果()

检查项目例数治疗前治疗后P值凝血酶原时间(s)2514.50±1.614.45±1.5>0.05纤维蛋白原(g/L)353.25±0.182.21±0.15<0.01全血粘度(mpa.s)326.86±0.854.20±0.89<0.01血浆粘度(mpa.s)322.35±0.721.66±0.81<0.01

表1 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临床疗效比较

3 讨 论

脑梗死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因其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被称之为“三高”,因此,脑梗死的治疗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急性脑梗死急性期(发病几小时内,血脑屏障破坏平均时间为发作后3.8hours)主要病理机制为中性粒细胞的聚集,几小时内血脑屏障开始渗漏。在这一时期巴曲酶具有降纤、抗凝、促进内源性t-PA的释放,间接溶栓的作用,而平缓的恢复缺血带的层流性血循环。在亚急性期(发病几小时到几天),巴曲酶具有抑制缺血再灌注损伤,抑制MMP-9,2的表达,发挥全方位的脑保护作用,减少出血的转化。

本组病例研究中,治疗组巴曲酶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有效率为57.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失的减少,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因巴曲酶选择性地作用于血浆纤维蛋白原Aa链脱去纤维蛋白肽A形成去A肽纤维蛋白单体,FibrinI与不稳定的fibrinI多聚体在体内并不形成纤维蛋白性血栓,均可被纤溶系统快速分解或被网状内皮巨噬系统所吞噬而排除体外,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而抑制血栓形成。本文试验检测,巴曲酶确实能有效地降低血纤维蛋白原、血粘度,而对凝血酶原等凝血因子无影响,表明该药较安全,不影响肝肾功能。

总之,早期应用巴曲酶,结合其他常规措施治疗,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及患者预后,且无出血等不良反应,因此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使用方便、没有明显不良反应并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1] 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2] 阴雷,徐丹枫,闵志廉,等.老年肺功能减退患者腹腔镜肾切除术的临床研究[J].腹腔镜外科杂志,2007,6(4):181-182.

R743.33

B

1671-8194(2013)22-0246-02

猜你喜欢
巴曲凝血酶原神经功能
巴曲酶治疗全频下降型突发性耳聋的疗效观察及与凝血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肝硬化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及血小板检验的临床价值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血清异常凝血酶原检测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临床价值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巴曲酶在不同类型突发性耳聋治疗中的应用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探讨巴曲酶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效果及时间的影响
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与凝血酶原时间的临床检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