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堡垒铸铁军—记大港油田井下作业公司第四修井分公司403队党支部

2011-07-02 05:37康雪梅曹利平
中国石油企业 2011年12期
关键词:修井分公司

□ 文/康雪梅 曹利平

兆金/供图

近年来,大港油田井下作业公司第四修井分公司403队党支部以创建“六个一”党支部为核心,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主导,融入生产抓党建,搞好党建促发展,把党建工作与生产工作紧密融合,统筹兼顾、整体推进,持续加强基层建设,形成了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这个队先后获得了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先进班组”、天津市“安康杯竞赛优胜班组”、大港油田公司“标杆单位”、“红旗集体”、“基层HSE建设标杆单位”、“工人先锋号”、“青年文明号”等多项荣誉称号,是一支战斗在油区保油上产最前线、攻坚啃硬的修井铁军。

夯实支部根基,筑牢钢铁堡垒

要构筑坚强的战斗堡垒,一是要靠干部的铁肩膀,身先士卒,能顶得起、扛得住;二是要靠党员的铁身板,砥柱中流,打不烂、压不垮。只有这样,堡垒才能稳固、才能有战斗力,员工才能信服。

制度建设突出一个“严”字。“分工不分家,帮忙不添乱,多管事不越权,携起手渡难关”是403队党支部在班子建设中一贯的工作原则。每逢重大问题,支部班子集体讨论决定,一旦形成决议,大家共同执行。工作中,该党支部坚决执行干部带班上岗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班子成员学习制度等多项规章制度。支部成员注重以身作则,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铸就了党员干部“令必行,禁必止”的钢铁意志。

干部作风突出一个“硬”字。践行科学发展观、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长期以来,403队支部班子成员始终坚持“三必到”工作机制,即节假日必到单位,有急难险重施工任务必到现场,作业班组早晚的交接班会必到参加。人员紧缺一直是困扰403队生产施工的一道难题。长期以来,队班子始终坚持“人缺干部顶上去”的原则,干部几乎放弃所有节假日,身体有病顾不上、家里有事更是顾不上,正是凭着这股“铁人”般的意识,支部班子的威望高了、执行力强了、员工干劲更足了。

突出员工素质,打造钢铁队伍

思想教育日常化。不断深化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再学习、再教育,用铁人精神铸魂,把石油行业几十年的优良传统转化成了凝聚人心、激励干劲的坚强动力;不断强化日常的形势任务教育,讲清讲透公司、分公司、基层队面临的形势任务,增强员工的紧迫感和使命感,提升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在“八大理念”贯彻学习活动中,引导员工打破传统观念,实现了“三个角色”的转变(管井工、管理者、成本员),自觉自主地投身到大油田建设的热潮中来,实现了“零积压、零投诉”的工作目标。

岗位培训规范化。逐步完善岗位培训“监督、评价、激励”三个步骤,激励优秀,督促中游,警示末位,形成了一整套规范合理的培训机制。通过学赛结合调动员工学习积极性,通过学考结合给员工压担子,通过学奖结合增加员工学习动力。实现了员工由“让我学”到“我要学”、由“强迫学”到“自觉学”的良性转变,最终达到一岗精、二岗通、三岗能的标准。据统计,仅2010年,403队开展各类培训近60期,培训人员300余人次,开展岗位练兵730人次,技能比赛96人次。过硬的操作技能,奠定了“铁军”的坚实基础。该队连续3年包揽了分公司年度大型员工技术比武所有比赛项目的冠军;5年来,该队成功修复各类复杂井200余井次,技术达标、完井质量优良,成为分公司善于攻克急、难、险、重工作任务的高技能团队。

人文关怀家庭化。持续推行“四个一”(一份生日蛋糕、一面亲人寄语墙、一个节日手机祝福短信、一封新年家属感谢信)和“六到家” (婚庆喜事祝贺到家、生病住院探视到家、天灾人祸关怀到家、家庭纠纷协调到家、劳动争议调解到家、劳保福利关心到家)人文关怀工作机制,使党组织的承诺、践诺过程成为关爱员工、凝聚队伍、构建和谐的过程。2009年春节,当该队劳务工张法力的父母、爱人,收到分公司、基层队为其精心准备的新年礼包及感谢信时,不禁热泪盈眶,一再叮嘱张法力要扎根油田、回报公司。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403队34名干群,用铁的意志、铁的脊梁,打造了一支风吹不怕、雨打不惧的钢铁队伍。

砺炼发展硬功,争创钢铁业绩

比干劲,争当“保油上产”的先锋队。403队干部员工秉承“有困难就上、有红旗就扛、有荣誉就争”的精神,在急、难、险、重、新工作中吃苦在先,冲锋在前,争当保油上产的先锋队。在2011年分公司“保、促、争”劳动竞赛中,该队以思想决定行动,以行动带动管理,克服人员不足的困难,打破以往的生产组织模式,充分利用等停时间,精心组织,加班加点,采取灵活机动的交叉作业方式,开启三台动力。在西41-22井冲砂施工中,他们严把工序质量关,24小时连续作业,一气呵成,单班冲砂740米,刷新了单班冲砂纪录。2011年4月该队以修井13口,实现产值70.5万元的突出成绩超额完成了二季度首月生产任务。赛现场,争当安全文化建设的先行官。403队紧密结合修井作业特点,以创建“五化”标准现场为载体,积极营造现场文化氛围,使安全文化建设走在了公司前列。

作为移动作业现场的标杆,该队从加强生产管理与QHSE体系建设入手,以创建“绿色基层队”为契机,坚持每天向员工宣传环保知识,坚持每名员工轮流值班的“安全环保义务监督员”制度;在施工过程中,他们以“走到一处清洁一处、施工一口清洁一口、人人争创清洁岗位”的“三清”活动为载体,坚持“岗位操作标准化、管理工作制度化、物件摆放规范化、安全生产文明化、清洁生产经常化”的“五化”管理法,努力提高现场标准化水平。现在,每搬到一个新井场,“安全、环保、简洁、整齐”已经成为每个班组施工前的必做功课,无论是井场四周的警戒彩旗,还是视觉醒目的安全标识,无论是油管桥下铺设的防油渗布,还是配电箱周围干净的防护栏网;都已不再是简单的生产设施,而是员工文明生产、创建和谐最美丽的心愿和真诚表达。2011年8月,油田公司在该队西新60-6井组织了百余人的现场文化观摩。403队以优异的现场表现和良好的精神面貌赢得了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

看效益,争当“精细管理”的排头兵。自2010年公司“精细管理强基解困年”活动开展以来,该队广泛开展“党员创新创效”、“节能降耗”、“提金点子”、“修旧利废”等创效活动,营造了“精细管理、降耗增效”的良好氛围。

该队探索实行了单井成本精细管理,细化质量控制点,细分各道工序成本,率先推行岗位成本费用责任制,将成本控制落实到每个员工,使他们自觉地控制成本。如把大宗材料的领取落实到专管材料的副队长头上,实行专人领取、专人负责;把易损易丢的管钳、扳手配发到班组,实行专管专用,自己维护自己使用,大大提高了小型工具、配件的使用寿命,降低了成本支出。在油料管理上,实行单机组考核,建立油料使用登记卡,在正常生产情况下,测算出班机组耗油量,实行单井考核,累计节油5吨;坚持交旧领新制度,对旧料进行统一管理,利用倒班时间和等井位时间修复再用,累计修复工具200余件,总价值17.5万元,有效控制了成本,提高了综合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修井分公司
井下作业修井技术现状及新工艺的优化
渤海油田无人平台批量修井敏感性研究
石油井下修井作业及现场管理的优化
论井下作业修井技术新工艺优化研究
General Electric’s Innovation
COACH Inc. in 2012Its Strategy in the “Accessible”Luxury Goods Market
IWI美国分公司ACE GAR1651步枪
中小型油田修井机效率提升改造及应用
长庆油田修井作业中的绿色修井技术运用
伯莱塔美国分公司M9A3手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