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43例

2011-07-09 03:13顾柏林周湘明苏州高新区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内科苏州215009
陕西中医 2011年11期
关键词:神经功能注射液脑梗死

唐 华 李 文 顾柏林 周湘明 苏州高新区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内科 (苏州 215009)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常继发于严重创伤、炎症、组织缺血坏死和再灌注损伤,严重者可进展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和多器官功能衰竭(multiple organ failure,MOF)。脑梗死后启动瀑布式炎症级联反应,释放多种炎症介质,诱发 SIRS,加重缺血性脑损伤,导致卒中进展和临床恶化。笔者 2010年 3月至2010年 12月应用以活血化瘀药物为基本配伍的血必净注射液治疗 43例脑梗死后 SIRS,并与常规治疗组对照,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73例,所有病例符合:①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标准[1],并经 CT/MRI证实。②1991年美国胸科学会 /危重病医学会联席会议提出的 SIRS标准[2]:体温> 38℃或 <36℃;心率> 90次 /min;呼吸> 20次 /min,PaCO2< 32mm Hg;WBC> 12×109/L,幼稚细胞> 10%;具备上述 2项或2项以上者。排除:意识障碍、严重肝肾功能损害、器质性精神病、智能障碍者。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男 26例 ,女 17例 ,年龄 67.12± 8.51岁 ,病程 3±2.84年,SSS评分 24.16±3.04分。其中基底节区 25例,脑叶 6例,小脑 4例,脑干 3例,多发性脑梗死 5例。78例均发热(T> 37.3℃ ),血 WBC(12.94± 3.36)×109/L,痰培养及尿培养阳性 27例(55.8%),对照组:男 18例 ,女 12例 ,年龄 66.47± 9.02岁 ,病程 3±3.21年,SSS评分 23.89±3.20。其中基底节区 18例,脑叶 4例,小脑 3例,脑干 2例,多发性脑梗死 3例。30例均发热 (T> 37.3℃ ),血 WBC(13.01± 3.62)× 109/L,痰培养及尿培养阳性 18例(60.0%),两组资料在年龄、性别、病情方面无统计学差异。

治疗方法 对照组常规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抗感染(根据药敏或经验用药)、管理血压、血糖、支持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国药准字 Z20040033)50mL静滴,每日 2次,连续 12d。记录药物不良反应。

观察指标 监测体温及生命体征,记录治疗后体温恢复(至 T≤ 37.3℃连续 3d)时间,治疗前、治疗 12d分别测定血 WBC、血液流变学、CRP、D-dimer、有肺部、泌尿系感染者做痰或气道分泌物、尿液细菌培养。治疗前、及第 12天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Scale of neurologic deficit grade,SSS)[3]评分。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法,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结果 治疗前后两组临床指标比较:两组治疗后体温恢复天数为(3.31±1.36,5.72±1.57,P<0.01),治疗组退热作用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WBC计数、CRP、全血粘度 (低切、高切 )、D-dimer、培养阳性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治疗后治疗组 WBC计数、CRP、全血粘度 (低切 )、D-dimer、培养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两组临床指标比较

治疗前后两组 SSS评分: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第12d,SSS评分均较前降低 (15.13± 3.21,24.16± 3.04,18.22± 2.93,23.89± 3.20,P < 0.05)。 治疗后 ,治疗组 SS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15.13±3.21,18.22± 2.93,P < 0.05,见表 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 SSS评分比较

讨 论 急性脑梗死诱发 SIRS临床常见,致残率和死亡率高。血流中断、再灌注及血脑屏障破坏,TNF-α、IL-1 β、IL-6、IL-8等细胞因子过度释放 ,导致全身代谢亢进、微血管受损、心肌抑制、血流动力学改变,损伤心、肺、肝、肾功能,进而发展为 MODS[4]。祖国医学认为,“瘀血”为中风病最常见的病理产物,又是某些疾病的致病因素。卒中多发于老年人,气虚血行迟滞,加之偏瘫卧床、意识障碍、吞咽困难、呕吐及胃管反流误吸、留置导尿等,常并发肺炎、尿路感染、深静脉血栓,出现发热、咳痰、下肢肿胀,累及更多脏器功能,变生出“痰、火、湿、热”等病理产物,病情更加复杂。研究表明,血瘀证与血小板聚集功能、凝血功能、血流动力学改变有关,也有认为活血化瘀治疗中风可能作用于损伤级联反应的炎症及程序性细胞死亡阶段[5]。多数活血药还具有止痛、止血、疏通经络、祛瘀生新、抗炎消肿、安神镇静等多种作用。

血必净注射液以血府逐瘀汤为基础,主要成分为丹参、赤芍、当归、川芎、红花。虽然都是活血化瘀药,又有各自不同的机制和作用特点:丹参能抑制血小板合成及 TXA2释放;赤芍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肺循环,提高 PaO2;川芎类似于钙离子拮抗剂,有缓解血管痉挛、扩张血管的作用;红花降低血管通透性、减少血管内液体渗出。当归能抗心肌缺血、改善外周循环。动物实验证实血必净可提高特异性免疫功能,消除内毒素、减少细胞因子及炎症递质释放,保护组织器官[6]。血必净能降低血脂、纤维蛋白原、TNF-α,有抗动脉硬化作用[7];并能有效降低肺血管阻力、促进肺泡氧合、改善呼吸衰竭患者的氧代谢[8]。本研究发现,血必净注射液能降低脑梗死后 SIRS患者的血液粘滞度,抑制凝血功能,同时降低外周血白细胞、CRP等炎症标志物;与常规抗生素治疗相比,治疗后细菌培养转阴率明显增加,体温能更快恢复正常。因此,血必净注射液可改善脑梗死后全身炎症反应,阻止 SIRS进展为 MODS,并促进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

[1]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2]Bone RC,Balk RA,Cerra FB,et al.Definitions for sepsis and organ failure and guidelines for the use of innovative therapies in sepsis. American College of Chest Physician/Society of Critical Care M edicine Consensus Conference[J].Chest,1992,101:1644.

[3]陈清棠.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及临床疗效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381.

[4]王 松,郭洪志.急性脑梗死诱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临床神经病学,2004,17(6):411-413.

[5]沈思钰,傅晓东,商 玮,等.活血化瘀在脑缺血作用机制的探讨与分析.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30(4):322-326.

[6]李志军,孙之莹,英云良,等.血必净注射液防治家兔应激性脏器损伤的研究[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6,18(2):105-108.

[7]曾德珍,郭 军,张 谦,等.血必净注射液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液流变学及 TNF-α的影响[J].陕西中医,2009,30(6):649-651.

[8]张 彬,赵宏胜,金爱萍,等.血必净注射液对呼吸衰竭患者氧代谢的影响[J].陕西医学杂志,2009,38(5):564-576.

猜你喜欢
神经功能注射液脑梗死
碘帕醇注射液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血必净注射液与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
UPLC-MS/MS法同时测定血必净注射液中8 种成分
炎琥宁注射液不良反应的Meta分析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辛伐他汀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