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课教学内容量化式过程评价研究

2011-07-17 10:25王小祎辽宁大学辽宁110036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1年6期
关键词:实验班教学内容指标

王小祎(辽宁大学 辽宁 110036)

1 、前言

教师对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的评价在体育课程评价方式中属于核心部分。重过程轻结果是高校体育学习评价研究、实施的核心理念。由于评价因素的复杂性,在评价过程中经常是顾了这边又忽略了那边,边边都顾又很难辨别轻重,最后结果总是在围着客观标准团团转,忽远忽近就是难以彻底抓住它并为己所用。以往的学习评价只重收尾却忽视评价是为整个教与学的过程服务,使学习评价和整个教学活动相互脱离、相互制约。科学的评价方法应把评价结合到教学的各环节,成为“教与学”双向反应的催化剂,这是形成体育课程完整系统的关键。如果能够形成一种较为科学的学习评价方法不仅能够客观的做出成绩评价还能使评价和教学过程更好的结合,相互服务和促进,互为因果,那我想即使研究结果与预期目标具有一定的差距可还是值得一试的。

因此,如果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对影响体育课程中各利弊因素一一进行罗列分析并运用到评价方法中,这样的研究是过于感性的。只有理性的看待各因素对课程目标的实际作用和意义,要考虑到各因素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还是相互抵触的关系,选择性的融入到评价当中才能使评价有助于体育课程目标的达成。研究者力争保持客观、辩证的态度,并通过努力研究得出一种可以真正运用到教学实践,并能充实现有高校体育学习评价研究的一种评价方法,希望研究方法能够更好的服务于体育课程目标,表现其实用价值。

2 、学习评价研究现状

2.1 、我国研究现状特征

随着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心中对健康、体育兴趣、终身体育等与体育有关概念和思想的认知程度不断提升,体育学习评价的研究现状处于快速发展状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已从口号逐步落在实处。研究特征主要表现有: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进步幅度、学习态度、意志品质,轻竞技、技能、技术;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过程性评价为主;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培养体育兴趣,养成体育习惯,建立终身体育理念成为高校体育教学的核心目的;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从对立到协同从而更大的提高了评价标准的以人为本;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比例分配趋于合理化;提倡创新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一个可以充分发挥自身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舞台。

2.2 、美日特点

在中学阶段主张以个人的情意和行为表现来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其中主要包括:态度、团队合作、意欲、努力等,并且美、日两国不只是强调而且态度的评分比重也是居于首位的,过程评价已经成为美、日两国体育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终结性评价甚至不予公开;美、日两国都采用多种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不仅有教师评价,还包括自我评价、学生互评、进步度评价、达成度评价;日本的诊断性评价和美国的文件夹评价都体现了个体评价重要性,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体育自主学习能力;评价工具多种多样,既有传统的纸笔测验、技术技能测试、健康测验,也有教师观察,口头测验、日志、讨论、角色扮演以及学生档案等;美国的代替性评价(理论基础包括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多元智力理论)更是把学生参与身体活动实践的体育课看做不只是一门学科而是体育科学。

在大学阶段,由于体育基础能力牢固、经济条件优越以及学生体育自主学习能力水平较高等多方面因素,美、日对学生的体育学习评价趋于简单化、有效化,学生基本可以通过自评和互评来完成;我国的高校体育课程多为竞技类,而美、日多为健身类,同时也具有竞技类、娱乐休闲类、养生类课程,并且课程项目数量多,可供学生选择的空间大;美、日的大学体育俱乐部已形成一定规模,已经从校园走向社会,经费来源于会员和校友,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和时间明显高于我国。

表1 :女生成绩分配表

表2 :男生成绩分配表

3 、实验实施

3.1 、评价系统概括

评价系统的研究隶属于过程评价,不仅要制定评价的标准还要设计教学内容和编排课程实施才使评价系统完善,总结概括此评价系统为“教学内容量化式过程评价”。其主要内容是过程评价系统贯穿于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全过程也包括期末考试,学习评价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以服务于课程目标为中心理念,通过教师制定系统科学的教学内容来安排学生进行各种身体练习,并根据练习的完成量分配相应分值,最后累积为总成绩的一种评价系统。

3.2 、确定各级评价指标

评价系统是依据教学内容来制定标准的,所以教学内容中的各种身体练习活动需要分配相应的分值才能进行学习成绩的评价。针对教材、大纲同实际教学内容结合不理想的现状,在此对教学内容编排和比重进行了设计。根据教学内容中各主要部分的重要程度来设计评价系统的一级指标;一些部分可以再化分成有针对性的练习内容,这些具体的针对性练习被设计为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

3.2.1 、形成总评价分配表

对45位篮球专家教师进行篮球课第二学期评价系统指标权重的问卷调查确定男女生各个评价指标在整体中所处的地位和重要性,再结合回访将信息汇总,最后利用加权综合评分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系数,最后制定出总评价标准(表1、2)。

3.2.2 出勤及总结考核评价标准

3.2.2.1 出勤标准

传统的出勤扣分标准不仅缺乏合理的标准,而且分值比例较少不会引起学生的重视,所以对原出勤评分标准设计进行了一定的改进,通过专家回访修改并确定,并对实验后学生的进行问卷调查,学生普遍认同这种出勤扣分的标准(表3)。如一学期为15节课,那么旷课一次扣分为100÷15≈7分;事假、病假扣分为100÷15×20%≈1.4分。

表3 :出勤情况扣分表

最后两周为考试周,每周进行一项篮球技术考核,把学习结果评价作为过程评价的一部分,每项考核分数为100÷总课数。考试的内容以课程中重点练习项目为主,设计考核内容要尽量避免老师主观评价因素的参与,并且允许学生尝试3次,取最好成绩。

3.3 、教学内容与评价指标有机结合

评价指标的确立使得教学内容的安排有据可依,但是把具体的指标数据与难以量化的教学内容相结合需要我们辩证的来看待。

评价设计明确了各项指标的分值比重,可以说各指标的重要程度的轻重是绝对的,以此依据来设计学期教学计划。例如,从实际的教学情况出发,进行实验教学的场地为室外,受到场地和天气、气候的影响,以身体直接参与实践的课时数要少于标准,一般在20学时(10节课)左右。根据此评价系统研究的需要,过程评价和学期课程相结合,再依据指标权重和课时数来具体安排教学内容和课程实施全过程,并且学生的活动量和时间应与该项活动的分值成正比(表4)。

表4 :指标与课程内容的结合(十节课为例)

在具体的各项练习实施中,教学内容不同与绝对的评价指标而是相对的。由于在实际练习活动中,多个指标可以同时在一个教学活动内容中体现,如跑动动中双手胸前传接球接单脚起跳单手低手投篮练习,运球急停急起接原地(跳起)投篮练习等。所以在实验中,不需过于教条,要以评价标准为基准,发挥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主导作用,合理有序的安排教学内容,重视偶发,在教学活动中发现教学大纲的价值,从而保证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达到运动量的积累。

4 、结果分析

4.1 、实验对课程实施的作用

在实际的高校体育课程实施中既能调动教师主导的积极性又能监管教师的教学过程是不容易的。即使学校有教学方案、计划制定的规章制度,也只能使教师编制质量不高的方案和计划,更无法保障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加以应用。

图1 :自由活动时间比例对比(n1=113,n2=117,n3=96,n4=84)

在对照班和实验班的调查问卷对比中显示(图1),实验班的自由活动时间明显缩短。论证了实验是以评价指标为依据进行的,也证实了实验课程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从而向学生传授了更多的体育知识和技能,保证了教学方案和计划的有效实施。正因为教师要根据评价指标来进行课程实施,自由活动的分值较低,所以过多的自由活动会脱离评价标准,结果总分达不到要求,这便对课程实施中教师的主导起到了一定的督促作用。

4.2 、实验对学习过程的作用

在对照班和实验班的调查问卷对比中显示(图2),在体育课活动量方面,实验班具有明显的提高,特别是女生,并且通过与实验班的学生沟通了解到实验学生认为运动量的提高不会造成过度疲劳,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以评价的激励和督促作用来提高学生活动量进而带动学习过程,过程实现结果,结果来反推动学习动机和主观能动性的形成,这样的动机会更具质量,做到良性循环。

图2 :占最大运动量的比重(n1=113,n2=117,n3=96,n4=84)

4.3 、实验对自主学习的作用

在对照班和实验班是否通过体育课学习掌握基本技术或素质练习方法的调查中显示(图3),实验班的掌握情况显然好于普通学生。此外,掌握练习方法的学生中86.5%认为能够把所掌握的系统练习方法运用到其他体育实践活动之中,提高自己的篮球技术水平或身体素质。

图3 :学生基本技术或素质练习方法的掌握情况调查(n1=209,n2=201)

4.4 、学习态度和表现

在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点名册的对比中显示,对照班平均每节课约有5人出勤情况有记录,包括早退、迟到、病假、事假、见习,而实验班约为2人。可见评价系统能够有效的督促学生进行体育课学习。

在对照班的调查问卷和实验班对比中显示(图4),对照班学生认为评价结果主要来源于总结性评价考核,实验学生认为评价系统做到了评价以学习态度和表现为评价主要依据。

图4 评价结果的主要依据(n1=209,n2=201)

4.5 、评价结果的客观性

体育考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甄别学生技能和知识的掌握水平。在对照班学生的问卷调查中显示(图5),学生普遍对总结的考核成绩不满意;在对实验班的期末考核中采用考三次取最好成绩的方法进行结果评价,并且考核内容中排出了教师主观因素的参与。结果显示第二次考核比第一次考核的整体成绩提高13.3%;第三次考核比第一次考核提高18.5%。

图5 学生考核成绩与最好发挥的差距(n=209)

5 、结论

5.1 、研究结论

5.1.1 、评价系统可以克服以往高校体育学习评价重结果轻过程的不利因素。不使得教师在制定教学内容时变得简单有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思路清晰,有据可依。

5.1.2 、通过对普通高校大学生202人,110学时实验研究表明,课程内容量化式过程评价系统明显使学生课上自由活动时间缩短到合理范围,保证了教学方案和计划在实际体育课程中的有效实施。

5.1.3 、课程内容量化式过程评价系统把课程内容量化为具体的分数,对学生具有一定的激励和督促作用,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课上运动量,促使过程实现结果,结果反过来推动学习动机,做到良性循环。

5.1.4 、评价系统能够有效提高学生体育练习方法的系统掌握情况。至少系统掌握一项专项基本技术或身体素质的练习方法是课外体育全自主学习的充分必要条件。

5.1.5 、课程内容量化式过程评价系统做到了以学习态度和表现为评价主要依据;终结性评价作为过程评价系统的一部分,允许学生多次尝试可使考核成绩更具客观性和以人为本;评价系统及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性别差异性的显著特征;评价系统使易操作性和实效性不相矛盾,可相互对应。

[1]李冬梅.论中国现代普通高校体育制度的变迁[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6.(3).

[2]刘旻航,孙庆祝.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与“主义”无关[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1).

[3]于秀.学生体育学习论[M].辽海出版社.2000.

[4]王晖.体育课程内容对普通大学生锻炼态度的影响实验研究[D].中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0.

[5]钱杰.中国高等体育教育发展模式研究[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实验班教学内容指标
一类带临界指标的非自治Kirchhoff型方程非平凡解的存在性
山西农大乡村振兴“双创”实验班开班
行知实验班
实验班以情促教教学策略谈
最新引用指标
莫让指标改变初衷
卓越司法人才培养实验班的小样本考察(2014-2017)——以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13级实验班为样本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制造强国的主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