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匀市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2011-07-18 00:30胡静云
上海蔬菜 2011年4期
关键词:都匀市蔬菜基地蔬菜

胡静云

(贵州省都匀市农村工作局 558000)

蔬菜生产是都匀市种植业中最具竞争力的优势产业之一,在全市农产品均衡供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全面、深入分析都匀市蔬菜产业的现状和开发潜力,探讨可持续发展道路,有利于将蔬菜产业培育成富民强市的支柱产业。

1 都匀市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1.1 产业现状

2010年全市蔬菜种植面积8666.7hm2,蔬菜总产量达 21.2万 t,比 2005年的 4066.7hm2、9.9万 t分别增长112%和138%;全市人均地产蔬菜占有量达到423kg,比2005年的198kg增加225kg,增长114%;蔬菜总产值3.2亿元,比2005年的1.5亿元增加113%,已占种植业产值的51.7%;农民人均种植蔬菜的纯收入911元,比2005年的156元增加了4.7倍,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由2005年的6%增加了14个百分点。蔬菜产业已成为我市种植业中效益最好的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

1.2 品种多样

在产量稳步增加的同时,不断优化生产结构,日益丰富蔬菜品种,加强开发特色品种。全市种植的蔬菜已有11大类500多个品种,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通过合理规划基地,瓜类、豆类、茄果类、甘蓝类、叶菜类、根茎类等蔬菜同一种类生产上市季节拉长,白萝卜、大白菜、番茄、糯玉米、葱蒜、辣椒、生姜、食用菌等各种蔬菜品种基本上实现了全年均衡供应,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部分产品销往广东、广西、湖南、重庆等地,2010年销往省外蔬菜达6万t,其中,辣椒、番茄、菜用洋芋、生姜等产品外销率达60%以上。

1.3 基地建设

经过对基地布局和建设的不断调整、转化和提升,基本实现了蔬菜生产在时间、品种、区域等多个层次的合理配置,特色优势产业带已初具规模。(1)远郊甘塘、小围寨、河阳、墨冲、良亩、平浪、摆忙、坝固、杨柳街等乡镇建成了外销夏秋喜凉蔬菜基地,产品以茄果类、豆类、瓜类、叶菜类为主,主要品种有辣椒、番茄、黄瓜、菜豆、大白菜、甘蓝、莴笋、芹菜等。(2)在近郊小围寨、沙包堡、河阳、甘塘等乡镇建成了保供蔬菜基地,产品以瓜类、豆类、茄果类、叶菜类、葱蒜类、水生蔬菜类、食用菌为主,主要品种有大葱、大蒜、辣椒、番茄、茄子、黄瓜、豇豆、菜豆、大白菜、甘蓝、莴笋、芹菜、生姜、食用菌、糯玉米等。 (3)在沙寨、墨冲、坝固、河阳、平浪、凯口等乡镇建成了以辣椒为主的特色蔬菜基地。此外,近年来在坝固、河阳、小围寨、甘塘等乡镇努力探索建立高产稳产的设施生产基地,全市已有设施蔬菜示范基地16.37hm2,包括遮阳网覆盖面积10hm2,连栋大棚1个0.1hm2,单体大棚 350个6.27hm2。各基地配套技术不断提高,生物液态肥、遮阳网、防虫网、滴灌、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广泛应用。

1.4 产业化经营

培养了一批科技示范户、专业大户和农村经纪人队伍,成立了马场村专业合作社、墨冲蔬菜合作社、包阳村蔬菜合作社、沙寨辣椒合作社等产销组织,通过合作社、农村经纪人将产品销往本地及外地市场,蔬菜专业合作社、农村经纪人成为蔬菜种植技术的“二传手”和连接蔬菜产品与蔬菜消费市场的纽带。全市已有育英巷市场、小围寨市场、胜利路市场、沙包堡市场等批发市场28处,乡镇主要依托当地农贸市场销售蔬菜产品。全市从事蔬菜产品营销约有2000人,其中从事蔬菜批发的有18家40余人,日交易量10万多kg。山之韵绿色食品有限公司以加工辣椒为主,年产值645万元。通过发展产业化经营,蔬菜产品外销规模不断扩大,提高了市场占有率,也促进了基地建设。

1.5 无公害标准化管理工作

都匀市无公害蔬菜产地认定面积已达1560hm2,被认证的蔬菜品种有生姜、番茄、辣椒、细刀豆等17个,成立了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开展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宣传和培训、无公害农产品标志使用检查、蔬菜市场农药残留检测、指导无公害蔬菜基地田间档案的记载等工作,定点定时对育英巷农贸市场、富万家超市等蔬菜销售点和无公害蔬菜基地进行随机抽样检测,2010年农药残留合格率达97.4%。

2 都匀市蔬菜产业发展的优势及潜力分析

2.1 发展前景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由单纯追求数量转向数量和质量并重,更加注重产品的营养、卫生和安全,市场对农产品出现了多层次、多样化、高品质的需求,给发展提供了空间。

都匀市位于贵州省南部,属亚热带温凉湿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条件适宜蔬菜正常生长需求,工业化、城市化程度相对较低,“三废”污染极少,土壤和灌溉水中有害物质含量低,病虫危害程度较轻,相对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夏秋喜凉蔬菜露地栽培也能正常生产,在生产上不需要投入太多的保温设施和降温设施,再加上劳动力成本低(40元/个工),有机肥丰富,生产投入相对较低、效益高。全市耕地面积 4.612万 hm2,其中水稻田面积 2.22万 hm2、旱地2.4万hm2,且地势平缓,土层较深,土壤肥沃,耕地在海拔540~1400m的坝区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70%左右,已有地处公路沿线200~333.3hm2连片蔬菜基地 3个,66.7~133.3hm2连片蔬菜基地 7个,33.3~66.7hm2连片蔬菜基地14个。因此,蔬菜生产发展空间大,产品符合消费需求,发展潜力大。

2.2 政策优势

近年来,都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蔬菜产业的发展,把发展蔬菜产业作为加快农民增收致富和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在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在省、州、市扶贫、财政、农委的关心和支持下,2002~2008年连年实施夏秋蔬菜项目,2009年承担实施了《省财政蔬菜(辣椒)重点示范项目》和《2010年农业部蔬菜标准园创建项目》,总投资达500多万元;同时都匀市位于我省贵广和兰海两大蔬菜产业带上,蔬菜产业已纳入《贵州省2011年~2015年蔬菜产业发展规划》,这些条件都有利于产业发展。

2.3 资源优势

都匀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温度15.9℃,无霜期290d;年均降雨量1458mm,年均日照时数1175.5h,大于10℃有效积温4655℃,境内山清水秀,雨量充沛,雨热同季,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非常适宜多种蔬菜正常生长。都匀市以山地为主,夏秋凉爽,自然生态优越,蔬菜病虫害较少发生且容易防治。工业化、城市化程度相对较低,“三废”污染极少,土壤和灌溉水中有害物质含量低,符合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具有大范围、大规模生产无公害蔬菜、绿色食品蔬菜和有机蔬菜的潜力。

2.4 区位优势

都匀市交通发达,是云、贵、川、渝通往两广、两湖和华东地区的黄金通道,黔桂铁路纵贯全境,北接成渝、南出湛江北海的贵新高等级公路、厦蓉高速公路以及321国道、210省道等公路多达184条,总里程为1259km。都匀北距贵阳龙洞堡机场、南距荔波机场均为80km2。贵广快速铁路已开工建设,贵阳经都匀到广州的快速铁路时速达200km2,使都匀到广州的列车行车时间不超过4h,2008年底小围寨新修火车站竣工通车。汽车行至广西防城港,当天即可抵达出海。通往沿江、沿海各大中心城市的高速公路、铁路运输网络的形成,降低了外销蔬菜运输成本,增加了蔬菜的市场竞争力。

2.5 市场优势

从全国蔬菜产销市场看,大宗蔬菜产品基本饱和,但区域性、季节性生产供求不平衡,广东广西等南部地区夏秋季节受高温、暴雨、台风等气象因素影响,耐寒、半耐寒以及喜温蔬菜生产上市难度加大,品质不佳,成本较高,夏秋蔬菜市场存在供应缺口。具体为:以重庆为代表的长江中上游蔬菜淡季在7~8月,以上海为代表的长江下游华南地区在5~11月,北方地区在7~8月。都匀市夏秋反季节蔬菜主要为辣椒、番茄、茄子、黄瓜、豇豆、菜豆、大白菜、甘蓝、莴笋、芹菜、生姜等产品,主要上市时段为6~11月,目标市场为省外珠江流域两广、福建和港澳及成渝地区,在此基础上,向长江中下游和东盟市场拓展。都匀市夏秋反季节蔬菜产品优质化、无害化、多样化、产销成本和运销保障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决定了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地位。

3 都匀市蔬菜产业发展的困难与问题

3.1 分户经营规模小

蔬菜生产大多以单家独户的生产经营为主,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和产品质量检测,产品质量无保障,难以保证蔬菜商品质量的一致性,难以形成规模效益,产业化营销阻力大,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突出。

3.2 市场体系建设不健全

蔬菜产品销售市场主要以城镇农产品批发市场或乡镇的农贸市场为主,产品的销售基本是依靠小型商贩自发上门收购,销售渠道不稳定,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弱,市场体系不完善,缺乏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产地批发市场和有实力的蔬菜加工龙头企业,服务不配套,不能满足蔬菜产业发展的需要。

3.3 蔬菜加工企业缺乏

由于蔬菜加工企业的缺乏,目前仅有以加工辣椒为主的山之韵绿色食品有限公司一家,农户种植的蔬菜大多只能作为初级产品卖出,产品附加值低,对农民收入增加和地方经济发展的带动能力有限。

3.4 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蔬菜生产基地水利、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差。特别是水利设施建设缺乏,蔬菜基地排灌不畅,对蔬菜生产的影响较为严重。

4 都匀蔬菜产业发展思路及目标

4.1 发展思路

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利用本地的气候、生态、区位等优势,以商品蔬菜基地建设、规模生产为重点,优化蔬菜品种结构,优化生产布局,努力提高区域化、规模化和产业化水平,提高蔬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增加农民收入;通过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带动,把小生产引入大市场。以无公害蔬菜和夏秋反季节蔬菜为重点,加强蔬菜产业生产经营体系建设。扩大外销,增加出口,提高生产经营效益,促进蔬菜产业实现安全、优质、高效持续发展。

4.2 发展目标

2015年,建成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1.67万hm2,产量达到75万t,实现产值 12.5亿元以上;培植10个以上蔬菜专业合作社,形成2~3个著名蔬菜品牌;蔬菜生产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额超过1000元,纯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例提高到25%以上;基地产品商品率达到80%以上,外销和出口率达到60%以上,良种覆盖率提高到95%以上。商品菜卫生安全合格率达到95%以上。

4.3 发展重点

以夏秋喜凉蔬菜和特色辣椒为重点,大力发展国内外市场需求量大的主导产品,加快特产蔬菜、食用菌和野生蔬菜的区域化开发,稳妥推进高档、珍稀蔬菜发展。

4.4 区域布局

在贵广、兰海高速公路沿线建设夏秋喜凉蔬菜生产基地6666.7hm2,分布在摆忙、甘塘、河阳、墨冲、良亩等乡镇;建设优质辣椒生产基地6666.7hm2,分布在沙寨、凯口、石龙、坝固、王司、奉和等乡镇;建设保供蔬菜生产基地3333.3hm2,分布在小围寨、沙包堡、甘塘等乡镇。

5 都匀蔬菜产业的发展对策

5.1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都匀市蔬菜产业在种植业中的比重达51.7%,对农民增收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地方财源建设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已成为农民增收和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途径。各级政府部门应进一步增强对蔬菜产业发展重要性的认识,统一思想,共同制定促进蔬菜产业发展政策措施和扶持办法,在政策、资金、信息、技术等诸多方面给予支持,强化对蔬菜产业发展的指导。

5.2 合理布局,科学发展

蔬菜生产上,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区域布局”比较优势原则,进一步推进蔬菜优势区域布局,加快示范基地建设。到2015年,建成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1.67万hm2,通过逐年建设,逐步建成以珠三角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主要目标市场的产业体系。

5.3 加大投入,提高能力

不断加大投入,加强产业带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服务体系建设,完善产业带综合功能建设。充实技术队伍,健全科技服务体系,加强对农户的技术培训,提高蔬菜种植技术,使蔬菜生产由原来的零星种植向连片区域化、规范化种植,专业化生产。加强优质、高产、高效生产技术应用研究与推广,有针对性的引进蔬菜新品种,加快蔬菜品种的更新换代。以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为突破口,全面提升蔬菜产品质量,努力打造都匀生态蔬菜品牌。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积极探索蔬菜生产的高产高效发展模式,促进产业发展上水平。

5.4 制定政策,扶持企业

蔬菜产业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更需要政府的积极引导和扶持,建议政府尽快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推动我市蔬菜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发展。(1)每年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支持蔬菜产业的发展。(2)从资金和技术上培育和扶持一批龙头企业,提高加工转化增值和带动生产发展的能力,提高蔬菜产业的经济效益。(3)培育壮大营销队伍,争取优惠政策、扶持和发展各种蔬菜专业合作社、农村经纪人、专业户,健全营销网络。(4)实施名牌战略,培植10个以上蔬菜专业合作社,形成2~3个著名蔬菜品牌,实现蔬菜从商品到品牌的转化,以品牌占领市场。

5.5 强化服务,拓展市场

强化蔬菜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蔬菜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形成蔬菜产业化经营服务网络,加强对蔬菜产业的全程技术服务。强化蔬菜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利用好“都匀农业信息网”,使蔬菜生产企业与农民、市场连接起来,加快产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零售市场建设,扩大市场覆盖范围,疏通渠道,搞活产品市场流通。鼓励农村经济人、专业户、合作社等各种中介组织参与蔬菜营销,要形成以批发市场为中心,以各种流通组织为渠道、上下贯通、左右联动的流通体系,拓展销售渠道,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强化蔬菜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参照国际标准,按照国家标准,结合都匀实际,执行和制定蔬菜生产技术规程和产品质量标准,建立和完善蔬菜农残检测等一整套质量监督检测体系。

猜你喜欢
都匀市蔬菜基地蔬菜
野猴闯入蛋糕店吃“霸王餐”
奇怪的蔬菜
农谷三安模式 蔬菜基地大白菜喜获丰收
蔬菜
参观曹家桥蔬菜基地
都匀市挂牌成立老干部党校
浅析“菜篮子”工程建设之“喜”与“忧”
现场
都匀市召开2016年老干部、老年教育工作暨关心下一代工作会议
黔南:都匀市力争五年实现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