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地区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初探

2011-07-18 00:30丁惠华
上海蔬菜 2011年4期
关键词:防虫网测报夜蛾

丁惠华

(上海市浦东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201201)

目前,浦东地区蔬菜主要病虫害有小菜蛾、黄条跳甲、夜蛾、烟粉虱、黄瓜霜霉病、细菌性病害等,这些病虫害具有如下显著特点:流行速度快、危害重;危害期长、损失大;病虫种类复杂。因此,我们必须加大蔬菜主要病虫害的监测力度,提供适期防治信息,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与危害。

防治蔬菜主要病虫害的安全性及对生态环境的污染问题变得愈来愈突出,制约了我区蔬菜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今后防治蔬菜主要病虫害应采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综合防治技术,不仅要考虑对病虫的控制效应,更重要的是考虑对生产者及生态环境的保护效应,达到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卫生的蔬菜产品的。

积极引进、示范、推广、应用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明确各类蔬菜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规律,针对不同病虫害的发生特点,采用最合理的防治措施,力争减少使用化学农药,坚决杜绝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使蔬菜产品质量达到绿色蔬菜标准。

1 绿色防控的含义

绿色防控是指在作物目标产量效益范围内,通过优化集成生物、生态、物理等防治技术并限量使用有毒农药,达到安全控制有害生物的行为过程。绿色防控是综合防治的新体现。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通过农业、物理、生物及生态等各项技术,如杀虫灯使用技术、性诱剂防治技术、捕虫板使用技术以及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等,改变防治病虫害传统观念和做法,促进蔬菜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和产品质量的提高。

2 推行绿色防控的必要性

十七大和三中全会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粮食安全战略,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环保农业。生产上过分依赖化学防治、生产者安全意识低、农资市场不规范等,导致农产品农药残留形势严峻。2001年农业部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以来,农产品质量得到提升,但农产品安全形势仍不容乐观。另一方面国家对农产品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2006年11月1日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标准也日益完善和提高。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对蔬菜质量安全卫生要求更高。

3 推行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方法措施

3.1 牢固树立绿色防控思想

树立科学的“植保观”,强化四个意识:科学意识、经济意识、环境意识、社会意识;贯彻落实“绿色植保”理念,优化集成生物防治、物理诱控、生态调控与科学用药技术,降低农药残留和植保防灾风险,确保农业丰收和安全防控。

3.2 多渠道争取绿色防控投入

目前,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实施成本高,要多渠道争取投入资金,积极推动绿色防控项目的立项和组织实施,探索农民接受、政府认同的绿色防控补贴模式。

3.3 加强蔬菜病虫害预警体系建设,发挥测报指导作用

重视农作物病虫害预警的作用,革新测报手段,充分应用网络等技术条件,提高病虫测报的准确性和指导防治的时效性。

传统蔬菜测报手段(灯诱、糖醋诱)弊端多,如易受到城市灯光干扰,对弱趋光性的害虫效果不佳。许多农业重要害虫是弱光性(斜纹夜蛾、小菜蛾、豆野螟、豆荚螟),糖醋诱蛾过程繁琐,会受到雨天等外因影响,诱蛾效果不佳。

性诱测报技术弥补了传统测报手段在灵敏度和特殊天气条件下的缺陷。在斜纹夜蛾与甜菜夜蛾性诱测报应用中可明显提高成虫发生期、发生量预警信号,诱蛾量是灯诱的几倍,峰次多、峰次明显。

蔬菜重大病虫预警网络平台的优势在于时效性,目前我区测报系统中设置了多种蔬菜病虫害的表格,将已经确定的主要病虫害的测报数据实现上网,在此基础上逐步完善测报病虫种类。

3.4 研究筛选有效、实用的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从农业防治措施、生态防治措施、物理防治措施、生物防治措施以及优化传统化学防治等各方面考虑,筛选绿色防治技术。(1)完善和优化单项技术,使其更加规范和成熟;(2)项目攻关,研发新型实用的符合绿色防控要求的技术;(3)加强多种绿色防控技术之间的配套使用技术研究,形成可靠的绿色防控技术体系;(4)加强绿色防控技术与传统化学防治之间的协同使用技术研究,形成互为补充,比例适中,且成熟协调的防治新格局。

3.5 以点带面,建立一批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

以点带面,逐步辐射和扩大绿色防控的实施范围。针对优势作物、重点区域和可行的绿色防控措施开展示范。在市、区相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浦东新区农技中心积极争取项目资金的支持,不断规范绿色防控技术,以点带面,扩大示范面积,建立了多个单项或多项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区。

3.6 加强绿色防控的宣传和培训

向领导宣传,向技术人员宣传,向基地及生产者宣传绿色防控的意义、优势,让更多的人接受绿色防控的理念。同时开展多种形式的绿色防控技术的培训,培训一批绿色防控的骨干技术力量,发挥基地技术带头人的作用。

4 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的几项关键技术

4.1 杀虫灯使用技术

杀虫灯是利用害虫的趋光、趋波、趋色等特性配以高压电网触杀害虫的一项物理防治技术。对杀灭成虫、降低田间产卵量,压低虫口基数,减少农药使用量和使用次数有着积极的作用。

杀虫灯的应用以每年的4~11月为宜。5~7月以诱杀小菜蛾和小地老虎为主,8~10月以诱杀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等为主。杀虫灯应集中连片使用,在光源足的情况下单灯控害面积为1hm2左右,在光源少的基地单灯控害面积为2~3hm2。杀虫灯的高压触杀网必须经常清刷。刷网时用网刷顺着高压网线来回刷,动作要轻,把网上的虫子残体及其他杂物清除干净,操作时必须关闭电源。杀虫灯的灯管有一定的寿命,超过寿命时间后,杀虫效果会降低。灯管以1年调换为好。在每年使用结束后,及时把杀虫灯收起来,擦干后装入纸盒,放在通风、干燥的仓库。第2年挂灯前进行检查,发现灯管、高压触杀网等损坏的及时调换,以保证挂出的灯能正常工作。

4.2 性诱防治技术

通过诱芯释放人工合成的性信息素引诱雄蛾至诱捕器杀死雄蛾,达到防治虫害的一种新型防治技术。采用性诱技术防治害虫,每茬蔬菜可减少农药使用1~3次,并且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性诱防治技术优点:只针对目标害虫,防治的专一性和选择性高,每一种性诱剂配方只针对一种害虫,对其他有益昆虫不会产生误杀,保护生物多样性;气味化合物的释放量微,对生态环境极其友好;不接触农产品,确保农产品安全;不诱发害虫的抗药性;可以与其他任何防治技术相兼容。

性诱剂有专一性,诱杀不同种类的害虫要选用不同的诱芯,目前主要有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和小菜蛾3种比较成熟。不同种类的诱芯其持效期也不一样,使用中要根据诱芯产品性能及天气状况适时更换,以保证诱杀效果。

应用性诱剂防治蔬菜害虫时,要掌握害虫的生物学特性,诱捕器的设置重点应在诱杀目标田的外围,密度稍大,在目标田中心部位稍稀,诱杀突入目标区虫口。

诱捕器的设置密度要根据害虫种类、虫口基数、使用成本和使用方法等因素综合考虑,一般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平均每1334~1998m2设置1个诱捕器,外围诱捕器间隔20m左右;小菜蛾一般667m2设置1个诱捕器。 要设专人负责管理,及时清理诱捕器中的死虫,并进行深埋处理,适时更换诱芯(一般诱芯有效期1个月)。使用完毕后,及时清洗诱捕器,晾干后妥善保管。

4.3 色板诱杀技术

黄色捕虫板杀虫技术是利用昆虫的趋黄性诱杀农业害虫的一种物理防治技术,在设施蔬菜生产中小型害虫危害日趋严重,由于其繁殖速度快,抗药性强,逐渐成为主要的害虫。

诱杀的对象是烟粉虱、蓟马、有翅蚜虫、斑潜蝇、黄曲条跳甲等趋黄性较强的小型昆虫,对大型害虫无效。在虫害发生早期,虫量基数少时使用,春季设施内3月份即可使用。蔬菜冬春季育苗时,苗床上也可使用(利于减少病毒病的危害)。每667m2放置中型板(25cm×30cm)黄板25块左右或大型板(25cm×40cm)黄板20块,高度根据栽培作物和诱杀对象调整。如诱杀黄曲条跳甲的黄板最佳放置高度(底边距离地面)为5~10cm,这个区域是跳甲活动最活跃的高度;栽培番茄、黄瓜等高杆蔬菜时,随作物生长调整,中后期悬挂高度1.5~1.8m,黄板放置时一般采用棋盘式分布。

当黄板80%以上沾满害虫,粘性消失时及时更换,或者先清除板上害虫后涂上机油再使用一次,可减少成本投入。黄板要保证蔬菜一个生长期内连续应用,并且要与防虫网等配合使用,效果更佳。

4.4 防虫网使用技术

防虫网是采用聚乙烯为原料,并添加防老化、抗紫外线等化学助剂,经拉丝织造而成,形似窗纱的新型的覆盖材料。蔬菜防虫网使用技术是在蔬菜生产中通过覆盖防虫网,以人工构建的屏障,将害虫拒之网外,以达到防止和降低虫害,减少农药使用为目的的物理防治技术。

夏秋季是在菜青虫、小菜蛾、斜纹夜蛾、甘蓝夜蛾、甜菜夜蛾、蚜虫等多种害虫的多发时期,覆盖防虫网后,由于防虫网网眼小,又是全生长期覆盖,害虫成虫飞(钻)不进,从而形成人工隔离屏障,防止害虫侵入和传毒的效果良好;防虫网还具有防冰雹和防冻害等功能。

叶菜是夏秋季的主要蔬菜,且具有生长快、周期短的特点,但露地生产虫害多,农药污染严重,防虫网覆盖栽培可实现叶菜无农药污染。茄果类、瓜类夏秋季易发生病毒病,应用防虫网后,切断了害虫的传毒途径,有利于减轻病毒的危害。

防虫网目数过少,网眼大,起不到防虫效果;目数过多,网眼小,通风不理想,成本增加。目前一般选用20~25目白色网。

覆盖防虫网之前,必须清洁田园,清除前茬作物的残枝叶,清除田间杂草及土中的蜗牛等。然后对土壤进行药剂处理,可用辛硫磷等药剂喷施,消除残留在土壤中的虫、卵。覆盖防虫网时网的四周应盖严、盖牢,防止害虫潜入网内及被风吹开或刮掉。生产操作过程中进出大棚要随手关闭棚门,避免害虫飞入危害或产卵。防虫网使用结束后,应及时洗净、晾干、并妥善保管,以延长使用寿命。

4.5 科学用药技术

提倡对症施药,适时用药,方法得当,掌握用量,交替轮换,科学混配。

4.6 农业技术措施

4.6.1 重视农业措施应用,减少病虫害发生 选用抗病虫品种;种子处理(消毒);合理密植、通风透光;地膜覆盖和滴灌技术;清洁田园,整枝、打老叶病叶;合理安排茬口;科学肥水管理。

4.6.2 合理密植、通风透光 根据蔬菜种类、品种的熟性、株型特点,确定合理的种植密度。适时通风透光,特别是春季设施栽培,在条件允许的时候一定要及时通风,降低棚内湿度,减少覆盖,增加光合作用。

4.6.3 地膜覆盖和滴灌技术 常用的地膜可分透明膜、黑色膜、银灰膜(趋蚜、避蚜)等。通过地膜覆盖,可以达到提高地温,保持土壤水分,减少水分蒸发,控制空气湿度,抑制杂草,减轻病害等作用。地膜覆盖一定要配合滴灌使用,可以方便灌溉补水。

4.6.4 清洁田园,整枝、去除老叶病叶 蔬菜生长期间,定期摘除病叶、病枝、病果等,带出田外处理,可以防止病菌在田间反复侵染危害。收获后也应及时清除田间病虫残株、杂草等,集中沤肥处理,可以减少病虫的寄主和基数,降低病虫危害。

4.6.5 合理安排茬口 提倡科学轮作,避免连作。合理轮作有利于作物生长,提高抗病虫害能力,又能恶化某些病虫害的生存环境,达到减轻病虫危害的目的。如水旱轮作,瓜类和葱蒜类轮作等等。

4.6.6 科学肥水管理 保证有机肥使用,推广中、高浓度的BB肥和专用复合肥,增加磷、钾用量,优化N∶P∶K比例,避免大水漫灌,最好采用滴灌、微喷等节水灌溉措施。

4.7 生物防治技术

由于大量使用农药,使天敌数量急剧减少。捕食性天敌瓢虫主要捕食蚜虫、介壳虫、粉虱和叶螨,有的还捕食鳞翅目昆虫的卵和低龄幼虫;草蛉可以捕食蚜虫、粉虱、螨类、棉铃虫等;捕食螨捕食害螨,蚂蚁食性很杂,可捕食多种害虫;螨类可捕食红蜘蛛。寄生性天敌有赤眼蜂、丽蚜小蜂、金小蜂、姬小蜂等。

粉虱发生初期即单株虫量0.5~1头开始释放丽蚜小蜂,667m2放蜂量5000~10000头,间隔期7~10d,连续释放 3~4 次。

通过近几年的生产实践摸索,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日趋成熟,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示范区单位面积农药使用量(有效量)与常规相比,平均每667m2减少30%;单项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区单位面积农药使用量(有效量)与常规相比,平均每667m2减少10%。通过实施绿色防控技术,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减轻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蔬菜品质大大提高,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保持蔬菜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值得进一步在蔬菜生产中推广应用。

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正不断得以实施和完善,其效果受到了绝大部分菜农的欢迎。可以预计,随着绿色植保理念的进一步宣传,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力度的不断加大,其巨大的作用将进一步显现。

猜你喜欢
防虫网测报夜蛾
科学认知草地贪夜蛾 打赢防控攻坚战
防虫网作用大 种类多巧选择
草地贪夜蛾的识别与防控
草地贪夜蛾的识别及防控措施
夸夸咱们的测报员
不同颜色防虫网下豇豆光合生理及叶绿素荧光参数分析
浅谈林业有害生物测报与防治
中国热科院专家研发新型简易防虫网种植蔬菜基本可以不打农药啦
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在测报和防治上的应用
性诱剂在梨小食心虫和苹果蠹蛾测报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