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体育文化发展的因素分析及其建议

2011-08-15 00:45罗敏李晋萍
大家 2011年14期
关键词:小城镇居民体育

罗敏 李晋萍

一、因素分析

(一)政府部门的影响

小城镇的经常性体育文化活动一般也是由体育协会和体育俱乐部负责,非经常性体育文化活动由体育行政组织负责。一般大型的体育比赛,体育文化活动还是有政府直接干预的。如果领导组织得力,居民的参与积极性高,活动就会开展的好一点;如果组织不当,组织活动的目的不是为了活跃居民的体育文化生活,或者带有政治性目的等,这样的活动就不会得到居民的支持,他们的参与意识也不强,积极性也不高,这样的活动也就很难举行。这重点取决于政府行政部门领导的决策能力。因此,现实条件下政府行政部门的领导才能对当地小城镇的体育文化建设能够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二)大众媒体的影响

80年代末,小城镇的经济进入稳步增长阶段,居民收入的提高进一步改善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受城市文明的影响和地方体育传统的惯性冲撞,居民的体育文化需求也日益高涨,参与体育活动的人口逐渐增多,自发体育活动兴趣小组也纷纷出现。奥运会、世界杯、世界锦标赛等大型国际性赛事的转播在小城镇居民中的收视率明显提高,某个国家的某个队、哪名运动员得了冠军……都成为小城镇居民茶余饭后谈论的话题。因此,体育传媒成了小城镇体育文化发展的加速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都是体育文化传播的工具。通过它们,不仅消除了空间的距离,而且消除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传播了体育文化,弘扬了体育精神,使人们认识了体育的真、善、美,从而增强了他们对体育的认识,加快了建设体育文化的步伐,更进一步促进了小城镇体育文化的发展。

(三)地理条件的限制

地理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了小城镇的资源禀赋,促进或者制约着小城镇经济的腾飞和发展,进而影响了小城镇的体育文化建设与发展。这其中包括自然资源的丰裕程度、空间位置和气候等自然地理条件。小城镇地处城市与乡村之间,即具有城市化的建设布局,又具有农村的环境氛围,空间位置合理,气候条件适宜,自然资源丰厚,比较适合从事体育文化活动。但小城镇毕竟面积太小,没有农村那种广阔的空间,也没有城市那些标准的、现代化的体育设施。因此,空间地理位置的有限性也制约了小城镇体育文化的发展。

二、发展对策

(一)政府应该加大投资力度

小城镇体育文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应当是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大力发展小城镇体育文化事业,推动小城镇的各项事业健康、有序地发展。为了使小城镇体育文化的发展能够很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大大促进小城镇的体育文化建设,完善小城镇的发展,进一步满足广大居民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必须明确指导思想,增加经费投入的力度。

(二)进一步加快小城镇体育文化的社会化进程

积极发动和支持集体、个人办体育,较多地兴建体育文化活动场所,完善体育文化社团、体育文化俱乐部的组织管理。同时各行各业都会关心、重视、支持体育文化,全面落实城镇体育文化工作计划,积极开展居民体育文化活动。

(三)优化配置各种资源配置,形成合力

可以根据几何学当中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将社会变迁推动力、制度政策引导保障力、法律法规规范力、城镇体系自组织力、乡镇企业促进力、三产加速助推力、基础设施促进力、农村发展扩张力、城市繁荣拉动力、小城镇的吸引力这十大分力通过地方行政整合力进行有效整合。同时广泛发动小城镇居民,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利用各种体育文化社团(组织),使动力的分配更加合理、动力运作更畅通、动力激励的方法更多样化、动力转化更迅速、动力反馈机制更健全、各种动力源开发更宽广。

(四)建立健全小城镇体育文化发展的各种法规

在立法程度上会加强,执法尺度会更加严格。届时《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等法制、法规将会被认真、合理地贯彻、实施,小城镇居民的法制观念、法律意识会更加强化。他们能够自觉主动地维护国家的各项法律制度,保护小城镇的各种体育文化设施。社会更加稳定,人们安居乐业,各种体育文化活动也会健康、有序地进行,各项制度、措施也会很好地执行。

(五)加强小城镇居民健康生活方式

追求健康将成为小城镇居民的文明风尚,休闲体育将成为他们娱乐的选择之一。对健康、知识、财富的需要,已成为他们的共识,而健康又是人的第一需要,没有健康,一切都失去意义。把健康的希望投向健康锻炼,他们将会大批地涌向可以运动的地方。

猜你喜欢
小城镇居民体育
石器时代的居民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小城镇建设研究
发挥小城镇纽带作用 推动河南城乡融合发展
浅谈小城镇规划中地域特色的突出
我们的“体育梦”
高台居民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