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名师培养模式的职业院校教师教育思路

2011-08-15 00:45安艳
大家 2011年14期
关键词:整体素质梯队名师

安艳

教师专业成长和优秀教师的培养途径与方法始终是理论界和实践工作者不断探求的内容。职业院校名师培养模式是根据教师队伍的整体现状和特点进行有效的引导和培养,提升整体素质和能力,推动教育质量的提高的有效策略。

一、当前职业院校教师教育的特点

(一)忽视职后教育。长久以来,由于传统思想意识的影响,许多教师只重视职前教育,对于学历教育非常重视,努力在学历教育中提升自己,部分教师把学历教育作为寻找工作的敲门砖,一旦自己进入教师队伍,则有“大功告成,一劳永逸”的思想。不再追求自我能力的提升,主动放弃不断进修、培养、提升的机会。

(二)时间精力有限。部分教师自身具有较高的思想认识,意识到自身的不足和需要,希望有机会参加培养、学习的活动。但是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许多教师又选择了放弃和拒绝。职业院校教师大部分为女性,而且年轻女教师的比例很高。女教师由于家庭、孩子等客观因素的制约,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应对培养活动的任务。因此,参与学习的动机也受到影响。

(三)培养效果有待提高。培养工作的初衷无可非议,但是在实践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导致部分教师培养工作流于形式,培养效果不明显。另外,由于主讲教师的水平能力有限,无法激发教师的学习热情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基于这种情况,许多教师参与培养活动的积极性下降,学习动机不强。

(四)遭遇发展高原期。许多参加培养活动的教师本身就是比较优秀的教师,在长时间的工作过程中获得了大量的荣誉和待遇,尤其年纪较大的教师开始求稳求闲,不再需要太多的光环和物质待遇,学习的动机很难激发。

二、职业院校教师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教育教学工作日益呈现出“国际化、信息化、学习化”的特点时,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和任务,亟待解决三个基本问题。

(一)教师队伍断层问题突出。由于历史和客观的原因,当前我国教师队伍中存在着明显的“断层”现象,教师队伍构成在年龄、学历、支持、综合能力等方面差异显著,且优秀教师的比重尚有不断下滑的趋势。优秀教师和骨干教师的短缺,造成了教师队伍“青黄不接”的严重问题。由于教师队伍的断层,教育教学中的“产、学、研”和“传、帮、带”工作面临着很大的困难。教学梯队的构建难以为继,并且由于缺乏骨干教师和优秀教师,使得教师队伍的学习、研讨、改革、探索工作能力收到直接影响。

(二)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除了教师断层问题之外,还有一个问题也非常突出,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而我国广大的教师队伍中“能够及时调整工作认识和方法,适应教育教学中的新形势,应对工作中的新问题”的教师数量还远远不足。许多教师对于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新理念、新方法、新途径感到陌生,表现出排斥甚至恐惧的心理。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三)教师专业成长与培养机制有待完善。当前的教师专业成长与培养机制还有部分环节和方面有待改善,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选拔制度不完善,二是培养途径和方法缺乏统一的认识和标准,三是管理考核体系发挥作用有限,许多时候流于形式。这影响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同时也影响了教师个体的专业成长,不利于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有效进行。

三、名师培养模式是职业院校教师教育的新思路

基于以上职业院校教师教育的特点和问题,采取有效的培养模式和方法,提高教师教育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构建成熟、稳定、和谐的教师队伍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根本出路。针对当前教师教育工作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许多职业院校也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名师培养是以“教师分层培养”和“骨干教师重点培养”为基础的教师教育模式。主张通过名师的培养和塑造,形成具有“较高素质、较大影响、较为稳定”的核心教师队伍,并建立长期的有效机制,进行教师梯队的构建,保证教师队伍“薪火相传、顺利衔接”,最终打造一支高水准、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顺利展开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名师作为整个教师梯队中的桥梁和枢纽,一方面可以总结传承老教师的经验和技巧,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帮助年轻教师成长和进步,促进整个梯队形成较强的凝聚力、向心力,推动整个教师梯队有目的、有计划高质高效的成长和进步。因而,名师培养是职业院校教师教育的创新手段和思路。

猜你喜欢
整体素质梯队名师
初·名师 施建东
名师直播课
名师成长的四个阶段
装配式建筑区域发展政策评析
海上阅兵亮点众多,精彩纷呈
探索青年员工从“雏鹰”到“雄鹰”的成才之路
大学生跨栏常见错误技术现象分析
新课标改革背景下如何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学的质量
铁路职工在职培训教育原则论述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学生整体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