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送教下乡”,拓展农民工培训渠道

2011-08-15 00:45杨佳芹周桂荣
大家 2011年9期
关键词:廊坊学分农民工

杨佳芹 周桂荣

开展“送教下乡”,拓展农民工培训渠道

杨佳芹 周桂荣

“送教下乡”要以提高农民工技术骨干综合素质为工作重点,以提升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力度为突破口,以重点涉农骨干学校为龙头,多部门联动,直面农村生产实际和农民工基础实际,从培养专业户,示范户入手,以推广优良品种、先进技术、新型农机具操作修理等为主要内容,带动农村生产水平的整体提高。

送教下乡 农民工 培训

所谓“送教下乡”,起初就是本世纪初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为发挥区域名校的示范辐射作用,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而采取的一种示范交流活动。它首先在义务教育领域推进,随着“送教下乡”的成功实施,多种形式的“送教下乡”活动相继展开,特别是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培养了一大批农民工技术骨干,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2008年以来,河北省充分利用职成教资源优势,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送教下乡”活动,实施“新农村建设双带头人培养工程”,邢台农校作为首个“送教下乡”试点单位,自2008年4月启动以来,已使数千名学员受益。

一、提高认识,部门联动,是实施“送教下乡”的前提

实施“送教下乡”,将使农村的大批基层党员干部、专业户、复转军人等有志青年和一大批返乡农民工接受正规的中等职业教育,提高综合素质,掌握生产经营技术,成长为具有一定技能,可自主创业或再就业的新型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留得住,用得上”的技术人才,并使其中的优秀分子成长为农村改革发展的带头人和科技致富的带头人。

实施“送教下乡”,大力推进各类农民工培训,是发挥职业教育优势,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是减轻农民负担,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党的惠农政策的重大举措。将为新农村建设,促进教育公平和构建农民终身教育体系起重大推动作用。

实施“送教下乡”,关键是“送”。“送”的基础是要落实办学资金,切实解决资金缺口;“送”的重点是实用技术和技能;“送”的保证是部门联动,协调配合;“送”的过程要精心策划,周密安排,认真遴选。教学机构和教学点,防止盲目求大求多。

二、立足实际,既规范又灵活是展开送教下乡的基础

实施“送教下乡”,就要以各地职成教学校为阵地,以省级重点涉农骨干学校为龙头,以教育行政部门为主导,以多部门联动配合为支撑,全面开展培训工作。各部门要面对“两个实际”,即农村生产实际、学生基础实际,展开培训工作。要落实“三个结合”即提高文化素养与培养专业能力相结合,集中学习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专业培训与长期服务相结合。主动了解农村对技术的需求,以推广实用技术为重点,带动农村生产水平整体提高。

教学活动安排可采取农闲时间集中上课,农忙时间小组学习、个人自修的形式,专业技能的学习可采用集中指导与具体指导相结合的形式,学习、生产、实践相互促进。可以实行固定学分和弹性学制的方式。固定学分就是专业修业期满核定学分,学生通过相应科目的考试或考核取得相应学分后累积达标即准予毕业。弹性学制就是修业年限可长于传统中专年限,即2-5年,最长修业年限不应超过5年。

三、根据需求展开“送教”是实施“送教下乡”的关键

要根据各地农民工对先进技术的需要和需求,开展各类适合农民工特点的短期及中长期实用技术培训和指导。要深入田间地头,主要了解农民对技术的需求,从培养专业户,示范户入手,以推广优良品种、先进技术、新型农机具操作修理等为主要内容,带动农村生产水平的整体提高。

廊坊职业技术学院植物科学系2009年6月率先在廊坊市展开“送教下乡”活动,其开设的主要专业有种植、养殖等,均为农民工所需的实用技能,对相关专业有很强的示范作用。其课程设置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和综合实践课等四大模块。

为了让送出的农业技术生根开花,他们进行因人制宜的教学备课及其它准备工作,以求尽可能地适应农民工的文化素质条件及认知水平。比如他们精心准备的近百个多媒体课件和近一百八十课次的实践技能现场培训课,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同时,该校为确保“送教下乡”的顺利实施,加大教师队伍的培训力度,多方位、多层次开展教师业务提高活动。

四、严格把关,稳步推进,是实施“送教下乡”的保障

为确保“送教下乡”工作落到实处,把党和政府惠农政策送进千家万户,政府主管部门一定要严格标准,严格把关,严格遴选承办单位,严格审核备案,务必保证教学质量。河北省廊坊市政府经过严格筛选,确定廊坊职业技术学院作为第一批“送教下乡”试点单位,展开农民工培训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为廊坊市稳步推进“送教下乡”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送教下乡”是职业教育的一次重大变革,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将随之产生,地方政府各部门要紧密配合,团结协作,认真总结,完善机制和制度,不断改进和提高,保证“送教下乡”活动的顺利展开。

[1]郭静.加强农民工培训与劳务开发的调查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下月刊),2007.(8):83

[2]喻均林.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J].北方经济,2007.(18):45

河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JKT08236)。

杨佳芹(1967-),女,河北霸州人,副教授,主要从事英语教学与培训工作。周桂荣(1963-),女,河北大城人,副教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与培训工作。

杨佳芹 周桂荣 (廊坊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廊坊065000)

猜你喜欢
廊坊学分农民工
陕西农民工都在哪?在干啥?——基于农民工“输出地”的调查
学分
我国2.8亿农民工月均收入3 275元
今夜我们与廊坊相爱
广东 开办终身教育“学分银行”
《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的四个关键问题——基于国际比较的视角》
廊坊不可能独自春暖花开
Dynamic City, Langfang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