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真的是无神论者吗

2011-08-15 00:49韩秉芳
博览群书 2011年12期
关键词:五经鬼神论语

○韩秉芳

远在春秋时代,社会上弥漫着鬼神信仰,寻神驱鬼的巫师和方士游走于民众中间的时候,孔子却能对其弟子说出“未知人,焉知鬼”(《论语·宪问》,后引自《论语》者,皆只注篇名)、“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八佾》)、“敬鬼神而远之”(《雍也》)、“子不语怪力乱神”(《述而》)。敢说出如此睿智的话来,这在当时不仅需要有远见卓识的大智慧,还要具备力排众议,顶住各种压力的勇气才行。对此,无怪乎连视五经四书等古籍中的文字为“吃人的礼教”,赞成“打倒孔家店”的鲁迅,也不得不公道地赞叹“孔丘先生确实是伟大,生在巫鬼势力如此旺盛的时代,偏不肯随俗谈鬼神”。(《再论雷峰塔的倒掉》)

孔子正是基于这种不肯谈鬼神的一贯思想,所以在传注《易经》时能提出“神道设教”的主张。《易经·观卦》,其辞曰:“观:盥而不荐,有孚颙若。”据传孔子为观卦所撰的《彖传》则曰:“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

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肯定《彖传》为孔子撰:“孔子晚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以后,《周易》被尊为儒家经典《五经》之首,《易·十翼》为孔子亲自撰述,则无人质疑。直到宋朝的欧阳修产生了疑问,重新对《十翼》逐篇进行考证,确认其中有几篇不是孔子所作,而是别人所撰,而《彖》和《象》仍认为是孔子所亲为。

事实上,孔子不仅在《易传》中有“神道设教”的思想主张,在儒家五经之一《礼记》中,也有相似的看法,如在《祭统》中言,“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故曰:祭者教之本也。”而在同经《祭义》篇中,则言之更确切:“因物之精,制为之极,明命鬼神,以为黔首则,百众以畏,万民以服。”

所以,通观孔子对鬼神的一贯言行,《观卦·彖》中所言的“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确实是孔子的思想主张。原来是“孔子见当时之人,或于吉凶祸福,而卜筮之史加以穿凿傅会,故演《易》系词,明义理,切人事,借卜筮以教后人,所谓神道设教”。清代大儒皮瑞锡此论断,可谓是“的评”。

“神道设教”的思想,因为是孔子手定,当然受到历代的尊崇。而历代的统治者大都尊孔子为“至圣先师”,崇之为“素王”,为了治国安民,也无不采取“神道设教”,作为“守国之度”、“顺民之经”,则理所当然。然而,在学者中间,特别是在“国学”热兴起之后,对神道设教的理解却引起不小的争议。

上世纪80年代撰写《中国无神论史》(本人也参加了先秦无神论部分的写作),就曾因为孔子“不言怪力乱神”,“敬鬼神而远之”而把孔子归入无神论的行列。而对他所倡导的“神道设教”,也只看作是将“鬼神”,当作为了教化“万民”而不得不设置的一尊木雕泥塑的“傀儡”罢了。至于孔子自己并不特别“信仰”。

历史发展到21世纪,国学经典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于是电视台百家讲坛请人宣讲《论语》,讲演者一炮走红。大学也纷纷设立国学院,收徒授课。因而,孔子的形象在人们心目中日益高大起来。在2007年出版的一部权威性的著作《

猜你喜欢
五经鬼神论语
“四书五经”包括哪几部书
镜子
勤向窗前读五经
浅谈先秦诸子的鬼神观
文史哲人才培养也要“从娃娃抓起”
“五经”的排列次第及其形成过程
谈上博简《鬼神之明》的学派问题
《论语·学而第一》
《论语·为政第二》
点点读《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