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源》“信息”词条勘误

2011-08-15 00:49许亮
博览群书 2011年12期
关键词:辞源突厥开元

○许亮

当今社会,随着互联网、搜索引擎、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和信息社会。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不仅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且极大地引起了人们对“信息”研究的兴趣,涌现出了诸如“信息科学”、“信息管理学”等一系列新兴学科。

欲辨章学术,须考镜源流。在研究信息科学及其相关学科时,都需要对“信息”一词进行溯源。由于《辞源》在字词释义和词语溯源方面具有权威性,国内许多学者在追溯“信息”一词的词源时都会引证《辞源》的解释。然而,《辞源》中关于“信息”词源的观点却值得商榷。

“信息”一词最早出自哪里

“信息”一词在中国古典文献中最早出自哪里呢?在1979年版的《辞海》中,并没有把“信息”作为一个单独的词条收录。在1983年新版《辞源》中,收有“信息”一词,解释为“消息”。据新版《辞源》考证,“信息”一词出自唐李中《暮春怀故人》诗中的“梦断美人沉信息,目穿长路倚楼台”。(《辞源》,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P231)李中的《暮春怀故人》诗全文如下:

池馆寂寥三月尽,落花重叠盖莓苔。惜春眷恋不忍扫,感物心情无计开。梦断美人沈信息,目穿长路倚楼台。琅玕绣段安可得,流水浮云共不回。

《辞源》作为我国查考古今常用字词最为重要的大型综合性词典之一,在字词释义和词语溯源方面具有权威性。李国新在《中国文献信息资源与检索利用》(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P58)一书中写道:“《辞源》在字词释义上,结合书证,重在溯源,通过对文献证据(尽可能是出自‘始见书’的证据)的梳理分析追溯词语意义发展演变的源流。”国内许多学者在追溯“信息”一词的源流时,都会引证《辞源》的解释,本无可厚非。然而,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辞源》在字词溯源方面的某些观点已经过时。例如,关于“信息”一词最早出处的观点,不仅过时,而且存在明显的错误。在南唐诗人李中使用“信息”一词之前,唐代诗人崔备、马戴、杜牧、陆龟蒙、唐彦谦、鱼玄机等都在其诗歌中使用过“信息”一词。

崔备(781年—811年左右在世)在其所撰《清溪路中寄诸公》诗中使用了“信息”一词:

偏郡隔云岑,回溪路更深。少留攀桂树,长渴望梅林。野笋资公膳,山花慰客心。别来无信息,可谓井瓶沉。

马戴(799—869年)的《送从叔赴南海幕》诗使用了“信息”一词,原文如下:

洞庭秋色起,哀狖更难闻。身往海边郡,帆悬天际云。炎州罗翠鸟,瘴岭控蛮军。信息来非易,堪悲此路分。

杜牧(公元803~852年)的《寄远》诗使用了“信息”一词:

两叶愁眉愁不开,独含惆怅上层台。碧云空断雁行处,红叶已雕人未来。塞外音书无信息,道傍车马起尘埃。功名待寄凌烟阁,力尽辽城不肯回。

陆龟蒙(?—约881年)的《相和歌辞·子夜四时歌四首·春歌》诗也使用了“信息”一词:

山连翠羽屏,草接烟华席。望尽南飞燕,佳人断信息。

唐彦谦(?—约893年)的《咸通中始闻褚河南归葬阳翟是岁上平徐方……》诗也使用了“信息”一词:

册府藏余烈,皇纲正本朝……炎方无信息,丹旐竟沦漂……异时穷巷客,怀古漫成谣。

鱼玄机(约844年—871年)的《闺怨》诗中也使用了“信息”一词,原文如下:

蘼芜盈手泣斜晖,闻道邻家夫婿归。别日南鸿才北去,今朝北雁又南飞。春来秋去相思在,秋去春来信息稀。扃闭朱门人不到,砧声何事透罗帏。

由上可知,“信息”一词在唐代诗人崔备、马戴、杜牧、陆龟蒙、唐彦谦、鱼玄机等人的诗歌中都已经出现。其中,按照生活年代来讲,崔备、马戴略早,杜牧、陆龟蒙、唐彦谦、鱼玄机等稍晚,但大多都生活于中晚唐。在这六位诗人中,崔备是最早使用“信息”一词的。

此外,李中(约920—974年)是五代时期的南唐诗人,而并非如新版《辞源》所说——“信息”一词在我国最早出自唐代诗人李中。据《全唐诗·卷737》记载,李中,字有中,陇西人。南唐中宗李璟时,李中任下蔡县令,后主李煜在位期间,李中先后出任吉水县尉及晋陵县令,官终水部郎中。宋太祖开宝六年(973年)在任淦阳宰时编成诗集《碧云集》,《全唐诗》编为4卷。正如赵毅在《信息一词何时开始使用》(《人文杂志》1995年第5期)一文中写的:“显而易见,我国最早使用信息一词的诗人李中,不是唐人而是五代时期南唐人。”众所周知,唐代的历史是从公元618年到公元907年。唐朝瓦解之后,中国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十国”之一的南唐是从公元937年到公元975年,由李昪于公元937年在金陵创立。唐与南唐是两个不同的朝代和政权,不可混为一谈。

“信息”词源新探

既然《辞源》中提出“信息”一词最早出自南唐李中的观点已经过时,那么“信息”一词到底最早出现在哪里呢?通过检索《四库全书》、《册府元龟》等古籍,笔者发现,就目前所能查到的文献而言,“信息”一词最早出自唐玄宗开元年间王晙所作《请移突厥降人于南中安置疏》和吕延济、刘良、张铣、吕向、李周翰五人所作《五臣注文选》。

据后晋刘昫等撰《旧唐书·卷九十三》记载,王晙,沧州景城人,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年)充朔方军节度使,开元二十年(732年)卒,赠尚书左丞相。据考证,王晙于唐玄宗开元三年(715年)所作《请移突厥降人于南中安置疏》中使用了“信息”一词。《请移突厥降人于南中安置疏》在后晋刘昫等撰《旧唐书·卷九十三》、宋代王钦若等编《册府元龟·卷三百六十六》、清代董诰等编《全唐文·卷二百九十八》中都有记载,原文如下:

王晙,沧州景城人,徙家于洛阳……开元二年(公元714年),吐蕃精甲十万寇临洮军,晙率所部二千人卷甲倍程,与临洮两军合势以拒之……明年(715年),突厥默啜为九姓所杀,其下酋长多款塞投降……晙上疏曰:突厥时属乱离,所以款塞降附。其与部落,非有仇嫌,情异北风,理固明矣,养成其衅,虽悔何追……臣料其中颇有三策。若盛陈兵马,散令分配,内获精兵之实,外袪黠虏之谋,暂劳永安,此上策也。若多屯士卒,广为备拟,亭障之地,蕃、汉相参,费甚人劳,此下策也。若置之朔塞,任之来往,通传信息,结成祸胎,此无策也。(《旧唐书·卷九十三·列传第四十三·娄师德王孝杰唐休璟张仁愿薛讷王晙》)

王晙,玄宗时为太仆少卿,陇右群牧使,开元二年(714年),吐蕃精甲十万冦临洮军,诏晙与陇右防御使薛讷击之……明年(715年),突厥默啜为九姓所杀,其下酋长多款塞投降……晙上疏曰:……臣料其中,颇有三策:……若置之朔,任之来往,通传信息,结成祸胎,此无策也。(《册府元龟·卷三百六十六·将帅部·机略第六》)

臣料其中,颇有三策:……若置之朔塞,任之来往,通传信息,结成祸胎,此无策也。(《全唐文·卷二百九十八·请移突厥降人于南中安置疏》)

唐代著名军事将领王晙于公元715年上呈唐玄宗的《请移突厥降人于南中安置疏》中使用的“信息”一词已经超越了“消息”、“音信”等日常用语中的含义,具有了军事情报的意思。对于如何处置投降唐朝的突厥人,王晙提出了三条建议:第一条是“盛陈兵马,散令分配,内获精兵之实,外袪黠寇之谋,暂劳永安”,也就是在淮南、河南等南中之地安置他们,让他们在当地畜牧为生,同时充实兵卒;第二种是“多屯士卒,广为备拟,亭障之地,蕃汉相参,费甚人劳”,也就是在河曲等地屯兵,以备突厥降人谋反叛乱;第三种是“置之朔,任之来往,通传信息,结成祸胎”,也就是把突厥降人安置在朔方(今山西朔州、大同一带),任他们与突厥旧部通传军事信息,这样会埋下里应外合、一同谋反的祸根。

“信息”一词在唐玄宗开元年间的另一部著作《五臣注文选》中也出现和使用过。《文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文学作品总集,由南北朝时期梁代昭明太子萧统编选成书。唐高宗显庆年间李善为《文选》作注,并于唐高宗显庆三年(658年)进献给唐高宗。唐玄宗开元六年(718年)工部侍郎吕延祚把由吕延济、刘良、张铣、吕向、李周翰五臣合注的另一部《文选》即《五臣注文选》进呈给唐玄宗。宋代人开始将《李善注文选》与《五臣注文选》合刊为一书,是为《六臣注文选》。在《六臣注文选·卷第二十七·诗戊》中,出现过“信息”一词,原文如下:

古辞《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翰曰:知,谓岂知也。枯桑无枝叶,则不知天风;海水不凝冻,则不知天寒。喻妇人在家,不知夫之信息,虽有亲戚之家,皆入门而自爱,谁肯相为访问而言者乎?

从上面的引文中可知,李周翰在《五臣注文选》中为古辞《饮马长城窟行》作注解时说:“知,谓岂知也。枯桑无枝叶,则不知天风;海水不凝冻,则不知天寒。喻妇人在家,不知夫之信息,虽有亲戚之家,皆入门而自爱,谁肯相为访问而言者乎?”意思是说,枯萎的桑树只有在树叶落尽时才知道风的狂劲,海水只有在结冰时才知道天气的寒冷。比喻相思的妇人在家等待丈夫归来,却一直得不到丈夫的信息,虽然有亲戚,但他们都出于自保,都不肯来拜访,提供一些有关自己丈夫的消息。

通过追本溯源,我们可以得出“信息”一词最早不是出自南唐诗人李中的《暮春怀故人》诗,而是出现在唐玄宗开元年间的结论:在唐玄宗开元三年(715年)王晙所作《请移突厥降人于南中安置疏》,以及唐玄宗开元六年(718年)工部侍郎吕延祚进呈给唐玄宗的《五臣注文选》中都出现了“信息”一词。之后,生活于中晚唐的诗人崔备、马戴、杜牧、陆龟蒙、唐彦谦、鱼玄机等在其诗歌中也使用过“信息”一词。当然,随着文献的日益丰富,“信息”一词溯源仍有待进一步考证。

猜你喜欢
辞源突厥开元
一代英主李世民为何向突厥称臣纳贡12年?
一箭双雕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课件
再论汉译“突厥”名称之起源
再论汉译“突厥”名称之起源
一代英主李世民为何向突厥称臣纳贡12年?
《辞源》第三版出版座谈会在京举行
《辞源》和《辞海》的性质
也说“开元”钱
“开元”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