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畴县优质小杂豆发展对策及措施

2011-08-15 00:48西畴县农技推广中心663500陆成杰张月华
云南农业 2011年6期
关键词:杂豆经纪人优质

□西畴县农技推广中心 663500 陆成杰 张月华

小杂豆是除大豆以外的豆科作物,由于过去面积少、产量不高而得名。小杂豆种类繁多,西畴县主要种植芸豆、花生豆等。小杂豆在西畴县是仅次于玉米的第二大旱粮作物,据统计,到2009年全县完成种植面积5200hm2,总产量2568t。

1 小杂豆发展存在问题

1.1 认识不统一,发展不平衡

我县农民对于小杂豆的生产在思想上还停留在“小”字上,很多群众还认为小杂豆是懒庄稼,种也可不种也可,能收多少不在意,缺乏通过扩大优质杂豆生产提高收入的能动性。虽然有一小部分群众意识到小杂豆对于增收致富的重要性,但数量少,示范带动作用不大。全县杂豆种植面积和产量忽高忽低,除种植基础较好的5个乡镇外,种植规模均不大,发展不平衡。

1.2 科技含量不高,管理粗放

我县小杂豆布局零星分散,加之很多群众潜在的“小”字意识,发展力度不大,没有进行专业化、规模化、规范化的产业化种植,生产及经营管理较为粗放,科技含量少,生产力低,单产水平不高,质量参差不齐,增产增收效益不显著。

1.3 没有龙头企业带动,缺少标准意识

目前我县生产的小杂豆除大部分满足当地人民生活需要外,其余均是通过小商贩流动收购销往昆明及省外地区。没有小杂豆的销售和深加工的龙头企业,缺乏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农民收入不稳定,增收效果没有很好地彰显。另一方面,虽然农业部颁布了部分杂豆的生产及质量行业标准,但在我县基本没有实施,也没有根据地方品种和市场需求的实际制定地方标准和质量监督认定机构,当前小杂豆的质量仅靠目测、手摸、鼻闻来完成,消费者不易辨别,更无从谈品牌效应。

2 有利条件

2.1 自然环境条件优越

西畴县地处云贵高原东南部,位于东经 104°22′~104°58′,北纬 23°05′~23°37′,北回归线横贯县境,属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5.9℃,≥10℃的活动积温4863.7℃,年均日照时数1500~1600h,年均降雨量1072.7~1615.3mm,无霜期340d以上,部分地区终年无霜。总的气候特征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温湿多雨、干湿季分明、立体气候明显”。我县现有耕地近1.33万hm2,其中有旱地1万hm2,均适宜小杂豆种植,特别是蚌谷、西洒、法斗、董马、鸡街等喀斯特岩溶地带更是小杂豆的主产区,群众历来就有大春玉米套种杂豆、秋季间作杂豆的习惯。县内及周边地区均无大的工矿企业、水、土壤、大气无污染,是生产无公害优质小杂豆的理想环境。

2.2 种源有保障

西畴县小杂豆品种资源十分丰富。据不完全统计,县内目前种植的小杂豆品种达20余个,是品种选育丰富的天然基因库。适应性广、色泽美观、品质优良、口感好的品种有白芸豆、花生豆,是全县优质小杂豆种植的首选品种。

2.3 市场前景广阔,增产增收潜力较大

小杂豆含有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蛋白质、淀粉及多种矿物质元素等,是营养价值丰富的粮、菜兼用食物,且是加工休闲食品的重要原料。当前国际国内市场对小杂豆的需求越来越大,平均市场价格在3500元/t以上。小杂豆根瘤菌的固氮作用能有效提高耕地肥力,我县有与玉米间作亩产132kg的记录,主产品和副产物还是优质饲料,发展小杂豆种植的市场前景广阔,增产增收潜力大,潜在效益突出。

2.4 具有充足的劳动力资源

据县统计局统计,2009年全县有农村劳动力12.9万人。由于我县人多耕地少,人均耕地不足0.053hm2,农村剩余劳动力充足,发展小杂豆种植、加工和贮运具有充足的劳力资源保障。

2.5 区位优势较为理想

县城距国家级天保口岸仅92km,距文山州府78km,距省城昆明及广西南宁均在400km左右,且公路质量较高,交通顺畅,县内农产品进入越南、昆明及两广市场极为便利,区位优势理想。

2.6 技术支撑有保障

西畴县农业推广体系健全,县级和乡镇共21个站校,每个乡镇均设有一个农技站,农业技术人员157人,其中高级农艺师15人,农艺师61人,助师以下技术人员81人。大学本科23人,专科89人,中专45人,满足了小杂豆开发的试验、示范、培训和技术指导服务工作的需要。

3 发展思路

立足本县实际,在有效增加优质小杂豆种植面积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其增产增收潜力,努力做大做强优质小杂豆产业,促进群众增收。加强本地优质品种的提纯复壮和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力度,提高单产,提升质量,增加总产,加快优质小杂豆规模化、规范化、专业化和商品化发展步伐。努力创造条件,促进小杂豆食品加工和贮运业的发展,切实提升我县优质小杂豆产品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4 发展对策

4.1 统一认识,形成合力

农民认识不到位,规范化、规模化、科学化、标准化种植优质杂豆的愿望不迫切,是制约优质小杂豆生产和制约农民增收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此,政府要通过宣传和发展营销等手段,将种植杂豆的效益充分展现出来,引导全县农民充分认识规范化、科学化种植杂豆对于有效增加收入就像种植烤烟、玉米等一样重要,使他们有通过种植杂豆增收的迫切愿望。同时,要制定和出台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政策,将各乡镇、农业、供销、金融等部门以及商贩、农村经纪人的认识统一到努力实现优质小杂豆发展上来,形成齐抓共管、分工协作、保障有力、组织到位、措施得力的良好格局。

4.2 实施品牌发展战略

各级政府及相关业务部门应进一步分析小杂豆的市场行情,调查了解市场需求和消费习惯,引导群众实施“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优质杂豆种植模式。农业部门要做好优势农产品基地、无公害农产品的申报工作,要推行杂豆种植行业标准,有国家标准的品种要按国家标准,没有行业标准的品种要制定地方标准,加强对采后分级、清理、包装等工作的管理,提升产品质量,打造知名品牌,提高杂豆产品的市场知名度、竞争力,为开拓国内国际市场创造条件。

4.3 推进杂豆产业化

我县应该加快培育有实力的、能充当“拳头”的企业和农村经纪人,在目前暂时不具备县内建立龙头企业的条件下要挂靠省内或省外的龙头企业。通过建立企业、经纪人与农民的合约关系以及科技管理、生产发展制度和使用行政措施,使产、供、销、加、技各方形成稳定的“化合键”。

在龙头企业的培育上,一是要确保信贷、税收及技术扶持等相关优惠政策落到实处;二是要加强合同管理,增强企业、农民、技术三方的合同意识和诚信观念;三是可以通过合伙制、股份制等形式,将农村经纪人组建成经纪人组织或公司。

在经纪人的培育方面,当前我县有很多小商贩在从事杂豆等农产品的购销,他们有营销经验,有各自固定的销售渠道,与群众形成了互惠互利的关系,解决了群众销售后顾之忧,方便群众有效地促进了当地包括小杂豆在内的产业发展。但经营规模小,抵御风险能力弱是这些商贩的弱点。政府应做好扶持和引导,引导他们通过合资合伙等形式发展壮大,在政策、信贷方面给予支持,帮助他们解决农产品收购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培养起我县有实力的农村经纪人,为全县包括小杂豆在内的产业发展架起生产和销售的桥梁,促进产业发展、群众增收。

4.4 加强科技试验示范,提高单产水平

农业科技部门要着实抓好既定优质小杂豆品种的栽培、密度、施肥、病虫害防治等试验工作,不断总结优良适用的栽培方案,还要做好品种的提纯复壮工作。同时,要通过科技培训、举办种植示范样板等形式,提高优质小杂豆栽培管理的科技含量,提高杂豆种植的单产和效益。

4.5 增加经费投入

鉴于西畴较为贫困的实际,农业、供销部门要积极向上级汇报,争取上级对小杂豆科学试验、科技推广、加工和营销体系、龙头企业基础设施等的扶持项目资金投入。逐步建立起以企业、农民、经纪人投入为主体,财政、信贷扶持的多渠道、多元化的产业发展投资体系,扶持小杂豆产业化的建设和发展。

综上所述,发展优质小杂豆生产,对增加我县农民收入,实现小康目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我县的优质小杂豆产业通过提高认识,实施品牌战略,增加种植管理科技含量,推行产品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增加资金投入,扶持培育龙头企业或挂靠龙头企业以及培育有实力的经纪人等措施的实施,生产效益将得到提高,西畴县“十一五”农业发展规划中既定的目标一定能会实现,对生产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繁荣将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猜你喜欢
杂豆经纪人优质
科技创新引领 振兴杂豆产业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薛贵生:产业振兴经纪人
“优质父母”不能靠培训速成
雁门关地区杂豆新品种筛选试验
蔬菜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打造“彩金名片”——吉林杂粮杂豆顺势突围
吉林杂粮杂豆品牌战略发布会在农博园举行
自买自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