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抓好病虫害专业化防治队伍建设

2011-08-15 00:48东川区植保植检站654100李常英周思敏张明辉徐冬惠
云南农业 2011年6期
关键词:锈病稻飞虱病虫

□东川区植保植检站 654100 李常英 周思敏 张明辉 赵 平 徐冬惠

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是现阶段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效率和效益,提升植保公共服务能力的有效途径,具有成本低、防效好、效率高等优点,是提高病虫防治组织化、机械化程度,解决千家万户分散防治技术难以到位的关键性措施。在此,就东川如何做好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队伍建设作如下阐述。

1 防控的主要制约因素

1.1 自然地貌

东川属乌蒙山脉,最高海拔4344.1m,最低海拔695m,高差3649.1m,高山深壑。由于地形多变,农作物区域耕种分散,从而增加了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难度。

1.2 气候类型

东川属于“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气候类型样,给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提出了特殊要求。

1.3 农作物种类多,病虫害发生频繁

东川农作物种植种类多,种植分散。主要农作物有玉米、马铃薯、水稻、小麦、大豆、蚕豆、油用萝卜籽等,常年均有小麦锈病、小麦白粉病、小麦蚜虫、斑潜蝇、三化螟、稻飞虱、粘虫、水稻白叶枯病、稻瘟病、玉米锈病、玉米大小斑病、玉米螟虫、马铃薯早晚疫病等发生。

2 专业化防治队伍建设工作开展情况

2.1 队伍现状

东川区植保植检站有人员18人,其中正高1人,副高2人,农艺师6人,助理农艺师7人,技术工2人。全区共7镇1乡,分别设有农科站,共有科技人员64人,全区共有村级农科员148人。2008年还组建了100人的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队伍。

2.2 配套植保机械

到2010年,全区已配有机动喷雾器240台、防护服100套,做到专业化防治队伍人手一套防护服,平均每个乡镇保证有30台机动喷雾器。

2.3 监测点建立情况

在全区共建立了10个监测点:

1)铜都镇监测点。此监测点面对的是东川区最大的一个乡镇,种植作物复杂多变,低热河谷地带造成不同的小气候,是各种病虫害的多发地,也是稻水象甲、苹果蠹蛾、番茄斑萎病毒病等的重点检疫区。

2)红土地镇监测点。此监测点监测地为高海拔地区,以种植玉米、马铃薯、油用萝卜籽为主,其独特的气候特点,易造成水稻稻瘟病发生,严重危及水稻的正常生产。此外,玉米锈病、马铃薯晚疫病、地下害虫是其常年发生的病虫害。

3)汤丹镇监测点。此监测点所在地属典型的立体气候,病虫害交错发生,是水稻螟虫、稻飞虱、斑潜蝇、玉米大小斑病、福寿螺等病虫害重发区,也是两迁害虫最先为害的地区。

4)阿旺镇监测点。此监测点所在地是我区的南大门,也是各种外迁病虫害的最先进入区。常年发生稻飞虱、食根金花虫,严重时可绝收;还伴有玉米大小斑病、马铃薯早晚疫病的发生,是个统防统治的重点乡镇。

5)舍块乡监测点。此监测点所在地是我区惟一的扶贫攻坚乡,虽然种植作物种类较少,以小麦锈病、小麦白粉病、小麦蚜虫、粘虫、玉米锈病、玉米大小斑病、玉米螟虫等监测为主,但其地处小江流域,需严防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

6)拖布卡镇监测点。此监测点所面对的是我区冬早蔬菜的主供地,也是各种病虫害和杂草的入侵地。以斑潜蝇、蚜虫、小菜蛾、菜青虫、白粉病、霜霉病、褐斑病、根腐病、马铃薯早晚疫病等监测为主。

7)因民镇监测点。此点位于东川区北部,此监测点以小麦锈病、小麦白粉病、小麦蚜虫、稻飞虱、玉米锈病、玉米大小斑病和马铃薯早晚疫病、地下害虫等监测为主。

8)乌龙镇监测点。此监测点以小麦锈病、小麦白粉病、小麦蚜虫、斑潜蝇、稻飞虱、粘虫、稻曲病、玉米锈病、玉米大小斑病、玉米螟虫、地下害虫等监测为主。

9)新田监测点。此监测点以斑潜蝇、稻飞虱、粘虫、稻瘟病、玉米锈病、玉米大小斑病、玉米螟虫、马铃薯早晚疫病、地下害虫等监测为主;同时也是防治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阻击地。

10)播卡监测点。此监测点内植物有害生物种类繁多,以斑潜蝇、蚜虫、小菜蛾、菜青虫、白粉病、霜霉病、褐斑病、根腐病、马铃薯早晚疫病等监测为主。其中,植物检疫对象有柑橘黄龙病和番茄斑萎病毒病等。

2.4 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情况

2007年5~8月,东川水稻迁飞性害虫稻飞虱大面积暴发,全区发生面积达1911.33hm2,虫量为近20年来之最,平均虫口密度在2000~4000头/百丛,局部田块虫口密度高达2万头/百丛,并迅速在全区范围内蔓延扩散。针对稻飞虱发生情况,我区及时组织了专业化防治,防治面积达8666.67hm2次,防治效果90%以上,挽回水稻产量损失212.35万kg。2008年5~8月,稻飞虱再次发生,发生面积1674hm2,防治面积达5333.33hm2次,防治效果90%以上,挽回水稻产量损失193.29万kg。

3 实施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效益

农作物病虫防治专业性、技术性、时效性强,实施专业化防治,有利于解决一家一户防治技术难到位的问题,有利于促进农业增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实践证明,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同一家一户分散防治相比具有明显优势:一是防治成本显著下降,据初步统计,虫害的机防亩成本为20.8元,比农户自主用药每亩成本25.4元降低4.6元;病害的机防亩成本为61.2元,比农户自主用药成本每亩102.6元降低41.4元。二是防治效果提高,专业化防治田由于防治药剂对路,防治规范,防治效果达到90%以上。

4 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队伍建设的主要措施

1)领导重视,全面抓好专业化防治工作。按照“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工作理念,各级政府及相关农业部门对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工作极为重视,把推进专业化防治作为植保工作的重点,实行了目标责任制,保质保量完成目标任务。为此成立了东川区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东川区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方案》,定期召开东川区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工作会议,全面部署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工作。

2)精心组织,科学创建示范区。紧紧围绕农作物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的工作目标和要求,积极组织、引导做好示范推广工作,选择基础好、实力强、干部群众有较高积极性的乡(镇)、村作为专业化统防统治试点,选择年富力强、有一定病虫防治经验的农民骨干作为专业化防治队员,成立农作物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选择易于开展统防统治的农作物病虫害为重点,科学建立综合防控示范区,在示范片区制定示范牌,统一测报,统一防治指标、统一药剂、统一施药时间,对作物整个生长季进行全程承包防治,强化技物配套服务,推进农药“统购、统供、统配和统施”;在示范区内连片开展规模化防控作业,示范推广专业化统防统治的技术经验,发挥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区的示范带动效应,提升专业防治组织的地位和影响力,推动全区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工作的全面开展。

3)选用先进植保机械,积极推广先进防控技术。东川区植保植检站按照《2010年云南省农机购机补贴目录》,2010年新购先进机动喷雾喷粉机100台。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协调运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生态控制和化学防治等措施的优化与集成配套,在中心示范区推广频振式杀虫灯、性诱剂示范,推广运用实用、高效、安全的绿色防控技术,推广使用高效低毒药剂,减少农药用量,提高防控效果,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

4)加强指导,搞好专业技术培训。强化专业化防治队伍服务意识,创新工作机制,与省、市建立紧密的业务指导关系,为专业防治组织适时提供病虫害预报和防治技术信息,并在重大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期,抽派技术骨干深入田间地头分片负责,为专业化防治组织开展病虫防治服务活动提供全方位技术指导,积极组织对专业化防治队员开展技术培训,使参训人员做到“四会”,即会识别病虫、会科学用药、会检查防效、会使用维修药械,不断提高专业防治组织为农民提供病虫害防治的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确保防治效果和服务质量。据统计,2010年共开展专业化防治培训10期,培训专业化防治队员523人次,保养和维修机动喷雾器142台。

5)开展评估,展示专业化统防效果。

按照病虫危害损失率测定统计方法、产量测定标准,认真做好专业化统防统治、农民自防和不防治对照区产量测定,并组织相关部门代表、技术人员、种植大户和农民群众,开展现场观摩活动,展示专业化统防统治防治效果,引导农民积极参与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

6)强化管理,推动专业化统防稳步发展。制定专业防治组织管理办法,建立专业防治组织动态管理和跟踪服务档案,规范组建病虫害专业防治组织,促进专业防治组织的健康发展。认真总结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经验,积极探索适合于当地实际的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的模式,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扩大服务领域和服务范围。我区先后制订了《东川区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管理办法(试行)》、《东川区专业化防治作业与安全操作规程》、《东川区植保专业化防治队伍培训、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推进了专业化防治工作的有序开展。

7)加强信息报送,及时反映工作进展情况。专业化防治信息报送工作十分重要,我们订立制度,以切实做好信息的搜集、整理和上报,确保信息及时、准确上报。做到安排专人负责,重大疫情1天1报;常规、系统监测对象每周1报。

猜你喜欢
锈病稻飞虱病虫
玉米南方锈病防控技术措施
玉米中后期主要病虫发生趋势预报
果园病虫无公害防治助农提质增效
山西省果树中后期病虫预报
玉米中后期病虫防控技术
9种杀虫剂防治稻飞虱田间药效比较试验
水稻稻飞虱的危害与防治方法
江城县水稻稻飞虱主要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水稻稻飞虱的发生与防治
玉米锈病的发生与防治